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關 東聯盟讨董卓 董卓遷都焚洛陽(3)

關燈
董卓立即去找首席謀士李儒為他想辦法。

    李儒想了想,便說:“弘農王明日就是十五歲生日,何不以進壽酒之機,讓他飲鸩而亡?” 董卓大喜,說:“就這樣辦吧。

    ” 這一天,弘農王劉辯十五歲生日,李儒備了一杯毒酒,敬于弘農王面前,說:“此乃董相國上的壽酒,請弘農王即飲。

    ” 弘農王心中懷疑,但他焉敢不飲。

    既然不飲也是死,還是飲了幹脆些。

     弘農王含淚擎杯,一飲而下,半個時辰不到,即倒地身亡。

     弘農王死後,董卓才稍解心頭之氣,同時在心中想到,你們幾個太守、刺史們,現在又借誰來搞複辟呢? 這時,關東軍團的聲勢已越鬧越大,即使弘農王除掉了,董卓也沒有就此高枕無憂。

    便又召來李儒等一批謀士,商議下一步又将如何對付? 李儒說:“關東州郡起兵之事,絕不可輕視,論兵馬,也不在少數。

    弘農王雖死,袁紹等仍可找其他借口繼續進軍洛陽。

    而目前洛陽尚無天然屏障可守,為絕對安全保險計,還不如遷都長安為妥。

    ” 董卓沒料到李儒會有這等突然的建議,便說:“遷都之事,非同一般,如果僅僅因為洛陽沒有天然屏障可守,則大可不必。

    以我西涼軍的強大,足以抗禦雙倍關東兵馬。

    ” 李儒說:“遷都長安,還有兩大好處,一是免得與袁紹等糾纏,二是我們一走,他們失去對手,勢必内部相争起來。

    到那時,再去同這些人個别對付,則他們非散夥不可。

    因為據我了解,關東軍雖衆,但由多路人馬組成,彼此之間,其實是心存戒心,各有企圖的。

    人多心不齊,一失去共同的對手,哪有長久聯盟之理?” 聽了李儒的一番話,董卓才有些認可了。

    何況長安本是涼州軍的根據地,遷都長安,于董卓更加有利。

    于是便同意了李儒建議,即于第二天,召集三公九卿,向他們正式提出遷都之事。

     大臣們誰也沒料到會有遷都長安一說,不禁愕然。

     司徒楊彪起而反對,說:“這怎麼行?洛陽為都已多年,官賈百姓,無不适應,一旦遷都,勢必驚動朝野,反而不利于人心穩定。

    還是不遷為佳!”董卓挺着肚子,指着楊彪道:“遷都乃國家大計,你敢阻撓嗎?” 太尉黃琬補充道:“正因為遷都乃國家大計,楊司徒才正義直言,還是請相國更多斟酌的好……” 董卓一時語塞,瞪着一雙大眼,看着黃琬。

    大臣現在才連忙出來圓場,說:“遷都是個好計,漢高祖不是以長安為京師嗎?不過相國大可不必為楊司徒和黃太尉的錯話而計較,最終定奪,還不是完全由你麼?” 董卓這才消了些氣,但立即将楊彪和黃琬免了職,全力準備西遷事宜。

     城門校尉伍瓊,還有尚書周毖都罵王司徒隻知道奉承,沒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