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混水摸魚——龐德設計下長安
關燈
小
中
大
就這樣,紅四團沒費一槍一彈,就拿下了三座縣城。
混水摸魚之例說——老賴利智取情報 西德尼·賴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著名間諜,他智勇兼備,神通廣大,曾在刺探軍事情報的活動中留下赫赫功名。
1917年初,賴利奉命去敵後執行一連串的任務,他成了首批自願跳傘去德國人後方進行危險偵察工作的人之一。
當時他已經年近半百,但他憑着自己的膽略和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任務。
有一次,賴利空降在德國曼海姆城附近,僞裝成一名德國工匠,并攜帶了證明他因病退役的證件。
由于他僞裝得巧妙,德國人竟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賴利在那裡逗留了三周,機智地搜集到了德國人計劃要在1918年春季發動攻勢的重要情報。
賴利立即将之轉告了英國情報機關,協約國軍事指揮部根據這一情報制訂了相應措施,使德國想通過1918年春季的突然攻勢扭轉戰局的企圖未能得逞。
賴利完成任務後,乘上襲擊曼海姆地區的轟炸機中隊的一架飛機回到安全地點,并被授予軍事十字勳章。
賴利不僅在德國人的後方活動,而且還深入到德國的腹地。
他的成功使他更加勇敢大膽,因此他一度參加了德軍,當上列兵,沒過幾天便晉升為軍官。
賴利穿着德國軍官的服裝,到了德軍東部前線、現在的蘇聯加裡甯格勒,在這裡他同德國軍官一塊兒吃飯,共事。
由于他的德語和俄語非常地道,因此能夠不露痕迹地僞裝成德國人或俄國人,來往于德——俄邊界,并把兩國前線的消息順利地彙報給英國有關部門。
為英國的軍事和外交行動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情報。
賴利在假扮德國軍官的日子裡,還有一次更加驚險的行動。
有一回,他聽說德國皇帝要在德軍統帥部親自主持召開軍事會議,他意識到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當時賴利的假軍銜還不夠參加會議的資格,怎麼辦呢?賴利找了一個機會,冒着極大風險殺死了一名德軍上校,剝去其衣服,将屍體投入溝中,然後穿上他的制服,冒名頂替參加了那次會議。
果然不出所料,他在會上得知了德軍将用潛艇對協約國發起新攻擊的計劃。
他立即将這個情報送回國内,使英國得以及時地采取了預防措施。
混水摸魚之例說——亞當努之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希特勒已經瀕臨失敗的邊緣。
為了挽回頹勢,他悍然發動“亞當努之役”。
1944年12月,希特勒在法國邊境附近亞當努丘陵地帶、集結了數十萬大軍與兩幹輛戰車,展開總反攻。
德軍選出兩千名擅長英語的官兵,讓他們穿上美軍軍服搭乘擄來的戰車或吉普車,潛入美軍後方。
他們混進美軍,進行阻斷交通、切斷通訊線路的擾亂作業。
有些人甚至取代已死美國軍官的職務,指揮交通,調度車輛,使美軍的運輸工作一團混亂。
這一群人的一部分,還潛入馬士河畔,奪取橋梁,完成迎接主力軍的準備工作。
由于這一支特遣部隊的大肆活動,使美軍的指揮系統,一時為之大亂,這就是地地道道的“混水摸魚”之計。
混水摸魚之例說——神部的如意算盤 二戰後,日本百廢俱興,樣樣都離不開電,因此到處都接連不斷地開發電源,開山鋪路,建造水壩,修造電廠。
當時日本公認的五大建設公司是鹿島、大成、清水、大林、竹中等5家公司。
間組建設公司是一家專營隧道、大壩等土木工程的公司。
神部滿之助董事長剛剛在外面進行業務活動碰了軟釘子。
回到公司大發怨氣。
因為他深深感到,不被看成一流的大公司,不僅自己不夠體面,同時也不利于公司業務的擴大。
“好吧!他們不承認,我就攪他個天翻地覆!” 神部是個雄心勃勃、鬥志旺盛的企業家,當他的公司進入城市建設領域,企望進一步發展時,遇到了這樣的障礙,他自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采取了一般人沒想到,也不敢做的策略。
日本各大報社都收到了間組公司一筆大額的廣告費,其要求新奇而簡單,五大公司刊登廣告時,落款加上間組;間組公司刊登廣告時,也并列五大建設公司之名;在新聞、報道、評論等一切見報的文章中,凡提及建設業的大公司時,把以前的“五大建設公司”習慣用語改為“六大建設公司”。
