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關燈
小
中
大
慰劑,要找個什麼有效的藥方才能治本。
我相信,你雖嘲笑醫學,但還是能出個好主意的。
我們以後再談,現在且去喝茶吧。
” 瓦西裡-伊凡内奇從露椅上輕巧地站了起來,哼起《羅伯特》③裡的一段: 法則,法則,我們自訂法則, 為了,為了,為了活得舒适!—— ①意大利語:朋友。
②拉了文icterus(黃疸)的不準确讀音。
③原名《羅伯特與惡魔》,是作曲家麥耶伯爾(G.Meyerbeer,一七九——一八六四)創作的一個歌劇。
“好一個樂天派!”巴紮羅夫嘀咕着離開了窗口。
到了晌午,天空裡隻薄薄的一層白雲,驕陽似火,一切都靜悄悄的,唯有村中的公雞尋釁似的你啼我鳴,還有在樹頂的什麼地方雛鷹在發着哀乞的聲音。
這些都使人陡生出寂寞無奈,想打盹兒的奇怪感覺。
阿爾卡季和巴紮羅夫借一垛不大的幹草避陽,各抱一抱——作響的、青色未褪的芳香幹草鋪在身下。
巴紮羅夫說道: “那邊的一株山楊樹不由使我想起了童年,它長在坑窪邊際,而坑窪是拆除磚棚時留下的。
那時我相信坑窪和那山楊樹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在它身邊我從來不感到寂寞。
那時我還不明白,我所以不感到寂寞是因為我人還小。
現在我長大成人,魅力也就消失了。
” “你在這裡住了多久?”阿爾卡季問。
“接連兩年左右,後來隻不過時來時去。
我們家過的是流寓生活,輾轉各個城市。
” “這宅子是早建的嗎?” “早就建了,是我外祖父蓋的。
” “他,你的外祖父,是什麼人?” “誰知道?大概是個準校,在蘇沃洛夫部隊裡服役過,所以嘴上老挂着跨越阿爾卑斯山的事。
也許是他吹牛。
” “哦,怪不得客廳裡挂着蘇沃洛夫的像。
我倒挺喜歡你們住的那種小宅子,古老又溫暖,有種奇異的氣息。
” “那是神燈油和草木樨的味兒,”巴紮羅夫一面說一面打哈欠。
“要說這可愛的小宅子裡的蒼蠅呀……呸!” “請告訴我,”阿爾卡季靜了一會兒,問,“你小的時候,把你管教得很嚴嗎?” “我父母是怎樣的,你不都見了嗎?是些善良的人。
” “你愛不愛他們,葉夫根尼?” “愛,阿爾卡季!” “他們呀,是那麼地愛你!” 巴紮羅夫不作聲。
“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他把手操在腦後,打破沉默說。
“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在想,我父母倒也活得自在!父親已六十餘歲,一大把年紀了,可還在談論‘安慰劑’,還在治病,與農民交往中講究寬容、厚道,一句話,自得自在。
母親也不錯:整天忙吃的,吃得了打哼哼,壓根兒想不到别的。
可我……” “你又怎麼了?” “我想到,躺在這幹草垛旁邊……我所占有的這一小塊地方比起廣大空間來是如此地狹小,而廣大空間裡不存在我,與我無關。
我得以度過的時間在永恒中非常渺小,我到不了永恒,永恒中無我。
但在這無垠之中,在這數學的一個點上,我的血液卻在循環,頭腦卻在工作,卻有所冀盼……哎,想到哪去了!胡想到哪兒去了!” “請允許向你指出,你所說的對所有人同樣适用……” “你說的對,”巴紮羅夫接過話茬說,“我是想說我的雙親,他們成日碌碌無為而又不知自身的渺少,碌碌無為卻并未使他們難受……但我……我隻感到寂寞和憎恨。
” “恨?為什麼要恨?” “為什麼?還要問為什麼嗎?難道你忘了?” “一切我都記得,但我仍認為你沒有恨的理由。
