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主長跪佛前通誠做了一日道場。
道場完,梁主使僧人将此金銀收貯寶藏庫中,留作佛門善事,又将寺中料理一番,方與衆僧作别,然後乘辇回宮。
這才是梁武帝三舍身于同泰寺也。
史官有詩譏之道: 天子以修身為本,如何舍作佛家奴? 舍身既可黃金贖,我佛原來是利徒。
卻說侯景敗走渦陽,閉城堅守。
早被幕容紹宗乘勝趕至城下。
侯景恐怕示弱,隻得領兵開門接戰,在馬上搖槍大喝道:“紹宗快來見陣!”紹宗出馬,侯景用槍架住說道:“你今欲送客耶?欲定雌雄耶?”紹宗道:“欲诔叛賊耳。
”說罷二人一往一來戰有五十餘合。
侯景忙呼手下五百将士,各身披短甲,手執短刀,一齊殺人紹宗陣中。
魏兵一時無備,驚慌逃避,人聲騰沸。
紹宗馬被人驚,将紹宗掀下馬來,侯景便挺槍就刺,早虧偏将郭雄截住侯景,紹宗方得上馬。
急引軍從上風舉火,一時煙火漫空,侯景軍士俱各迷目。
侯景見了忙收兵入城。
兩下相持數月,城中漸漸糧草不繼,侯景與衆将商議退敵之策,一時無計。
忽一人入帳說道:“大王勿憂,我有退兵之法。
”侯景視之,乃是中軍校尉顔奇。
侯景忙問何計。
顔奇道:“圍城其急,戰又難勝,我單騎去見紹宗,掉以三寸之舌,如此這般,管教成功。
”侯景聽了大喜道:“若解目前之憂,後當同享富貴。
” 顔奇因出城,竟到紹宗營中來見。
紹宗聞知,使武士伺侯。
顔奇入帳,長揖不拜,紹宗笑道:“汝不畏死,敢為侯景來作說客耶?”顔奇道:“死固當畏,但我無死法,又何所畏。
隻可惜将軍英勇蓋世,而死在目前,自死不知而慮人死乎?我此來雖為侯景作說客,亦欲救将軍之死也。
”紹宗聽了大怒道:“今侯景孤城,外無救援之兵。
計其城中之糧不出數日,則軍士相食而城破被擒受死矣,何反說也?”顔奇大笑道:“将軍算人是矣,獨不自審耳。
令侯景之叛,實高澄量狹不能容人。
誇将軍與侯景相持,雖勝負未決,然侯景無援勢在必擒。
然擒侯景之後,實不利于将軍也。
”紹宗道:“侯景既捕,吾功成矣,有何不利?”顔奇道:“竊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高澄挾持魏主,刻忌淩人,既不能容侯景,又焉能容将軍乎?将軍到此,求不為走狗良弓得乎?願将軍熟思之。
”紹宗聽了,忙出位扶顔奇同坐,叱去左右,因說道:“适才之言,所見甚遠,奈我受高王重委,不得不盡其力。
雖欲緩之,人言奈何?”顔奇道:“将軍若欲為己為人,何不戰而縱之,則敗逃者感恩,而戰勝者功成,且可久握軍機也。
”紹宗喜道:“此舉何異雲長之釋曹公,恩威兩盡矣。
”遂留顔奇,飲酒甚歡,指引一條生路。
顔奇拜謝入城告知侯景,侯景大喜。
侯景至夜間開門向西南上殺去,早被别營魏将聞知,引軍殺來與侯景大戰。
侯景心怯,招呼手下落荒而走。
紹宗亦引兵來追,已追不及矣。
侯景得脫,連夜逃奔。
回顧親随,隻得數百餘騎跟随,因在馬上大恸道:“天不佑我而若是耶!”逃至天明,拘土人問之,方知離壽陽不遠。
侯景聽了大喜,因對劉神茂道:“壽陽城池險固,若往投之,足可展吾之力,隻不知守城人肯納我否?”劉神茂道:“吾觀壽陽守城韋黯無謀,大王若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執之,可以舉事,得城之後,徐以表聞梁主,梁主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侯景聽了大喜,因執其手說道:“天教我也。
