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漠紀聞
關燈
小
中
大
謄錄、監門之類。
試闱用四柱,揭彩其上,目曰“至公樓”。
主文登之,以觀試。
或有私者,停官不叙,仍決沙袋。
親戚不回避。
尤重書法,凡作字,有點畫偏旁微誤者,皆曰“雜犯”。
先是考校畢,知舉即唱名。
近歲,上、中、下甲雜取十名,納之國中,下翰林院重考,實欲私取權貴也。
考校時,不合格者曰牓其名,試院欲開,餘人方知中選。
後又置禦試,已會試中選者皆當至其國都,不複試文,隻以會試牓殿廷唱第而已。
士人頗以為苦,多不願往,則就燕徑官之,禦試之制遂絕。
又有明經、明法、童子科,然不擢用,止于簿尉。
明經至于為直省官,事宰執,持筆研。
童子科止有趙憲甫位至三品。
省部有令史,以進士及第者為之。
又有譯史,或以練事,或以關節。
凡遞勑或除州太守,告令史、譯史送之,大州三數百千,帥府千缗。
若兀術諸貴人除授,則令宰執子弟送之,獲數萬缗。
北方苦寒,故多衣皮,雖得一鼠,亦褫皮藏去。
婦人以羔皮帽為飾,至值十數千,敵三大羊之價。
不貴貂鼠,以其見曰及火則剝落無色也。
初,漢兒至曲阜,方發宣聖陵,粘罕聞之,問高慶緒渤海人曰:“孔子何人?”對曰:“古之大聖人。
”曰:“大聖人墓豈可發?”皆殺之,故阙裡得全。
燕京茶肆設雙陸局,或五或六,多至十。
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女真多白芍藥花,皆野生,絕無紅者。
好事之家采其芽為菜,以面煎之,凡待賓、齋素則用。
其味脆美,可以久留。
無生姜,至燕方有之,每兩價至千二百。
金人珍甚,不肯妄設。
遇大賓至,縷切數絲置楪中,以為異品,不以雜之飲食中也。
西瓜形如匾蒲而圓,色極青翠,經歲則變黃。
其瓞類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
《五代史?四夷附錄》雲:“以牛糞覆棚種之。
”予攜以歸,今禁圃鄉囿皆有。
亦可留數月,但不能經歲,仍不變黃色。
鄱陽有久苦目疾者,曝幹服之而愈,蓋其性冷故也。
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裡,蓋白衣觀音所居。
其山禽獸皆白,人不敢入,恐穢其間,以緻蛇虺之害。
黑水發源于此,舊雲粟末河。
契丹德光破晉,改為混同江。
其俗刳木為舟,長可八尺,形如梭,曰“梭船”,上施一槳,止以捕魚。
至渡車,則方舟或三舟。
後悟室得南人,始造船,如中國運糧者,多自國都往五國城載魚。
西樓有蒲,瀕水叢生,一幹,葉如柳,長不盈尋丈,用以作箭,不矯揉而堅。
左氏所謂“董澤之蒲”是也。
關西羊出同州沙苑,大角虬上盤至耳,最佳者為卧沙細肋。
北羊皆長面多髯,有角者百無二三,大僅如指長,不過四寸。
皆目為“白羊”,其實亦多渾黑。
亦有肋細如箸者,味極珍,性畏怯,不抵觸,不越溝塹。
善牧者每群必置羖?羊數頭,羖?音古力,北人訛呼“羖”為“骨”。
仗其勇狠,行必居前,遇水則先涉,群羊皆随其後,以羖?發風,故不食。
