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混水摸魚——龐德設計下長安
關燈
小
中
大
魚之例說——施催眠術盜取機密文件
1982年初,蘇聯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員會在莫斯科召開國際讨論會。
國際代表中有4名日本人,他們是日立公司等兩家在核研究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公司派來的。
國際讨論會結束後,4名日本人乘夜班火車赴列甯格勒參觀。
火車開動以後不久,日本人就一個個酣然入睡,鼾聲大作。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他們一覺醒來,大驚失色:他們身上所帶的證件和大量文件全都不翼而飛。
他們急忙趕回莫斯科,向日本大使館求救。
使館立即通知蘇聯有關部門。
不久,蘇聯警察局通知日本使館“失竊案”被偵破,小偷已經抓到,這4名日本人丢失的證件也完好無損。
但是,他們随身所帶的文件被小偷們随手扔掉了,無法找回。
這件事,其實不是小偷幹的,而是克格勃的特務所為。
他們先将一種催眠氣體吹入日本代表乘坐的車廂,把他們麻醉倒,然後登堂入室,從容不迫地竊走日本人所攜帶的機密文件。
但是,克格勃把戲扮演得如此逼真,日本人也隻有吃啞巴虧了。
自己作了案,事後卻賊喊捉賊,是間諜機關慣用的詭計。
這樣會使受害者有苦難言,而作案者卻暗自慶幸。
因為盡管行為卑劣,但畢竟達到了作賊的目的。
混水摸魚之例說——施障眼法突破防線 1945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德國法西斯在東西兩線受到蘇聯紅軍和英美聯軍的沉重打擊,陷入絕境。
為了徹底擊敗負隅頑抗的德軍,占領德國首都,與英美盟軍會師,迫使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發動柏林戰役。
柏林戰役動用了蘇聯巨大規模的武裝力量,共有4個方面軍和10支艦隊參加。
圍殲德軍殘餘主力和包圍、突入柏林的任務,由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共同完成。
4月14日,柏林戰役打響。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挺進到奧得河畔。
奧得河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要地,德軍在這裡建立了兩道堅固的防禦帶。
朱可夫元帥決定對奧得河防禦區實施堅決、迅速、集中的突破,為此調集了強大的兵力與火力。
同時,為了使進攻更具突然性,加強突擊的奇效,更有力地摧毀敵軍的抵抗,朱可夫采取了巧妙的戰術措施。
進攻開始前,蘇軍實施了戰鬥偵察,先頭部隊越過敵軍雷區,弄清了敵軍主防部位。
4月16日夜晚3點,進攻正式開始,蘇軍從空中和地面向敵軍陣地猛烈轟擊。
20分鐘後,轟擊停止。
就在轟擊停止的一瞬間,蘇軍的143部強大功率的探照燈突然同時打開。
光束強烈地射向德軍,整個戰場亮如白晝。
這一前所未見的沖擊方法使德軍頓時驚慌失措,亂做一團。
德軍一時之間,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新式武器,更弄不明白蘇軍下一步要做什麼。
劇烈刺目、迎面而來的燈光使處于黑夜裡的德軍幾乎全成了瞎子。
他們看不清蘇軍的位置,不知道要向哪裡還擊。
同時,眩目的強光也使德軍看不清自己陣地的情況,軍官找不到士兵,下級找不到上級,炮兵搞錯了武器結構的位置。
而德軍陣地則在蘇軍眼底暴露無遺,使蘇軍毫無遮攔地盡情打擊。
蘇軍步兵和坦克兵未費多大力氣,就沖入德軍陣地2公裡。
在朱可夫元帥指揮大軍向奧得河德軍陣地突擊的同時,科涅夫元帥領導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尼斯河畔也向德軍發動了突擊。
德軍在尼斯河沿岸構築了兩道防禦陣地,企圖以此阻擋蘇軍的攻擊。
16日淩晨,科涅夫的先頭部隊渡過尼斯河對敵發起沖擊,查明了敵軍沿河岸的陣地。
天亮後,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開始。
同時,蘇軍陣地上大量煙霧沖天而起。
濃煙緩緩向河對岸德軍陣地飄來。
很快,尼斯河和德軍陣地被濃重的煙幕所籠罩覆蓋。
德軍被蘇軍施放的煙霧弄得眼前混沌一片,既看不清對岸蘇軍的情況,也看不見自己陣地上軍隊和裝備的情況,頓時喪失了視野。
蘇軍乘機槍渡尼斯河。
工程兵迅速開始架設載重舟橋,步兵則利用就便器材渡河。
幾個小時後,舟橋和可以通過炮車、坦克車的低水橋全部架設完畢。
蘇軍步兵、坦克兵、炮兵順利越過尼斯河。
這時,席天卷地的煙幕還未散去,德軍明明知道蘇軍在搶路過河,但他們無法判明蘇軍強渡尼斯河的突破地段在哪裡,因而也更無法瞄準射擊,這樣,眼睜睜讓蘇軍渡過大河,突入自己陣地。
