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關燈
家有雲:惜福增福。

    朕欲減繁去華,食不過數品,衣不用奢麗。

    上行下效,樸實民風,諸卿以為何如?”群臣奉道:“陛下仁德敦本從古,三代複見,有何不可。

    ”梁主聽了大喜,遂下诏頒行。

    因此在宮中使宮女更置服膳,衫不蓋膝,裙不拖地,袖不過尺,金珠不飾,食不求豐。

    梁主又愛清潔,厭食肥膩之物,喜吃些清淡之味,一月之内有數日茹素。

     又一日視朝說道:“朕禦此大位,若不分爵,何以慰其初心?”因命當日從龍諸臣:“各将功績細細開陳,朕不齊進也。

    ”旨下不多日,有司官早将衆文武功績逐一開明,梁主見了,遂傳旨擇日重賞功臣。

    到了這日,梁主乘龍輿到五鳳樓中,百官齊集衆呼。

    梁主宣柳慶遠說道:“運籌帏幄,安邦定霸,今可封卿為神策征北大将軍,奠安侯,食邑千戶;王茂為骠騎将軍,江州刺史,封開國侯;曹景宗為中侍領軍将軍,永甯侯;張弘策為散騎常侍洮陽縣侯;呂僧珍為散騎常侍領軍将軍,定國侯;韋睿為散騎常侍,護國将軍,永昌侯;馮道根為都督,豫州諸軍車軍騎将軍,定遠侯;陳剛為散騎将軍,建興侯;昌義之為散騎将軍,永凱侯;王珍國侍中領軍将軍,匡大侯。

    ”以下大小戰将,文臣謀士,皆各有封爵。

    梁主又出帑金布帛,分賜散完。

    一時歡聲動地,俯伏謝恩。

    梁主大喜,因說道:“今日少酬卿等爵位,不賜土地者,朕欲留卿等任朝,作朝暮見耳。

    留俟異日歸鎮,勿謂朕吝也。

    ”是日君臣歡悅。

    槳主封罷回宮,後人見此有詩贊之曰: 休嗟流落在吳鈎,莫笑從戒事遠遊。

     好向閨人先報道,丈夫今日已封侯。

     話說梁朝自從魏國割地求和之後,兩下無犯,黎民樂業,四方無事。

    隻說梁主即位以來,共生了八子,丁貴嫔所生的長子名統字德施,小字維摩。

    已立為皇太子;吳淑媛生第二子,名綜;丁貴嫔生第三子名綱,字世缵,小字六通;董淑儀生第四子名績,字世謹;丁貴嫔生第五子名續,字世訴;丁克華生第六子名倫,字世調;阮修容生第七子名繹,字世誠;葛修客生第八子名紀,字世詢。

     隻說這維摩太子,自小聰明穎悟,讀書一目數行,過目即能背誦。

    梁主常說道:“此兒肖我。

    ”心甚愛之,每逢遊宴,即命太子賦詩。

    太子随口即成,不消更改。

    及長,居于東宮,天性純孝,喜怒不形,又明于政事。

    若廷臣奏疏有謬妄及好巧飾詞,太子即辨析指出,令其改正。

    着遇斷獄,必法外全宥。

    因此朝野盡稱太子仁性寬和容衆。

    又引納才學之士讨論篇籍,著書有三萬餘卷。

    又性愛山水玄圃,嘗與朝臣名士泛舟後湖,觀鐘山黛色,對景豪吟,作永日之樂。

    一日有番禺侯蕭軌同舟,因在旁說道:“太子遊賞,宜用絲弦、箫管、美人、歌舞,以佐其樂,奈何作此寞寞之遊?”太子聽了笑而不答,因此從容吟哦《招隐》詩二句道:“何必詩與竹,山水有清音。

    ”蕭軌聽了自知失言,抱慚而止。

     過了多時,梁主見太子年長,正月朔旦臨軒,冠太子于太極殿,遵舊制命太子戴遠遊冠,金蟬翠倭纓,又加金箔山。

    四月為皇太子納敬妃為媳,禮成,以天監十九年改為普通元年,大赦民間,真是民安物阜,屢見祯祥。

    此時梁主已年近六旬,一日視朝畢,因謂左右群臣說道:“朕處宮中,往往念及前事,雖曰代天乘運,未免殺戮大傷,欲蓋前愆,無如佛教。

    故往年長幹施食,壽陽濟孤。

    雲光變幻,廣度圓寂,今已無人,皆不能滿朕之願。

    今值此升平,朕欲廣揚佛法,作種善緣。

    雖不求果報,于來生亦可消罪。

    于今世欲聚高僧,又慮一時無人任事,如之奈何?”群臣聽了,也有聳恿言善的,也有規谏不可的,紛紛不一。

    忽班中閃出一人,執簡當胸,俯伏奏道:“臣聞佛法無邊,事之者今生轉禍為祥,死後定登極樂;謗毀者今生增禍增災,死後定入阿鼻地獄。

    昔日我佛乞食于城中,得人施舍一飯與彼誦經一卷,令其家起生三代,合家白日飛升。

    今陛下念及殺戮過多,誠仁德之主也。

    若慮一時無高行之僧,陛下隻須留心察訪,人有善念天必從之,千金買駿骨,良馬自至。

    又雲仗人修善,終屬皮毛,恐無實際。

    俗語雲,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修自得。

    依臣愚見,陛下即具此善緣,何不乘萬機之暇涉獵經典,一可釋己愆尤,二可增添福祿,三可求國祚綿長,四可拯拔幽冥。

    此乃萬全之舉,不知聖上以為何如?”梁主聽了半晌,不覺喜動眉宇。

    忙定睛視之,是左光祿大夫朱異,因說道:“賢卿之言,深明朕心,誠救生度世之良言也。

    焉可不從?”群臣見朱異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