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選集(小說六種)(廣告)
關燈
小
中
大
羅亭(1856)陸蠡譯
屠格涅夫寫了6部有連續性的長篇小說,用戀愛關系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描寫當時在俄國陸續出現的青年的典型。《羅亭》是第一部。作者的作風,沒有誇張,也沒有幽默。清麗的文筆,深透的觀察,同情的描寫使得作者的小說近于完全,在這一點别的更偉大的作家也不能夠超過他。羅亭是個愛說話不做事,思想大膽,行為怯懦的人。他以他的熱情的話語喚起了少女娜泰雅的愛情,卻又拒絕她而逃避了。這是十九世紀40年代俄國知識階級的典型。然而最後羅亭在巴黎暴動中的犧牲給我們留下一個希望,而預言了新典型的産生。
貴族之家(1859)麗尼譯
《貴族之家》是作者的傑作。誠實,坦白的拉夫烈茨基已經不能滿足于羅亭的空談的生活。他投身在實際的活動裡面,但他也不能在新的生活潮流中找着道路,而得到破滅的結局。他所愛的麗莎成了一般溫柔、善良的俄國少女的最優美的典型。藝術的完整,人物描寫的精緻,與橫貫全書的哀愁與詩的調子使這小說成了一件最優美的藝術作品。
前夜(1860)麗尼譯
《前夜》在内容的深刻上是要超過《貴族之家》,而技巧的優美也僅次于它。在愛倫娜身上作者表現了俄羅斯年青女性的凄哀的美。她不僅善良,并且勇敢而有決斷,所以她選譯了保加利亞愛國者英沙羅夫做她的愛人。英沙羅夫不像羅亭,也不像拉夫烈茨基,他是個實行的人,而且能毅然地把解放祖國的責任擔在他的病弱的肩上。
父與子(1862)巴金譯
《父與子》是一部轟動世界的名作,在俄國曾激起大的騷動,且被認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這小說描寫着新舊兩代鬥争的悲劇。這是有科學思想和獻身精神的新青年和保守傳統的舊式貴族中間的鬥争。作者第一次使用了“虛無主義”這名詞,而且創造了一個典型的青年巴紮洛夫,這是一個不朽的典型。這個不肯在任何權威前低頭的極端的個人主義者,被批評家皮沙列夫稱為他的“最好的友人”,他的“母親”。這小說雖然給作者招來許多誤解,它卻是作者的最有力的作品。它的價值在于忠實地描繪了人心的深處,這在各時代各民族中間常常表現出來的。
煙(1867)陸蠡譯
《煙》是一部籠罩着灰色煙霧似的絕望的作品。在作者的著作中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一部。這小說表現了以後20年中支配俄國官僚社會的淺薄與愚蠢,同時很成功地繪出了在這環境中長成的一個蕩婦型的交際社會的女性(薏麗娜)。農奴解放後的反動時期中知識分子對于俄國前途的絕望充分地表現在這書裡。這是一本諷刺的書,一本控訴的書,而且是一本自白的書。
處女地(1876)巴金譯
最後的一部小說《處女地》也是最長的,最健全的一部。作者仿佛走着長遠的路程,現在逼近目的地了,在這書裡作者以他的驚人的直覺捉住了當時革命運動的最顯著的特色,據說瑪利安娜就是以女革命家薇娜·沙蘇利奇為模特兒寫成的,她和淳樸沉着的沙洛明,都是近于健全的性格。這小說裡橫貫着作者的最後的希望,浸透着作者對于革命運動的真摯的同情。這是一本偉大的書。這是一個預言。
選自1936年12月《羅亭》初版本護封上。《夜未央》①(廣告)
《夜未央》是波蘭革命者廖·抗夫的處女作。這劇本描寫二十世紀初年俄國革命者的奮鬥和犧牲,非常深刻而動人。一九○七年在巴黎藝術劇場上演時,曾給歐洲思想界以極大的沖動。公演之夜全體觀衆有若着魔發狂,連演百餘次,賣座不衰。批評家一緻贊美,推為“不朽的名作”,《巴黎日報》記者說:“這是一本很簡單、很可怕、很動人的劇本。……你們自己去看罷,我擔保你們會被感動的。”《巴黎時報》記者說:“我們看了《夜未央》,我們不能夠拍掌喝彩,我們隻有頓腳,我知道這種熱誠一部分是由于神經緊張的緣故。然而在我們所感覺到的興奮之中還有一種更崇高的要素。”本劇前有李石曾先生的舊譯本,由巴黎世界社出版,曾風行一時。不過舊譯文過于簡略,且有删改處所。我們現在刊行的是巴金先生的新譯本,書内并附有圖多幅,都是在巴黎公演時的劇照。
選自《巴金全集》第十八卷第419頁。
①廖·抗夫著,巴金譯,一九三七年三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本篇原刊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五日《文叢》創刊号。
