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台京戲
關燈
小
中
大
套”和“玉堂春”。
飾窦爾墩的兩位唱的是裘派,那是我最喜歡的,演黃天霸的馬治中與沉長齡也還不錯。
我曾在《中國民間藝術漫談》的一篇文字中建議,把《盜禦馬與連環套》改編為出《窦爾墩》。
這次演出仍照老戲,沒有大動,但“河間府為寨主,坐地分髒”等句,也已照裘盛戎的腔調改為“河間府為寨主,除暴安良”了。
“玉堂春”這出戲中四個角色在舞台上幾乎完全是靜止的,全靠蘇三一人的唱工來吸引觀衆的注意,不是有真實功夫的人決不敢動。
飾蘇三的黃蓓蒂小姐是香港查查舞的冠軍,她唱了這戲之後,一定會知道唱京戲決不是如跳查查舞那麼容易,如果她不是如此自信而選擇了這個難題,另外唱一個比較容易的戲,我想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清遠附言:本文網上初查,并未發現其他可供參考對照的版本。
關于京劇的行當,在初期是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因多為老生行領班,并兼演末行的戲,于是兩行合并逐漸取消了末行。
所以現在的京劇隻分生、旦、淨、醜四大類。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中年以上的角色,分文武兩種)、小生(較年輕的角色,也分文武兩大類,扮相多清秀、英俊)、武生(擅長武藝的角色,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紅生(指在臉上勾成紅色臉譜的老生,角色很少,象關羽、趙匡胤等)、娃娃生(專扮演兒童)等幾個門類。
旦行則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下分青衣(也叫正旦,多扮演端莊、嚴肅、正派的大家閨秀,動作幅度較小,以唱工為主。
年齡由青年到中年,因扮演的主角如王寶钏、羅敷等多穿青衣,又名黑褶子而得名)、花旦(多演年輕活潑靈巧的女性,多為小家碧玉。
其動作輕快,重念白和身段)、花衫(由王瑤卿創立。
将青衣沉穩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伶俐的表演,以及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種不同行當的表演融在一個角色的身上,以表現複雜的人物個性,是唱、念、做、打并重的行當)、武旦(也稱刀馬旦,專表演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分類與武生相同。
一般長靠武旦穿靠,頂盔貫甲,多為騎馬的将軍或統帥,亦稱刀馬旦;短打武旦多穿打衣打褲,如《武松打店》裡的孫二娘等角色)、老旦(專演老年婦女的角色)、彩旦(俗稱醜婆子。
以醜角應工,表演、化妝很誇張,以滑稽、诙諧的表演為主)等類别。
淨行,俗稱大花臉。
有正淨(也叫大面。
以唱工為主,又叫銅錘花臉,如《鍘美案》中的包拯等)、副淨(亦稱架子花臉。
原以工架、念白、表演為主,自郝壽臣主張“架子花臉銅錘唱”後,形成了架子花臉的獨特唱法,如《野豬林》中的魯智深、《鬧江州》的李逵等)和武淨(又叫武二花,或是摔打花臉。
隻重武打不重唱念,但在有的戲中是武打、摔跌和唱工并重的)三大類。
最後就是醜行了,又叫做小花臉,或三花臉,可分文武兩大類。
一般醜角都用水白粉在鼻梁上畫一“豆腐塊”,如方巾醜的蔣幹呈四方形、皂衣醜的店小二呈桃形、武醜的朱光祖呈棗核形等。
飾窦爾墩的兩位唱的是裘派,那是我最喜歡的,演黃天霸的馬治中與沉長齡也還不錯。
我曾在《中國民間藝術漫談》的一篇文字中建議,把《盜禦馬與連環套》改編為出《窦爾墩》。
這次演出仍照老戲,沒有大動,但“河間府為寨主,坐地分髒”等句,也已照裘盛戎的腔調改為“河間府為寨主,除暴安良”了。
“玉堂春”這出戲中四個角色在舞台上幾乎完全是靜止的,全靠蘇三一人的唱工來吸引觀衆的注意,不是有真實功夫的人決不敢動。
飾蘇三的黃蓓蒂小姐是香港查查舞的冠軍,她唱了這戲之後,一定會知道唱京戲決不是如跳查查舞那麼容易,如果她不是如此自信而選擇了這個難題,另外唱一個比較容易的戲,我想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清遠附言:本文網上初查,并未發現其他可供參考對照的版本。
關于京劇的行當,在初期是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因多為老生行領班,并兼演末行的戲,于是兩行合并逐漸取消了末行。
所以現在的京劇隻分生、旦、淨、醜四大類。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中年以上的角色,分文武兩種)、小生(較年輕的角色,也分文武兩大類,扮相多清秀、英俊)、武生(擅長武藝的角色,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紅生(指在臉上勾成紅色臉譜的老生,角色很少,象關羽、趙匡胤等)、娃娃生(專扮演兒童)等幾個門類。
旦行則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下分青衣(也叫正旦,多扮演端莊、嚴肅、正派的大家閨秀,動作幅度較小,以唱工為主。
年齡由青年到中年,因扮演的主角如王寶钏、羅敷等多穿青衣,又名黑褶子而得名)、花旦(多演年輕活潑靈巧的女性,多為小家碧玉。
其動作輕快,重念白和身段)、花衫(由王瑤卿創立。
将青衣沉穩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伶俐的表演,以及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種不同行當的表演融在一個角色的身上,以表現複雜的人物個性,是唱、念、做、打并重的行當)、武旦(也稱刀馬旦,專表演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分類與武生相同。
一般長靠武旦穿靠,頂盔貫甲,多為騎馬的将軍或統帥,亦稱刀馬旦;短打武旦多穿打衣打褲,如《武松打店》裡的孫二娘等角色)、老旦(專演老年婦女的角色)、彩旦(俗稱醜婆子。
以醜角應工,表演、化妝很誇張,以滑稽、诙諧的表演為主)等類别。
淨行,俗稱大花臉。
有正淨(也叫大面。
以唱工為主,又叫銅錘花臉,如《鍘美案》中的包拯等)、副淨(亦稱架子花臉。
原以工架、念白、表演為主,自郝壽臣主張“架子花臉銅錘唱”後,形成了架子花臉的獨特唱法,如《野豬林》中的魯智深、《鬧江州》的李逵等)和武淨(又叫武二花,或是摔打花臉。
隻重武打不重唱念,但在有的戲中是武打、摔跌和唱工并重的)三大類。
最後就是醜行了,又叫做小花臉,或三花臉,可分文武兩大類。
一般醜角都用水白粉在鼻梁上畫一“豆腐塊”,如方巾醜的蔣幹呈四方形、皂衣醜的店小二呈桃形、武醜的朱光祖呈棗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