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關燈
魏孝文有志侵鄰王将軍無謀劫寨 詞雲: 魏齊久已分南北,要一統,此時焉得?強戰作身災,多殺為民賊。

     行兵妙用看風色,探虎穴,須防不測。

    豈獨喪王師,還要傾家國。

     右調《海棠春》 話說齊明帝建武二年,蕭衍服滿入朝,齊主授以黃門侍中,蕭衍自此辦事不題。

     且說北魏建都梁州,此時是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春二月,魏主設朝,受文武朝賀畢,魏主說道:“南齊蕭鸾弑主自立,上下離心,聯今欲自為将,統領大兵出淮南淮北,進克鐘離,乘勝渡江,直入建康,則荊襄望風而靡,混成一統之基正在此時。

    若天與不取,必贻後患。

    卿等以為何如?”一時諸臣懷疑莫對,魏主因命太常卿王谌之蔔筮出師如何,王谌之承命,就在殿中蔔筮,卻蔔得革卦,呈上魏主。

    魏主見了卦名,便大喜,說道:“昔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朕今日得之,乃大吉之兆也。

    ”當有相州刺史高闾,俯伏奏道:“陛下奕葉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師而得革命之象,未為全吉。

    南齊不可伐也。

    ”魏主聽了,勃然大怒,厲聲叱之道:“社稷我之社稷!高闾欲阻衆耶?”高闾又奏道:“社稷雖為陛下之有,臣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也?”魏主不聽,遂下诏,以彭城王拓跋勰為中軍大将軍,豫州刺史王肅為輔國将軍,尚書盧淵為鎮南将軍,李沖、湯隆為左右翼,江陽王拓跋健總督糧饷,宇文福、于烈為前後先鋒,宋王劉昶為參謀。

    拓跋魏主自為招讨都督大元帥,親下校場,調選人馬,共得精兵五十餘萬,真是人人骁勇,個個精強,殺牛宰馬,犒賞士卒。

    然後揀定時日,三聲炮響,魏主帶領了百員戰将,一齊起身。

    出了歸德郡境内,魏主傳令紮寨,聚集諸将,說道:“兵貴神速,今乘其無備,分兵兩路,一襲鐘離之太和,一出山陽之江州。

    二處成功,則盱眙、壽陽、定遠諸郡自望風披靡,然後會兵含山,因而渡江,方為上策。

    ”遂調撥豫州刺史王肅、參謀宋王劉昶帶甲兵二十萬進攻山陽,二人領了軍馬自去不題。

    魏主自領着三十萬大軍,詐稱五十萬進攻太和、鐘離。

     且說太和是齊、魏交界地方,蕭鸾篡位之後,已遣親信大臣尚書右仆射沈文季、鎮南将軍王廣之、右衛将軍蕭坦之督重兵守之,以拒北魏。

    早有流星探馬報來,說:“北魏主自為元帥,領兵五十餘萬,将已渡河,乞将軍準備。

    ”王廣之聽了,即會同蕭坦之、沈文季等挑選了十萬人馬,離城十五裡安下三個營寨,以待魏兵。

    不則一日,塵土飛揚,魏兵已到,離齊寨五裡安營。

    魏主着人下書讨戰。

    王廣之即批次日,打發去了。

    遂傳衆将入帳商議,沈文季道:“魏兵遠來,利在速戰。

    莫若頓兵以老其師,待其師老而戰,無不成功。

    ”王廣之道:“今魏兵壓境,若不接戰,是示怯也,讨戰而即許,是示威也。

    ”到了次日,兩陣對圓,隻見魏陣上黃羅傘下罩着魏主在陣前親自指揮。

    不一時,鼓角齊鳴,旗門開處,隻見先鋒于烈躍馬舞刀直沖過來。

    這邊齊陣上王廣之一馬當先,持槍抵敵。

    那于烈厲聲大罵:“王廣之等助主無道,擅篡齊王,殺戮忠良,惡已貫盈。

    吾主欲興義旅,殒滅齊醜,此乃上合天心,下順人意。

    天兵所向,宜速倒戈,如若執迷,不顧天日,玉石俱焚,悔之晚矣!”王廣之笑道:“乳臭小卒,焉敢搖唇弄舌,辯論是非。

    若不殺盡,豈識棄昏立明之正!”于烈聽罷大怒,将刀直劈過去,王廣之挺槍架住。

    兩馬交馳,雙刀并舉,一來一往,戰有三十餘合,真個好逢敵手,兩人皆讨不得半點便宜。

    魏主看見不分勝敗,便遣宇文福出陣,宇文福一馬飛出。

    齊陣上看見威鋒眇眇,蕭坦之亦使鄧威接出。

    魏陣又遣石濟助敵,齊陣上王常截住。

    兩陣上六人六馬,各逞平生之功,兩陣好殺。

    但見: 東殺來西,西亦殺去東,兩下不分勝負。

    槍刀飛揚,弓矢密密,無棄死併,棋逢對手,下下高高,難分辨。

    内中這幾個扶持魏主棄殘生,此幾個展土開疆拼性命,生前之功何在便作仇,大戰一場方得勝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