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關燈
小
中
大
聖天子大封功臣賢東宮谏止漕役
詞雲:
辟彀良弓隐,三齊走狗烹。
君臣何異虎狼行,始覺分茅列土,大恩榮。
帝德何妨重,民勞隻可輕,一番苦谏得人情,若使為君應是,聖兼明。
右調《南柯子》 話說郗後亡後,梁主過傷,朝政久廢,百官屢勸,隻得視朝,接見文武諸臣。
因說道:“夫婦乃人倫之首。
朕自創業以來,内助之力,實多我後。
即士民之家亦願富貴同享,朕今定鼎偏安,正欲效雎鳥和鳴,不期棄朕先亡,失我元後,實朕非德所緻。
中年喪婦,大不幸也。
”群臣忙俯伏奏道:“人之生死壽夭,天理有一定。
然死不可複生,乞陛下節哀,以慰民望。
”于是梁主重整朝綱,一應大小政事,無不悉心宸斷,各省表章,無不經日批發,雖至三更亦無倦怠。
每逢遇冬舉筆,手常凍裂,亦不終止。
自晉齊以來,未有如此者也。
天監十三年春正月,梁主輿駕南郊,大赦民間。
又念沙場死士,慮民間無力掩埋,遂诏遠近郡守量給。
因親手寫成诏書,上寫着: 掩骼埋胔,義重周經。
槥椟有加,事美漢策。
朕向隅載懷,每勤造次,收藏之命,亟下哀矜;而珝縣遐深,遵奉未洽,髐然路隅,往往而有,言愍沉枯,彌勞傷恻。
可明下遠近,各巡境界,若委骸不葬,或蒢衣莫改,即就收斂,量給棺具。
庶夜哭之魂斯慰,沾霜之骨有歸。
謹诏。
诏下之日,百姓歡然。
一日梁主視朝畢,因謂群臣說道:“朕自壽陽戰後,連得五十二城。
魏人喪魄,即欲乘勝而下河南,不期喪我賢後,使英雄之氣索然矣。
幸賴柳文和與諸将協力,屢敗魏人。
割地請和,朕允其請。
迩年和好,邊境甯息。
朕思休兵則國用充。
今駐兵于外,相安于無事之秋,未免士卒勞苦,靡費軍資。
朕欲班師,與諸将共集廟堂,君将接見,論功升賞,各得封妻蔭子,不負沙場血戰之勞,使遂生平之志,誠千古盛事也。
不識諸卿等以為何如?”群臣聽了,皆欣然奏道:“陛下言及于此,是歸馬放牛之意,有過于三王矣。
”梁主聽了大喜,遂下金牌百面,召回壽陽諸将,來朝賜爵。
又谕緣邊地方,舉賢能守之。
有司奉旨不敢停留,即遣官赍诏,不日到了壽陽。
柳慶遠接旨開讀畢,知天命有在,遂曉谕合營。
一時軍中兵将,無不歡欣湧躍,即回建康。
柳慶遠量才授任,各處料理一番,然後帶領衆将起身,望建康而來。
真是三軍卸甲肩挑,一路凱歌齊唱,不日渡江到了建康。
柳慶遠将兵馬長駐石頭城,率領諸将五更入朝。
朝見梁主,俯伏金銮,齊呼萬歲。
梁主見了大喜,忙開玉音說道:“卿等鞍馬勞乏,賜卿平身。
”遂命内各賜錦墩,雁行般列坐。
一時間濟濟锵锵,君臣歡會。
梁主說道:“朕自草茅,賴諸卿齊心戮力,輔成王業。
值此升平,朕享無疆之福,卿等受邊庭風雪之勞,日處宮中,念不自安。
今召回諸卿,暫卸征鞍,君臣契合,共圖富貴,少酬勤勞之念,實亦千載之奇逢也。
”諸将聽了,忙頓首拜謝道:“陛下上應天時,微臣順天事主,職分當然。
陛下眷念不忘,又帝德之無疆也。
臣等敢不竭力,以效犬馬之報。
”梁主大喜,遂着掌膳司擺宴,宴會群臣,各依班次而坐。
不一時珍膳羅列,海錯盈庭,說不盡皇家富貴,贊不了天子奢華。
梁主上坐觀看着兩行左文右武,一個個錦心繡口,一個個虎背熊腰。
飲到半酣,對文臣而說章句,向武士而論英雄。
各自能各抒己見,真是君聖臣良,皇天有道,直飲到鬥柄橫移,方才罷飲。
諸臣謝恩各歸。
後人有詩道: 藏弓不念沙場苦,烹狗誰思血戰功? 今日君臣同宴樂,方垂盛世帝王風。
自此梁主不時宴會群臣,君臣們直如父子。
梁主因定禮制樂,又參定律令,許有罪者準贖。
因下诏遠近道: 設教因時,淳薄異故。
刑以世革,輕重殊風。
商俗未移,民散久矣。
嬰綱啗辟,日夜相尋。
若悉加正法,則赭衣塞路;并由弘宥,則難用為國。
故使有罪人贖,以全元元之命。
令遐迩知禁固犴稍虛。
率斯以往,庶幾刑措,金作權興,宜在蠲息,可除贖罪之科。
謹诏。
過不多時,甘露降于華林園,老人星屢見,禾生十二穗,建康居民一時富足。
梁主因改閱武堂為德陽堂,聽訟堂為議賢堂。
又立建興苑于秣陵建興裡,修孔子廟,建國門。
于越城之南,修築二陵,周圍五裡。
過了多時,一日梁主受朝賀畢,因對衆文武說道:“朕思大禹千載,聖人亦不敢貪享過求,所以卑官菲食。