生達靼者大如驢,尾巨而厚,類扇,自脊至尾或重五斤,皆膋脂,以為假熊白,食餅餌。
諸國人以它物易之。
羊順風而行,每大風起,至舉群萬計皆失亡,牧者馳馬尋逐,有至數百裡外方得者。
三月、八月兩翦毛。
當翦時,如欲落絮。
不翦,則為草絆落。
可撚為線。
春毛不直錢,為氈則蠹。
唯秋毛最佳,皮皆用為裘。
凡宰羊,但食其肉。
貴人享重客,間兼皮以進,必指而誇曰:“此潛羊也。
” 回鹘豆高二尺許,直幹有葉,無旁枝。
角長二寸,每角止兩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黃,味如栗。
渤海螃蟹紅色,大如椀,螯巨而厚,其跪如中國蟹螯。
石舉、鮀魚之屬皆有之。
自上京至燕二千七百五十裡。
上京即西樓也。
三十裡至會甯頭鋪,四十五裡至第二鋪,三十五裡至阿薩鋪,四十裡至來流河,四十裡至報打孛堇鋪,七十裡至賓州。
渡混同江七十裡至北易州,五十裡至濟州東鋪,二十裡至濟州。
四十裡至勝州鋪,五十裡至小寺鋪,五十裡至威州。
四十裡至信州北,五十裡至木阿鋪,五十裡至沒瓦鋪,五十裡至奚營西,四十五裡至楊相店,四十五裡至夾道店,五十裡至安州南鋪,四十裡至宿州北鋪,四十裡至鹹州南鋪,四十裡至銅州南鋪,四十裡至銀州南鋪,五十裡至興州。
四十裡至蒲河,四十裡至沈州,六十裡至廣州。
七十裡至大口,六十裡至梁漁務,三十五裡至兔兒埚,五十裡至沙河,五十裡至顯州,五十裡至軍官寨,四十裡至惕隐寨,四十裡至茂州,四十裡至新城,四十裡至麻吉步落,四十裡至胡家務,四十裡至童家莊,四十裡至桃花島,四十裡至楊家館,五十裡至隰州,四十裡至石家店,四十裡至來州,四十裡至南新寨,四十裡至千州,四十裡至潤州,三十裡至舊榆關,三十裡至新安,四十裡至雙望店,四十裡至平州,四十裡至赤峰口,四十裡至七個嶺,四十裡至榛子店,四十裡至永濟務,四十裡至沙流河,四十裡至玉田縣,四十裡至羅山鋪,三十裡至薊州,三十裡至邦軍店,三十五裡至下店,四十裡至三河縣,三十裡至潞縣,三十裡至交亭,三十裡至燕。
自燕至東京一千三百十五裡,自東京至泗州一千三十四裡。
自雲中至燕山數百裡皆下坡,其地形極高,去天甚近。
虜之待中朝使者、使副,曰給細酒二十量罐,羊肉八斤,果子錢五百,雜使錢五百,白面三斤,油半斤,醋二斤,鹽半斤,粉一斤,細白米三升,面醬半斤,大柴三束。
上節細酒六量罐,羊肉五斤,麫三斤,雜使錢二百,白米二斤,中節常供酒五量罐,羊肉三斤,面二斤,雜使錢一百,白米一升半。
下節常供酒三量罐,羊肉二斤,面一斤,雜使錢一百,白米一升半。
天眷二年,奏《請定官制》劄子:“竊以設官分職、創制立法者,乃帝王之能事而不可阙者也。
在昔緻治之主,靡不皆然。
及世之衰也,侵冒放紛,官無常守,事與言戾,實由名喪,至于不可複振。
逮聖人之作也,刬弊救失,乘時變通,緻治之具,然後煥然一新,“九變複貫,知言之選”,其此之謂矣。
太祖皇帝聖武經略,文物度數,曾不遑暇。
太宗皇帝嗣位之十二載也,威德暢洽,萬裡同風,聰明自民,不凝于物。
始下明诏,建官正名,欲垂範于将來,以為民極。
