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帝王英雄
關燈
小
中
大
下當時的情景:他們含着淚水,熱誠祈禱,懇求偉大的上帝憐憫他們,賜于聖光照耀他們。
他們自認為是武裝的基督戰士,是一群基督教的兄弟們,向極其黑暗的貪婪的世界開火,那個世界不是基督的,而是貪婪之神的和魔鬼的。
&mdash&mdash他們在困境中,在極其困難的時候,向上帝懇求,他們絕不放棄上帝的事業。
這時,聖靈之光在他們上空升起。
&mdash&mdash人類的靈魂究竟還能通過何種手段去獲得比它更美好的光明呢?這種方式形成的意圖,不正是最佳、最英明、應該毫不猶豫地遵照行事的嗎?對他們來說,它像上帝的光輝閃爍在荒無人煙的無邊黑暗之中,又像是夜空中的火炬,指引他們走過荒涼險峻的道路。
事情不正是如此嗎?在這樣的時刻,有誰的靈魂能通過别的方法,而不是根本上依賴這種途徑取得指引呢?&mdash&mdash這就要求誠摯鬥争的靈魂,在上帝即一切光明的賜予者面前虔誠地俯伏祈求,不論這種祈禱是通過清晰語言,還是無聲的或者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出來,再沒有其他辦法了。
這樣做,難道是&ldquo虛僞&rdquo嗎?人們對所有這種所謂&ldquo虛僞&rdquo的說法,已經聽煩了。
這樣說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這個問題的,這種人絕不會構想出人們所追求的目标,他們緻力于權衡自身利害、似是而非的觀點、争取選票和探聽消息,他們絕對不會承認事物的真理。
&mdash&mdash克倫威爾的禱告,很可能是&ldquo雄辯的&rdquo的,甚至遠遠超過了雄辯,因為他的心靈是一個能祈禱的人的心靈。
但是,實際上,我覺得他的講話,并非像傳說那樣沒有條理,雜亂無章。
我們發現,即使在議會中,他和一切演講者力求達到的目标一樣,是一個能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演說者,講話一開始就有分量。
他那淳樸熱情的表達,總是言之有物,吸引着人們。
他不講究修辭,而且鄙視它,厭惡它。
他的講話從來不事先寫好講稿。
當時的記者們,看來也是非常坦率的,發給印刷工人付印的講稿,正是他們筆記本上原原本本所記的東西。
如果說克倫威爾是個老奸巨滑的僞君子,會在衆人面前耍花招,最終卻對自己的講演毫不掩飾,豈不怪哉!當他把自己的言論抛向公衆之前,為什麼不斟酌一下自己的措辭呢?如果他說的都是真話,當然就沒有必要為自己粉飾,一切聽其自然。
至于所謂克倫威爾&ldquo說謊話&rdquo問題,我們要作點評論。
我認為類似這種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各方面有關的人發現他們自己上了他的當,各人都從這方面理解他的意思,而且也聽他這麼說的。
瞧!他果然是在說謊!于是,他們就驚呼他是說謊大王。
但是,從本質上說,所有這些做法,在那樣的時代裡,不正是優秀的人物,而非虛僞者的不可避免的命運嗎?這種人必須有所含蓄。
如果他為人掏出心來,讓烏鴉們亂啄〔36〕,他的事業是不可能長久的!假如使自己的内心像玻璃一樣透明,是沒有人能取得成功的。
一個人總要斟酌一下,有多少想法可以向别人表露,甚至對熟悉的同事們都應如此。
如果碰上有人無禮提問,人們對提問者的宗旨應是不告以實情。
當然,盡可能不要說假話,就讓他摸不着頭惱!隻要能夠做出準确的反應,這就是聰明誠實的人應付這種情況的辦法。
克倫威爾是确認這種做法的。
他常常以其下級各種小人物的口氣講話,對他們隻說出部分想法。
