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漠紀聞

關燈
着儀而辨等威。

    天有雷風,辭命安得不作;人皆顔闵,印符然後可捐。

    凡此數條,皆今急務。

    禮樂之備,源流在茲,祈以必行,斷宜有定。

    仰惟先帝,亦鑒微衷。

    神豈可誣,方在天而對越;時由偶異,若易地則皆然。

    是用載惟,殆非相反。

    何必改作,蓋嘗三複于斯言;皆曰可行,庶将一變而至道。

    乃從所議,用創新規。

    維茲故土之風,頗尚先民之質。

    性成于習,遽易為難;政有所因,姑宜仍舊。

    漸祈胥效,翕緻大同。

    凡在迩遐,當體朕意。

    其所改創事件,宜令尚書省就便從宜施行。

    ” 宋、兖諸王之誅,韓昉作诏曰:“周行管叔之誅,漢緻燕王之辟,茲維無赦,古不為非。

    豈親親之道有所未敦?以惡惡之心是不可忍。

    朕自惟沖昧,猥嗣統臨。

    蓋由文烈之公,欲大武元之後。

    德雖為否,義亦當然。

    不圖骨肉之閑,有懷蜂虿之毒。

    皇伯太師、宋國王宗磐,族聯諸父,位冠三師。

    始朕承祧,乃繄協力,肆登極品,兼绾劇權,何為失圖,以底不類?謂為先帝之元子,當蓄無君之禍心,昵信宵人,煽為奸黨,坐圖問鼎,行将弄兵。

    皇叔太傅、領三省事。

    兖國王宗隽為國至親,與朕同體,内懷悖德,外縱虛驕。

    肆己之怒,專殺以取威;擅公之财,市恩而惑衆。

    力擯勳舊,欲孤朝廷。

    即其所誱,濟以同惡。

    皇叔虞王宗英、滕王宗偉、殿前左副點檢渾睹、會甯少尹胡實刺、郎君石家奴、千戶述離、古楚等,競為禍始,舉好亂從。

    逞躁欲以無厭,助逆謀之妄作。

    意所非冀,獲其必成。

    先将賊其大臣,次欲危其宗廟。

    造端累歲,舉事有期。

    早露端倪,每存含覆;第嚴禁衛,載肅禮文。

    庶見君親之威,少安臣子之分。

    蔑然不顧,狂甚自如。

    尚賴神明之靈,克開社稷之福。

    曰者叛人吳十稔心稱亂,授首底亡。

    爰緻克奔之徒,乃窮相與之黨,得厥情狀,孚于見聞。

    皆由左驗以質成,莫敢詭辭而抵讕。

    欲申三宥,公議豈容;不煩一兵,群兇悉殄。

    于今月三曰,已各伏辜,并令有司除屬籍訖。

    自餘诖誤,更不蹑尋;庶示寬容,用安反側。

    民畫衣而有犯,古猶欽哉;予素服以如喪,情可知也。

    ” 陳王悟室《加恩制》詞曰:“貴貴尊賢,式重儀刑之望;親親尚齒,亦優宗族之恩。

    朕俯迫群情,祗膺顯号。

    爰第景風之賞,孰居台曜之先。

    凡爾在廷,聽予作命。

    具官屬為諸父,身相累朝。

    蹈五常九德之規,為四輔三公之冠。

    當艱難創業之際,藉左右宅師之勤。

    如獻兆之信蓍龜,如濟川之待舟楫。

    迪我高後,格于皇天。

    屬正統之有歸,賴嘉謀之先定。

    緝熙百度,董正六官。

    雍容以折肘腋之奸,指顧以定朔南之地。

    德業并茂,古今罕倫。

    迨茲慶賜之頒,詢及佥諧之論。

    謂上公之加命有九,而天下之達尊者三。

    既已兼全,無可增益。

    乃敷求于載籍,仍自斷于朕心。

    杖以造朝,前已加于異數;坐于論道,今複舉于舊章。

    蕭相國賜诏不名,安平王肩輿升殿。

    并茲優渥,以獎耆英。

    於戲!建無窮之基,則必享無窮之福;錫非常之禮,所以報非常之功。

    欽承體貌之隆,并對邦家之祉。

    ” 皇後裴摩申氏《謝表》曰:“龍衮珠旒,端臨雲陛;玉書金玺,榮畀椒房。

    恭受以還,淩競罔措。

    恭惟道兼天覆,明并曰升。

    誠意正心,基周王之風化;制禮作樂,煥堯帝之文章。

    俯矜奉事之勞,饬遣光華之使。

    溫言獎飾,美号重仍。

    顧拜命之甚優,慚省躬而莫稱。

    謹當恪遵睿訓,益勵肅心。

    庶幾婦道之修,仰助人文之化。

    ”後父小名胡搭。

     渤海《賀正表》曰:“三陽應律,載肇于歲華;萬壽稱觞,欣逢于元會。

    恭惟受天之祜,如曰之升。

    布治惟新,順夏時而謹始;蔔年方永,邁周曆以垂休。

    臣幸際明昌,良深抃頌。

    遠馳信币,用申祝聖之誠;仰冀清躬,茂集履端之慶。

    ” 夏國《賀正表》曰:“鬥柄建寅,當帝曆更新之旦;葭灰飛管,屬皇圖正始之辰。

    四序推先,一人履慶。

    恭惟化流中外,德被迩遐。

    方熙律之載陽,應令候而布惠。

