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關燈
兵不動。

    忽王茂引了得勝之兵回見蕭衍,道:“末将遵元帥軍令往救太和,依計殺敗魏兵已逃歸穎上,太和之圍已解,特引還原軍繳令。

    ”蕭衍聽了大喜,着軍政司紀功,因說道:“目今我與魏相持,尚未對敵,你可仍領先鋒之職。

    ”王茂拜謝,自回本隊。

    到了次日,蕭衍差人去下戰書。

    魏主正慮齊兵不戰,與衆将商議,忽見蕭衍有書讨戰,即批了明日準戰,衆軍各各準備。

     到了次日平明,兩邊三聲炮響,畫角頻吹,早見魏陣上寶纛旗下蓋着魏主親自壓陣。

    這邊蕭衍全身披挂,騎在馬上,按劍直出陣前,對魏主施禮,說道:“齊魏久已和好,各守邊疆,陛下何故親臨矢石屠戮齊民,上違天意,下失民心,竊為陛下不取也。

    ”拓跋魏主笑道:“爾主以臣弒君,不立其子而自立,犯分亂名,人人得而誅之。

    朕今統甲兵百萬,謀将千員,席卷建康,誅滅無道,以正君臣之大分,不緻後世效尤。

    汝若知機,幡然悔悟,投戈歸順,不失爾封侯之位。

    ”蕭衍正欲回答,隻見魏陣上于烈早飛馬挺槍望着蕭衍劈胸就刺,王茂看見,亦飛馬而出,兩人接住,槍槊各舉,大逞威風,一住一來鬥有四十餘合,于烈漸漸力怯,隻左右遮攔。

    魏将盧淵看見,恐于烈有失,忙一馬沖出。

    齊将陳剛見了,急輪動宣花斧敵住戶淵,魏主見不能取勝,忙催兵混戰。

    果然利害,怎見得,但見: 兩家混戰,士卒奔騰,沖開隊伍勢如龍,砍倒旗幡雄似虎。

    兵對兵,将對将,各分頭目使深機,槍迎槊,斧劈刀,兩下交鋒乘不意。

    你往我來,瞻前顧後,隻殺得征雲暗淡,塵土彌漫。

    日落銜山,方才罷戰。

     兩家各自收兵,互有損傷。

    蕭衍見了這番大戰,不能取勝,便悶坐在帳中尋思。

    柳慶遠探知其意,因說道:“今日之戰,豈雲大敵,是接戰以觀彼虛實耳。

    明日當堅守勿戰,吾自定計,破之易如反掌。

    明公何必憂疑也!”蕭衍聽了點頭,心下甚是沉吟。

     到了次日,見柳參謀有令不戰,因悄悄出寨上馬去潛看魏寨。

    隻見魏營中隊伍嚴整,刁鬥分明,糧草如山,衆軍士沿河飲馬,大小營寨相連鼓裡。

    蕭衍看完,驚訝道:“魏主兵馬如此精強,營壘如此堅固,急切如何退敵!柳參謀如何說得這等容易?”正在馬上躊躇,不期早被魏兵哨馬窺見,報知魏主。

    魏主大喜,即潛盧淵、潘成引了五百鐵騎如飛雲掣電的追來。

    蕭衍看完正要回寨,忽見後面塵土飛揚,五百鐵騎一個撒網圈兒将蕭衍圍住。

    盧淵、潘成兩将殺至面前,大喝道:“好大膽的匹夫,偷看營寨,早早納下頭顱,與我請賞!”蕭衍見了大驚,忙拍着紫色骅骝馬,仗着七尺雙寶劍敵住二人的槍戟,在圍中一來一往的厮殺。

    蕭衍力敵二将,雖無畏怯,怎當得這五百鐵騎見主将不能擒拿,漸漸的逼将攏來,各執鈎鐮槍,要将蕭衍拖下馬來。

    此時蕭衍又要防顧盧淵、潘成的槍戟,又要防兩邊魏卒的撓鈎,隻得仗着平生本領将雙寶劍飛舞得上下盤旋,左右遮護,卻要顧人顧馬。

    正在十分危急,忽山坡後突出一員勇将,在馬上見魏兵團團圍繞,他也不分皂白,輪動宣花大斧砍入圍中。

    果見盧淵、潘成一槍一戟攢住蕭衍不放。

    陳剛見了大怒,便大吼一聲道:“我來也!”提起宣花斧照着盧淵、潘成的腦袋上橫砍過來。

    二人見他來得兇惡,隻得撒了蕭衍,一齊架住宣花斧。

    蕭衍正殺得汗流氣喘萬分難敵之際,忽見陳剛殺到面前敵住了二人,便十分大喜,急欲沖突出圍,卻被魏兵裹得如鐵桶一般。

    蕭衍見沖不出去,隻得又來助着陳剛厮殺。

     卻說柳慶遠調不及衆将,見陳剛去後,自己也騎馬趕來。

    到了山坡,卻見陳剛殺入圍去,便勒馬走上山坡,見蕭衍不能出圍,即拔劍在手,口中念念有詞。

    一霎時烏雲陡合,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又空中現出六丁六甲神将,一道金光領着蕭衍、陳剛沖開鐵騎,奪路而走。

    魏兵正要下手擒住二人,忽見天翻地覆,空中神兵神将擁護着二人,盡唬得個個抱頭而奔,那裡還敢拿人,被蕭衍、陳剛沖出而走。

    不一時,依舊現出一輪紅日當頭,風止沙息。

    盧淵、潘成再一看時,已不見蕭衍、陳剛去向。

    兵卒方細說有神兵救護而去。

    二人聽了,吓得驚訝吐舌,隻得收兵回去報知魏主。

    正是: 諸葛八門陣,九天玄女旗。

     兵書原自有,莫詫作神奇。

     卻說蕭衍、陳剛在圍中正然苦戰,霎時間陰雲陡合,日色無光,面前搞得黃沙滾滾,一時對面不見人影,心下着忙,便東西亂尋出路,忽面前現出一道金光,二人便随着這金光而走,沖出圍來,方見天日依舊,不勝駭異。

    不敢停留,忙忙望本寨而走。

    隻見山崗上一騎馬直沖下來。

    二人隻說是魏将來追,忙要上前迎敵,隻聽見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