”不一日夜至壽陽城下。
守卒黑夜中見有兵猝至,連忙報知韋黯。
韋黯即綽槍貫甲,上馬登城,使軍士施放炮石。
劉神茂使人高叫道:“城中休放炮石,非敵兵也,乃河南王戰敗來投此鎮,前已有表奏知,願速開城門。
”韋黯道:“汝雖奏過,我卻未奉明敕,怎敢開門。
”侯景聽了,對劉神茂道:“事不諧矣。
速往徐州再作區處。
”劉神茂道:“且候天明,遣人說之,如此這般,小中我計。
” 侯景大喜,遂等天明即遣徐思玉入城。
徐思玉因單騎到城下叫道:“我有事要見将軍,可快開城門。
”軍士見他獨自一人,遂放之而入。
徐思玉見韋黯說道:“河南王為朝廷所重,将軍所知也。
今失利來投,将軍為何不納?”韋黯道:“吾受之命,惟知守城。
河南王自敗與吾何事?”徐思玉道:“将軍此言差矣。
國家付将軍以阃外之略,今将軍不肯開城,若魏兵追至,而河南王為魏兵所殺,君豈能獨存?縱使獨存,而失朝廷所重之人,獨不慮朝廷見責乎?”韋黯聽了,一時躊躇不定,因而許放侯景入城。
徐思玉出報侯景。
侯景大喜道:“活我者卿也。
”韋黯邈開門迎入侯景進城。
侯景即暗傳來将分據各門,因而備酒請韋黯。
韋黯一到,即出武士縛之。
侯景責其拒而不納之罪,喝道:“牽出斬之!”韋黯一時措手不及,大罵道:“無端逆賊,怎如此無義,而反噬于人!我雖受害,梁主聞之決不使爾全首!”侯景大笑,忙下階釋縛,撫其背而笑說道:“是戲卿耳,萬勿介意。
”邀入席同飲極歡。
韋黯即韋睿之子也,未幾與侯景不合,潛逃建康,且按下不題。
卻說梁主自回宮之後,忽傳言侯景将士俱沒,梁主深為歎息。
時何敬容随侍,因奏道:“得
道場完,梁主使僧人将此金銀收貯寶藏庫中,留作佛門善事,又将寺中料理一番,方與衆僧作别,然後乘辇回宮。
這才是梁武帝三舍身于同泰寺也。
史官有詩譏之道: 天子以修身為本,如何舍作佛家奴? 舍身既可黃金贖,我佛原來是利徒。
卻說侯景敗走渦陽,閉城堅守。
早被幕容紹宗乘勝趕至城下。
侯景恐怕示弱,隻得領兵開門接戰,在馬上搖槍大喝道:“紹宗快來見陣!”紹宗出馬,侯景用槍架住說道:“你今欲送客耶?欲定雌雄耶?”紹宗道:“欲诔叛賊耳。
”說罷二人一往一來戰有五十餘合。
侯景忙呼手下五百将士,各身披短甲,手執短刀,一齊殺人紹宗陣中。
魏兵一時無備,驚慌逃避,人聲騰沸。
紹宗馬被人驚,将紹宗掀下馬來,侯景便挺槍就刺,早虧偏将郭雄截住侯景,紹宗方得上馬。
急引軍從上風舉火,一時煙火漫空,侯景軍士俱各迷目。
侯景見了忙收兵入城。
兩下相持數月,城中漸漸糧草不繼,侯景與衆将商議退敵之策,一時無計。
忽一人入帳說道:“大王勿憂,我有退兵之法。
”侯景視之,乃是中軍校尉顔奇。
侯景忙問何計。
顔奇道:“圍城其急,戰又難勝,我單騎去見紹宗,掉以三寸之舌,如此這般,管教成功。
”侯景聽了大喜道:“若解目前之憂,後當同享富貴。
” 顔奇因出城,竟到紹宗營中來見。
紹宗聞知,使武士伺侯。
顔奇入帳,長揖不拜,紹宗笑道:“汝不畏死,敢為侯景來作說客耶?”顔奇道:“死固當畏,但我無死法,又何所畏。
隻可惜将軍英勇蓋世,而死在目前,自死不知而慮人死乎?我此來雖為侯景作說客,亦欲救将軍之死也。