聖谟弘遠,可舉而行,克成厥終,正在今曰。
伏惟皇帝陛下,天性孝德,欽奉先猷,奚命有司,用精詳訂。
臣等謹按:當唐之治朝,品位爵秩,考核選舉,其法号為精密。
尚慮拘牽,故遠自開元所記,降及遼宋之傳,參用講求。
有便于今者,不必泥古,取正于法者,亦無徇習。
今先定到官号品次職守,上進禦府,以塵乙覽。
恭俟聖斷,曲加是正。
言順事成,名賓實舉,興化阜民,于是乎在。
凡新書未載,并乞姑仍舊貫。
徐用讨論,繼此奏請。
臣等顧惟虛薄,講究不能及遠,以塞明命是懼。
倘涓埃有取,伏乞先賜頒降施行。
”答诏曰:“朕聞可則循,否則革,事不憚于改為;言之易,行之難,政或譏于欲速。
審以後舉,示将不刊。
爰自先皇,已頒明命;順考古道,作新斯人。
欲端本于朝廷,首建官于台省。
豈止百司之職守,必也正名;是将一代之典章,無乎不在。
能事未畢,眇躬嗣承。
懼墜先猷,惕增夕厲,勉圖繼述,申命講求。
雖曰法唐,宜後先之一揆;至于因夏,固損益之殊途。
務折衷以适時,肆于今而累歲。
庶同乃繹,僅至有成,掇所先行,用敷衆聽。
作室肯構,第遵底法之良;若網在綱,庶弭有條之紊。
自餘款備,繼此施陳。
已革乃孚,行取四時之信;所由适治,揭為萬世之常。
凡在見聞,共思遵守。
”翰林學士韓昉撰诏書曰:“皇祖有訓,非繼體者所敢忘;聖人無心,每立事于不得已。
朕丕承洪緒,一紀于茲;祗遹先猷,百為不越。
故在朝廷之上,其猶草昧之初。
比以大臣力陳懇奏,謂綱紀之未舉,在國家以何觀!且名可言,而言可行,所由集事;蓋變則通,而通則久,故用裕民。
宜法古官,以開==。
正号以責實效,
試闱用四柱,揭彩其上,目曰“至公樓”。
主文登之,以觀試。
或有私者,停官不叙,仍決沙袋。
親戚不回避。
尤重書法,凡作字,有點畫偏旁微誤者,皆曰“雜犯”。
先是考校畢,知舉即唱名。
近歲,上、中、下甲雜取十名,納之國中,下翰林院重考,實欲私取權貴也。
考校時,不合格者曰牓其名,試院欲開,餘人方知中選。
後又置禦試,已會試中選者皆當至其國都,不複試文,隻以會試牓殿廷唱第而已。
士人頗以為苦,多不願往,則就燕徑官之,禦試之制遂絕。
又有明經、明法、童子科,然不擢用,止于簿尉。
明經至于為直省官,事宰執,持筆研。
童子科止有趙憲甫位至三品。
省部有令史,以進士及第者為之。
又有譯史,或以練事,或以關節。
凡遞勑或除州太守,告令史、譯史送之,大州三數百千,帥府千缗。
若兀術諸貴人除授,則令宰執子弟送之,獲數萬缗。
北方苦寒,故多衣皮,雖得一鼠,亦褫皮藏去。
婦人以羔皮帽為飾,至值十數千,敵三大羊之價。
不貴貂鼠,以其見曰及火則剝落無色也。
初,漢兒至曲阜,方發宣聖陵,粘罕聞之,問高慶緒渤海人曰:“孔子何人?”對曰:“古之大聖人。
”曰:“大聖人墓豈可發?”皆殺之,故阙裡得全。
燕京茶肆設雙陸局,或五或六,多至十。
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女真多白芍藥花,皆野生,絕無紅者。
好事之家采其芽為菜,以面煎之,凡待賓、齋素則用。
其味脆美,可以久留。
無生姜,至燕方有之,每兩價至千二百。
