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人民大會堂燈火通明,三層看台上坐滿了北京大中學校的師生,使得萬人大會堂真正滿員。
1966年7月29日,北京新市委在這裡召開了全市大專院校和中等院校師生文化大革命積極分子大會。
會場的氣氛相當熱烈,這種熱烈還含着抑捺不住的興奮、激動和期盼。
北京二十多所主要大專院校都來了比較多的師生,一些中學也來了比較多的中學生。
當一萬多張男女學生的面孔在那裡晃動時,胖的、瘦的、戴眼鏡的、不戴眼鏡、紅臉的、白臉的、黃臉的、黑臉的,頗像一個探索生命目标的生物大世界。
人們的目光不斷看向主席台,焦躁地踏着腳或不時欠起身,他們在等待一個時刻,等待着主席台上出現領導人物。
主席台上除了工作人員,基本還都空着。
在下面的第一排座位上,我們看到了熟悉的人物:武克勤,馬勝利,呼昌盛,盧小龍。
他們很榮幸地坐到了臨近主席台的前沿。
在呼昌盛旁邊,坐着自他被關押以來一直通過下水孔給他傳遞消息、輸送飲食的胡萍。
在盧小龍身邊,坐着他的妹妹盧小慧。
掌聲突然從前幾排座位響起來,接着,遲遲疑疑席卷了大半個會場。
當三層看台上的人們都看到十幾個中央領導從主席台一側的帷幕後面走上來時,全場的掌聲就響成一片了。
走上主席台的中央領導有頭發灰白神情拘謹的國家主席劉少奇,有永遠保持端正風度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有個子不高但神情嚴整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有一臉理論家氣的陳伯達,有黑臉、瘦削的康生,有左顧右盼、目光閃爍的江青,有神情陰郁的張春橋,有表情遲鈍的姚文元。
在熱烈的掌聲中,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依次在主席台上就座。
劉少奇的表情嚴肅而沉重。
鄧小平的表情很平淡,剛一坐下,就拿起面前的茶杯,打開杯蓋喝了一口茶,好像在出席一個與他無多大關系的活動。
周恩來的表情是鎮靜的,又是鄭重其事的,目光炯炯地看着台下。
江青的表情中有種矜持的喜悅,當她随其他中央領導人步入主席台時,一邊鼓掌一邊還穿插一兩個向台下親切緻意的揮手動作,似乎學生們對她有着特殊的歡迎,而她對學生們也有特殊的号召力。
及至主席台上的人物都坐下了,他們不再鼓掌了,全場的掌聲也逐漸停下來。
細心的人會發現,最先停止鼓掌的是鄧小平,他率先中止了這個通常的禮儀。
接着是劉少奇。
當他們兩人坐下後,其他人才相繼坐下。
最後坐下的是江青,隻有短短的一瞬,台上隻剩她一個人還站在那裡與台下的學生鼓掌相呼應。
當她最終坐下後,用一種全場都在注意她的心理狀态端正了自己的坐姿和形象。
大會的主題非常單純,就是宣布文化大革命派工作組的做法是錯誤的,決定撤消工作組。
這是7月18日毛澤東回北京後,通過一系列堅決有力的措施扭轉的局勢。
大會很快進入主題,新改組的北京市委書記李雪峰代表新市委宣布了7月28日中共北京市委做出的《關于撤消各大專學校工作組的決定(适用于中等學校)》。
李雪峰是一個相貌、做派都十分典型的中國共産黨省市委書記。
他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宣布着決定,決定中有一句關鍵的話在全場師生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那就是在工作組撤消之後,大專學校的文化大革命由學校師生員工分别選舉成立各級文化革命的群衆組織負責領導。
此刻,如果我們認為全場大專學校的師生代表都隻是在做熱烈擁護的反應,那麼我們就會淪入曆史學家簡單、枯燥的判斷。
事實上,台下的每一個人都對自己所處形勢的變化有着獨特的心理反應。
每一個人物的反應都包含着深刻的故事。
北清大學張貼第一張文化大革命大字報的武克勤正坐在第一排的中間,她特别意識到自己最中間的一号位置。
她那張帶着白框眼鏡的比較多皺的幹部面孔十分符合她原來擔任的國際政治系黨總支書記的職務。
如果我們對她的描述做一個新的補充,那麼就是,她的身材中等偏瘦小。
當你覺得她不胖不瘦時,隻有她自己知道,她的身體實際比較幹燥,比較輕飄,缺乏重量。
她年輕時有過豐滿的時候,生了孩子以後還有過稍稍發胖的時候,後來就逐步幹瘦起來。
這似乎與她同丈夫分室而居不無聯系:自從她将失敗的丈夫從月光的光明中推到月光之外的黑暗中後,她就逐步變得心緒煩躁,失眠多夢。
現在,面對着轟轟烈烈的革命場面,坐在離首長最近的第一排,她眼前之所以浮現出那無聊的一夜,浮現出丈夫那在隐入黑暗之前跪在月光之中的瘦削裸體,就是因為她怨恨丈夫前不久做的狗頭參謀:因為對北清大學造反派批鬥黑幫的行動保持了距離,把與工作組對抗的位置讓給了呼昌盛,結果,在這一輪政治鬥争中她失去了風光。
今天大會召開之前,陳伯達與江青都專門打過電話,詢問呼昌盛能否參加大會?北清中學的盧小龍能否參加大會?呼昌盛被
