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世界昏暗夫婦入囹圄 恩義分明母子得佳麗
關燈
小
中
大
想來思去,總是兩難,忍不住萬箭穿胸,哀哀痛哭,欲圖個自盡。
隻是乃武遭冤在獄,自己一死,京師方面就難有希望,豈不是不能救援乃武。
倘說仍勉強北行,既無盤費。
如何可以成行?想了一回,覺得除一死之外,并無别法。
隻又怕連累了村家,暗想不如明天在荒野之中,尋個自盡,了此一生。
夜間便整整的哭了一夜,到了天色方明,即辭了村家起行。
走了一回,到了一處荒野之中,葉氏暗想這處正可尋個自盡,不由得一面放聲大哭,一面把衣帶解下,系在一株大樹之上,正待自缢,卻聽得有人叫道:“那位大嫂怎地尋起短見來呢?有什麼活不下的事情,可能向我說上一番的嗎?”葉氏聽得,忙擡頭一看,隻見對面立定一個年約五十餘歲的老者,生得精神矍铄,雙目奕奕,看定自己。
葉氏一見,早忍不住哭倒在地。
那老者卻很是和顔悅色的道:“大嫂,有什麼事情,值得這般的悲傷呢?可能向老朽說呀?”葉氏見老者一團正氣,知道不是壞人,便把自己的事情,自兄弟乃武遭冤,自己欲進京設法相救,不想前夜在船上被強盜劫去盤費行李,連自己兒子也劫去了,因此自己欲尋個自盡,可是因想到胞弟冤枉,沒人相教,所以痛哭,細細說了一遍。
老者聽了不由得起敬起來道:“原來是一位有義氣的大嫂,且别悲傷,前天令郎可是在運河内劫去的嗎?”葉氏點頭應是,老者笑道:“這個不難,大嫂且随老朽到舍間去安宿一寄,明天老朽設法救回令郎便了,大嫂請放膽随着老者。
老朽姓王,就住在離此不遠,并非是個歹人。
”葉氏聽得,覺得這老者一團正氣,不是歹人,忙起身拜謝,随着老者轉過一個山麓,見前面有幾楹茅蓬,便是老者家中。
老者打門進去,卻有一個年方十六八歲的女子,出來開門。
葉氏一看,生得十分美貌,心中正是奇怪,老者笑道:“這便是小女蘭英,大嫂請裡面坐吧。
”葉氏聽是老者女兒,越發放心,在裡坐下,老者即把葉氏的事情,向蘭英說了。
蘭英早蛾眉一揚道:“爹爹快些前去,遲了不要出什麼岔子。
”老者忙請葉氏坐在家中,自己出門而去。
直到午後,老者已是回來,卻又帶了一人,葉氏一看,正是自己兒子,不禁相抱大哭。
蘭英便勸了一回,葉氏母子忙向老者父女拜謝,立起身來,即欲動身,老者道:“大嫂,怎地這般的要緊呢?”葉氏道:“胞弟方在監中,不容稍遲,出了岔子,如何對得住去世的父母呢?”老者聽了,暗暗點頭,即請葉氏坐下,自己同蘭英到裡面去了一回,隻見老者出來,向葉氏道:“大嫂,老朽有一事相求,不知可能俯允?”葉氏道:“恩人,有話請說,難婦無不應命。
”老青笑道:“老朽膝下無兒,隻有一女,便是蘭英,尚未配定夫家,因此老朽同住在這裡,不能遠去。
如今見大嫂這般有義,很是欽敬,小女如得大嫂做婆婆,于願已足,大嫂一路有了小女,也不緻再有如前天般事發生。
老朽有意将小女匹配令郎,一同入京,老朽也了卻一件心願,小女也可所托有人,大嫂又可平安人京,一得三便,意下如何?” 葉氏聽得,不由得怔了,暗暗奇怪,怎地有如此的天外奇緣?瞧見蘭英的相貌又好,老者又不似是常人,聽說有了蘭英路上又可平安,心中如何不願,忙道:“恩公,可是委屈千金,如何是好?”老者道:“大嫂不必太謙,老朽一言為定。
”說着,即命蘭英出來,拜見婆婆,同葉氏的兒子對拜了一拜,老者十分歡喜,向葉氏道:“親家太太,暫請安住一宵,明天便一同進京。
他們小夫妻二人,俟大事就緒再行圓房,如今卻以兄妹相稱如何?”葉氏點頭稱好,一宵過後,到了明天,葉氏、蘭英夫婦一同起程,老者早把盤費行莊,交付了蘭英,葉氏十分感激,又向老者拜謝,老者笑道:“親家太太,前途保重,凡事有蘭英照顧,不妨事的。
”說畢。
自回家去。
葉氏等三人便向京師進發,沿途又雇了一隻大船,不再步行。
葉氏問起兒子,如何救出強盜那裡,卻說是老者到了強盜窟内,向盜首說是老者的恩人,即便放出。
葉氏忙問蘭英,蘭英笑道:“三年前馀杭縣有個客人,被監内強人相誣,提起監去。
虧得乃武做了狀子,方得出罪,這人便是自己的父親。