收人的錢,順便做無損于己的事,報社哪有不同意之理? 廣告登出後,神部參加社交活動時,常常遭人明嘲暗諷,他一概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對于“這就是‘六大建設公司’之一的間組公司的老闆神部先生”之類的話,他慨然應之。
公司的部下卻憂慮不安,因為畢竟間組公司與五大公司還有一段差距。
而且在間組之上的建設公司還多的是。
像那樣的廣告,既被别人恥笑,還會被人誤解為“騙子公司”的。
神部理解他的部下,然而他自有他的如意算盤。
神部沒有失算,盡管知情人嘲諷、厭惡他,建設業的輿論卻被他攪亂了,不知情者卻慕名而來,間組公司當然也沒有讓他們失望而去,間組公司的業務扶搖直上,規模也越來越大,逐漸把一些原來在其之上的公司一個個抛在後面。
3年後,神部的願望實現了,間組公司終于名符其實地成了日本第六大建設公司。
如果日本建設業輿論的一泓清水,沒有被神部借報社之力攪得渾渾沌沌,很難設想,間組公司能登上第六位的寶座。
攪渾水,這是先決條件。
條件具備了,還得有“摸魚”的本事。
如果神部不能讓慕名前來光顧的顧客滿意而歸,那麼他的如意算盤也是打不響的。
混水摸魚之例說——克格勃造車禍 一天下午,在蘇聯莫斯科郊外,一輛挂有外交牌照的小汽車從機場往市内疾駛。
汽車裡坐着的中年男人是西方某國駐蘇使館的高級官員,他身邊的文件包裡,有一份機密的文件。
雖然汽車飛速奔馳,但心急如焚的外交官仍然感到太慢,他不時地舉起手腕看着時間。
突然,他的汽車右側猛地沖來一輛汽車,司機驟然之間躲閃不及,一場交通事故不幸發生了。
外交官和他的司機受了重傷,倒在撞扁了的汽車裡,昏迷不醒。
一群警察火速趕來,七手八腳将外交官和司機擡上救護車,送往醫院。
外交官身邊的文件包在混亂中不知被誰拿走。
大使館官員聞訊趕到出事現場的時候,現場全部已被重新僞造過。
結果,外交官出院後被判為違章駕駛:處以罰款,公文包被警察拿回,交給使館。
大使館明明感到事出蹊跷,知道其中有詐,但卻無法争辯。
原來,車禍是蘇聯克格勃一手導演的,公文包也是被克格勃偷去,裡面的機密文件早已被全部複制。
人為地制造事端,使之具有逼真的自然效果,同時乘亂混水摸魚,是達到自己目的而又不落形迹、讓對方抓不住把柄的絕妙手法。
混水摸
混水摸魚之例說——老賴利智取情報 西德尼·賴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著名間諜,他智勇兼備,神通廣大,曾在刺探軍事情報的活動中留下赫赫功名。
1917年初,賴利奉命去敵後執行一連串的任務,他成了首批自願跳傘去德國人後方進行危險偵察工作的人之一。
當時他已經年近半百,但他憑着自己的膽略和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任務。
有一次,賴利空降在德國曼海姆城附近,僞裝成一名德國工匠,并攜帶了證明他因病退役的證件。
由于他僞裝得巧妙,德國人竟沒有發現任何破綻。
賴利在那裡逗留了三周,機智地搜集到了德國人計劃要在1918年春季發動攻勢的重要情報。
賴利立即将之轉告了英國情報機關,協約國軍事指揮部根據這一情報制訂了相應措施,使德國想通過1918年春季的突然攻勢扭轉戰局的企圖未能得逞。
賴利完成任務後,乘上襲擊曼海姆地區的轟炸機中隊的一架飛機回到安全地點,并被授予軍事十字勳章。
賴利不僅在德國人的後方活動,而且還深入到德國的腹地。
他的成功使他更加勇敢大膽,因此他一度參加了德軍,當上列兵,沒過幾天便晉升為軍官。
賴利穿着德國軍官的服裝,到了德軍東部前線、現在的蘇聯加裡甯格勒,在這裡他同德國軍官一塊兒吃飯,共事。
由于他的德語和俄語非常地道,因此能夠不露痕迹地僞裝成德國人或俄國人,來往于德——俄邊界,并把兩國前線的消息順利地彙報給英國有關部門。
為英國的軍事和外交行動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情報。
賴利在假扮德國軍官的日子裡,還有一次更加驚險的行動。
有一回,他聽說德國皇帝要在德軍統帥部親自主持召開軍事會議,他意識到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當時賴利的假軍銜還不夠參加會議的資格,怎麼辦呢?賴利找了一個機會,冒着極大風險殺死了一名德軍上校,剝去其衣服,将屍體投入溝中,然後穿上他的制服,冒名頂替參加了那次會議。
