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辛醜。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十一月。
甲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丙辰。
敕谕曰、蘇淩阿等奏豐汛漫工堵閉合龍一摺内稱東西兩壩。
趕緊鑲築。
又于近壩處所、添築挑水壩一道。
使溜勢分入舊河。
一面進埽追壓。
至十一月初九日醜刻合龍。
全河水勢。
均由引河及舊河彙注等語。
覽奏欣悅。
漫工口門收窄。
水勢愈深。
幸值連日晴和。
兵夫等始能并力鑲填堵合斷流。
水勢均由引河及舊河下注。
循軌安瀾。
暢達歸海。
此皆仰賴河神佑護。
得以合龍竣事。
着發藏香二十枝。
敬謹祀謝神庥。
前已降旨。
今該督等于工竣後。
在合龍處所、建蓋河神廟。
着即将扁對尺寸進呈。
候朕親書發往。
用昭靈贶。
蘇淩阿、蘭第錫、各賞給黃辮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康基田着賞給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以示獎勵。
至蘭第錫專司河務。
當河水盛漲之時。
不能搶護穩固。
以緻漫溢。
本有應得之咎。
今因伊辦理漫工以來。
督率員弁。
堵築合龍。
免其治罪。
已屬格外施恩。
毋庸再予甄叙蘭第錫當益加感激愧勵。
将堤工加築穩固。
漫水趕緊疏消。
以贖前愆。
如果始終勤奮。
或将來伊名下漫口分賠銀兩。
再行酌量施恩。
亦未可定。
蘇淩阿兼管河務。
亦難辭疎防之咎姑念伊已年老且系署事之員。
着交部照例議叙。
康基田系鄰省藩司幫辦河工。
尚屬奮勉。
着加恩交部從優議叙。
現在漫工已竣。
康基田在彼并無應辦事件。
着即回山東本任。
至蘭第錫前奏、将專管豐北通判田治、豐北營守備劉兆隆革職。
其餘道将汛員、及地方各官。
即着交部查取職名。
分别嚴加議處。
以示朕勸懲功罪。
權衡公當至意。
又據蘇淩阿奏、淮揚道和騰額、晝夜在壩搶辦險工。
不辭勞瘁。
又山安守備包宗堯、身督兵役。
冒險争先。
屢着勞績等語該二員委辦要工。
俱屬奮勉出力。
和騰額、着加恩賞戴花翎。
包宗堯、着加恩賞給都司頂戴。
以示鼓勵。
又據奏、在工差遣之舉人單澐、揀選知縣胡稷、試用知縣沈朝宗、候選州判樊锵、捐職從九品師慕祖、勇往争先。
要工得以竣事。
而黃運兩河善後各工。
在在需員趕辦。
請留于河南差遣委用等語。
單澐等、既據奏稱在工勤奮出力。
熟悉河務即着如該督所請。
準其留工委用 ○甲子。
太上皇帝詣大高殿行禮 ○乙醜。
太上皇帝幸瀛台。
○丙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壽康宮行禮。
○戊辰太上皇帝幸瀛台。
○己巳。
敕谕、國家立法。
諸臣中有勤于王事。
功績最着者。
列入祀典。
用示酬庸。
其公忠體國、超衆宣勞之王大臣。
并有配飨之例。
所以答崇勳而昭異數。
本朝開國殊勳。
王大臣等俱配飨太廟。
即雍正年間。
怡賢親王。
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皆循此例配飨。
乾隆年間。
複将超勇親。
王額驸策淩增入。
今思原任大學士郡王銜福康安。
久曆戎行。
屢着勞勚。
總督公和琳。
在衛藏辦理軍需。
整頓積習。
尤能不避勞怨。
嗣因黔楚苗匪聚衆滋擾。
福康安由雲南馳往。
和琳亦于途次星赴秀山。
将黔川逆苗剿淨。
同赴湖南。
觸暑沖寒。
跋涉險阻。
攻奪苗寨。
生擒首逆吳半生、吳八月、将屆功成。
福康安因積勞成疾。