你不如意,這我同意,但……” “唉,你呀,阿爾卡季-尼古拉伊奇,就像時髦青年那樣看待愛情,咯、咯、咯地逗着小母雞,當它走近跟前時你撒腿就跑。
我可不一樣。
不過,得啦,别談那,既然與事無補,說也多餘。
”他翻身改成側睡。
“好哇,一隻英勇的螞蟻在拖一隻半死不活的蒼蠅。
拖走它,小兄弟!别管那家夥至死頑抗,你應利用你作為動物就有不承認任何憐憫的權利,别像我們這樣自己糟蹋自己的人!” “别這麼說,葉夫根尼。
你什麼時候自我糟蹋了的?” 巴紮羅夫擡起頭: “這是我唯一值得驕傲的,我既沒有自己糟蹋自己,也沒有讓女人來糟蹋我,阿門!當然,這事我今後絕不再提。
” 兩個朋友靜靜地躺了一陣子。
“是啊,”巴紮羅夫又說起話來,“人,說來也怪,如果從遠處、從一旁看我們‘父輩’的閉塞生活,好像覺得沒有什麼不好的:他吃,他喝,他的行為既正确又合理,可是我不,偏覺無聊,想和别人去打交道,吵架也行,就是想去打交道。
” “人應妥善安排生活,使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富有意義,”阿爾卡季凝思着說。
“說得好!那怕這種生活意義是虛假的,但它是甜甜的,此際他甚至跟無意義的事也願苟同……但是啊,無謂的争吵,瑣碎的閑話……卻叫人難于忍受。
” “無謂的閑話對不屑于理睬的人來說并不存在。
” “嗯……你隻是用論旨相悖的法兒來說一句老生常談的套話。
” “什麼?你把這說成什麼?” “就是這麼回事:例如開卷有益這句話是老生常談,若把它說成開卷無益,那也不過是倒了個個兒而已,聽來似乎新鮮,其實還是老生常談。
” “那麼真理在哪一方面呢?” “在哪?我的回答也就是你的提問:在哪?” “今兒你的心情有點兒憂郁,葉夫根尼。
” “真的嗎?也許是
我相信,你雖嘲笑醫學,但還是能出個好主意的。
我們以後再談,現在且去喝茶吧。
” 瓦西裡-伊凡内奇從露椅上輕巧地站了起來,哼起《羅伯特》③裡的一段: 法則,法則,我們自訂法則, 為了,為了,為了活得舒适!—— ①意大利語:朋友。
②拉了文icterus(黃疸)的不準确讀音。
③原名《羅伯特與惡魔》,是作曲家麥耶伯爾(G.Meyerbeer,一七九——一八六四)創作的一個歌劇。
“好一個樂天派!”巴紮羅夫嘀咕着離開了窗口。
到了晌午,天空裡隻薄薄的一層白雲,驕陽似火,一切都靜悄悄的,唯有村中的公雞尋釁似的你啼我鳴,還有在樹頂的什麼地方雛鷹在發着哀乞的聲音。
這些都使人陡生出寂寞無奈,想打盹兒的奇怪感覺。
阿爾卡季和巴紮羅夫借一垛不大的幹草避陽,各抱一抱——作響的、青色未褪的芳香幹草鋪在身下。
巴紮羅夫說道: “那邊的一株山楊樹不由使我想起了童年,它長在坑窪邊際,而坑窪是拆除磚棚時留下的。
那時我相信坑窪和那山楊樹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在它身邊我從來不感到寂寞。
那時我還不明白,我所以不感到寂寞是因為我人還小。
現在我長大成人,魅力也就消失了。
” “你在這裡住了多久?”阿爾卡季問。
“接連兩年左右,後來隻不過時來時去。
我們家過的是流寓生活,輾轉各個城市。
” “這宅子是早建的嗎?” “早就建了,是我外祖父蓋的。
” “他,你的外祖父,是什麼人?” “誰知道?大概是個準校,在蘇沃洛夫部隊裡服役過,所以嘴上老挂着跨越阿爾卑斯山的事。
也許是他吹牛。
” “哦,怪不得客廳裡挂着蘇沃洛夫的像。
我倒挺喜歡你們住的那種小宅子,古老又溫暖,有種奇異的氣息。
