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蕭元帥兵分兩路柳參謀法演六丁
詞雲:
解懸拯溺須星火。
豈可許,敵人窺我?明向右揚兵,悄悄移師左。
龍行尚被雲包裹,事急矣,倩誰開鎖。
好借鬼神機,迸出石中火。
右調《海棠春》 話說蕭衍領了二十萬大軍救援太和江北一帶地方,連夜進兵,才到盱胎,早有人來報說:“颍水,穎上、亳州俱被魏兵踐破,今已進攻鐘離。
”蕭衍聞報,即集諸将商議破敵之計。
早有參謀柳慶遠說道:“大凡救援之兵,須觀其緩急。
今魏兵攻圍太和月餘而不能破者,是城内有沈文季等智謀設備,所以守至如今,他雖善守,然城小兵少,其危甚急。
若我先救鐘離,而後援太和,則太和力不能支,必被魏所得。
魏得太和,則攻鐘離之勢愈盛。
為今之計,元帥莫若将兵馬分作兩隊,明救鐘離,暗襲太和。
其中必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則魏不能久持而終可襲也。
”蕭衍聽了大喜,遂傳王茂,附耳授計道:“你領一支人馬,由水路暗往太和,如此這般,方算汝功。
”王茂領計自引兵而去。
蕭衍一面統了大軍,望鐘離進發。
且說太和城中被魏兵日夜攻打,王廣之等百般守禦,已有一月,城中糧草将盡,幾次遣将沖出往别處附近州郡求救,皆被魏将殺回,一時音信不通,正在危急。
一日,沈文季正在城上防守,忽見遠遠的塵土飛揚,一彪軍馬殺來,魏兵紛紛去迎敵,原來是王茂兵到,先依計分了一支兵在劍山埋伏了,然後奮勇望魏陣殺來。
早有魏将彭标接住,王茂并不答話,舉起鐵槊照頭打來,彭标急用方天戟架住。
二人戰到三十餘合,王茂殺得性起,喊叫如雷,觑空處早一鐵槊打着彭标的腦袋,一時腦漿迸流,撞下馬來。
魏将宇文福、湯隆看見,兩騎馬一齊沖出夾攻,衆魏将見傷了彭标,要與他報仇,便一齊裹住王茂不放。
王茂力敵數将,全無畏怯。
殺到間深之際,用着鐵槊兩邊一連幾晃,早将衆将的兵器逼開,喊叫一聲,格馬一夾,望空處沖出,撥轉馬頭潑刺刺的望着劍山而走,魏将見王茂戰敗,遂招呼後軍一齊往前追趕,将及趕上,王茂走入劍山,隻聽見山左邊一聲連珠炮響,擁出三千鐵騎,将魏兵沖做兩截,王茂複引兵殺來。
宇文福、湯隆等見中了齊兵之計,無心接戰,連忙退入山口,退不及者,俱被齊兵截住,早殺的殺,降的降。
此時太和城上沈文季看見城外喊殺連天,曉的是救兵到了交戰,便同王廣之即領軍士殺出城來,兩下夾攻,直殺得魏兵人人喪膽,個個寒心。
宇文福等早殺得大敗,棄下輻重,引着殘軍望穎上去了。
王茂緊緊追殺,大獲全勝,引軍入城。
衆将俱向王茂稱呼,賀道:“非将軍神威,太和孤城将屬魏矣,我等不能無罪。
”王茂遜謝道:“此皆諸将之福,與蕭元帥妙計,末将何功之有。
”遂曉谕安民,犒賞士卒。
王茂又與沈文季等說道:“目今鐘離被困,望救如渴。
今我之來是出其不意,幸爾成功,我今要乘勝去救鐘離矣。
城中之事,乞将軍在意。
”衆皆領諾。
王茂遂帶了原來軍馬望鐘離而去。
正是: 來如自九天,去疑入九地。
來去不人知,方得兵家秘。
卻說魏主連得齊地數郡,乘勝進攻,直逼鐘離。
鐘離守将許英聞知大驚,遂點了十萬人馬在城外二十裡安營,日日與魏将交鋒。
怎奈魏兵強勇,連戰不利,正在危急,将要退入城去死守。
忽流星探馬來報,道:“朝廷已遣蕭衍為元帥,領兵二十萬、戰将百員來救援鐘離了。
”許英見報大喜,準備接待。
不日蕭衍軍到,許英接入營中,相見過,蕭衍就問道:“将軍近日與魏交持,魏兵虛實如何?”許英道:“魏軍中拓跋勰足智多謀,更兼人強馬壯,糧草俱足。
今又連得齊地,附近州郡俱望風瓦解,實在危急之時。
今得元帥到此,社稷蒼生之幸也。
”蕭衍又問道:“将軍在此苦持,城中光景若何?”許英道:“小将雖在此與魏兵接戰,竭盡平生,不放魏兵一卒過界,城中實是空虛,隻留得數千老弱兵與百姓互相死守耳。
”蕭衍聽了,說道:“城中根本重大,将軍隻守外營苦戰,倘被魏主探知消息,使人明誘外戰,暗襲城中,豈不急也。
今魏将拓跋勰足智參謀,豈不知城中虛實?彼不進攻者,欲留此城作一孤注,以系齊之兵将,卻暗暗去先剪定遠、五河、天長、泗洲之手足,手足既剪,則本不搖而自斃矣。
然此計算堅城則可,算危城則不可,依我測之,實魏之失算。
今将軍宜速移兵去料理城内,城外之事吾自有人破之。
”許英拜謝,遂引軍進城守護去了。
蕭衍即将兵馬安營立寨,密排鹿角,高壘深溝,又遣人傳令與淝、睢州二郡守将,使其互相犄角。
魏兵見齊兵有備,亦不敢出。
