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李黛玉知道自己的感情傾向,知道自己一見盧小龍就怦然心跳,知道上實驗課時和他分在一個組做實驗,情緒就異常興奮。
為了接近盧小龍,她多次從家中帶來他需要的哲學書。
現在,這些故事都戛然而止了,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人都卷到了一個團團旋轉的旋渦之中,她無法适應如此劇烈的變化。
運動的第一天,看到賈昆的死亡,她至今閉上眼還毛骨悚然,賈昆那硬梆梆的身軀和駭人的僵硬面孔經常在眼前浮現。
北清中學的大字報已經換了好幾代。
她不曾想到盧小龍會這樣跳出來造反,這使他們的距離一下子變遠了。
盧小龍不僅是北清中學的風雲人物,還成了北清大學的風雲人物,很快又成為被批鬥的反革命分子。
今年高三畢業,原本她和所有的同學一樣做好了升學的準備,現在都不可能了。
回到家中,北清大學更是一個洶湧澎湃的大革命場所,到處是大字報,到處是震耳欲聾的廣播喇叭,不時出現令她心驚肉跳的呼喊聲。
校園中,随時會有一大群氣勢洶洶的人呼喊着口号、扭押着被揪出的壞人潮水般湧過。
到處是批判,到處是打倒。
互相批判,互相打倒。
隻有一個口号是一緻的:跟随毛主席幹革命! 李黛玉不知自己該怎麼辦?她像被老鷹追趕的一隻小兔,在高空團團掠過的陰影下膽戰心驚,不知往哪裡躲藏。
她又覺得自己像洪水漩渦中飄浮的一片樹葉,随時可能被吸入深淵。
她希望自己能夠挂住什麼,一塊露出水面的礁石,哪怕是還未連根拔除的一段枯樹,至少能夠停住身,喘口氣。
北清大學已經揪出了一批又一批人,她的家庭随時可能被沖垮,這樣下去,她将很快就沒有存身之地。
在孤苦無助的革命浪潮中,馬勝利雄赳赳地出現了。
他不知哪兒來的權力,使她不可抗拒地接受了,好像漩渦中的一片樹葉挂住了露出水面的一塊石頭,懵懵懂懂中,她有一個極為屈辱也極為可恥的念頭:和馬勝利保持某種親近的關系,或許可以多少保護自己的父親與全家。
北清大學批鬥盧小龍的萬人大會她也參加了。
她沒有敢擠到近處,隻是遠遠地倚着一棵白桦樹站在大操場的最外邊。
聽得見大喇叭中震耳欲聾的批判,卻看不清台上那些人的面孔,隻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那個站在台前的就是盧小龍。
那個輪廓,那個線條,那個昂起額頭的角度,都是他。
現在,她和盧小龍之間更遙遠了。
她扶着桦樹,頭靠在這隻手上,回想起第一次從家中為盧小龍拿來他所要看的三本書,是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聖西門、歐文的著作。
盧小龍真誠的感謝讓她滿懷幸福。
盧小龍用手輕輕撫摸着光亮的精裝書皮,問道:“你爸爸同意了?”李黛玉點點頭。
盧小龍說:“你一定替我謝謝他。
”以後,李黛玉曾多次把家中的哲學書借給他。
她現在還記得那次盧小龍去她家,父親與他談哲學的情景。
當父親侃侃而談表現出他對哲學史的淵博知識時,她有着為父親的驕傲。
當盧小龍也認真談到他對哲學的理解并得到父親的贊許時,她又有另一種驕傲。
在那種驕傲中,似乎盧小龍是她的什麼人。
這種難以描述的微妙感覺,着實讓她幸福興奮了許多天。
那一天,她給父親和盧小龍沏茶倒水,裡外照顧,第一次體會到一個女孩完整的快樂。
現在,盧小龍正在被批鬥,以後或許會更糟。
朦胧中,她也飄過一絲稀薄的想象:盧小龍在悲慘的境遇中得到了她的幫助,後來他們便很幸福。
但這念頭隻是一閃就過去了,恐懼破壞了她的全部想像力,她的家庭,她自己的命運都使她驚懼不安,在這個炎熱的批判大會上,她時時感到呼吸困難。
這時,馬勝利遠遠地發現了她,他走過來問:“你怎麼站這麼遠?”李黛玉垂下眼沒說話。
馬勝利說:“對有些事物,就應該謹慎,應該保持距離;而對有些事物,就應該縮小距離,應該勇敢,要明辨是非,提高覺悟。
”李黛玉撩了一下此刻顯得十分零亂的頭發機械地點了點頭。
她一瞬間又掠過那個隐隐的念頭:和馬勝利接近,可能有助于保護父親和全家。
這個隐隐的念頭又使她感到恥辱。
到了這時,李黛玉才朦朦胧胧地覺出,早已有一種新的自卑取代了她小時候對身體瘦弱的自卑,這種自卑有力地籠罩了她。
在革命浪潮激蕩的大操場,在馬勝利黑黑的面孔後面,恍恍惚惚地浮現出朱立紅這樣的團幹部對她嚴肅訓導的面孔。
