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入京師中堂仗義 下浙江欽使糊塗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葉氏在路上因禍得福,無意之中得了一個如花如玉的媳婦兒。
原來五年之前,乃武正在馀杭,瞧見一個客人,被江洋大盜誣供,一捉到衙中,剩下了一個女孩,乃武見了,動了義憤,設法辯明了是非,救了客人性命,不想倒種下了今日姻緣,這客人正是那老者,女孩便是蘭英,當下葉氏等三人一路到了直隸省内,尚沒有到達天津。
葉氏又因了路上受了風寒,害起病來,便不能再行。
直到了今年二月下旬,葉氏方好,急急趕進京來,先找了族叔楊增生,把乃武的事情,細細說了一番。
增生也很着急。
聽得葉氏這一回進京,是去求夏同善中堂,相救乃武,便向葉氏道:“大娘娘。
你且去見了夏中堂。
看可有辦法,便是告部狀,也說不得咧,你們也不必另尋寓所,隻在我家裡住下吧。
”葉氏甚善,即同兒媳同住在增生家中,自己忙忙來見夏中堂,見面之後,葉氏即跪在地上,求夏同善設法搭救乃武。
同善一面命葉氏起來,一面問乃武一案的根由細未,葉氏便将乃武起初與小白菜相好,以後聽了詹氏相勸,斷絕往還二年,這一回又是在省應試,萬萬不曾害死小大,必是另有其人,同了自馀杭縣案發,直到知府陳魯審結為止,一一的說了一回,同善聽得,暗想這事定是馀杭縣的鬼計,把詹氏幾次告狀,俱未審明,如今詹氏也禁在監獄的話告訴葉氏,這都是詳文所述。
葉氏已離了倉前,沒有知道,同善卻在詳文中知道。
葉氏一聽,越發着急,跪地不起,隻求夏同善施救。
同善沉吟道:“你且起來,這事尚不妨事。
部文還沒有批準,可以想法,待我細細想個辦法就是。
”葉氏忙叩首謝過,方回轉增生家中。
同善聽得葉氏的言語。
一則乃武是葉氏的胞弟,理宜幫忙。
二則覺得這案乃武實是冤枉,應該替乃武雪冤。
隻是這案審到這般地步,如何是好?要翻過來,卻頗不容易,不禁大為躊躇起來。
想了半天,方想得了一個辦法。
暗道:“這事除非是同給事中王昕商議,因王昕這人,最鐵面無私,聽得一個犯人是屈打成招,總得想法反平,而且絕不收受賄賂,同自己、醇親王等,都意氣相投,自己去同他商議必然有些辦法,打定主意,即命人去請給事中王昕到家中商議要事。
不一時,王昕早到,見了同善在書房中落坐,同善即把楊乃武一案始未,同了乃武冤枉屈打成招,如今他姊姊葉氏特地進京求教,一一細細說明,請王昕想個辦法,可以在京中派下大員,專審該案,教乃武性命。
王昕聽得,沉吟了一回道:“這事不難,隻須去同醇王爺說好,我來上一奏,隻說是省官覆審重案,常有意瞻詢,把官官相護之旨,因此百不得一可以清楚,如今楊乃武一案,内中弊窦甚多,曆次審詢,皆為官官相護所誤,非得派下大員,親審該案,不能釋人民疑慮。
這本一上,托醇王爺在太後前說一聲,派一個清正些的人去,自不難将案反平了。
” 同善聽得,很是不差,即重托了王昕。
王昕答應,告辭回去。
過了一天,王昕早向醇親王說好,上了一本。
不一天,早批了下來:所奏已準,派學政胡瑞瀾專赴浙江、杭州,親審楊乃武一案,内中是否有冤枉之處,又批示刑部,在浙江遴選官員陪審。
這旨一下,夏中堂忙先去探明了陪審官員是誰,卻是甯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同了兩個分發在浙江的候補知縣,名叫顧德恒,龔世潼。
同善知道之後,很是放心,因把前幾次審案的官員,都換掉了,不緻仍加以前一般。
隔了幾天,欽差胡瑞瀾陛辭之後,即行就道,到杭州去。
臨行之時,夏中堂親自叮囑瑞瀾,這案十分之八是冤枉的,千萬審理清楚,不能再抱官官相護宗旨。
又暗暗關切瑞瀾,乃武同自己稍稍有些關系,瑞瀾一口應諾,不負所托,方才出京。
葉氏也由夏中堂告知,以為這一次總能昭雪乃武的罪名,心中安定了一些,住在京中,等候消息。
胡瑞瀾出京之後,一路上很是平安,直到杭州,這時巡撫楊昌睿,知府陳魯,馀杭縣劉錫彤,都早知道。
臬台蒯賀荪卻已死掉,湖州知府錫光,他聽得有欽差大人到來,親審楊乃武一案,都吓得手足無措。