” “那是神燈油和草木樨的味兒,”巴紮羅夫一面說一面打哈欠。
“要說這可愛的小宅子裡的蒼蠅呀……呸!” “請告訴我,”阿爾卡季靜了一會兒,問,“你小的時候,把你管教得很嚴嗎?” “我父母是怎樣的,你不都見了嗎?是些善良的人。
” “你愛不愛他們,葉夫根尼?” “愛,阿爾卡季!” “他們呀,是那麼地愛你!” 巴紮羅夫不作聲。
“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他把手操在腦後,打破沉默說。
“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在想,我父母倒也活得自在!父親已六十餘歲,一大把年紀了,可還在談論‘安慰劑’,還在治病,與農民交往中講究寬容、厚道,一句話,自得自在。
母親也不錯:整天忙吃的,吃得了打哼哼,壓根兒想不到别的。
可我……” “你又怎麼了?” “我想到,躺在這幹草垛旁邊……我所占有的這一小塊地方比起廣大空間來是如此地狹小,而廣大空間裡不存在我,與我無關。
我得以度過的時間在永恒中非常渺小,我到不了永恒,永恒中無我。
但在這無垠之中,在這數學的一個點上,我的血液卻在循環,頭腦卻在工作,卻有所冀盼……哎,想到哪去了!胡想到哪兒去了!” “請允許向你指出,你所說的對所有人同樣适用……” “你說的對,”巴紮羅夫接過話茬說,“我是想說我的雙親,他們成日碌碌無為而又不知自身的渺少,碌碌無為卻并未使他們難受……但我……我隻感到寂寞和憎恨。
” “恨?為什麼要恨?” “為什麼?還要問為什麼嗎?難道你忘了?” “一切我都記得,但我仍認為你沒有恨的理由。
你不如意,這我同意,但……” “唉,你呀,阿爾卡季-尼古拉伊奇,就像時髦青年那樣看待愛情,咯、咯、咯地逗着小母雞,當它走近跟前時你撒腿就跑。
我可不一樣。
不過,得啦,别談那,既然與事無補,說也多餘。
”他翻身改成側睡。
“好哇,一隻英勇的螞蟻在拖一隻半死不活的蒼蠅。
拖走它,小兄弟!别管那家夥至死頑抗,你應利用你作為動物就有不承認任何憐憫的權利,别像我們這樣自己糟蹋自己的人!” “别這麼說,葉夫根尼。
你什麼時候自我糟蹋了的?” 巴紮羅夫擡起頭: “這是我唯一值得驕傲的,我既沒有自己糟蹋自己,也沒有讓女人來糟蹋我,阿門!當然,這事我今後絕不再提。
” 兩個朋友靜靜地躺了一陣子。
“是啊,”巴紮羅夫又說起話來,“人,說來也怪,如果從遠處、從一旁看我們‘父輩’的閉塞生活,好像覺得沒有什麼不好的:他吃,他喝,他的行為既正确又合理,可是我不,偏覺無聊,想和别人去打交道,吵架也行,就是想去打交道。
” “人應妥善安排生活,使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富有意義,”阿爾卡季凝思着說。
“說得好!那怕這種生活意義是虛假的,但它是甜甜的,此際他甚至跟無意義的事也願苟同……但是啊,無謂的争吵,瑣碎的閑話……卻叫人難于忍受。
” “無謂的閑話對不屑于理睬的人來說并不存在。
” “嗯……你隻是用論旨相悖的法兒來說一句老生常談的套話。
” “什麼?你把這說成什麼?” “就是這麼回事:例如開卷有益這句話是老生常談,若把它說成開卷無益,那也不過是倒了個個兒而已,聽來似乎新鮮,其實還是老生常談。
” “那麼真理在哪一方面呢?” “在哪?我的回答也就是你的提問:在哪?” “今兒你的心情有點兒憂郁,葉夫根尼。
” “真的嗎?也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