卷之十四

關燈
天輔聖高皇後尊谥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尊谥曰。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翊天啟聖文皇後尊谥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尊谥曰。

    世祖體天降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尊谥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崇天育聖章皇後尊谥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後。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尊谥曰。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俪天襄聖仁皇後尊谥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後尊谥曰。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後尊谥曰。

    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後尊谥曰。

    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後。

    恭奉神牌入太廟。

    上親詣行禮。

     ○詣奉先殿行禮。

     ○訓饬諸臣縱弛。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天下之理。

    惟有一中。

    中者、無過不及。

    寬嚴并濟之道也。

    人臣事君。

    一存迎合揣摩之見。

    便是私心。

    而事之失中者。

    不可勝數矣。

    昔我皇考臨禦之初。

    見人心玩愒。

    諸事廢弛。

    官吏不知奉公。

    宵小不知畏法。

    勢不得不加意整頓。

    以除積弊。

    乃諸臣誤以聖心在于嚴厲。

    諸凡奉行不善。

    以緻政令繁苛。

    每事刻核。

    大為闾閻之擾累。

    然則皇考之意。

    果如是乎。

    朕即位以來。

    深知從前奉行之不善。

    留心經理。

    不過欲減去繁苛。

    與民休息。

    而諸臣又誤以為朕意在寬。

    遂相率而趨于縱弛一路。

    如盜賊賭博之類。

    漸已露其端倪。

    而天津一帶鹽枭。

    糾合多人。

    肆行無忌。

    若非總督李衛明曉政體。

    參奏查拏。

    其為地方之害。

    正非淺鮮。

    又如寬賦一事。

    諸臣動辄以關稅為言。

    不知關稅正額。

    本無害于商民。

    其為商民之害者。

    乃胥役之需索。

    額外之誅求耳。

    督撫大吏。

    身任地方。

    于此等事不能留心查禁。

    以蘇商困。

    而但欲妄減惟正之供、可乎。

    現在各省督撫。

    皆昔年皇考簡用之人。

    即朕偶有除授。

    亦系從前曾任封疆者。

    乃當年條奏。

    則專主于嚴。

    而近日條奏。

    又專主于寬。

    以一人之身。

    而前後互異如此。

    是伊等胸中。

    毫無定見。

    并不計理之是非。

    事之利病。

    而但以迎合揣摩為事。

    希冀保全祿位。

    固結恩眷。

    而不知大違乎皇考與朕之本意。

    适成為庸鄙之具臣而已。

    若循此以往。

    不知省改。

    勢必至禁令廢弛。

    奸宄複作。

    良善受其擾害。

    風俗漸就澆漓。

    将我皇考十三年教養整理之苦心。

    功虧一篑。

    此朕心所大懼者。

    不得不鰓鰓過慮。

    懇切告誡。

    繼自今。

    務去偏私之锢習。

    各以大中之道。

    佐朕辦理天下事務。

    永底平康之治。

    若因此谕。

    又複錯會意旨。

    以嚴刻苛細相尚。

    則識見更為庸劣。

    其咎不可逭矣。

    可将朕旨各書一道。

    密寄各省督撫。

    其中才識兼長。

    不蹈此弊者。

    原不乏人。

    毋庸朕旨訓饬戒勉。

    但伊等既任封疆之重。

    均有化導屬員之責。

    亦一并傳谕知之。

     ○又谕、今歲八月舉行恩科鄉試。

    其正副考官。

    必人品端方。

    學問醇正者。

    始足膺衡鑒之寄。

    朕即位之初。

    不能深知諸臣之底蘊。

    着張廷玉、鄂爾泰、朱轼、徐本、邵基、任蘭枝、徐元夢、福敏、孫嘉淦、楊名時、于翰林科道部屬内。

    各據所知。

    多舉數員。

    于五日内交送内閣彙奏。

    候朕考試簡用。

    庶得才品兼優之員。

    以副掄才之大典。

     ○丙午。

    上詣雍和宮梓宮前供奠。

     ○戶部議準原任浙江巡撫程元章疏報、中小亹開挖引河。

    挑廢升科各則地三千八百七十八畝有奇。

    計無徵銀一百四十兩零。

    應予豁免。

    從之。

     ○禮部議覆四川巡撫楊馝疏稱、清溪縣自雍正六年設學以來。

    人文日盛。

    請額設廪增生各十名。

    初補首廪。

    十年出貢。

    嗣後照例四年一貢。

    應如所請。

    從之。

     ○丁未。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聞黔省地方。

    春夏之交。

    多有瘴氣。

    今當用兵之時。

    朕心深為轸念。

    着将内制平安丸、太乙紫金錠、等藥。

    多多豫備。

    從驿遞馳送軍前。

    交與經略張廣泗分給各路軍營。

    以備一時之用。

    毋得稽遲。

     ○免江南貢鮮折價。

    谕、聞江南長江一帶。

    向有貢獻鲥魚之例。

    至康熙年間停止。

    因而地方改為折價。

    向網戶徵收。

    解充地方公用。

    乃曆年既久。

    或網戶改業。

    或移徙他方。

    展轉牽連。

    又加胥吏借端苛索。

    遂緻沿江捕魚之人。

    代受追呼之累。

    朕思當年聖祖仁皇帝停止貢鮮。

    乃愛惜民力之至意。

    何用此些須折價。

    煩擾小民。

    着該督撫查明豁免。

    永着為例。

     ○協辦大學士三泰奏請、頒發十三經二十一史各一部、于各省會府學中。

    令督撫刊印、分給府州縣學。

    部議、應令督撫于省會書院。

    及有尊經閣之府州縣。

    就近動項購買頒發。

    從之。

     ○兵部議覆原任四川總督黃廷桂疏稱、雍正十年七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