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台京戲
關燈
小
中
大
“三劍樓随筆”專欄金庸
自從馬連良、俞振飛、張君秋等先後回内地後,在香港是很難聽到好京戲了。
但最近三台戲幾乎集中了香港京戲界所有的活躍分子,每一台戲都有它的特色,也各有令人滿意之處。
粉菊花是著名的武旦,但現在年紀大了,已不能再靠大打出手來吸引觀衆。
值得欣賞的不是紛菊花自己的“辛安驿”,而是她弟子陳好逑的“楊排風”與蕭芳芳、陳寶珠兩人的“東方夫人”。
陳好逑是粵劇伶人,她在台上說的口白教我們幾個既懂國語又懂粵語的外省人聽得相顧茫然,但打槍使棍,身手倒頗矯捷。
蕭陳這對小孩的“東方夫人”尤其難能。
過去兩年來,常見到蕭芳芳掄棍舞劍的練武,也常見到她把棍子掉在地下而打痛了腳,這次在台上,我真有點兒為她擔心,但結果是出手活潑敏捷,隻怕許多大人票友還遠不及她。
她媽媽近來常說女兒越長越高,不合适扮演電影裡的童角了(童角與少女角色之間,有一段年齡很為尴尬的距離,如當年紅絕一時的瑪嘉烈·奧布蓮,十歲後就無戲可拍,去年才拍一部以少女身份出現的影片,一點也不精采),但從這次演出看來,如芳芳專心學京戲,我想也是極有前途的。
但是像“東方夫人”這種風情角色,小孩子還是不學為是。
舞台上的正式演出中由小孩飾演大人,這是我國戲劇的特殊形式,西洋戲劇中是沒有的。
因為西洋戲劇十分的注重真實,隻有在我國的戲劇中,拿一根馬鞭代表一匹馬,而雙手一合代表關了門的情況下,觀衆才能接受一對八九歲的孩子是在陣上交鋒的統兵大将。
陳思思十分欣賞陳寶珠所飾的王伯當,我想當時在她心裡,這個舞台的孩子已成為一個英俊潇酒的青年将軍了吧。
汪正華劇團演出的重頭戲是汪正華的《文昭關》與李元龍、葉劍秋的《霸王别姬》。
前幾天遇到汪正華兄,他說過幾天就要回上海,決定加入上海京劇院演唱。
去年秋天他曾回到上海去,遇到了上海戲劇學校的許多同學,看到他們生活得這樣高興、藝術上有了這麼多進步,真是又羨慕又慚愧。
和汪正華相識已好幾年了,他是一個很老實的人,在這裡唱戲的機會少,做其他的事又不大會,許多年始終郁郁不歡。
上海京劇院有周信芳、紀玉良、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等許多著名演員,回去與他們共事,進步自速。
前天他約我在麗晶飲茶,談到将來,高興之極,同時也談到了他同班的同學張美娟(原名張正娟,目前全國最佳武旦,最近在蘇聯表演)、在上海的黃正勤等人,也談到了在台灣十分不幸的顧正秋(台灣法院不承認她是任顯群的妻子,但是又為了任的關系而沒收她的财産),隻談到這裡,他臉上才出現黯然的神色。
李元龍兄學的是黃派武生,這次演霸王是用武生腔架而不用淨行路子演唱。
比較一下楊小樓(武生)和金少山(淨)的兩種唱片,我覺得楊的藝術比金實在高得太多,氣魄之宏大威武,胸懷之慷慨蒼涼,決非金少山所能企及(當然,這是楊金兩人之别,而不是說武生的唱法一定比淨好)。
元龍兄在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那幾句,也微有楊的味道。
馬治中劇團的主戲是“坐寨盜馬、連環
但最近三台戲幾乎集中了香港京戲界所有的活躍分子,每一台戲都有它的特色,也各有令人滿意之處。
粉菊花是著名的武旦,但現在年紀大了,已不能再靠大打出手來吸引觀衆。
值得欣賞的不是紛菊花自己的“辛安驿”,而是她弟子陳好逑的“楊排風”與蕭芳芳、陳寶珠兩人的“東方夫人”。
陳好逑是粵劇伶人,她在台上說的口白教我們幾個既懂國語又懂粵語的外省人聽得相顧茫然,但打槍使棍,身手倒頗矯捷。
蕭陳這對小孩的“東方夫人”尤其難能。
過去兩年來,常見到蕭芳芳掄棍舞劍的練武,也常見到她把棍子掉在地下而打痛了腳,這次在台上,我真有點兒為她擔心,但結果是出手活潑敏捷,隻怕許多大人票友還遠不及她。
她媽媽近來常說女兒越長越高,不合适扮演電影裡的童角了(童角與少女角色之間,有一段年齡很為尴尬的距離,如當年紅絕一時的瑪嘉烈·奧布蓮,十歲後就無戲可拍,去年才拍一部以少女身份出現的影片,一點也不精采),但從這次演出看來,如芳芳專心學京戲,我想也是極有前途的。
但是像“東方夫人”這種風情角色,小孩子還是不學為是。
舞台上的正式演出中由小孩飾演大人,這是我國戲劇的特殊形式,西洋戲劇中是沒有的。
因為西洋戲劇十分的注重真實,隻有在我國的戲劇中,拿一根馬鞭代表一匹馬,而雙手一合代表關了門的情況下,觀衆才能接受一對八九歲的孩子是在陣上交鋒的統兵大将。
陳思思十分欣賞陳寶珠所飾的王伯當,我想當時在她心裡,這個舞台的孩子已成為一個英俊潇酒的青年将軍了吧。
汪正華劇團演出的重頭戲是汪正華的《文昭關》與李元龍、葉劍秋的《霸王别姬》。
前幾天遇到汪正華兄,他說過幾天就要回上海,決定加入上海京劇院演唱。
去年秋天他曾回到上海去,遇到了上海戲劇學校的許多同學,看到他們生活得這樣高興、藝術上有了這麼多進步,真是又羨慕又慚愧。
和汪正華相識已好幾年了,他是一個很老實的人,在這裡唱戲的機會少,做其他的事又不大會,許多年始終郁郁不歡。
上海京劇院有周信芳、紀玉良、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等許多著名演員,回去與他們共事,進步自速。
前天他約我在麗晶飲茶,談到将來,高興之極,同時也談到了他同班的同學張美娟(原名張正娟,目前全國最佳武旦,最近在蘇聯表演)、在上海的黃正勤等人,也談到了在台灣十分不幸的顧正秋(台灣法院不承認她是任顯群的妻子,但是又為了任的關系而沒收她的财産),隻談到這裡,他臉上才出現黯然的神色。
李元龍兄學的是黃派武生,這次演霸王是用武生腔架而不用淨行路子演唱。
比較一下楊小樓(武生)和金少山(淨)的兩種唱片,我覺得楊的藝術比金實在高得太多,氣魄之宏大威武,胸懷之慷慨蒼涼,決非金少山所能企及(當然,這是楊金兩人之别,而不是說武生的唱法一定比淨好)。
元龍兄在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那幾句,也微有楊的味道。
馬治中劇團的主戲是“坐寨盜馬、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