葉氏方才明白這一段姻緣的來源。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隻是乃武遭冤在獄,自己一死,京師方面就難有希望,豈不是不能救援乃武。
倘說仍勉強北行,既無盤費。
如何可以成行?想了一回,覺得除一死之外,并無别法。
隻又怕連累了村家,暗想不如明天在荒野之中,尋個自盡,了此一生。
夜間便整整的哭了一夜,到了天色方明,即辭了村家起行。
走了一回,到了一處荒野之中,葉氏暗想這處正可尋個自盡,不由得一面放聲大哭,一面把衣帶解下,系在一株大樹之上,正待自缢,卻聽得有人叫道:“那位大嫂怎地尋起短見來呢?有什麼活不下的事情,可能向我說上一番的嗎?”葉氏聽得,忙擡頭一看,隻見對面立定一個年約五十餘歲的老者,生得精神矍铄,雙目奕奕,看定自己。
葉氏一見,早忍不住哭倒在地。
那老者卻很是和顔悅色的道:“大嫂,有什麼事情,值得這般的悲傷呢?可能向老朽說呀?”葉氏見老者一團正氣,知道不是壞人,便把自己的事情,自兄弟乃武遭冤,自己欲進京設法相救,不想前夜在船上被強盜劫去盤費行李,連自己兒子也劫去了,因此自己欲尋個自盡,可是因想到胞弟冤枉,沒人相教,所以痛哭,細細說了一遍。
老者聽了不由得起敬起來道:“原來是一位有義氣的大嫂,且别悲傷,前天令郎可是在運河内劫去的嗎?”葉氏點頭應是,老者笑道:“這個不難,大嫂且随老朽到舍間去安宿一寄,明天老朽設法救回令郎便了,大嫂請放膽随着老者。
老朽姓王,就住在離此不遠,并非是個歹人。
”葉氏聽得,覺得這老者一團正氣,不是歹人,忙起身拜謝,随着老者轉過一個山麓,見前面有幾楹茅蓬,便是老者家中。
老者打門進去,卻有一個年方十六八歲的女子,出來開門。
葉氏一看,生得十分美貌,心中正是奇怪,老者笑道:“這便是小女蘭英,大嫂請裡面坐吧。
”葉氏聽是老者女兒,越發放心,在裡坐下,老者即把葉氏的事情,向蘭英說了。
蘭英早蛾眉一揚道:“爹爹快些前去,遲了不要出什麼岔子。
”老者忙請葉氏坐在家中,自己出門而去。
直到午後,老者已是回來,卻又帶了一人,葉氏一看,正是自己兒子,不禁相抱大哭。
蘭英便勸了一回,葉氏母子忙向老者父女拜謝,立起身來,即欲動身,老者道:“大嫂,怎地這般的要緊呢?”葉氏道:“胞弟方在監中,不容稍遲,出了岔子,如何對得住去世的父母呢?”老者聽了,暗暗點頭,即請葉氏坐下,自己同蘭英到裡面去了一回,隻見老者出來,向葉氏道:“大嫂,老朽有一事相求,不知可能俯允?”葉氏道:“恩人,有話請說,難婦無不應命。
”老青笑道:“老朽膝下無兒,隻有一女,便是蘭英,尚未配定夫家,因此老朽同住在這裡,不能遠去。
如今見大嫂這般有義,很是欽敬,小女如得大嫂做婆婆,于願已足,大嫂一路有了小女,也不緻再有如前天般事發生。
老朽有意将小女匹配令郎,一同入京,老朽也了卻一件心願,小女也可所托有人,大嫂又可平安人京,一得三便,意下如何?” 葉氏聽得,不由得怔了,暗暗奇怪,怎地有如此的天外奇緣?瞧見蘭英的相貌又好,老者又不似是常人,聽說有了蘭英路上又可平安,心中如何不願,忙道:“恩公,可是委屈千金,如何是好?”老者道:“大嫂不必太謙,老朽一言為定。
”說着,即命蘭英出來,拜見婆婆,同葉氏的兒子對拜了一拜,老者十分歡喜,向葉氏道:“親家太太,暫請安住一宵,明天便一同進京。
他們小夫妻二人,俟大事就緒再行圓房,如今卻以兄妹相稱如何?”葉氏點頭稱好,一宵過後,到了明天,葉氏、蘭英夫婦一同起程,老者早把盤費行莊,交付了蘭英,葉氏十分感激,又向老者拜謝,老者笑道:“親家太太,前途保重,凡事有蘭英照顧,不妨事的。
”說畢。
自回家去。
葉氏等三人便向京師進發,沿途又雇了一隻大船,不再步行。
葉氏問起兒子,如何救出強盜那裡,卻說是老者到了強盜窟内,向盜首說是老者的恩人,即便放出。
葉氏忙問蘭英,蘭英笑道:“三年前馀杭縣有個客人,被監内強人相誣,提起監去。
虧得乃武做了狀子,方得出罪,這人便是自己的父親。
葉氏方才明白這一段姻緣的來源。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