果然不出所料,他在會上得知了德軍将用潛艇對協約國發起新攻擊的計劃。
他立即将這個情報送回國内,使英國得以及時地采取了預防措施。
混水摸魚之例說——亞當努之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希特勒已經瀕臨失敗的邊緣。
為了挽回頹勢,他悍然發動“亞當努之役”。
1944年12月,希特勒在法國邊境附近亞當努丘陵地帶、集結了數十萬大軍與兩幹輛戰車,展開總反攻。
德軍選出兩千名擅長英語的官兵,讓他們穿上美軍軍服搭乘擄來的戰車或吉普車,潛入美軍後方。
他們混進美軍,進行阻斷交通、切斷通訊線路的擾亂作業。
有些人甚至取代已死美國軍官的職務,指揮交通,調度車輛,使美軍的運輸工作一團混亂。
這一群人的一部分,還潛入馬士河畔,奪取橋梁,完成迎接主力軍的準備工作。
由于這一支特遣部隊的大肆活動,使美軍的指揮系統,一時為之大亂,這就是地地道道的“混水摸魚”之計。
混水摸魚之例說——神部的如意算盤 二戰後,日本百廢俱興,樣樣都離不開電,因此到處都接連不斷地開發電源,開山鋪路,建造水壩,修造電廠。
當時日本公認的五大建設公司是鹿島、大成、清水、大林、竹中等5家公司。
間組建設公司是一家專營隧道、大壩等土木工程的公司。
神部滿之助董事長剛剛在外面進行業務活動碰了軟釘子。
回到公司大發怨氣。
因為他深深感到,不被看成一流的大公司,不僅自己不夠體面,同時也不利于公司業務的擴大。
“好吧!他們不承認,我就攪他個天翻地覆!” 神部是個雄心勃勃、鬥志旺盛的企業家,當他的公司進入城市建設領域,企望進一步發展時,遇到了這樣的障礙,他自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采取了一般人沒想到,也不敢做的策略。
日本各大報社都收到了間組公司一筆大額的廣告費,其要求新奇而簡單,五大公司刊登廣告時,落款加上間組;間組公司刊登廣告時,也并列五大建設公司之名;在新聞、報道、評論等一切見報的文章中,凡提及建設業的大公司時,把以前的“五大建設公司”習慣用語改為“六大建設公司”。
收人的錢,順便做無損于己的事,報社哪有不同意之理? 廣告登出後,神部參加社交活動時,常常遭人明嘲暗諷,他一概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對于“這就是‘六大建設公司’之一的間組公司的老闆神部先生”之類的話,他慨然應之。
公司的部下卻憂慮不安,因為畢竟間組公司與五大公司還有一段差距。
而且在間組之上的建設公司還多的是。
像那樣的廣告,既被别人恥笑,還會被人誤解為“騙子公司”的。
神部理解他的部下,然而他自有他的如意算盤。
神部沒有失算,盡管知情人嘲諷、厭惡他,建設業的輿論卻被他攪亂了,不知情者卻慕名而來,間組公司當然也沒有讓他們失望而去,間組公司的業務扶搖直上,規模也越來越大,逐漸把一些原來在其之上的公司一個個抛在後面。
3年後,神部的願望實現了,間組公司終于名符其實地成了日本第六大建設公司。
如果日本建設業輿論的一泓清水,沒有被神部借報社之力攪得渾渾沌沌,很難設想,間組公司能登上第六位的寶座。
攪渾水,這是先決條件。
條件具備了,還得有“摸魚”的本事。
如果神部不能讓慕名前來光顧的顧客滿意而歸,那麼他的如意算盤也是打不響的。
混水摸魚之例說——克格勃造車禍 一天下午,在蘇聯莫斯科郊外,一輛挂有外交牌照的小汽車從機場往市内疾駛。
汽車裡坐着的中年男人是西方某國駐蘇使館的高級官員,他身邊的文件包裡,有一份機密的文件。
雖然汽車飛速奔馳,但心急如焚的外交官仍然感到太慢,他不時地舉起手腕看着時間。
突然,他的汽車右側猛地沖來一輛汽車,司機驟然之間躲閃不及,一場交通事故不幸發生了。
外交官和他的司機受了重傷,倒在撞扁了的汽車裡,昏迷不醒。
一群警察火速趕來,七手八腳将外交官和司機擡上救護車,送往醫院。
外交官身邊的文件包在混亂中不知被誰拿走。
大使館官員聞訊趕到出事現場的時候,現場全部已被重新僞造過。
結果,外交官出院後被判為違章駕駛:處以罰款,公文包被警察拿回,交給使館。
大使館明明感到事出蹊跷,知道其中有詐,但卻無法争辯。
原來,車禍是蘇聯克格勃一手導演的,公文包也是被克格勃偷去,裡面的機密文件早已被全部複制。
人為地制造事端,使之具有逼真的自然效果,同時乘亂混水摸魚,是達到自己目的而又不落形迹、讓對方抓不住把柄的絕妙手法。
混水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