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五

關燈
前例。

    再加賞銀五千兩。

    以足一萬之數。

    用示眷念荩臣。

    恩加無已之至意 ○乙卯。

    敕谕曰、成林奏拏獲前赴土田州知州岑煜處、投遞牌紙、求取點金丹藥之梁文貴一犯。

    解黔審辦等語。

    此案梁文貴、聽從苗人雷新保、岑士德等、投遞牌文。

    詞語悖妄不經。

    該土官一經拏獲。

    立即解交百色同知衙門審訊。

    是該土官深知奉法。

    極為恭順。

    乃成林因岑士德與該土官同姓。

    遂疑其有通同商謀情事。

    先令臬司前往傳訊。

    又将該土官傳至省城。

    面加诘問。

    如岑煜果與通謀。

    豈有将梁文貴立時送出之理。

    成林轉向該土官兩次研诘。

    似此見識糊塗。

    何以勝封疆重寄。

    初不料伊意不曉事若此。

    朕知人不明。

    用為巡撫。

    深以為愧。

    成林着交部嚴加議處。

    土官岑煜、因見牌文悖妄。

    将梁文貴立時送究。

    恭順之悃。

    殊屬可嘉。

    着加恩賞給四品官。

    并賞花翎。

    再加賞蟒緞二匹補服二副。

    以示獎勵。

     ○戊午。

    敕谕、據保甯參奏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伍彌烏遜一摺。

    内稱塔爾巴哈台有原分給厄魯特之烏蘭呼濟爾地方。

    向有土爾扈特策淩烏巴什奴仆多戶居住。

    今厄魯特欲遷往彼處。

    牧放牲畜。

    策淩烏巴什圖得此地。

    饋送伍彌烏遜銀兩馬匹。

    伍彌烏遜收馬一匹。

    将察罕鄂博以北地方。

    借與策淩烏巴什過夏。

    仍詳請明歲即将此地賞給土爾扈特。

    辦理錯謬等語。

    土爾扈特、厄魯特、均經朕分與地方。

    土爾扈特地寬廣。

    人戶又少。

    向來侵占厄魯特所分之地。

    已屬非是。

    厄魯特欲遷遊牧時。

    伍彌烏遜自應查明。

    将土爾扈特饬責。

    不使侵占。

    至策淩烏巴什圖得便宜。

    用賄營求。

    伍彌烏遜益當以理責備。

    嚴行駁饬。

    乃伍彌烏遜于策淩烏巴什初次饋送銀兩馬匹卻回後。

    因次日複送馬九匹。

    懇借察罕鄂博卡座以北地五十餘裡。

    過夏即還。

    恐礙顔面。

    收馬一匹。

    允其所請。

    實屬怯懦糊塗已極。

    察罕鄂傅卡座以北地方。

    夏間卡座外展。

    距哈薩克等固屬較遠至冬令将卡座徹回時。

    哈薩克等俱來附近遊牧土爾扈特等生性見小。

    希圖便宜。

    試問伍彌烏遜、夏間将此處借給伊等。

    至冬令伊等竟不遷移。

    與哈薩克等雜處。

    必緻滋事。

    伍彌烏遜又當如何辦理。

    伍彌烏遜并詳請此地可否賞給策淩烏巴什遊牧。

    更屬大謬。

    哈薩克等于冬際内遷。

    竟未思及耶。

    看來伍彌烏遜庸材。

    殊不勝塔爾巴哈台重任。

    着嚴行申饬。

    仍交部嚴加議處。

    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員缺。

    着貢楚克紮布調補。

    所遺科布多參贊大臣員缺。

    着特成額補授。

    俱着馳驿前往。

    伍彌烏遜接奉此旨。

    即将塔爾巴哈台參贊印務。

    交領隊大臣吉星阿暫行署理。

    伊即迅速由驿馳赴科布多。

    貢楚克紮布接奉此旨。

    即帶印起程。

    遇伍彌烏遜時。

    暫交護理。

    俟特成額到後接收。

     ○戊辰。

    敕谕曰、和琳着作為一等宣勇公。

    世襲罔替。

     ○又敕谕曰、張情田着即處絞。

    此案張情田慫恿伊父得受贓賄。

    以緻張力行身罹重辟。

    法無可寬。

    但張力行。

    若止聽從伊子慫恿得賄。

    業将張情田正法。

    部議上時。

    張力行尚可從寬改為監候。

    乃伊身為方面大員。

    膽敢骩法得贓。

    複侵用庫項至一千餘兩之多。

    此而不立正典刑。

    何以儆官邪而昭法紀。

    朕辦理庶獄。

    從無因侵貪案件。

    将父子一并予以立決之事。

    今張情田既陷父于法。

    而張力行得贓之外。

    又複侵用帑項。

    各省不肖官員。

    營私受賄。

    暗中舞弊者。

    亦所難免。

    而如張力行之明目張膽。

    肆用庫項。

    實為從來所未有。

    當今綱紀肅清之際。

    實不料竟有此等劣員。

    不能不将伊父子概寘于法。

    以昭炯戒。

    但朕無時不以道德齊禮。

    整饬官方為念。

    今張力行、張情田父子、自罹重辟。

    俱正刑誅。

    究由教化未孚。

    用人失當。

    深引以為愧。

    所有該犯父子獲罪緣由。

    及朕不得不辦之苦衷。

    特明白宣示。

    俾衆鹹知。

    嗣後大小官員。

    皆當觸目警心。

    以張力行父子為前車之鑒。

    副朕明刑弼教、諄諄訓誡至意。

     ○壬申。

    敕谕、前因河南扶溝縣于竊匪之案。

    将劉之協關提到案質訊正當查拏邪教之時。

    劉之協一犯。

    早應通饬緝拏。

    乃該省官吏漫不經心。

    廢弛已極。

    厥咎甚重。

    因将藩司吳璥、臬司陳文緯、革去頂戴。

    帶罪緝犯。

    茲據景安奏、吳璥在省籌備糧饷。

    制造軍火。

    源源撥運。

    尚為周到妥速。

    陳文緯随在南陽。

    照料兵差台站。

    督拏逃匪。

    亦能不辭勞瘁等語。

    吳璥、陳文緯、着加恩各賞還原品頂戴。

    該員等務當各矢天良。

    加倍奮勉。

    稍贖前愆。

    以副朕宥過施恩至意。

     ○冬十月。

    甲戌。

    太上皇帝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丁醜。

    太上皇帝同皇帝禦同樂園。

    賜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等食。

    翼日如之。

     ○戊寅。

    太上皇帝以皇帝萬壽節。

    禦正大光明殿。

    皇帝率皇子、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官員等、詣太上皇帝前行禮。

     ○壬午。

    太上皇帝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還宮。

     ○庚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禦紫光閣。

    閱中式武舉騎射。

     ○辛卯。

    太上皇帝同皇帝禦紫光閣。

    閱中式武舉技勇。

     ○癸巳。

    太上皇帝詣雍和宮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