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功地做到了這一點,這本書詳盡論述的恰恰就是精神分析研究的這一方面。
另外,這種發展還處在它的幼兒期;它才剛剛獲得一點成功,大部分是嘗試性的開端,而部分地則隻是一些計劃而已。
隻要是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會在這裡找到任何責罵的根據。
少數的研究者面對着大量的工作,其中大多數人都有自己主要的職業,隻能以業餘的資格來研究這些不熟悉的科學領域的技術問題。
這些從精神分析中派生出來的研究者們不會對他們的業餘性保密。
他們的目的隻是為專家們充當路标和臨時替補,等到該輪到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時,他們就争分奪秒地随意使用分析的技術和原理。
然而所取得的結果卻不小,其原因部分地歸功于分析方法的豐富,部分地則歸功于這種環境,即有少數研究者,他們雖然不是醫生,卻已經把精神分析應用到心理科學中去,作為他們的終生職業。
對精神分析的這些應用,大多數當然都能追溯到我最早期有關分析的著作中的某種暗示。
對神經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神經症症狀的分析考察,使關于心理狀況的這個假設成為必要,我們不可能把這些狀況限制在它們被得到發現的那個領域内。
分析由此不僅向我們提供了對病理現象的說明,而且揭示了它和正常心理生活的聯系,揭示了在精神病學和探讨心理活動的大多數其他各種科學之間不容置疑的聯系。
例如有些類型的夢能夠解釋某些神話和童話。
黎克林(Riklin,1908)和阿伯拉罕(1909)就遵照這種暗示,開始對那些已有定論的神話進行研究,在蘭克關于神話學的著作中甚至同意用專家标準進行研究(例如,1909,1911b)。
進一步研究夢的象征作用則導緻神話學、民間傳說問題(瓊斯[例如,1910和1912]和斯托弗[1914])和宗教的抽象觀念。
在一次精神分析會議上,當榮格的一個追随者證實了早發性癡呆症幻想和原始時代與原始種族的宇宙創始論之間相符合時,給所有與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38]神話學材料後來在榮格試圖使神經症和宗教與神話幻想發生相互聯系的著作中得到了更詳細的闡述(盡管公開地受到了批評,但仍然非常有趣)。
由夢的研究導緻的另一條道路是對想象作品的分析,并最終導緻對其創作者&mdash&mdash作家和藝術家&mdash&mdash本身的分析。
在早期階段我們發現,作家們創造出來的夢常常會像真正的夢那樣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分析(參見&ldquoGradiva&rdquo[1907a])。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概念能夠形成一種想象的創造性作品的預兆性思想;在對神經症和對本能沖動所起作用的研究中獲得的認識,使我們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的來源,也使我們面臨着兩個問題:藝術家怎樣對這種沖動做出反應,以及他用什麼手段來僞裝他的反應行為。
[239]具有廣泛興趣的大多數分析家曾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些貢獻在精神分析的應用中是最迷人的。
當然,在那些對精神分析一無所知的人裡面也不是沒有反對意見的,反對的形式和在精神分析研究的最初領域中采用的形式是同樣的&mdash&mdash同樣的誤解和激烈的否認。
從一開始我們就隻好期望,無論精神分析可能滲透到的同樣的什麼樣的領域,它将不可避免地體驗到和已經占有該領域的那些人進行鬥争。
但這些入侵的企圖還沒有引起在未來等待這些入侵的某些方面的注意。
在精神分析對文獻的嚴格的科學應用中,蘭克關于亂倫問題的詳盡研究(1912)堪稱首屈一指。
這個主題必定會極不受歡迎。
直到現在,在語言學和曆史科學中以精神分析為基礎的研究幾乎沒有。
我自己冒險用在宗教儀式和神經症儀式之間劃一道平行線的方法第一次研究了宗教心理學問題(1907b)[240]。