蘇軍當天晚上就突破德軍第一道防禦帶,并楔入第二防禦帶近兩公裡。
混水摸魚之例說——希特勒的阿登反擊戰 1944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
盟軍對德國展開全面反攻,但由于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尚需重新調整部署。
希特勒抓住這個機會,集中優勢兵力,孤注一擲地向盟軍最薄弱的陣線——阿登地區展開了最後反擊。
希特勒看到當時形勢對自己很不利,隻守不攻,這無異于坐以待斃。
他冥思苦想,費盡心機,最後終于制訂出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發動反攻,突破盟軍的防線,直搗缪斯河;再分兵兩路,直插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奪取艾森豪威爾的主要供應基地,将歐洲盟軍切成兩半,消滅美第一、九集團軍、英第二集團軍和加拿大第一集團軍。
用這個辦法一舉奪回戰略主動權,徹底解除德國西部邊境的威脅。
12月15日晚,天特别黑,濃霧籠罩阿登森林地區,大雪覆蓋着群山。
在接連幾天的惡劣氣候掩護下,28個師的德軍悄悄進入了進攻陣地。
美軍第一集團軍的兩個軍防守着阿登戰線,他們共有6個師(僅有一個坦克師)約8萬人。
正在酣睡中的美軍官兵做夢也沒有想到,德軍的絕對優勢兵力正虎視耽既地待命出擊。
就是在盟軍最高統帥部中,也沒有任何人想到,窮途末路的德軍竟會突然發起兇狠的反撲。
1944年12月16日晨,當時針指向6時30分整,密集的德軍大炮突然噴出兇惡的火舌,幾乎所有的美軍陣地都遭到了猛烈轟擊。
驚恐的美軍官兵慌亂地鑽出睡袋,爬進掩體。
電話線早被炸斷,美軍呆在掩體裡,根本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炮擊剛一停止,數百架德軍探照燈“唰”地放光,美軍還沒反應過來,德軍的坦克履帶已經碾碎了殘存的美軍工事。
阿登前線的美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幾乎全線崩潰。
在中線進攻的德軍進展神速。
因為在這裡防守的是正在休整補充的美軍和從美國國内剛調來的新兵。
12月17日晚,美軍第106師約9000人被德軍包圍,最後被迫全體投降。
這是美軍在歐洲戰場上一次最慘痛的失敗。
在南線,德軍成功地建立起了一道壁壘,保護着中線德軍的進攻。
還在戰鬥剛打響之時,希特勒就命令黨衛隊分子奧托斯科爾茲内指揮一個有2000人的會講英語的德軍特種旅,身穿美軍制服,乘坐繳獲的美軍坦克和吉普車,僞裝
國際代表中有4名日本人,他們是日立公司等兩家在核研究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公司派來的。
國際讨論會結束後,4名日本人乘夜班火車赴列甯格勒參觀。
火車開動以後不久,日本人就一個個酣然入睡,鼾聲大作。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他們一覺醒來,大驚失色:他們身上所帶的證件和大量文件全都不翼而飛。
他們急忙趕回莫斯科,向日本大使館求救。
使館立即通知蘇聯有關部門。
不久,蘇聯警察局通知日本使館“失竊案”被偵破,小偷已經抓到,這4名日本人丢失的證件也完好無損。
但是,他們随身所帶的文件被小偷們随手扔掉了,無法找回。
這件事,其實不是小偷幹的,而是克格勃的特務所為。
他們先将一種催眠氣體吹入日本代表乘坐的車廂,把他們麻醉倒,然後登堂入室,從容不迫地竊走日本人所攜帶的機密文件。
但是,克格勃把戲扮演得如此逼真,日本人也隻有吃啞巴虧了。
自己作了案,事後卻賊喊捉賊,是間諜機關慣用的詭計。
這樣會使受害者有苦難言,而作案者卻暗自慶幸。
因為盡管行為卑劣,但畢竟達到了作賊的目的。
混水摸魚之例說——施障眼法突破防線 1945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德國法西斯在東西兩線受到蘇聯紅軍和英美聯軍的沉重打擊,陷入絕境。
為了徹底擊敗負隅頑抗的德軍,占領德國首都,與英美盟軍會師,迫使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發動柏林戰役。
柏林戰役動用了蘇聯巨大規模的武裝力量,共有4個方面軍和10支艦隊參加。
圍殲德軍殘餘主力和包圍、突入柏林的任務,由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共同完成。
4月14日,柏林戰役打響。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挺進到奧得河畔。
奧得河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要地,德軍在這裡建立了兩道堅固的防禦帶。
朱可夫元帥決定對奧得河防禦區實施堅決、迅速、集中的突破,為此調集了強大的兵力與火力。