1966年7月29日,北京新市委在這裡召開了全市大專院校和中等院校師生文化大革命積極分子大會。
會場的氣氛相當熱烈,這種熱烈還含着抑捺不住的興奮、激動和期盼。
北京二十多所主要大專院校都來了比較多的師生,一些中學也來了比較多的中學生。
當一萬多張男女學生的面孔在那裡晃動時,胖的、瘦的、戴眼鏡的、不戴眼鏡、紅臉的、白臉的、黃臉的、黑臉的,頗像一個探索生命目标的生物大世界。
人們的目光不斷看向主席台,焦躁地踏着腳或不時欠起身,他們在等待一個時刻,等待着主席台上出現領導人物。
主席台上除了工作人員,基本還都空着。
在下面的第一排座位上,我們看到了熟悉的人物:武克勤,馬勝利,呼昌盛,盧小龍。
他們很榮幸地坐到了臨近主席台的前沿。
在呼昌盛旁邊,坐着自他被關押以來一直通過下水孔給他傳遞消息、輸送飲食的胡萍。
在盧小龍身邊,坐着他的妹妹盧小慧。
掌聲突然從前幾排座位響起來,接着,遲遲疑疑席卷了大半個會場。
當三層看台上的人們都看到十幾個中央領導從主席台一側的帷幕後面走上來時,全場的掌聲就響成一片了。
走上主席台的中央領導有頭發灰白神情拘謹的國家主席劉少奇,有永遠保持端正風度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有個子不高但神情嚴整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有一臉理論家氣的陳伯達,有黑臉、瘦削的康生,有左顧右盼、目光閃爍的江青,有神情陰郁的張春橋,有表情遲鈍的姚文元。
在熱烈的掌聲中,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依次在主席台上就座。
劉少奇的表情嚴肅而沉重。
鄧小平的表情很平淡,剛一坐下,就拿起面前的茶杯,打開杯蓋喝了一口茶,好像在出席一個與他無多大關系的活動。
周恩來的表情是鎮靜的,又是鄭重其事的,目光炯炯地看着台下。
江青的表情中有種矜持的喜悅,當她随其他中央領導人步入主席台時,一邊鼓掌一邊還穿插一兩個向台下親切緻意的揮手動作,似乎學生們對她有着特殊的歡迎,而她對學生們也有特殊的号召力。
及至主席台上的人物都坐下了,他們不再鼓掌了,全場的掌聲也逐漸停下來。
細心的人會發現,最先停止鼓掌的是鄧小平,他率先中止了這個通常的禮儀。
接着是劉少奇。
當他們兩人坐下後,其他人才相繼坐下。
最後坐下的是江青,隻有短短的一瞬,台上隻剩她一個人還站在那裡與台下的學生鼓掌相呼應。
當她最終坐下後,用一種全場都在注意她的心理狀态端正了自己的坐姿和形象。
大會的主題非常單純,就是宣布文化大革命派工作組的做法是錯誤的,決定撤消工作組。
這是7月18日毛澤東回北京後,通過一系列堅決有力的措施扭轉的局勢。
大會很快進入主題,新改組的北京市委書記李雪峰代表新市委宣布了7月28日中共北京市委做出的《關于撤消各大專學校工作組的決定(适用于中等學校)》。
李雪峰是一個相貌、做派都十分典型的中國共産黨省市委書記。
他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宣布着決定,決定中有一句關鍵的話在全場師生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那就是在工作組撤消之後,大專學校的文化大革命由學校師生員工分别選舉成立各級文化革命的群衆組織負責領導。
此刻,如果我們認為全場大專學校的師生代表都隻是在做熱烈擁護的反應,那麼我們就會淪入曆史學家簡單、枯燥的判斷。
事實上,台下的每一個人都對自己所處形勢的變化有着獨特的心理反應。
每一個人物的反應都包含着深刻的故事。
北清大學張貼第一張文化大革命大字報的武克勤正坐在第一排的中間,她特别意識到自己最中間的一号位置。
她那張帶着白框眼鏡的比較多皺的幹部面孔十分符合她原來擔任的國際政治系黨總支書記的職務。
如果我們對她的描述做一個新的補充,那麼就是,她的身材中等偏瘦小。
當你覺得她不胖不瘦時,隻有她自己知道,她的身體實際比較幹燥,比較輕飄,缺乏重量。
她年輕時有過豐滿的時候,生了孩子以後還有過稍稍發胖的時候,後來就逐步幹瘦起來。
這似乎與她同丈夫分室而居不無聯系:自從她将失敗的丈夫從月光的光明中推到月光之外的黑暗中後,她就逐步變得心緒煩躁,失眠多夢。
現在,面對着轟轟烈烈的革命場面,坐在離首長最近的第一排,她眼前之所以浮現出那無聊的一夜,浮現出丈夫那在隐入黑暗之前跪在月光之中的瘦削裸體,就是因為她怨恨丈夫前不久做的狗頭參謀:因為對北清大學造反派批鬥黑幫的行動保持了距離,把與工作組對抗的位置讓給了呼昌盛,結果,在這一輪政治鬥争中她失去了風光。
今天大會召開之前,陳伯達與江青都專門打過電話,詢問呼昌盛能否參加大會?北清中學的盧小龍能否參加大會?呼昌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