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關燈
侯景檄十罪責梁主羊侃請大兵守采石 詞雲: 自家反道心何戾,轉道他人罪。

    說來别有短和長,再四參詳方悔受其降。

     臨江守險防飛渡,自是兵家務。

    奈何不聽信奸謀,可惜江山社稷一時休。

     右調《虞美人》 話說侯景見梁主不賜錦帛,一時大怒罵道:“吳老龍鐘,甯不思用人之際甘苦同分,誓必傾爾家國,食爾食、衣爾衣方快我心。

    ”一時傳令諸将要反。

    當有一班謀士十分苦勸“不可造次”,侯景隻得又納性依從。

    且按下不題。

     卻說昭明太子死後,一靈歸在陰司,無拘無束來見閻君。

    閻君緻禮接待。

    太子因說道:“我聞陰司福善禍惡,天下之事如雷若電。

    今我蕭統生居陽世,日對詩書,不談人過,不恃己長,仁義自持,兼修戒律,春不履青草,夏不踐蝼蟻,奈何值此壯年,有志未遂,忽蒙十大王收錄。

    是前世未修,抑今世現報耶?”十位閻君聽了笑說道:“我等恭居王位,既以善惡定人之生死,焉有無罪而忽奪人壽算之理。

    但罪有萬端,不獨是不忠不孝以及奸盜邪行也。

    一舉一動有犯于天地鬼神亦罪也,何況有甚于此者。

    但人或不知耳。

    ”太子聽了因辯道:“竊聞罪由心造,心既不知,罪又誰造?”十王道:“造罪雖心,心豈不知。

    但心有偏執,認罪為功,則知而不知矣。

    ”太子又辯道:“愚蒙獲罪,固坐于不知,然據惡定罪,十大王自明鏡高懸,何不一言指明,使受罪者甘服。

    ”十王道:“陰司雖小,小功罪亦善惡分明。

    你今犯此沉淪大罪,自然要與你說明。

    隻因你在陽間聰明太過,靈巧百出,持了一偏之見,妄将《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分了三十二分,剖斷經義,使人受持,有乖如來教典,故爾之罪至于如此,非我衆王之事。

    ”太子聽了大驚道:“原來為此。

    我因見世人念誦此經欲一氣誦完,苦無長力,若勉強從事,又失精誠;欲暫暫歇息,又苦無住頭,往往不便記憶。

    故分章析段,以便于人,私心竊以為功,不期獲罪至此。

    ”因不勝歎息,而下階服罪。

    衆閻君因分付鬼卒道:“此人雖犯佛愆,卻忠孝可敬,與衆不同,可将他押至七葉關去幽禁。

    ” 鬼卒領命,便來攜了太子的衣袖而去。

    太子也就不敢強辯,隻得跟了鬼卒彎彎曲曲走了半晌,鬼卒說道:“此已是七葉關了。

    ”太子忙擡頭看去,隻見非舍非屋,非樓非閣,無磚無瓦,上尖下闊,一如傘蓋之形。

    太子再細看時,卻是紫金色的七大塊的蓮花瓣兒模樣,周圍簇成,就像一間小屋。

    太子看了想道:這個所在如何住得?便停身不走。

    這幾個鬼卒便笑嘻嘻說道:“這個好所在,是萬劫中難得一人到此。

    不知太子走了些什麼因果,卻到得這裡。

    ”太子聽了簇着雙眉道:“有甚好處,若住在裡面,不将人餓死,也要悶死。

    況且幽黑怎生坐卧。

    ”内中一個鬼卒說道:“不妨不妨,此關寅開戌閉,妙用無窮,決不悶死。

    ”又一個說道:“這關裡上飲真一之精,不受含真之氣,如何會饑?”又有一個說道:“你能身心請淨,自現出深潭月一輪,如何會黑。

    我們奉了閻君之命,還要大家在此輪流照管你哩。

    你快些進去,好将葉門閉上。

    ”太子聽了無可奈何,隻得低頭走進去坐在中間。

    外面幾個鬼卒忙将這七扇葉兒,左搭右搭,湊将攏來,将太子圍在中間不題。

     卻說侯景自到壽陽,東魏不來追擊,他便安心,日以圖梁為念。

    今見梁魏通好,惟恐有人暗算,隻使人往來打探消息。

    一日又遣人入朝上梁主啟道:“臣今蓄糧聚衆,秣馬潛戈,欲指日計期,克清趙魏。

    但慮軍出無名,故願陛下為主耳。

    今陛下棄臣遐外,南北複通,将恐微臣之身不免高氏之手。

    故遑遑再啟。

    ”梁主笑說道:“侯景何疑心如是耶?”遂又手勅與來使道:“朕為萬乘之主,豈可久信于一物。

    想公深得此心,不勞複有啟也。

    ” 侯景得勅大喜,恣意謀為,每遣人建康一次,必囑咐使人備細,将朝中文武作用及梁主動靜細細打聽明白,告知侯景。

    侯景常自說道:“大丈夫之志終有日風雲際會。

    ”卻又打聽得東魏不時有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