楊巡撫心中雖已明白乃武冤枉,隻是已到如此地步;也不能再行審清的了,如今聽得王昕
原來五年之前,乃武正在馀杭,瞧見一個客人,被江洋大盜誣供,一捉到衙中,剩下了一個女孩,乃武見了,動了義憤,設法辯明了是非,救了客人性命,不想倒種下了今日姻緣,這客人正是那老者,女孩便是蘭英,當下葉氏等三人一路到了直隸省内,尚沒有到達天津。
葉氏又因了路上受了風寒,害起病來,便不能再行。
直到了今年二月下旬,葉氏方好,急急趕進京來,先找了族叔楊增生,把乃武的事情,細細說了一番。
增生也很着急。
聽得葉氏這一回進京,是去求夏同善中堂,相救乃武,便向葉氏道:“大娘娘。
你且去見了夏中堂。
看可有辦法,便是告部狀,也說不得咧,你們也不必另尋寓所,隻在我家裡住下吧。
”葉氏甚善,即同兒媳同住在增生家中,自己忙忙來見夏中堂,見面之後,葉氏即跪在地上,求夏同善設法搭救乃武。
同善一面命葉氏起來,一面問乃武一案的根由細未,葉氏便将乃武起初與小白菜相好,以後聽了詹氏相勸,斷絕往還二年,這一回又是在省應試,萬萬不曾害死小大,必是另有其人,同了自馀杭縣案發,直到知府陳魯審結為止,一一的說了一回,同善聽得,暗想這事定是馀杭縣的鬼計,把詹氏幾次告狀,俱未審明,如今詹氏也禁在監獄的話告訴葉氏,這都是詳文所述。
葉氏已離了倉前,沒有知道,同善卻在詳文中知道。
葉氏一聽,越發着急,跪地不起,隻求夏同善施救。
同善沉吟道:“你且起來,這事尚不妨事。
部文還沒有批準,可以想法,待我細細想個辦法就是。
”葉氏忙叩首謝過,方回轉增生家中。
同善聽得葉氏的言語。
一則乃武是葉氏的胞弟,理宜幫忙。
二則覺得這案乃武實是冤枉,應該替乃武雪冤。
隻是這案審到這般地步,如何是好?要翻過來,卻頗不容易,不禁大為躊躇起來。
想了半天,方想得了一個辦法。
暗道:“這事除非是同給事中王昕商議,因王昕這人,最鐵面無私,聽得一個犯人是屈打成招,總得想法反平,而且絕不收受賄賂,同自己、醇親王等,都意氣相投,自己去同他商議必然有些辦法,打定主意,即命人去請給事中王昕到家中商議要事。
不一時,王昕早到,見了同善在書房中落坐,同善即把楊乃武一案始未,同了乃武冤枉屈打成招,如今他姊姊葉氏特地進京求教,一一細細說明,請王昕想個辦法,可以在京中派下大員,專審該案,教乃武性命。
王昕聽得,沉吟了一回道:“這事不難,隻須去同醇王爺說好,我來上一奏,隻說是省官覆審重案,常有意瞻詢,把官官相護之旨,因此百不得一可以清楚,如今楊乃武一案,内中弊窦甚多,曆次審詢,皆為官官相護所誤,非得派下大員,親審該案,不能釋人民疑慮。
這本一上,托醇王爺在太後前說一聲,派一個清正些的人去,自不難将案反平了。
” 同善聽得,很是不差,即重托了王昕。
王昕答應,告辭回去。
過了一天,王昕早向醇親王說好,上了一本。
不一天,早批了下來:所奏已準,派學政胡瑞瀾專赴浙江、杭州,親審楊乃武一案,内中是否有冤枉之處,又批示刑部,在浙江遴選官員陪審。
這旨一下,夏中堂忙先去探明了陪審官員是誰,卻是甯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同了兩個分發在浙江的候補知縣,名叫顧德恒,龔世潼。
同善知道之後,很是放心,因把前幾次審案的官員,都換掉了,不緻仍加以前一般。
隔了幾天,欽差胡瑞瀾陛辭之後,即行就道,到杭州去。
臨行之時,夏中堂親自叮囑瑞瀾,這案十分之八是冤枉的,千萬審理清楚,不能再抱官官相護宗旨。
又暗暗關切瑞瀾,乃武同自己稍稍有些關系,瑞瀾一口應諾,不負所托,方才出京。
葉氏也由夏中堂告知,以為這一次總能昭雪乃武的罪名,心中安定了一些,住在京中,等候消息。
胡瑞瀾出京之後,一路上很是平安,直到杭州,這時巡撫楊昌睿,知府陳魯,馀杭縣劉錫彤,都早知道。
臬台蒯賀荪卻已死掉,湖州知府錫光,他聽得有欽差大人到來,親審楊乃武一案,都吓得手足無措。
楊巡撫心中雖已明白乃武冤枉,隻是已到如此地步;也不能再行審清的了,如今聽得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