同時,為了使進攻更具突然性,加強突擊的奇效,更有力地摧毀敵軍的抵抗,朱可夫采取了巧妙的戰術措施。
進攻開始前,蘇軍實施了戰鬥偵察,先頭部隊越過敵軍雷區,弄清了敵軍主防部位。
4月16日夜晚3點,進攻正式開始,蘇軍從空中和地面向敵軍陣地猛烈轟擊。
20分鐘後,轟擊停止。
就在轟擊停止的一瞬間,蘇軍的143部強大功率的探照燈突然同時打開。
光束強烈地射向德軍,整個戰場亮如白晝。
這一前所未見的沖擊方法使德軍頓時驚慌失措,亂做一團。
德軍一時之間,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新式武器,更弄不明白蘇軍下一步要做什麼。
劇烈刺目、迎面而來的燈光使處于黑夜裡的德軍幾乎全成了瞎子。
他們看不清蘇軍的位置,不知道要向哪裡還擊。
同時,眩目的強光也使德軍看不清自己陣地的情況,軍官找不到士兵,下級找不到上級,炮兵搞錯了武器結構的位置。
而德軍陣地則在蘇軍眼底暴露無遺,使蘇軍毫無遮攔地盡情打擊。
蘇軍步兵和坦克兵未費多大力氣,就沖入德軍陣地2公裡。
在朱可夫元帥指揮大軍向奧得河德軍陣地突擊的同時,科涅夫元帥領導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尼斯河畔也向德軍發動了突擊。
德軍在尼斯河沿岸構築了兩道防禦陣地,企圖以此阻擋蘇軍的攻擊。
16日淩晨,科涅夫的先頭部隊渡過尼斯河對敵發起沖擊,查明了敵軍沿河岸的陣地。
天亮後,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開始。
同時,蘇軍陣地上大量煙霧沖天而起。
濃煙緩緩向河對岸德軍陣地飄來。
很快,尼斯河和德軍陣地被濃重的煙幕所籠罩覆蓋。
德軍被蘇軍施放的煙霧弄得眼前混沌一片,既看不清對岸蘇軍的情況,也看不見自己陣地上軍隊和裝備的情況,頓時喪失了視野。
蘇軍乘機槍渡尼斯河。
工程兵迅速開始架設載重舟橋,步兵則利用就便器材渡河。
幾個小時後,舟橋和可以通過炮車、坦克車的低水橋全部架設完畢。
蘇軍步兵、坦克兵、炮兵順利越過尼斯河。
這時,席天卷地的煙幕還未散去,德軍明明知道蘇軍在搶路過河,但他們無法判明蘇軍強渡尼斯河的突破地段在哪裡,因而也更無法瞄準射擊,這樣,眼睜睜讓蘇軍渡過大河,突入自己陣地。
蘇軍當天晚上就突破德軍第一道防禦帶,并楔入第二防禦帶近兩公裡。
混水摸魚之例說——希特勒的阿登反擊戰 1944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
盟軍對德國展開全面反攻,但由于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尚需重新調整部署。
希特勒抓住這個機會,集中優勢兵力,孤注一擲地向盟軍最薄弱的陣線——阿登地區展開了最後反擊。
希特勒看到當時形勢對自己很不利,隻守不攻,這無異于坐以待斃。
他冥思苦想,費盡心機,最後終于制訂出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出其不意發動反攻,突破盟軍的防線,直搗缪斯河;再分兵兩路,直插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奪取艾森豪威爾的主要供應基地,将歐洲盟軍切成兩半,消滅美第一、九集團軍、英第二集團軍和加拿大第一集團軍。
用這個辦法一舉奪回戰略主動權,徹底解除德國西部邊境的威脅。
12月15日晚,天特别黑,濃霧籠罩阿登森林地區,大雪覆蓋着群山。
在接連幾天的惡劣氣候掩護下,28個師的德軍悄悄進入了進攻陣地。
美軍第一集團軍的兩個軍防守着阿登戰線,他們共有6個師(僅有一個坦克師)約8萬人。
正在酣睡中的美軍官兵做夢也沒有想到,德軍的絕對優勢兵力正虎視耽既地待命出擊。
就是在盟軍最高統帥部中,也沒有任何人想到,窮途末路的德軍竟會突然發起兇狠的反撲。
1944年12月16日晨,當時針指向6時30分整,密集的德軍大炮突然噴出兇惡的火舌,幾乎所有的美軍陣地都遭到了猛烈轟擊。
驚恐的美軍官兵慌亂地鑽出睡袋,爬進掩體。
電話線早被炸斷,美軍呆在掩體裡,根本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炮擊剛一停止,數百架德軍探照燈“唰”地放光,美軍還沒反應過來,德軍的坦克履帶已經碾碎了殘存的美軍工事。
阿登前線的美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幾乎全線崩潰。
在中線進攻的德軍進展神速。
因為在這裡防守的是正在休整補充的美軍和從美國國内剛調來的新兵。
12月17日晚,美軍第106師約9000人被德軍包圍,最後被迫全體投降。
這是美軍在歐洲戰場上一次最慘痛的失敗。
在南線,德軍成功地建立起了一道壁壘,保護着中線德軍的進攻。
還在戰鬥剛打響之時,希特勒就命令黨衛隊分子奧托斯科爾茲内指揮一個有2000人的會講英語的德軍特種旅,身穿美軍制服,乘坐繳獲的美軍坦克和吉普車,僞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