金人珍甚,不肯妄設。
遇大賓至,縷切數絲置楪中,以為異品,不以雜之飲食中也。
西瓜形如匾蒲而圓,色極青翠,經歲則變黃。
其瓞類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
《五代史?四夷附錄》雲:“以牛糞覆棚種之。
”予攜以歸,今禁圃鄉囿皆有。
亦可留數月,但不能經歲,仍不變黃色。
鄱陽有久苦目疾者,曝幹服之而愈,蓋其性冷故也。
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裡,蓋白衣觀音所居。
其山禽獸皆白,人不敢入,恐穢其間,以緻蛇虺之害。
黑水發源于此,舊雲粟末河。
契丹德光破晉,改為混同江。
其俗刳木為舟,長可八尺,形如梭,曰“梭船”,上施一槳,止以捕魚。
至渡車,則方舟或三舟。
後悟室得南人,始造船,如中國運糧者,多自國都往五國城載魚。
西樓有蒲,瀕水叢生,一幹,葉如柳,長不盈尋丈,用以作箭,不矯揉而堅。
左氏所謂“董澤之蒲”是也。
關西羊出同州沙苑,大角虬上盤至耳,最佳者為卧沙細肋。
北羊皆長面多髯,有角者百無二三,大僅如指長,不過四寸。
皆目為“白羊”,其實亦多渾黑。
亦有肋細如箸者,味極珍,性畏怯,不抵觸,不越溝塹。
善牧者每群必置羖?羊數頭,羖?音古力,北人訛呼“羖”為“骨”。
仗其勇狠,行必居前,遇水則先涉,群羊皆随其後,以羖?發風,故不食。
生達靼者大如驢,尾巨而厚,類扇,自脊至尾或重五斤,皆膋脂,以為假熊白,食餅餌。
諸國人以它物易之。
羊順風而行,每大風起,至舉群萬計皆失亡,牧者馳馬尋逐,有至數百裡外方得者。
三月、八月兩翦毛。
當翦時,如欲落絮。
不翦,則為草絆落。
可撚為線。
春毛不直錢,為氈則蠹。
唯秋毛最佳,皮皆用為裘。
凡宰羊,但食其肉。
貴人享重客,間兼皮以進,必指而誇曰:“此潛羊也。
” 回鹘豆高二尺許,直幹有葉,無旁枝。
角長二寸,每角止兩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黃,味如栗。
渤海螃蟹紅色,大如椀,螯巨而厚,其跪如中國蟹螯。
石舉、鮀魚之屬皆有之。
自上京至燕二千七百五十裡。
上京即西樓也。
三十裡至會甯頭鋪,四十五裡至第二鋪,三十五裡至阿薩鋪,四十裡至來流河,四十裡至報打孛堇鋪,七十裡至賓州。
渡混同江七十裡至北易州,五十裡至濟州東鋪,二十裡至濟州。
四十裡至勝州鋪,五十裡至小寺鋪,五十裡至威州。
四十裡至信州北,五十裡至木阿鋪,五十裡至沒瓦鋪,五十裡至奚營西,四十五裡至楊相店,四十五裡至夾道店,五十裡至安州南鋪,四十裡至宿州北鋪,四十裡至鹹州南鋪,四十裡至銅州南鋪,四十裡至銀州南鋪,五十裡至興州。
四十裡至蒲河,四十裡至沈州,六十裡至廣州。