今朕不過便安庸主,豈可隻圖口腹肥甘,身衣錦帛,況佛
君臣何異虎狼行,始覺分茅列土,大恩榮。
帝德何妨重,民勞隻可輕,一番苦谏得人情,若使為君應是,聖兼明。
右調《南柯子》 話說郗後亡後,梁主過傷,朝政久廢,百官屢勸,隻得視朝,接見文武諸臣。
因說道:“夫婦乃人倫之首。
朕自創業以來,内助之力,實多我後。
即士民之家亦願富貴同享,朕今定鼎偏安,正欲效雎鳥和鳴,不期棄朕先亡,失我元後,實朕非德所緻。
中年喪婦,大不幸也。
”群臣忙俯伏奏道:“人之生死壽夭,天理有一定。
然死不可複生,乞陛下節哀,以慰民望。
”于是梁主重整朝綱,一應大小政事,無不悉心宸斷,各省表章,無不經日批發,雖至三更亦無倦怠。
每逢遇冬舉筆,手常凍裂,亦不終止。
自晉齊以來,未有如此者也。
天監十三年春正月,梁主輿駕南郊,大赦民間。
又念沙場死士,慮民間無力掩埋,遂诏遠近郡守量給。
因親手寫成诏書,上寫着: 掩骼埋胔,義重周經。
槥椟有加,事美漢策。
朕向隅載懷,每勤造次,收藏之命,亟下哀矜;而珝縣遐深,遵奉未洽,髐然路隅,往往而有,言愍沉枯,彌勞傷恻。
可明下遠近,各巡境界,若委骸不葬,或蒢衣莫改,即就收斂,量給棺具。
庶夜哭之魂斯慰,沾霜之骨有歸。
謹诏。
诏下之日,百姓歡然。
一日梁主視朝畢,因謂群臣說道:“朕自壽陽戰後,連得五十二城。
魏人喪魄,即欲乘勝而下河南,不期喪我賢後,使英雄之氣索然矣。
幸賴柳文和與諸将協力,屢敗魏人。
割地請和,朕允其請。
迩年和好,邊境甯息。
朕思休兵則國用充。
今駐兵于外,相安于無事之秋,未免士卒勞苦,靡費軍資。
朕欲班師,與諸将共集廟堂,君将接見,論功升賞,各得封妻蔭子,不負沙場血戰之勞,使遂生平之志,誠千古盛事也。
不識諸卿等以為何如?”群臣聽了,皆欣然奏道:“陛下言及于此,是歸馬放牛之意,有過于三王矣。
”梁主聽了大喜,遂下金牌百面,召回壽陽諸将,來朝賜爵。
又谕緣邊地方,舉賢能守之。
有司奉旨不敢停留,即遣官赍诏,不日到了壽陽。
柳慶遠接旨開讀畢,知天命有在,遂曉谕合營。
一時軍中兵将,無不歡欣湧躍,即回建康。
柳慶遠量才授任,各處料理一番,然後帶領衆将起身,望建康而來。
真是三軍卸甲肩挑,一路凱歌齊唱,不日渡江到了建康。
柳慶遠将兵馬長駐石頭城,率領諸将五更入朝。
朝見梁主,俯伏金銮,齊呼萬歲。
梁主見了大喜,忙開玉音說道:“卿等鞍馬勞乏,賜卿平身。
”遂命内各賜錦墩,雁行般列坐。
一時間濟濟锵锵,君臣歡會。
梁主說道:“朕自草茅,賴諸卿齊心戮力,輔成王業。
值此升平,朕享無疆之福,卿等受邊庭風雪之勞,日處宮中,念不自安。
今召回諸卿,暫卸征鞍,君臣契合,共圖富貴,少酬勤勞之念,實亦千載之奇逢也。
”諸将聽了,忙頓首拜謝道:“陛下上應天時,微臣順天事主,職分當然。
陛下眷念不忘,又帝德之無疆也。
臣等敢不竭力,以效犬馬之報。
”梁主大喜,遂着掌膳司擺宴,宴會群臣,各依班次而坐。
不一時珍膳羅列,海錯盈庭,說不盡皇家富貴,贊不了天子奢華。
梁主上坐觀看着兩行左文右武,一個個錦心繡口,一個個虎背熊腰。
飲到半酣,對文臣而說章句,向武士而論英雄。
各自能各抒己見,真是君聖臣良,皇天有道,直飲到鬥柄橫移,方才罷飲。
諸臣謝恩各歸。
後人有詩道: 藏弓不念沙場苦,烹狗誰思血戰功? 今日君臣同宴樂,方垂盛世帝王風。
自此梁主不時宴會群臣,君臣們直如父子。
梁主因定禮制樂,又參定律令,許有罪者準贖。
因下诏遠近道: 設教因時,淳薄異故。
刑以世革,輕重殊風。
商俗未移,民散久矣。
嬰綱啗辟,日夜相尋。
若悉加正法,則赭衣塞路;并由弘宥,則難用為國。
故使有罪人贖,以全元元之命。
令遐迩知禁固犴稍虛。
率斯以往,庶幾刑措,金作權興,宜在蠲息,可除贖罪之科。
謹诏。
過不多時,甘露降于華林園,老人星屢見,禾生十二穗,建康居民一時富足。
梁主因改閱武堂為德陽堂,聽訟堂為議賢堂。
又立建興苑于秣陵建興裡,修孔子廟,建國門。
于越城之南,修築二陵,周圍五裡。
過了多時,一日梁主受朝賀畢,因對衆文武說道:“朕思大禹千載,聖人亦不敢貪享過求,所以卑官菲食。
今朕不過便安庸主,豈可隻圖口腹肥甘,身衣錦帛,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