各個小團夥都以為他完全是為他們自己說話。
以後,一旦發現他并不是自己的同夥,而有他自己的同夥,他們就惱怒了!難道這是他的罪過嗎?在他一生的各個時期,他肯定感到在這些人中間,如果他把自己的更深刻思想向他們和盤托出,其結果不是把他們吓得打顫,就是他們相信它,從而使他們自己的周密小算盤遭到完全的破滅,于是,他們不可能在他的崗位上繼續工作,而且,也許不能在他們自己的範圍内活動。
這是偉人在小人物中必然遇到的事情。
小人物非常活躍,非常得力,随處可見。
他們的全部積極性是建立在某種信念之上的,而在你看來,這種信念顯然是狹隘的,不完美的,我們認為這種信念是個錯誤。
但是,我們總是經常以此去幹擾他們有沒有必要?這樣做總是好心幫助嗎?有許多人,在這個世界上工作得很顯眼炫耀,他們隻是立足于某些虛弱的傳統習俗之上。
這些傳統習俗,在他們看來是無可懷疑的,對你來說,卻是不足信的。
如果抽掉了他們這種立足點,他們就會徹底垮台!豐特奈爾說:&ldquo如果我手中掌握的全是真理,但我隻能伸出一個小手指。
&rdquo〔37〕 如果說,這種情況甚至在理論上是事實,那麼,在實踐的各個部門更是如此。
不會保留自己想法的人,是成不了任何大事的。
我們把這叫做&ldquo裝假&rdquo,一切都是如此嗎?如果有人把某個部隊的将領叫做言行虛僞者,隻是因為他沒有将他所有作戰計劃的細節告訴愛發問的每一個下士和士兵,你們會怎麼想呢?&mdash&mdash我可以這麼說,克倫威爾在處理所有這些問題的方式是巧妙的,值得人們敬佩。
在他的整個事業中,愛提問題的&ldquo下士們&rdquo像一個無盡的旋渦圍繞着他混亂地轉,他都能給予回答,隻有觀察問題極其真實的人,才能這樣處理問題。
我說過,這樣的人,不可能是虛僞者,絕不能!對于這樣一位在如此複雜的世事中曲折前進的人,人們還能說他什麼呢?&mdash&mdash 人們對克倫威爾這樣的人,作出根本颠倒是非的判斷,說他們有&ldquo野心&rdquo、&ldquo虛僞&rdquo等等,事實上,是流傳甚廣的兩個錯誤所造成的。
第一個錯誤,在于把他們事業成功的結局,當作它的出發點與進程。
庸俗的曆史學家設想,克倫威爾早在劍橋郡的沼澤地帶耕種時,就已經決意要當英國的護國公。
他的前程早已作了詳細安排,就像寫好的戲劇劇本一樣。
然後,他用盡一切狡猾、欺騙的演出技藝,戲劇性地逐步展現出來。
&mdash&mdash他真是一個虛僞的、狡詐的魔術師或演員!這是徹頭徹尾的颠倒是非,事情全部都颠倒了。
隻要稍加思索,就會知道這種說法是多麼荒謬!我們中間誰能對自己的一生預見多少呢?即使對不遠的前程,也還是模糊不清,隻是一些可能性、憂慮、試圖、隐約出現的希望等等組成的一團混亂。
這位克倫威爾并沒有把自己的一生安排成戲劇形式,然後隻要用他的變幻莫測的狡詐一幕幕作出戲劇性的演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雖然我們看來貌似如此,但對他來說,根本不是這樣。
如果曆史能将這一無可否認的事實忠實地記載下來,那麼,多少荒誕不實之詞就會自行銷聲匿迹!曆史學家們确實會把他們記載的史實告訴你們,&mdash&mdash但是,我們來看看它的實際是否如此!對這位克倫威爾的事迹,通常的曆史書完全忽略了它,即使是最好的曆史書也隻是偶爾提及。
實際上,要将它極其嚴格完整而又如實記下來,需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這種才能一般學者簡直不太可能。
要有莎士比亞那樣的才能,甚至要超過莎士比亞。
誰要能為友人寫傳記,誰就要用友人的眼力來觀察在他全部經曆中所觀察到的東西。
簡言之,要通曉他的經曆和他本人,很少有&ldquo曆史學家&rdquo願這樣做。
