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以名學的緣由(2)
關燈
小
中
大
見史湘雲說經濟一事,寶玉又說;“林妹妹不說這樣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歎。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
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歎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
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
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緻勞怯之症。
”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
這樣細膩、連貫、深切的心理描寫,作者要求讀者同他一起停下來,共同探求人物的潛在意向,這種寫法,我們在《紅樓夢》以外的中國古典小說中還不曾看到過。
甚至說這種寫法已帶有心理分析性質,便是熟悉現代小說觀念的西方讀者也不會感到愕然。
下面再舉一例。
第二十九回寶玉和黛玉發生口角,兩個人鬧情緒,沒有去薛姨媽家看戲。
賈母為此很着急,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這等于把寶、黛的特珠關系由賈母公之于衆。
緊接着第三十回,王熙鳳親自去勸解,沒想到寶、黛互賠不是,她拉了黛玉就走,當着衆人說:“倒像黃鷹抓住了鹞子的腳,兩個都扣了環了,那裡還要人去說合。
”又一次公布了寶、黛的特殊關系,使得滿屋裡都笑起來。
此情此景,寶、黛二人極為尴尬。
黛玉一言不發,挨着賈母坐下;寶玉則沒話找話,和寶钗搭讪,結果又失口說寶钗像楊貴妃,一下子惹惱了寶钗,自己更加不好意思起來。
林黛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钗,心中着實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勢兒取個笑,不想靓兒因找扇子,寶钗又發了兩句話,他便改口說道:“寶姐姐,你聽了兩出什麼戲?”寶钗因見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聽了寶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願,忽又見問他這話,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宋江,後來又賠不是。
”寶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麼連這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麼一串子。
這叫《負荊請罪》。
”寶钗笑道:“原來這叫做《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還未說完,寶玉、林黛玉二人心裡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鳳姐于這些上雖不通達,但隻見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問人道:“你們大暑天,誰還吃生姜呢?”衆人不解其意,便說道:“沒有吃生姜。
”鳳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詫異道:“既沒人吃生姜,怎麼這麼辣辣的?”寶玉、黛玉二人聽見這話,越發不好過了。
寶钗再要說話,見寶玉十分讨愧,形景改變,也就不好再說,隻得一笑收住。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歎。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
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歎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
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
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緻勞怯之症。
”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
這樣細膩、連貫、深切的心理描寫,作者要求讀者同他一起停下來,共同探求人物的潛在意向,這種寫法,我們在《紅樓夢》以外的中國古典小說中還不曾看到過。
甚至說這種寫法已帶有心理分析性質,便是熟悉現代小說觀念的西方讀者也不會感到愕然。
下面再舉一例。
第二十九回寶玉和黛玉發生口角,兩個人鬧情緒,沒有去薛姨媽家看戲。
賈母為此很着急,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這等于把寶、黛的特珠關系由賈母公之于衆。
緊接着第三十回,王熙鳳親自去勸解,沒想到寶、黛互賠不是,她拉了黛玉就走,當着衆人說:“倒像黃鷹抓住了鹞子的腳,兩個都扣了環了,那裡還要人去說合。
”又一次公布了寶、黛的特殊關系,使得滿屋裡都笑起來。
此情此景,寶、黛二人極為尴尬。
黛玉一言不發,挨着賈母坐下;寶玉則沒話找話,和寶钗搭讪,結果又失口說寶钗像楊貴妃,一下子惹惱了寶钗,自己更加不好意思起來。
林黛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钗,心中着實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勢兒取個笑,不想靓兒因找扇子,寶钗又發了兩句話,他便改口說道:“寶姐姐,你聽了兩出什麼戲?”寶钗因見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聽了寶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願,忽又見問他這話,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宋江,後來又賠不是。
”寶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麼連這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麼一串子。
這叫《負荊請罪》。
”寶钗笑道:“原來這叫做《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還未說完,寶玉、林黛玉二人心裡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鳳姐于這些上雖不通達,但隻見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問人道:“你們大暑天,誰還吃生姜呢?”衆人不解其意,便說道:“沒有吃生姜。
”鳳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詫異道:“既沒人吃生姜,怎麼這麼辣辣的?”寶玉、黛玉二人聽見這話,越發不好過了。
寶钗再要說話,見寶玉十分讨愧,形景改變,也就不好再說,隻得一笑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