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關燈
小
中
大
共事,以圖富貴。
羊鴉仁見書大怒罵道:“侯賊窮寇投人,不思報國,忘恩至此,吾必寸磔之,方洩我恨。
”一時惱怒,碎焚其書,既而追悔無迹,因執其使,連夜解入建康。
梁主勅有司下建康獄。
侯景聞知大驚,使人打聽,知書毀無據,又大喜。
因上梁主啟道:“若臣事實,應罹國憲。
若蒙照察,請戳鴉仁。
”梁主亦因無據見疑,因同朱異。
朱異道:“侯景叛虜,必無此理。
”梁主既釋放其使還侯景。
侯景自此益無忌憚,因又上啟道: 高澄狡猾,甯可全信?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
臣甯甘粉骨,投命仇門,乞江西一境授臣控督。
如其不許,即率甲騎臨江上,向閩越,非惟朝廷自恥,亦是三公旰食。
雲雲。
梁主見啟,甚是不悅,因召朱異、張绾說道:“譬如貧家養十客,必有五客得意,朕惟有一客,緻生憤言,是朕之失也。
”于是賞賜殆無虛日,欲使侯景相安。
朝中士大夫不勝歎息。
卻說陶弘景因谏梁主不聽,遂歸至句容茅山,日與士友談玄自适。
若有事必使人奏疏于朝。
梁主亦诏慰之。
時人稱他是山中宰相。
今見朝事如此,不勝扼腕,未幾得病,臨終而作詩道: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
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
此詩傳入朝中,士大夫深慮侯景,因謂朱異、張绾道:“二卿任參國政榮寵如此,近日所聞,鄙穢狼籍。
若使聖主發覺,二卿欲免得乎?”朱異笑說道:“外間謗言,我已知之。
但心無愧,何懼人言。
”傅岐聞言對人道:“朱彥和将死矣,恃谄以求榮,肆辯以拒谏,聞難而不懼,知惡而不改,天奪其鑒,焉能久乎!”太清二年夏,忽一日建康雷雨大作,有一大龍堕落地,在一家井中,見者駭異,俱争往伏視井中,隻見一物如驢,衆人将撓鈎鈎起殺之。
忽室中竄出大蛇教萬,一時人民駭奔,自相踏死者無數。
七月報荊州市殺人,其身不倒,頭在地上,口動目張,血如竹箭,直上丈餘,然後如雨細下。
一時各處災異屢聞。
卻說侯景自得了正德許以内應,便擇了太清三年春戊戌日,在壽陽城宰牛殺馬,犒賞三軍,共得甲士十萬。
侯景誓師畢,以軍中大都督王顯貴守壽陽。
又使王偉草檄,數梁主十大罪,不日發入建康。
你道這檄文是如何寫着?隻見上寫道: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意非言不宜,言非筆不盡。
與高氏通私,歲逾一紀,舟車往複,相望道路,必将分災恤患,同休等戚。
甯可納一介之服,貪汝、穎之地,便絕好河北,檄詈高澄,聘使未歸,陷之獸口。
揚兵擊鼓,侵逼彭,宋。
夫敵國相伐,聞喪則止,匹夫之交,托孤寄命。
豈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若此哉?其罪一也。
景與高澄既有仇憾,義不同國,歸身有道。
宜授以上将,任以專征。
受命不辭,實思報效,使大梁與軒黃等盛。
景與伊呂比功,垂裕後昆,流名竹帛。
分其功不能專任,遣庸懦之淵明,任驕貪之胡趙,見旗鼓而鳥散。
慕容紹宗乘勝席卷,使景狼狽失據,妻子為戳,實負景之深。
其罪二也。
韋黯之壽陽,衆無一旅,慕容兇銳,欲飲馬長江,非景退保淮南,其勢未之可測。
作牧此州以為蕃捍。
方欲收合餘燼,勞來安集,勵兵秣馬,克申後戰,封韓山之屍,雪渦陽之恥。
不意耄年喪其精魄,無複守氣,信淵明謬啟,複請通和,翻覆若此,童子猶且羞之,況在人君,二三其德?其罪三也。
夫畏懦逗留,軍有常法,子玉小敗,見誅于楚;王恢失律,受戳于漢。
淵明精甲數萬,而面縛敵庭,宜絕其屬籍,以釁征鼓。
汝無追責,憐其苟存,以景規相貿易。
人君之法,當如是哉?其罪四也。
懸瓠大藩,羊鴉仁棄之不以為罪,景得之不以為功。
其罪五也。
羊鴉仁内懷慚懼,啟景欲反。
欲反當有形迹,何所征驗?誣陷頓爾,曾無辯究,默而信納。
其罪六也。
朱異、張绾之徒漁獵百姓,積受金貝,女妓自随。
賞罰無章,何以為國?其罪七也。
景禦下素嚴,無所侵物,受其侵潤之谮。
其罪八也。
朱異專斷軍旅,周石珍總屍兵仗,陸驗、徐麟典司谷帛,每有陳奏