如果我們能如此忠實地盡力反映,還其曆史的本來面目,而不是扔在我們面前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麼,所有歪曲克倫威爾形象的種種颠倒是非的攻擊,多半就會消失。
第二個錯誤,在于&ldquo野心(ambition)&rdquo〔38〕這個字,我認為那是一個普遍性的錯誤。
我們誇大了偉人的雄心抱負,誤解了它的性質,把它誤認為野心。
偉人是沒有那種意義上的野心的。
惟有卑微的小人,才有那種野心。
隻要考察一下就可以了解,那種人因為不能出人頭地而痛苦。
于是,到處去顯擺自己,焦躁地追求垂手可得的東西和權利,力求人們,也可以說乞求人們看在上帝面上,承認他是一個偉人,把他捧為首領!這種人是天底下最卑鄙之徒,豈能稱作偉人?這種卑鄙病态的、荒淫空虛的家夥,隻配進醫院的監護室,而不能當衆人之王。
我奉勸你們躲避開他。
他不能安分守己,沒有人對他注意,對他感到驚奇,為他寫報道,他就活不下去。
這說明了這種人的空虛,而不是什麼偉大。
因為他本身空虛貧乏,卻迫不及待地要人們在他身上發現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說實話,我相信沒有一個偉人,甚至他不是一個擁有健全的和不論多麼偉大素質的真正的人,都不肯受到如此深的折磨。
讓克倫威爾被芸芸衆生&ldquo關注&rdquo,對他能有何益呢?他的創造主上帝早就關注他了。
他,克倫威爾早已存在于世,怎麼關注也改變不了他的本來面目。
直到他頭發灰白,已處于向老年的轉捩時期,深感生命是有極限的,不是無限,而是有限,前程已是屈指可數,&mdash&mdash在此以前,他一直安心緻志于種田,讀他的《聖經》。
可是,現在竟說到了老年,他卻按捺不住,一反常态變成虛僞人物。
他要坐上鍍金馬車到白廳〔39〕去,受那些抱着成堆文件的秘書們糾纏,&ldquo決定這個,決定那個&rdquo。
不論你内心憂傷如焚,也不能完善地解決問題!鍍金馬車能給他什麼好處?在他的生命中,不是早就有重要意圖,存在着像天國本身一樣的恐怖與光輝嗎?!這樣的人生存着,已經置虛榮于度外,末日、最後審判和永恒:這些已是他一切思想和行為的背景。
他的一生好像沉浸在一種不可名狀的&ldquo思想&rdquo海洋之中,其情景非普通人能用言語表達的。
當時的清教徒先知們稱它為聖經,在他看來,聖經是偉大的,其他一切都微不足道。
因此,認為這樣的人有&ldquo野心&rdquo,把他描繪成那種荒淫而誇誇其談的人是極其荒唐的。
這樣的人會說:&ldquo收起你們的鍍金馬車和歡呼的群氓,讓那些從事繁文缛節的官吏們和有權勢的顯要,随同其重要公務都統統離開。
不要打擾我,不要打擾我,這種生活我已經受夠了!&rdquo老塞缪爾·約翰遜是英國當時最傑出的人物,他沒有野心;&ldquo科西嘉的鮑斯韋爾&rdquo在公衆面前揚揚得意,揮舞他綴有緞帶的帽子。
但是,偉大的老塞缪爾卻不願抛頭露面,他遍及世界的靈魂包藏在自己的思想和憂傷之中,&mdash&mdash什麼誇耀,什麼帽子緞帶對靈魂有何益處? 是的,我再說一次,那些沉默的偉人啊!環顧世界何等喧鬧空虛,言語空洞乏味,行為毫無價值,偉人喜歡在偉大的沉默帝國中反思。
沉默而高貴的人們,分散在各處,在他們每一個部門中,默默地思索,默默地工作;沒有晨報報道他們!他們是社會的精英,一個國家沒有或者幾乎沒有這種人,那就糟了。
正好像樹林失去了樹根,隻剩下枝葉,&mdash&mdash它必然很快枯萎,樹林消失,化為平地!如果人們隻會炫耀,空話連篇,無所事事,人們就要倒黴。
沉默,偉大的沉默帝國,比星辰高,比地獄深!惟此崇高,其他一切都是渺小的。
&mdash&mdash願我們英國人崇高的沉默本領長存。