溘逝軍營。
和琳一手總統。
督率将弁鼓勇進攻。
生擒首逆石三保。
收複乾州。
亦因染患瘴疠。
相繼溘逝。
雖已疊沛殊恩。
特建專祠。
并入昭忠賢良祠。
尚不足以崇獎豐功。
朕早欲将伊二人從祀未經宣示。
今福康安和琳、靈柩已到當親往賜奠。
朕心益增枨觸。
是用特頒恩賜配飨之旨。
以慰忠魂。
至福康安之父大學士公追贈郡王銜傅恒。
曾平定金川。
且宣勞日久。
若不得列入。
福康安心有所難安。
又協辦大學士尚書公兆惠。
平定回準二部。
功伐懋着。
均宜一體配飨太廟。
以示轸念荩臣至意。
該部察例即行。
○庚午。
太上皇帝臨奠大學士贈郡王銜福康安、總督贈一等公和琳。
○十二月。
壬申朔太上皇帝詣大高殿行禮。
○甲戌。
太上皇帝幸瀛台。
○敕谕、雍正年間。
于養心殿東佛堂佛龛之右。
供奉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後神位。
原以廟享歲有常期。
而宮闱近地。
可以朝夕頂禮。
以抒思慕之誠。
是以朕登極後。
即遵照成法。
亦于右次添供皇考世宗憲皇帝神牌丁酉年。
複供奉孝聖憲皇後神牌于一龛。
此系皇考不匮孝思之所創設。
我子孫自當永遠遵守。
但曆代久遠。
而神龛有一定位數。
萬萬年之後。
嗣皇帝自當照此一例供奉。
因思養心殿之西佛堂現供之佛。
将來朕移居甯壽宮之養性殿時。
自應移于養性殿之西配殿。
現在養心殿之西配殿。
當照此東佛堂一律造龛。
将來萬萬年後。
中間佛龛之左右。
朕及子孫。
皆可依次安設神牌。
俟傳至朕元孫萬年後。
再将東佛堂聖祖牌位移于壽皇殿。
從此世代遞祧。
依次移供。
可以奉為世守。
我國家億萬斯年。
代代相承。
雲礽衍慶。
瓜瓞綿延。
為亘古所未有。
至壽皇殿中龛。
系雍正年間、供奉聖祖仁皇帝聖容左龛系乾隆初年供奉皇考世宗憲皇帝聖容将來朕萬萬年後當在右龛。
敬思聖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十一月。
甲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丙辰。
敕谕曰、蘇淩阿等奏豐汛漫工堵閉合龍一摺内稱東西兩壩。
趕緊鑲築。
又于近壩處所、添築挑水壩一道。
使溜勢分入舊河。
一面進埽追壓。
至十一月初九日醜刻合龍。
全河水勢。
均由引河及舊河彙注等語。
覽奏欣悅。
漫工口門收窄。
水勢愈深。
幸值連日晴和。
兵夫等始能并力鑲填堵合斷流。
水勢均由引河及舊河下注。
循軌安瀾。
暢達歸海。
此皆仰賴河神佑護。
得以合龍竣事。
着發藏香二十枝。
敬謹祀謝神庥。
前已降旨。
今該督等于工竣後。
在合龍處所、建蓋河神廟。
着即将扁對尺寸進呈。
候朕親書發往。
用昭靈贶。
蘇淩阿、蘭第錫、各賞給黃辮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康基田着賞給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以示獎勵。
至蘭第錫專司河務。
當河水盛漲之時。
不能搶護穩固。
以緻漫溢。
本有應得之咎。
今因伊辦理漫工以來。
督率員弁。
堵築合龍。
免其治罪。
已屬格外施恩。
毋庸再予甄叙蘭第錫當益加感激愧勵。
将堤工加築穩固。
漫水趕緊疏消。
以贖前愆。
如果始終勤奮。
或将來伊名下漫口分賠銀兩。
再行酌量施恩。
亦未可定。
蘇淩阿兼管河務。
亦難辭疎防之咎姑念伊已年老且系署事之員。
着交部照例議叙。
康基田系鄰省藩司幫辦河工。
尚屬奮勉。
着加恩交部從優議叙。
現在漫工已竣。
康基田在彼并無應辦事件。
着即回山東本任。
至蘭第錫前奏、将專管豐北通判田治、豐北營守備劉兆隆革職。