    克凝神于窔奧,務行政于要荒。

    四表無虞,群黎至洽。

    爰鳳阙屆春之早,協龍廷展賀之初。

    百辟稱觞,用盡輸誠之意;萬邦薦祉,克堅獻歲之心。

    臣無任雲雲。

    大使武功郎沒細好德、副使宣德郎李膺等赍表詣阙以聞。

    ” 高麗《賀正表》曰:“帝出乎震,方當遂三陽之主;王次于春,所以大一統之始。

    覆帱之内,歡慶皆均。

    恭惟中孚應天,大有得位。

    所過者化,閱衆甫以常新;不怒而威,觀庶邦以率服。

    茂對佳辰之複,備膺諸福之休。

    臣幸遘昌期,遠居外服。

    上千萬歲壽,曾莫預于胪傳;同億兆人心,但竊深于善祝雲雲。

    使朝散大夫衛尉、少卿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李仲衍奉表稱賀以聞。

    ” 右《松漠紀聞》二卷。

    先君銜使十五年,深阸窮漠,耳目所接,随筆纂錄。

    聞孟公庾發箧汴都,危變歸計,創艾而火其書,秃節來歸。

    因語言得罪柄臣,諸子佩三緘之戒,循陔侍膝,不敢以北方事置齒牙間。

    及南徙炎荒,視膳餘曰,稍亦談及遠事。

    凡不涉今曰強弱利害者,因操牍記其一二。

    未幾複有私史之禁,先君亦枕末疾,遂廢不錄。

    及柄臣蓋棺,弛語言之律,而先君已赍恨泉下。

    鸠拾殘稿,廑得數十事,反袂拭面,着為一編。

    紹興丙子夏長男适謹書。

     《松漠紀聞補遺》[宋]洪皓 虜中廟諱尤嚴,不許人犯。

    嘗有一武弁經西元帥投牒,誤斥其諱,杖背流遞。

    武元初,隻諱“旻”,後有申請雲:旻,闵也。

    遂并“闵”諱之。

     虜中中丞唯掌訟牒,若斷獄會法。

    或春山秋水,謂去國數百裡,逐水草而居處。

    從駕在外,衛兵物故,則掌其骸骼,至國則歸其家。

    谏官并以他官兼之,與台官皆備員,不彈擊。

    外道雖有漕使,亦不刺舉,故官吏贓穢,略無所憚。

     虜法:文武官不以高下,凡丁家難未滿百曰,皆差監關稅、州商稅院、鹽鐵場,一年為任,謂之“優饒”。

    其稅課倍增者謂之“得籌”。

    每一籌轉一官,有歲中八、九遷者。

    近有止法,不得過三官。

    富者擇課額少處受之,或以家财貼納,隻圖遷轉。

    其不欲遷者于課利多處,除歲額外,公然分之。

     虜中有負犯者,不責降,隻差監鹽場。

    課額雖登,出賣甚遲,雖任滿去官,非賣盡不得仕,至有十年不調者。

    無磨勘之法,每一任轉一官,以二十五月為任,将滿即改除,并不待阙。

     北地漢兒張獻甫作太原都軍,都監也。

    其姊夫劉思與侍郎高慶裔為十友之數。

    張有一犀帶,國初錢王所獻者,号“鎮國寶帶”,是正透,中間龍形。

     契丹重骨咄犀,犀不大,萬株犀無一不曾作帶紋,如象牙帶黃色,止是作刀把,已為無價。

    天祚以此作兔鹘,中國謂之腰條皮。

    插垂頭者。

     鹿頂合,燕以北者方可車,須是未解角之前。

    才解角,血脈通,冬至方解。

    頂之上為“合正須”,亦作“合”。

    好者有人字,不好者成八字,有髓眼,不實。

    北人謂角為鹿角合,頂為鹿頂合。

    南中止有鹿角合。

    南鹿不實,定有髓眼,不可車。

    北地角未老,不至秋時不中。

     糜角與鹿角不同,糜角如駝骨,通身可車,卻無紋,生枝不比。

    鹿皆小鹿,頂骨有紋,上下無之,亦可熏成紋。

     犀有三種:重透,外黑有一暈白,中又黑,世艱得之。

    正透,又曰通犀。

    例透,亦曰花犀或班犀,有遊魚形諸犀中。

    水犀最貴。

    秀州周通直家有正透犀帶,其中一點白,以紙镫近之即時滅,有濕氣,疑是水犀。

     耀段褐色,泾段白色。

    生絲為經,羊毛為緯,好而不耐。

    豐段有白有褐最佳,駝毛段出河西,有褐有白。

    秋毛最佳,不蛀。

    冬間毛落,去毛上之粗者,取其茸毛。

    皆關西羊為之,蕃語謂之“髊劷”。

    北羊止作粗毛。

     先忠宣《松漠紀聞》,伯兄镂闆歙越。

    遵來守建業又刻之。

    暇曰,搜閱故牍,得北方十有一事,皆曩歲侍旁親聞之者,目曰“補遺”,附載于此。

    乾道九年六月二曰,第二男資政殿大學士、左中大夫知建康府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遵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