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以名學的緣由(2)
關燈
小
中
大
《紅樓夢》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具有多樣性。
從文學語言的運用和創造來說,作品中叙事的語言、描寫的語言、抒情的語言,包括對話、插話、獨白、旁白、議論、回憶、插叙、倒叙、補叙,以及古語、成語、俗語、諺語、暗語,隐語、雙關語、歇後語等等,應有盡有。
《紅樓夢》中隐語、暗語之多,有時令人難以索解。
第一回叙寶、黛故事緣起,說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另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脂硯齋在句旁批道:“細思绛珠二字,豈非血淚乎?”又說“赤瑕”點紅字、玉字。
這些地方,作者用的就是隐語。
還有多得不勝枚舉的人名和地名的諧音,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諧“原應歎息”,賈府的清客詹光、單聘仁、蔔固修諧沾光、善騙人、不顧羞;大荒山、無稽崖諧荒唐、無稽,十裡街諧勢利,仁清巷諧人情等等,脂評及後來的研究者多有指出。
這些地方無疑增加了讀者的求索興味。
作品中人物的語言更富特色,不僅是充分個性化的,而且有聲音,有色彩,有音樂美,仿佛能夠從人物身上和故事情節中獨立出來,單獨構成欣賞對象。
鳳姐之為人,劣迹甚多,但她的語言,沒有不稱道的,連平素懼怕她的丫環們也喜歡聽她說笑話。
同是運用俗悟、歇後語,黛玉和鳳姐迥然有别:一個細,一個粗;一個文,一個野;一個雅,一個俗。
“癞狗扶不上牆的種子”、“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幹的外人身上貼”、“我是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
這類語言,黛玉斷說不出,寶钗也說不出。
第四十三回寶钗評論鳳姐和黛玉:“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
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
惟有颦兒這促狹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井的粗話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曹雪芹提煉文學語言,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鳳姐的語言也是經過提煉的。
至于刻畫人物,則對比、烘托、鋪墊、渲染、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反面描寫、動态描寫、靜态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樣樣俱全。
論者曾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古典小說重視動态描寫和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經常表現為薄弱環節。
可是細詳《紅樓夢》,我們發現這部作品的心理刻畫頗為獨到。
寶、黛愛情從前世宿因寫起,至第三回一見如故,然後因寶钗的到來頓生不虞之隙,口角不斷發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兩人的愛情漸趨成熟。
這時,對黛玉的愛情心理有一段細緻入微的描寫: 原來林黛玉知道史湘雲在這裡,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原故。
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鴦鴛,或有鳳凰,或玉環金珮,或鲛帕鸾縧,皆由小物而遂終身。
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雲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
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不想剛走來,正聽
從文學語言的運用和創造來說,作品中叙事的語言、描寫的語言、抒情的語言,包括對話、插話、獨白、旁白、議論、回憶、插叙、倒叙、補叙,以及古語、成語、俗語、諺語、暗語,隐語、雙關語、歇後語等等,應有盡有。
《紅樓夢》中隐語、暗語之多,有時令人難以索解。
第一回叙寶、黛故事緣起,說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另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脂硯齋在句旁批道:“細思绛珠二字,豈非血淚乎?”又說“赤瑕”點紅字、玉字。
這些地方,作者用的就是隐語。
還有多得不勝枚舉的人名和地名的諧音,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諧“原應歎息”,賈府的清客詹光、單聘仁、蔔固修諧沾光、善騙人、不顧羞;大荒山、無稽崖諧荒唐、無稽,十裡街諧勢利,仁清巷諧人情等等,脂評及後來的研究者多有指出。
這些地方無疑增加了讀者的求索興味。
作品中人物的語言更富特色,不僅是充分個性化的,而且有聲音,有色彩,有音樂美,仿佛能夠從人物身上和故事情節中獨立出來,單獨構成欣賞對象。
鳳姐之為人,劣迹甚多,但她的語言,沒有不稱道的,連平素懼怕她的丫環們也喜歡聽她說笑話。
同是運用俗悟、歇後語,黛玉和鳳姐迥然有别:一個細,一個粗;一個文,一個野;一個雅,一個俗。
“癞狗扶不上牆的種子”、“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幹的外人身上貼”、“我是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
這類語言,黛玉斷說不出,寶钗也說不出。
第四十三回寶钗評論鳳姐和黛玉:“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
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
惟有颦兒這促狹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井的粗話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曹雪芹提煉文學語言,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鳳姐的語言也是經過提煉的。
至于刻畫人物,則對比、烘托、鋪墊、渲染、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反面描寫、動态描寫、靜态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樣樣俱全。
論者曾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古典小說重視動态描寫和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經常表現為薄弱環節。
可是細詳《紅樓夢》,我們發現這部作品的心理刻畫頗為獨到。
寶、黛愛情從前世宿因寫起,至第三回一見如故,然後因寶钗的到來頓生不虞之隙,口角不斷發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兩人的愛情漸趨成熟。
這時,對黛玉的愛情心理有一段細緻入微的描寫: 原來林黛玉知道史湘雲在這裡,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原故。
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鴦鴛,或有鳳凰,或玉環金珮,或鲛帕鸾縧,皆由小物而遂終身。
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雲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
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不想剛走來,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