其餘道将汛員、及地方各官。
即着交部查取職名。
分别嚴加議處。
以示朕勸懲功罪。
權衡公當至意。
又據蘇淩阿奏、淮揚道和騰額、晝夜在壩搶辦險工。
不辭勞瘁。
又山安守備包宗堯、身督兵役。
冒險争先。
屢着勞績等語該二員委辦要工。
俱屬奮勉出力。
和騰額、着加恩賞戴花翎。
包宗堯、着加恩賞給都司頂戴。
以示鼓勵。
又據奏、在工差遣之舉人單澐、揀選知縣胡稷、試用知縣沈朝宗、候選州判樊锵、捐職從九品師慕祖、勇往争先。
要工得以竣事。
而黃運兩河善後各工。
在在需員趕辦。
請留于河南差遣委用等語。
單澐等、既據奏稱在工勤奮出力。
熟悉河務即着如該督所請。
準其留工委用 ○甲子。
太上皇帝詣大高殿行禮 ○乙醜。
太上皇帝幸瀛台。
○丙寅。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壽康宮行禮。
○戊辰太上皇帝幸瀛台。
○己巳。
敕谕、國家立法。
諸臣中有勤于王事。
功績最着者。
列入祀典。
用示酬庸。
其公忠體國、超衆宣勞之王大臣。
并有配飨之例。
所以答崇勳而昭異數。
本朝開國殊勳。
王大臣等俱配飨太廟。
即雍正年間。
怡賢親王。
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皆循此例配飨。
乾隆年間。
複将超勇親。
王額驸策淩增入。
今思原任大學士郡王銜福康安。
久曆戎行。
屢着勞勚。
總督公和琳。
在衛藏辦理軍需。
整頓積習。
尤能不避勞怨。
嗣因黔楚苗匪聚衆滋擾。
福康安由雲南馳往。
和琳亦于途次星赴秀山。
将黔川逆苗剿淨。
同赴湖南。
觸暑沖寒。
跋涉險阻。
攻奪苗寨。
生擒首逆吳半生、吳八月、将屆功成。
福康安因積勞成疾。
溘逝軍營。
和琳一手總統。
督率将弁鼓勇進攻。
生擒首逆石三保。
收複乾州。
亦因染患瘴疠。
相繼溘逝。
雖已疊沛殊恩。
特建專祠。
并入昭忠賢良祠。
尚不足以崇獎豐功。
朕早欲将伊二人從祀未經宣示。
今福康安和琳、靈柩已到當親往賜奠。
朕心益增枨觸。
是用特頒恩賜配飨之旨。
以慰忠魂。
至福康安之父大學士公追贈郡王銜傅恒。
曾平定金川。
且宣勞日久。
若不得列入。
福康安心有所難安。
又協辦大學士尚書公兆惠。
平定回準二部。
功伐懋着。
均宜一體配飨太廟。
以示轸念荩臣至意。
該部察例即行。
○庚午。
太上皇帝臨奠大學士贈郡王銜福康安、總督贈一等公和琳。
○十二月。
壬申朔太上皇帝詣大高殿行禮。
○甲戌。
太上皇帝幸瀛台。
○敕谕、雍正年間。
于養心殿東佛堂佛龛之右。
供奉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後神位。
原以廟享歲有常期。
而宮闱近地。
可以朝夕頂禮。
以抒思慕之誠。
是以朕登極後。
即遵照成法。
亦于右次添供皇考世宗憲皇帝神牌丁酉年。
複供奉孝聖憲皇後神牌于一龛。
此系皇考不匮孝思之所創設。
我子孫自當永遠遵守。
但曆代久遠。
而神龛有一定位數。
萬萬年之後。
嗣皇帝自當照此一例供奉。
因思養心殿之西佛堂現供之佛。
将來朕移居甯壽宮之養性殿時。
自應移于養性殿之西配殿。
現在養心殿之西配殿。
當照此東佛堂一律造龛。
将來萬萬年後。
中間佛龛之左右。
朕及子孫。
皆可依次安設神牌。
俟傳至朕元孫萬年後。
再将東佛堂聖祖牌位移于壽皇殿。
從此世代遞祧。
依次移供。
可以奉為世守。
我國家億萬斯年。
代代相承。
雲礽衍慶。
瓜瓞綿延。
為亘古所未有。
至壽皇殿中龛。
系雍正年間、供奉聖祖仁皇帝聖容左龛系乾隆初年供奉皇考世宗憲皇帝聖容将來朕萬萬年後當在右龛。
敬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