在營寨一連數日,蕭衍隻按
豈可許,敵人窺我?明向右揚兵,悄悄移師左。
龍行尚被雲包裹,事急矣,倩誰開鎖。
好借鬼神機,迸出石中火。
右調《海棠春》 話說蕭衍領了二十萬大軍救援太和江北一帶地方,連夜進兵,才到盱胎,早有人來報說:“颍水,穎上、亳州俱被魏兵踐破,今已進攻鐘離。
”蕭衍聞報,即集諸将商議破敵之計。
早有參謀柳慶遠說道:“大凡救援之兵,須觀其緩急。
今魏兵攻圍太和月餘而不能破者,是城内有沈文季等智謀設備,所以守至如今,他雖善守,然城小兵少,其危甚急。
若我先救鐘離,而後援太和,則太和力不能支,必被魏所得。
魏得太和,則攻鐘離之勢愈盛。
為今之計,元帥莫若将兵馬分作兩隊,明救鐘離,暗襲太和。
其中必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則魏不能久持而終可襲也。
”蕭衍聽了大喜,遂傳王茂,附耳授計道:“你領一支人馬,由水路暗往太和,如此這般,方算汝功。
”王茂領計自引兵而去。
蕭衍一面統了大軍,望鐘離進發。
且說太和城中被魏兵日夜攻打,王廣之等百般守禦,已有一月,城中糧草将盡,幾次遣将沖出往别處附近州郡求救,皆被魏将殺回,一時音信不通,正在危急。
一日,沈文季正在城上防守,忽見遠遠的塵土飛揚,一彪軍馬殺來,魏兵紛紛去迎敵,原來是王茂兵到,先依計分了一支兵在劍山埋伏了,然後奮勇望魏陣殺來。
早有魏将彭标接住,王茂并不答話,舉起鐵槊照頭打來,彭标急用方天戟架住。
二人戰到三十餘合,王茂殺得性起,喊叫如雷,觑空處早一鐵槊打着彭标的腦袋,一時腦漿迸流,撞下馬來。
魏将宇文福、湯隆看見,兩騎馬一齊沖出夾攻,衆魏将見傷了彭标,要與他報仇,便一齊裹住王茂不放。
王茂力敵數将,全無畏怯。
殺到間深之際,用着鐵槊兩邊一連幾晃,早将衆将的兵器逼開,喊叫一聲,格馬一夾,望空處沖出,撥轉馬頭潑刺刺的望着劍山而走,魏将見王茂戰敗,遂招呼後軍一齊往前追趕,将及趕上,王茂走入劍山,隻聽見山左邊一聲連珠炮響,擁出三千鐵騎,将魏兵沖做兩截,王茂複引兵殺來。
宇文福、湯隆等見中了齊兵之計,無心接戰,連忙退入山口,退不及者,俱被齊兵截住,早殺的殺,降的降。
此時太和城上沈文季看見城外喊殺連天,曉的是救兵到了交戰,便同王廣之即領軍士殺出城來,兩下夾攻,直殺得魏兵人人喪膽,個個寒心。
宇文福等早殺得大敗,棄下輻重,引着殘軍望穎上去了。
王茂緊緊追殺,大獲全勝,引軍入城。
衆将俱向王茂稱呼,賀道:“非将軍神威,太和孤城将屬魏矣,我等不能無罪。
”王茂遜謝道:“此皆諸将之福,與蕭元帥妙計,末将何功之有。
”遂曉谕安民,犒賞士卒。
王茂又與沈文季等說道:“目今鐘離被困,望救如渴。
今我之來是出其不意,幸爾成功,我今要乘勝去救鐘離矣。
城中之事,乞将軍在意。
”衆皆領諾。
王茂遂帶了原來軍馬望鐘離而去。
正是: 來如自九天,去疑入九地。
來去不人知,方得兵家秘。
卻說魏主連得齊地數郡,乘勝進攻,直逼鐘離。
鐘離守将許英聞知大驚,遂點了十萬人馬在城外二十裡安營,日日與魏将交鋒。
怎奈魏兵強勇,連戰不利,正在危急,将要退入城去死守。
忽流星探馬來報,道:“朝廷已遣蕭衍為元帥,領兵二十萬、戰将百員來救援鐘離了。
”許英見報大喜,準備接待。
不日蕭衍軍到,許英接入營中,相見過,蕭衍就問道:“将軍近日與魏交持,魏兵虛實如何?”許英道:“魏軍中拓跋勰足智多謀,更兼人強馬壯,糧草俱足。
今又連得齊地,附近州郡俱望風瓦解,實在危急之時。
今得元帥到此,社稷蒼生之幸也。
”蕭衍又問道:“将軍在此苦持,城中光景若何?”許英道:“小将雖在此與魏兵接戰,竭盡平生,不放魏兵一卒過界,城中實是空虛,隻留得數千老弱兵與百姓互相死守耳。
”蕭衍聽了,說道:“城中根本重大,将軍隻守外營苦戰,倘被魏主探知消息,使人明誘外戰,暗襲城中,豈不急也。
今魏将拓跋勰足智參謀,豈不知城中虛實?彼不進攻者,欲留此城作一孤注,以系齊之兵将,卻暗暗去先剪定遠、五河、天長、泗洲之手足,手足既剪,則本不搖而自斃矣。
然此計算堅城則可,算危城則不可,依我測之,實魏之失算。
今将軍宜速移兵去料理城内,城外之事吾自有人破之。
”許英拜謝,遂引軍進城守護去了。
蕭衍即将兵馬安營立寨,密排鹿角,高壘深溝,又遣人傳令與淝、睢州二郡守将,使其互相犄角。
魏兵見齊兵有備,亦不敢出。
在營寨一連數日,蕭衍隻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