讓那些市場上随處可見的隻能為金錢而喋喋不休地講話而培養其獨特的饒舌才能的人,&mdash&mdash成為一片沒有樹根的非常翠綠的樹林吧!所羅門〔40〕說,有時要說話,但有時也要沉默〔41〕。
關于那位了不起的深沉的塞缪爾,正如老塞缪爾·約翰遜自己說的那樣,他不為金錢和其他什麼欲望而急于寫作。
人們也許會問他說:&ldquo你何以不站出來說話,宣傳你的思想體系,建立自己的派别?&rdquo他會答道:&ldquo說實在的,我至今克制自己的思想,幸運的是我有自我克制能力。
沒有任何強大力量能強迫我說這些事情。
至于我的&lsquo思想體系&rsquo,這首先不是為了宣揚的,而是我自己生活的依據,這對我來說,才是主要目的。
然而又怎樣看待&lsquo榮譽&rsquo呢?啊,是的,&mdash&mdash正如老伽圖〔42〕在談到雕像時所說:廣場上樹起那麼多人的雕像。
如果有人查問老伽圖的雕像在哪裡,這不更有意義嗎?&rdquo&mdash&mdash&mdash&mdash 現在,經過對這種沉默的仔細考慮,我認為有兩種雄心:一種是完全應受譴責的;另一種則是值得稱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自然已經規定偉大、沉默的塞缪爾不會長久沉默下去。
希望出人頭地的私欲,都被認為是可憐和可悲的。
(《聖經》上說:)&ldquo你為自己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rdquo〔43〕這是至理名言。
然而,我認為,人人不由自主地都有按照自然形成的不同品格發展自身的傾向,都要用言行體現自然安置在他身上的東西。
這是正當的、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僅如此,這還是一種義務,是一個人所盡義務的最高表現。
人生在世的意義,可以這樣來表達:要施展你自身的本能,要按自己的才能去創業。
這是人類的一種需要,是我們生存的首要法則。
柯勒律治恰當地指出:幼兒學說話,因為感到需要。
&mdash&mdash所以,我們說:要确定一個人雄心的好壞,就要考慮兩個方面,即不僅要考慮一個人觊觎地位,而且還要考慮一個人與該地位是否相配,這是問題之所在。
也許這個地位适合于他。
也許他有一種自然的權利,甚至有義務去追求這個地位!米拉波的雄心抱負是當首相。
如果他是&ldquo當時法國惟一能勝任的人&rdquo,人們何必去指責他呢?如果他不如此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能耐,怎能有更大希望的成功呢?但是,那低能的内克〔44〕,他不能勝任,甚至自感無用,他被人突然抛棄,頓感傷心難過,當時他隻好辭去職務,吉本〔45〕很可能為他遺憾。
&mdash&mdash我認為,自然已經作了充分的準備,沉默的偉人也要力争表現自己。
一切準備得太充分了,的确如此! 人們可以設想一下。
比方說,有人對勇敢的老塞缪爾·約翰遜,在其隐居的生活中,作了啟示:說他有可能為祖國,為全世界作出無法估量的神聖功績。
完美無缺的天國律法,可以成為塵世的法規。
他每天祈禱,&ldquo願你的國降臨&rdquo〔46〕這個願望終究會實現!如果你能使他信服這一判斷,認為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事情,那麼,這位傷感而沉默的塞缪爾,就會奮起參加這個行動!這個人的整個靈魂不就會爆發出神聖的光明,化作高尚的言語和行動的決心嗎?他不是把一切憂傷和疑慮踩在腳下,藐視一切煩惱和矛盾嗎?&mdash&mdash他生活的整個黑暗環境不就會閃耀出燈火和閃電般的光輝燦爛嗎?這才是真正的雄心抱負呢!現在我們來考察克倫威爾的實際情況。