羊鴉仁見書大怒罵道:“侯賊窮寇投人,不思報國,忘恩至此,吾必寸磔之,方洩我恨。
”一時惱怒,碎焚其書,既而追悔無迹,因執其使,連夜解入建康。
梁主勅有司下建康獄。
侯景聞知大驚,使人打聽,知書毀無據,又大喜。
因上梁主啟道:“若臣事實,應罹國憲。
若蒙照察,請戳鴉仁。
”梁主亦因無據見疑,因同朱異。
朱異道:“侯景叛虜,必無此理。
”梁主既釋放其使還侯景。
侯景自此益無忌憚,因又上啟道: 高澄狡猾,甯可全信?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
臣甯甘粉骨,投命仇門,乞江西一境授臣控督。
如其不許,即率甲騎臨江上,向閩越,非惟朝廷自恥,亦是三公旰食。
雲雲。
梁主見啟,甚是不悅,因召朱異、張绾說道:“譬如貧家養十客,必有五客得意,朕惟有一客,緻生憤言,是朕之失也。
”于是賞賜殆無虛日,欲使侯景相安。
朝中士大夫不勝歎息。
卻說陶弘景因谏梁主不聽,遂歸至句容茅山,日與士友談玄自适。
若有事必使人奏疏于朝。
梁主亦诏慰之。
時人稱他是山中宰相。
今見朝事如此,不勝扼腕,未幾得病,臨終而作詩道: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
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
此詩傳入朝中,士大夫深慮侯景,因謂朱異、張绾道:“二卿任參國政榮寵如此,近日所聞,鄙穢狼籍。
若使聖主發覺,二卿欲免得乎?”朱異笑說道:“外間謗言,我已知之。
但心無愧,何懼人言。
”傅岐聞言對人道:“朱彥和将死矣,恃谄以求榮,肆辯以拒谏,聞難而不懼,知惡而不改,天奪其鑒,焉能久乎!”太清二年夏,忽一日建康雷雨大作,有一大龍堕落地,在一家井中,見者駭異,俱争往伏視井中,隻見一物如驢,衆人将撓鈎鈎起殺之。
忽室中竄出大蛇教萬,一時人民駭奔,自相踏死者無數。
七月報荊州市殺人,其身不倒,頭在地上,口動目張,血如竹箭,直上丈餘,然後如雨細下。
一時各處災異屢聞。
卻說侯景自得了正德許以内應,便擇了太清三年春戊戌日,在壽陽城宰牛殺馬,犒賞三軍,共得甲士十萬。
侯景誓師畢,以軍中大都督王顯貴守壽陽。
又使王偉草檄,數梁主十大罪,不日發入建康。
你道這檄文是如何寫着?隻見上寫道: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意非言不宜,言非筆不盡。
與高氏通私,歲逾一紀,舟車往複,相望道路,必将分災恤患,同休等戚。
甯可納一介之服,貪汝、穎之地,便絕好河北,檄詈高澄,聘使未歸,陷之獸口。
揚兵擊鼓,侵逼彭,宋。
夫敵國相伐,聞喪則止,匹夫之交,托孤寄命。
豈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若此哉?其罪一也。
景與高澄既有仇憾,義不同國,歸身有道。
宜授以上将,任以專征。
受命不辭,實思報效,使大梁與軒黃等盛。
景與伊呂比功,垂裕後昆,流名竹帛。
分其功不能專任,遣庸懦之淵明,任驕貪之胡趙,見旗鼓而鳥散。
慕容紹宗乘勝席卷,使景狼狽失據,妻子為戳,實負景之深。
其罪二也。
韋黯之壽陽,衆無一旅,慕容兇銳,欲飲馬長江,非景退保淮南,其勢未之可測。
作牧此州以為蕃捍。
方欲收合餘燼,勞來安集,勵兵秣馬,克申後戰,封韓山之屍,雪渦陽之恥。
不意耄年喪其精魄,無複守氣,信淵明謬啟,複請通和,翻覆若此,童子猶且羞之,況在人君,二三其德?其罪三也。
夫畏懦逗留,軍有常法,子玉小敗,見誅于楚;王恢失律,受戳于漢。
淵明精甲數萬,而面縛敵庭,宜絕其屬籍,以釁征鼓。
汝無追責,憐其苟存,以景規相貿易。
人君之法,當如是哉?其罪四也。
懸瓠大藩,羊鴉仁棄之不以為罪,景得之不以為功。
其罪五也。
羊鴉仁内懷慚懼,啟景欲反。
欲反當有形迹,何所征驗?誣陷頓爾,曾無辯究,默而信納。
其罪六也。
朱異、張绾之徒漁獵百姓,積受金貝,女妓自随。
賞罰無章,何以為國?其罪七也。
景禦下素嚴,無所侵物,受其侵潤之谮。
其罪八也。
朱異專斷軍旅,周石珍總屍兵仗,陸驗、徐麟典司谷帛,每有陳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