”紹宗聽了大怒道:“今侯景孤城,外無救援之兵。
計其城中之糧不出數日,則軍士相食而城破被擒受死矣,何反說也?”顔奇大笑道:“将軍算人是矣,獨不自審耳。
令侯景之叛,實高澄量狹不能容人。
誇将軍與侯景相持,雖勝負未決,然侯景無援勢在必擒。
然擒侯景之後,實不利于将軍也。
”紹宗道:“侯景既捕,吾功成矣,有何不利?”顔奇道:“竊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高澄挾持魏主,刻忌淩人,既不能容侯景,又焉能容将軍乎?将軍到此,求不為走狗良弓得乎?願将軍熟思之。
”紹宗聽了,忙出位扶顔奇同坐,叱去左右,因說道:“适才之言,所見甚遠,奈我受高王重委,不得不盡其力。
雖欲緩之,人言奈何?”顔奇道:“将軍若欲為己為人,何不戰而縱之,則敗逃者感恩,而戰勝者功成,且可久握軍機也。
”紹宗喜道:“此舉何異雲長之釋曹公,恩威兩盡矣。
”遂留顔奇,飲酒甚歡,指引一條生路。
顔奇拜謝入城告知侯景,侯景大喜。
侯景至夜間開門向西南上殺去,早被别營魏将聞知,引軍殺來與侯景大戰。
侯景心怯,招呼手下落荒而走。
紹宗亦引兵來追,已追不及矣。
侯景得脫,連夜逃奔。
回顧親随,隻得數百餘騎跟随,因在馬上大恸道:“天不佑我而若是耶!”逃至天明,拘土人問之,方知離壽陽不遠。
侯景聽了大喜,因對劉神茂道:“壽陽城池險固,若往投之,足可展吾之力,隻不知守城人肯納我否?”劉神茂道:“吾觀壽陽守城韋黯無謀,大王若至近郊,彼必出迎,因而執之,可以舉事,得城之後,徐以表聞梁主,梁主喜,王南歸必不責也。
”侯景聽了大喜,因執其手說道:“天教我也。
”不一日夜至壽陽城下。
守卒黑夜中見有兵猝至,連忙報知韋黯。
韋黯即綽槍貫甲,上馬登城,使軍士施放炮石。
劉神茂使人高叫道:“城中休放炮石,非敵兵也,乃河南王戰敗來投此鎮,前已有表奏知,願速開城門。
”韋黯道:“汝雖奏過,我卻未奉明敕,怎敢開門。
”侯景聽了,對劉神茂道:“事不諧矣。
速往徐州再作區處。
”劉神茂道:“且候天明,遣人說之,如此這般,小中我計。
” 侯景大喜,遂等天明即遣徐思玉入城。
徐思玉因單騎到城下叫道:“我有事要見将軍,可快開城門。
”軍士見他獨自一人,遂放之而入。
徐思玉見韋黯說道:“河南王為朝廷所重,将軍所知也。
今失利來投,将軍為何不納?”韋黯道:“吾受之命,惟知守城。
河南王自敗與吾何事?”徐思玉道:“将軍此言差矣。
國家付将軍以阃外之略,今将軍不肯開城,若魏兵追至,而河南王為魏兵所殺,君豈能獨存?縱使獨存,而失朝廷所重之人,獨不慮朝廷見責乎?”韋黯聽了,一時躊躇不定,因而許放侯景入城。
徐思玉出報侯景。
侯景大喜道:“活我者卿也。
”韋黯邈開門迎入侯景進城。
侯景即暗傳來将分據各門,因而備酒請韋黯。
韋黯一到,即出武士縛之。
侯景責其拒而不納之罪,喝道:“牽出斬之!”韋黯一時措手不及,大罵道:“無端逆賊,怎如此無義,而反噬于人!我雖受害,梁主聞之決不使爾全首!”侯景大笑,忙下階釋縛,撫其背而笑說道:“是戲卿耳,萬勿介意。
”邀入席同飲極歡。
韋黯即韋睿之子也,未幾與侯景不合,潛逃建康,且按下不題。
卻說梁主自回宮之後,忽傳言侯景将士俱沒,梁主深為歎息。
時何敬容随侍,因奏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