蘇黎世的牧師普費斯特(Pfister)醫生在他關于孔德·馮·齊岑多夫(CountvonZinzendorf[1910])的書和其他作品中,曾把宗教狂熱的起源追溯到性欲變态。
但是,在蘇黎世學派最近的著作中,我們發現了充滿宗教觀念的分析,而不是已經發現的那些相反的結果。
在書名為《圖騰與禁忌》(1912~1913)的四篇短文中,我曾嘗試根據分析來探讨社會人類學問題;這條研究路線直接導向我們的文明、國家結構、道德和宗教以及禁止亂倫和良心等最重要風俗的起源問題。
毫無疑問,确定如此達到的這些結論能夠經得住批評的程度還為時尚早。
思維的分析模式應用到美學問題的第一個事例包含在我的論诙諧的書中[1905c]。
除此之外的一切仍有待于其他研究者開發,他們可望在這個領域獲得特别的豐收。
在所有這些分支知識領域中,我們完全沒有專家的合作。
為了吸引專家,1912年漢斯·薩克斯創辦了定期刊物《意象》,由他和蘭克任編輯。
黑奇曼和馮·溫特斯坦(vonWinterstein)已開始闡明哲學體系和人格的精神分析觀點,在這個領域中非常需要進行廣度和深度上的研究。
精神分析關于兒童心理生活的革命性發現&mdash&mdash即性沖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在生殖機能中已成為無益的那些性成分的命運&mdash&mdash一定在很早就把注意力指向了教育,并試圖把分析的觀點引入到這個研究領域的突出地位中。
這種認識應歸功于普費斯特醫生,他滿腔熱情地開始把精神分析應用到這個領域,并且使精神分析受到宗教牧師們和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們的注意(參見《精神分析方法》,1913)[241],他在這方面成功地得到許多瑞士教師的同情和參與。
他的其他同行據說和他持同樣的觀點,但卻甯願小心翼翼地待在幕後。
當他們從精神分析中退卻時,一部分維也納的分析家似乎已經把醫學和教育結合起來了。
[242] 我已經嘗試用這種不完全的概述提出了某些有無數聯系的觀念,這些聯系已在醫學精神分析和其他科學領域顯露出來。
在這裡有一些可供一代研究者進行研究的材料,而且我并不懷疑,隻要對精神分析的抵抗在它的起源地得到克服,這項研究仍将得以進行下去。
[243] 我認為要在現時
另外,這種發展還處在它的幼兒期;它才剛剛獲得一點成功,大部分是嘗試性的開端,而部分地則隻是一些計劃而已。
隻要是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會在這裡找到任何責罵的根據。
少數的研究者面對着大量的工作,其中大多數人都有自己主要的職業,隻能以業餘的資格來研究這些不熟悉的科學領域的技術問題。
這些從精神分析中派生出來的研究者們不會對他們的業餘性保密。
他們的目的隻是為專家們充當路标和臨時替補,等到該輪到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時,他們就争分奪秒地随意使用分析的技術和原理。
然而所取得的結果卻不小,其原因部分地歸功于分析方法的豐富,部分地則歸功于這種環境,即有少數研究者,他們雖然不是醫生,卻已經把精神分析應用到心理科學中去,作為他們的終生職業。
對精神分析的這些應用,大多數當然都能追溯到我最早期有關分析的著作中的某種暗示。
對神經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神經症症狀的分析考察,使關于心理狀況的這個假設成為必要,我們不可能把這些狀況限制在它們被得到發現的那個領域内。
分析由此不僅向我們提供了對病理現象的說明,而且揭示了它和正常心理生活的聯系,揭示了在精神病學和探讨心理活動的大多數其他各種科學之間不容置疑的聯系。
例如有些類型的夢能夠解釋某些神話和童話。
黎克林(Riklin,1908)和阿伯拉罕(1909)就遵照這種暗示,開始對那些已有定論的神話進行研究,在蘭克關于神話學的著作中甚至同意用專家标準進行研究(例如,1909,1911b)。
進一步研究夢的象征作用則導緻神話學、民間傳說問題(瓊斯[例如,1910和1912]和斯托弗[1914])和宗教的抽象觀念。
在一次精神分析會議上,當榮格的一個追随者證實了早發性癡呆症幻想和原始時代與原始種族的宇宙創始論之間相符合時,給所有與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38]神話學材料後來在榮格試圖使神經症和宗教與神話幻想發生相互聯系的著作中得到了更詳細的闡述(盡管公開地受到了批評,但仍然非常有趣)。