屠格涅夫寫了6部有連續性的長篇小說,用戀愛關系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描寫當時在俄國陸續出現的青年的典型。《羅亭》是第一部。作者的作風,沒有誇張,也沒有幽默。清麗的文筆,深透的觀察,同情的描寫使得作者的小說近于完全,在這一點别的更偉大的作家也不能夠超過他。羅亭是個愛說話不做事,思想大膽,行為怯懦的人。他以他的熱情的話語喚起了少女娜泰雅的愛情,卻又拒絕她而逃避了。這是十九世紀40年代俄國知識階級的典型。然而最後羅亭在巴黎暴動中的犧牲給我們留下一個希望,而預言了新典型的産生。
貴族之家(1859)麗尼譯
《貴族之家》是作者的傑作。誠實,坦白的拉夫烈茨基已經不能滿足于羅亭的空談的生活。他投身在實際的活動裡面,但他也不能在新的生活潮流中找着道路,而得到破滅的結局。他所愛的麗莎成了一般溫柔、善良的俄國少女的最優美的典型。藝術的完整,人物描寫的精緻,與橫貫全書的哀愁與詩的調子使這小說成了一件最優美的藝術作品。
前夜(1860)麗尼譯
《前夜》在内容的深刻上是要超過《貴族之家》,而技巧的優美也僅次于它。在愛倫娜身上作者表現了俄羅斯年青女性的凄哀的美。她不僅善良,并且勇敢而有決斷,所以她選譯了保加利亞愛國者英沙羅夫做她的愛人。英沙羅夫不像羅亭,也不像拉夫烈茨基,他是個實行的人,而且能毅然地把解放祖國的責任擔在他的病弱的肩上。
父與子(1862)巴金譯
《父與子》是一部轟動世界的名作,在俄國曾激起大的騷動,且被認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這小說描寫着新舊兩代鬥争的悲劇。這是有科學思想和獻身精神的新青年和保守傳統的舊式貴族中間的鬥争。作者第一次使用了“虛無主義”這名詞,而且創造了一個典型的青年巴紮洛夫,這是一個不朽的典型。這個不肯在任何權威前低頭的極端的個人主義者,被批評家皮沙列夫稱為他的“最好的友人”,他的“母親”。這小說雖然給作者招來許多誤解,它卻是作者的最有力的作品。它的價值在于忠實地描繪了人心的深處,這在各時代各民族中間常常表現出來的。
煙(1867)陸蠡譯
《煙》是一部籠罩着灰色煙霧似的絕望的作品。在作者的著作中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一部。這小說表現了以後20年中支配俄國官僚社會的淺薄與愚蠢,同時很成功地繪出了在這環境中長成的一個蕩婦型的交際社會的女性(薏麗娜)。農奴解放後的反動時期中知識分子對于俄國前途的絕望充分地表現在這書裡。這是一本諷刺的書,一本控訴的書,而且是一本自白的書。
處女地(1876)巴金譯
最後的一部小說《處女地》也是最長的,最健全的一部。作者仿佛走着長遠的路程,現在逼近目的地了,在這書裡作者以他的驚人的直覺捉住了當時革命運動的最顯著的特色,據說瑪利安娜就是以女革命家薇娜·沙蘇利奇為模特兒寫成的,她和淳樸沉着的沙洛明,都是近于健全的性格。這小說裡橫貫着作者的最後的希望,浸透着作者對于革命運動的真摯的同情。這是一本偉大的書。這是一個預言。
選自1936年12月《羅亭》初版本護封上。《夜未央》①(廣告)
《夜未央》是波蘭革命者廖·抗夫的處女作。這劇本描寫二十世紀初年俄國革命者的奮鬥和犧牲,非常深刻而動人。一九○七年在巴黎藝術劇場上演時,曾給歐洲思想界以極大的沖動。公演之夜全體觀衆有若着魔發狂,連演百餘次,賣座不衰。批評家一緻贊美,推為“不朽的名作”,《巴黎日報》記者說:“這是一本很簡單、很可怕、很動人的劇本。……你們自己去看罷,我擔保你們會被感動的。”《巴黎時報》記者說:“我們看了《夜未央》,我們不能夠拍掌喝彩,我們隻有頓腳,我知道這種熱誠一部分是由于神經緊張的緣故。然而在我們所感覺到的興奮之中還有一種更崇高的要素。”本劇前有李石曾先生的舊譯本,由巴黎世界社出版,曾風行一時。不過舊譯文過于簡略,且有删改處所。我們現在刊行的是巴金先生的新譯本,書内并附有圖多幅,都是在巴黎公演時的劇照。
選自《巴金全集》第十八卷第419頁。
①廖·抗夫著,巴金譯,一九三七年三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本篇原刊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五日《文叢》創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