朱立紅大大的金魚眼幾年來一直讓她膽戰心驚,現在,馬勝利那眼白很大眼黑很小的銳利目光錐刺着她,更是讓她膽戰心驚。
為了接近盧小龍,她多次從家中帶來他需要的哲學書。
現在,這些故事都戛然而止了,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人都卷到了一個團團旋轉的旋渦之中,她無法适應如此劇烈的變化。
運動的第一天,看到賈昆的死亡,她至今閉上眼還毛骨悚然,賈昆那硬梆梆的身軀和駭人的僵硬面孔經常在眼前浮現。
北清中學的大字報已經換了好幾代。
她不曾想到盧小龍會這樣跳出來造反,這使他們的距離一下子變遠了。
盧小龍不僅是北清中學的風雲人物,還成了北清大學的風雲人物,很快又成為被批鬥的反革命分子。
今年高三畢業,原本她和所有的同學一樣做好了升學的準備,現在都不可能了。
回到家中,北清大學更是一個洶湧澎湃的大革命場所,到處是大字報,到處是震耳欲聾的廣播喇叭,不時出現令她心驚肉跳的呼喊聲。
校園中,随時會有一大群氣勢洶洶的人呼喊着口号、扭押着被揪出的壞人潮水般湧過。
到處是批判,到處是打倒。
互相批判,互相打倒。
隻有一個口号是一緻的:跟随毛主席幹革命! 李黛玉不知自己該怎麼辦?她像被老鷹追趕的一隻小兔,在高空團團掠過的陰影下膽戰心驚,不知往哪裡躲藏。
她又覺得自己像洪水漩渦中飄浮的一片樹葉,随時可能被吸入深淵。
她希望自己能夠挂住什麼,一塊露出水面的礁石,哪怕是還未連根拔除的一段枯樹,至少能夠停住身,喘口氣。
北清大學已經揪出了一批又一批人,她的家庭随時可能被沖垮,這樣下去,她将很快就沒有存身之地。
在孤苦無助的革命浪潮中,馬勝利雄赳赳地出現了。
他不知哪兒來的權力,使她不可抗拒地接受了,好像漩渦中的一片樹葉挂住了露出水面的一塊石頭,懵懵懂懂中,她有一個極為屈辱也極為可恥的念頭:和馬勝利保持某種親近的關系,或許可以多少保護自己的父親與全家。
北清大學批鬥盧小龍的萬人大會她也參加了。
她沒有敢擠到近處,隻是遠遠地倚着一棵白桦樹站在大操場的最外邊。
聽得見大喇叭中震耳欲聾的批判,卻看不清台上那些人的面孔,隻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那個站在台前的就是盧小龍。
那個輪廓,那個線條,那個昂起額頭的角度,都是他。
現在,她和盧小龍之間更遙遠了。
她扶着桦樹,頭靠在這隻手上,回想起第一次從家中為盧小龍拿來他所要看的三本書,是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聖西門、歐文的著作。
盧小龍真誠的感謝讓她滿懷幸福。
盧小龍用手輕輕撫摸着光亮的精裝書皮,問道:“你爸爸同意了?”李黛玉點點頭。
盧小龍說:“你一定替我謝謝他。
”以後,李黛玉曾多次把家中的哲學書借給他。
她現在還記得那次盧小龍去她家,父親與他談哲學的情景。
當父親侃侃而談表現出他對哲學史的淵博知識時,她有着為父親的驕傲。
當盧小龍也認真談到他對哲學的理解并得到父親的贊許時,她又有另一種驕傲。
在那種驕傲中,似乎盧小龍是她的什麼人。
這種難以描述的微妙感覺,着實讓她幸福興奮了許多天。
那一天,她給父親和盧小龍沏茶倒水,裡外照顧,第一次體會到一個女孩完整的快樂。
現在,盧小龍正在被批鬥,以後或許會更糟。
朦胧中,她也飄過一絲稀薄的想象:盧小龍在悲慘的境遇中得到了她的幫助,後來他們便很幸福。
但這念頭隻是一閃就過去了,恐懼破壞了她的全部想像力,她的家庭,她自己的命運都使她驚懼不安,在這個炎熱的批判大會上,她時時感到呼吸困難。
這時,馬勝利遠遠地發現了她,他走過來問:“你怎麼站這麼遠?”李黛玉垂下眼沒說話。
馬勝利說:“對有些事物,就應該謹慎,應該保持距離;而對有些事物,就應該縮小距離,應該勇敢,要明辨是非,提高覺悟。
”李黛玉撩了一下此刻顯得十分零亂的頭發機械地點了點頭。
她一瞬間又掠過那個隐隐的念頭:和馬勝利接近,可能有助于保護父親和全家。
這個隐隐的念頭又使她感到恥辱。
到了這時,李黛玉才朦朦胧胧地覺出,早已有一種新的自卑取代了她小時候對身體瘦弱的自卑,這種自卑有力地籠罩了她。
在革命浪潮激蕩的大操場,在馬勝利黑黑的面孔後面,恍恍惚惚地浮現出朱立紅這樣的團幹部對她嚴肅訓導的面孔。
朱立紅大大的金魚眼幾年來一直讓她膽戰心驚,現在,馬勝利那眼白很大眼黑很小的銳利目光錐刺着她,更是讓她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