七十裡至大口,六十裡至梁漁務,三十五裡至兔兒埚,五十裡至沙河,五十裡至顯州,五十裡至軍官寨,四十裡至惕隐寨,四十裡至茂州,四十裡至新城,四十裡至麻吉步落,四十裡至胡家務,四十裡至童家莊,四十裡至桃花島,四十裡至楊家館,五十裡至隰州,四十裡至石家店,四十裡至來州,四十裡至南新寨,四十裡至千州,四十裡至潤州,三十裡至舊榆關,三十裡至新安,四十裡至雙望店,四十裡至平州,四十裡至赤峰口,四十裡至七個嶺,四十裡至榛子店,四十裡至永濟務,四十裡至沙流河,四十裡至玉田縣,四十裡至羅山鋪,三十裡至薊州,三十裡至邦軍店,三十五裡至下店,四十裡至三河縣,三十裡至潞縣,三十裡至交亭,三十裡至燕。
自燕至東京一千三百十五裡,自東京至泗州一千三十四裡。
自雲中至燕山數百裡皆下坡,其地形極高,去天甚近。
虜之待中朝使者、使副,曰給細酒二十量罐,羊肉八斤,果子錢五百,雜使錢五百,白面三斤,油半斤,醋二斤,鹽半斤,粉一斤,細白米三升,面醬半斤,大柴三束。
上節細酒六量罐,羊肉五斤,麫三斤,雜使錢二百,白米二斤,中節常供酒五量罐,羊肉三斤,面二斤,雜使錢一百,白米一升半。
下節常供酒三量罐,羊肉二斤,面一斤,雜使錢一百,白米一升半。
天眷二年,奏《請定官制》劄子:“竊以設官分職、創制立法者,乃帝王之能事而不可阙者也。
在昔緻治之主,靡不皆然。
及世之衰也,侵冒放紛,官無常守,事與言戾,實由名喪,至于不可複振。
逮聖人之作也,刬弊救失,乘時變通,緻治之具,然後煥然一新,“九變複貫,知言之選”,其此之謂矣。
太祖皇帝聖武經略,文物度數,曾不遑暇。
太宗皇帝嗣位之十二載也,威德暢洽,萬裡同風,聰明自民,不凝于物。
始下明诏,建官正名,欲垂範于将來,以為民極。
聖谟弘遠,可舉而行,克成厥終,正在今曰。
伏惟皇帝陛下,天性孝德,欽奉先猷,奚命有司,用精詳訂。
臣等謹按:當唐之治朝,品位爵秩,考核選舉,其法号為精密。
尚慮拘牽,故遠自開元所記,降及遼宋之傳,參用講求。
有便于今者,不必泥古,取正于法者,亦無徇習。
今先定到官号品次職守,上進禦府,以塵乙覽。
恭俟聖斷,曲加是正。
言順事成,名賓實舉,興化阜民,于是乎在。
凡新書未載,并乞姑仍舊貫。
徐用讨論,繼此奏請。
臣等顧惟虛薄,講究不能及遠,以塞明命是懼。
倘涓埃有取,伏乞先賜頒降施行。
”答诏曰:“朕聞可則循,否則革,事不憚于改為;言之易,行之難,政或譏于欲速。
審以後舉,示将不刊。
爰自先皇,已頒明命;順考古道,作新斯人。
欲端本于朝廷,首建官于台省。
豈止百司之職守,必也正名;是将一代之典章,無乎不在。
能事未畢,眇躬嗣承。
懼墜先猷,惕增夕厲,勉圖繼述,申命講求。
雖曰法唐,宜後先之一揆;至于因夏,固損益之殊途。
務折衷以适時,肆于今而累歲。
庶同乃繹,僅至有成,掇所先行,用敷衆聽。
作室肯構,第遵底法之良;若網在綱,庶弭有條之紊。
自餘款備,繼此施陳。
已革乃孚,行取四時之信;所由适治,揭為萬世之常。
凡在見聞,共思遵守。
”翰林學士韓昉撰诏書曰:“皇祖有訓,非繼體者所敢忘;聖人無心,每立事于不得已。
朕丕承洪緒,一紀于茲;祗遹先猷,百為不越。
故在朝廷之上,其猶草昧之初。
比以大臣力陳懇奏,謂綱紀之未舉,在國家以何觀!且名可言,而言可行,所由集事;蓋變則通,而通則久,故用裕民。
宜法古官,以開==。
正号以責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