由夢的研究導緻的另一條道路是對想象作品的分析,并最終導緻對其創作者&mdash&mdash作家和藝術家&mdash&mdash本身的分析。
在早期階段我們發現,作家們創造出來的夢常常會像真正的夢那樣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分析(參見&ldquoGradiva&rdquo[1907a])。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概念能夠形成一種想象的創造性作品的預兆性思想;在對神經症和對本能沖動所起作用的研究中獲得的認識,使我們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的來源,也使我們面臨着兩個問題:藝術家怎樣對這種沖動做出反應,以及他用什麼手段來僞裝他的反應行為。
[239]具有廣泛興趣的大多數分析家曾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些貢獻在精神分析的應用中是最迷人的。
當然,在那些對精神分析一無所知的人裡面也不是沒有反對意見的,反對的形式和在精神分析研究的最初領域中采用的形式是同樣的&mdash&mdash同樣的誤解和激烈的否認。
從一開始我們就隻好期望,無論精神分析可能滲透到的同樣的什麼樣的領域,它将不可避免地體驗到和已經占有該領域的那些人進行鬥争。
但這些入侵的企圖還沒有引起在未來等待這些入侵的某些方面的注意。
在精神分析對文獻的嚴格的科學應用中,蘭克關于亂倫問題的詳盡研究(1912)堪稱首屈一指。
這個主題必定會極不受歡迎。
直到現在,在語言學和曆史科學中以精神分析為基礎的研究幾乎沒有。
我自己冒險用在宗教儀式和神經症儀式之間劃一道平行線的方法第一次研究了宗教心理學問題(1907b)[240]。
蘇黎世的牧師普費斯特(Pfister)醫生在他關于孔德·馮·齊岑多夫(CountvonZinzendorf[1910])的書和其他作品中,曾把宗教狂熱的起源追溯到性欲變态。
但是,在蘇黎世學派最近的著作中,我們發現了充滿宗教觀念的分析,而不是已經發現的那些相反的結果。
在書名為《圖騰與禁忌》(1912~1913)的四篇短文中,我曾嘗試根據分析來探讨社會人類學問題;這條研究路線直接導向我們的文明、國家結構、道德和宗教以及禁止亂倫和良心等最重要風俗的起源問題。
毫無疑問,确定如此達到的這些結論能夠經得住批評的程度還為時尚早。
思維的分析模式應用到美學問題的第一個事例包含在我的論诙諧的書中[1905c]。
除此之外的一切仍有待于其他研究者開發,他們可望在這個領域獲得特别的豐收。
在所有這些分支知識領域中,我們完全沒有專家的合作。
為了吸引專家,1912年漢斯·薩克斯創辦了定期刊物《意象》,由他和蘭克任編輯。
黑奇曼和馮·溫特斯坦(vonWinterstein)已開始闡明哲學體系和人格的精神分析觀點,在這個領域中非常需要進行廣度和深度上的研究。
精神分析關于兒童心理生活的革命性發現&mdash&mdash即性沖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在生殖機能中已成為無益的那些性成分的命運&mdash&mdash一定在很早就把注意力指向了教育,并試圖把分析的觀點引入到這個研究領域的突出地位中。
這種認識應歸功于普費斯特醫生,他滿腔熱情地開始把精神分析應用到這個領域,并且使精神分析受到宗教牧師們和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們的注意(參見《精神分析方法》,1913)[241],他在這方面成功地得到許多瑞士教師的同情和參與。
他的其他同行據說和他持同樣的觀點,但卻甯願小心翼翼地待在幕後。
當他們從精神分析中退卻時,一部分維也納的分析家似乎已經把醫學和教育結合起來了。
[242] 我已經嘗試用這種不完全的概述提出了某些有無數聯系的觀念,這些聯系已在醫學精神分析和其他科學領域顯露出來。
在這裡有一些可供一代研究者進行研究的材料,而且我并不懷疑,隻要對精神分析的抵抗在它的起源地得到克服,這項研究仍将得以進行下去。
[243] 我認為要在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