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遣使何益。

    噶爾丹策淩、誠能遵奉皇考谕旨。

    酌定疆界具奏。

    即一言足以蒇事。

    不然。

    雖往返遣使何為且定界之事。

    不過從爾所請。

    于我天朝無涉。

    朕惟仰體皇考聖心。

    闡發黃教。

    安養衆生。

    斷無與爾興戎用兵之事。

    今将官兵徹回。

    各歸本處。

    惟少留弁兵以衛疆圉。

    想爾等亦有所聞。

    此等守衛疆圉之兵。

    無論與爾和好與否。

    防守地方。

    在所必設。

    朕為大君。

    既經降旨。

    斷無複改之理。

    谕旨内俱經備載。

    噶爾丹策淩接奉此旨。

    誠能遵奉皇考谕旨。

    留意黃教衆生。

    酌定疆界。

    遣使具奏。

    抑或遵照谕旨指示。

    止以喀爾喀遊牧。

    不過哲爾格西喇呼魯蘇一事為請。

    亦屬可行。

    朕自降旨指示。

    爾使臣惟思玉成此事。

    始屬有益。

    亦不緻徒勞往返。

    朕兩次所降谕旨。

    爾須謹記。

    俟去時谕噶爾丹策淩。

    當思久遠之策。

    勿顧目前小利。

    噶爾丹策淩、系一部落為首台吉。

    豈不知此。

    且爾等激朕興師。

    不過希圖小利耳。

    今不出師。

    祇守内地邊疆。

    爾等何利之有。

    總之和則于爾有利。

    否則于爾無利。

    此皆事之顯然者。

    将此曉谕噶爾丹策淩、一切利害。

    詳細酌定。

     ○戶部遵旨議覆都察院左都禦史孫嘉淦、山西巡撫覺羅石麟奏稱、平蒲解绛等處。

    地窄人稠。

    向賴陝省商販。

    小民不緻艱食。

    自西陲軍興。

    陝省禁籴。

    加以上年歉收。

    糧價日長。

    今大兵已徹。

    軍需自少。

    請敕下陝西撫臣。

    停其禁籴。

    俾晉屬民食有資。

    應如所請。

    又議山西巡撫覺羅石麟奏請、于平蒲解绛等處。

    開倉借粜。

    以濟民食亦應如所請。

    得旨、依議速行。

     ○禮部議奏、崇慶皇太後曾祖父額宜騰。

    祖父吳祿。

    俱追封為一等公。

    妻俱追封為公妻一品夫人。

    應照例緻祭。

    立碑修墓從之。

     ○河南學政鄒升恒奏、直隸陝州、并所屬靈阌二縣生童。

    以赴河南府考試不便。

    情願捐資、于陝州建立考棚。

    每年修費。

    請于該州縣養廉公費動用。

    下部議行。

     ○以鴻胪寺少卿晏斯盛、為安徽布政使。

     ○乙亥。

    孝康章皇後忌辰。

    遣官祭教陵。

     ○谕内閣、大學士張廷玉處。

    有寫字監生吳自高。

    繕寫奏摺多年。

    為人慎密。

    朕所素知。

    查翰林院有待诏二缺。

    因不得能書之人。

    久懸未補。

    着将吳自高補授一缺。

    令其照舊繕寫效力。

     ○又谕、八旗大臣。

    有教育旗人之責。

    本應将該管官兵。

    不時教訓。

    令各循分守法。

    不得滋事。

    近聞八旗人等。

    每遇年節。

    有在街市縱酒妄為者。

    此皆由八旗大臣等。

    平時并不留心教管。

    遇此不肖之徒。

    又不拏獲懲治。

    肆意妄為。

    成何體統。

    着交八旗大臣、如何嚴查管束之處。

    詳議具奏。

    尋議、嗣後旗人。

    有縱酒騷擾街市者。

    令堆撥官弁。

    就近拏送。

    官、則查參交部治罪。

    兵丁、則就其情由輕重。

    分别懲治。

    從之。

     ○戶部議覆湖南巡撫鐘保疏稱、黔苗滋事以來。

    辰州商少糧貴。

    請發常平倉谷。

    并撥運截漕項下餘存二耗米。

    裡納加一耗米。

    減價平粜。

    乾州向無積貯。

    請撥粜桃源縣倉谷二千石。

    應如所請。

    其裡納加一耗米。

    先經該撫請定價折銀充饷。

    應于彼案查明報部再議。

    從之。

     ○廣東廣韶學政王丕烈疏請、裁惠州府學文武童生進額各三名。

    歸新隸嘉應州之興甯、長樂、二縣。

    裁潮州府學文武童生進額各二名。

    歸新隸嘉應州之平遠、鎮平、二縣。

    統撥州學。

    裁潮州府學武童進額二名。

    撥歸嘉應州。

    裁廣州府學文童進額一名。

    撥歸直隸連州。

    下部議行。

     ○丙子。

    上詣雍和宮梓宮前供奠。

     ○戶部議撥浙江省雍正十三年分地丁銀十萬八千八百餘兩。

    從原任貴州巡撫元展成請。

    解往黔省。

    為新募兵丁糧饷。

    并制造器械之用。

    得旨、依議速行。

     ○予前任福建總督範承谟、入祀浙省賢良祠。

     ○丁醜。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人臣陳奏事件。

    理宜慎密。

    若有參劾。

    既非露章而用密摺。

    尤不當漏洩于外。

    以自作威福。

    前給事中曹一士糾參王士俊。

    用密摺封奏。

    朕念君不密則失臣之義。

    未嘗向一人谕及。

    乃數日之後。

    外間已共相傳播。

    若非曹一士自向人言。

    則衆人何從而知之。

    似此輕浮躁妄。

    自取過愆。

    深負朕求言之意。

    着交該部察議。

    以為密奏而漏言之戒。

    此正所以教勉諸臣。

    而非以阻塞言路也。

    可一并曉谕知之。

    尋部議、降三級、抵銷一級。

    仍降二級調用。

    得旨、着照部議所降之級。

    從寬留任。

     ○又谕、仲春以來。

    農事方興。

    雨雪時降。

    麥秋有望。

    殊屬可喜。

    但群士入闱。

    衣履未免沾濺。

    在群士學古入官。

    上焉者可服在大僚。

    其次亦将膺民社之寄。

    自當以天下之樂為樂不以沾濺為苦。

    而朕心不免轸念。

    着即發庫帑。

    各賜白金三兩。

    為修整衣履之用。

     ○設沁河堤工長夫。

    谕、朕聞河南武陟縣木栾店沁河堤工。

    關系民居廬舍。

    每年派民夫修築。

    以防水患。

    裡民按畝派錢。

    約計二千四百餘兩。

    頗為地方之累。

    若設立長夫三十名。

    歲支工食三百六十兩。

    即可省民間二千餘金之幫貼。

    着該部傳谕河南總河白鐘山。

    照此辦理。

    其設立長夫、每年應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