長期以來,上帝的教會蒙受苦難,宣傳真理的真誠熱情的傳教士,被關進地牢,遭受鞭笞,戴上頸手枷,耳朵被割掉,上帝的福音事業被卑鄙的家夥踐踏。
所有這些情景,使他心頭非常沉重。
他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多年的考察、沉思和祈禱,感到人間無處能尋覓濟世妙藥,但他深信天上的救世良方一定會降臨,&mdash&mdash塵世那種虛僞而不公正的事情不可能永存。
然而,曙光現已顯露,經過12年沉默等待之後,全英國沸騰起來了,議會再次出現,正義有了代言人,無法形容的根據充分的希望,在人世再現。
做這樣一個議會的成員,難道不值得嗎?克倫威爾就匆匆放下犁耙,去從事議會活動了。
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議會的發言,&mdash&mdash熱情奔放,有獨到的真知灼見。
他在議會中活動,像一位堅強的真正巨人,戰鬥不息,&mdash&mdash不斷經受槍林彈雨之類的洗禮,直到事業最終獲勝。
曾經是不可一世的敵人全都被掃蕩,希望的曙光變成了勝利和必然的明亮光芒。
他成為英國最堅強的人物,成為全英國無可争辯的英雄。
&mdash&mdash克倫威爾的成功說明什麼呢?它說明基督福音的律法,可以在當時世界上建樹起來!約翰·諾克斯在他的講壇上主張神權政治隻是一種&ldquo熱忱的幻想&rdquo,而講究實際的克倫威爾,處身于最不平凡的混亂實際生活中,敢于設想把它變為現實。
他認為,在基督教教會中,那些身居高位的最虔誠最聰明的人,應該去統治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做,而且應該這樣做。
上帝的思想不是真實的嗎?既然是真實的,那麼,它不就是應該貫徹實行的嗎?英國這位最堅強而講究實際的、才智非凡的人回答說,是的!我認為,這就是一種高尚而真誠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不是深入一個政治家或一個人的内心中最高貴的東西嗎?諾克斯把它作為重要的東西提出,但是克倫威爾則以其非常健全的理智,以及對世界的現狀的體驗,我想首次在曆史上如此高度地把它表達出來。
我把它看作新教發展的頂峰,是&ldquo《聖經》信仰&rdquo在塵世展現的最崇高的階段。
可以設想,如果它能向我們中間的一個人明白表現,我們就會懂得正義最終要戰勝邪惡,認識到我們渴望和祈求的一切,即作為對英國和世界的至善,是一件可以達到的事情! 因此,我必須指出,克倫威爾被狐狸般奸詐的人,以其狡猾、警覺和熟練的經驗,當作&ldquo僞君子來偵查&rdquo,我感到是極為遺憾的事情。
我們英國隻有這樣一個政治家,在我所看到的人中,惟有他的内心确實存在這種目的。
這樣的人物,一千五百年才出現一個,可是他卻受到如此對待。
他的追随者,以十以百計,而反對他的卻以百萬計。
如果英國能團結在他的周圍,&mdash&mdash嗨!那麼,英國肯定是一個基督教的國家!然而,奸詐狡猾的人仍然堅持它解決不了問題,即在&ldquo一個無賴惡棍成群的社會中,怎麼能通過他們的一緻行動培養出忠誠的人來。
&rdquo&mdash&mdash這真是一個多麼難于解決的問題,人們可以在大法官法庭和其他地方看到!最後,直到上帝的正義憤怒,也由于上帝尊貴的恩惠,這個争議的問題開始停頓下來了。
于是,對所有人來說,這個問題,顯然是無法解答的。
&mdash&mdash 不過,關于克倫威爾及其意圖,休谟〔47〕和他的很多追随者卻要我們承認:克倫威爾起先是真誠的&ldquo狂熱者”隻是随着事業的發展,他就逐漸變為一個&ldquo虛僞的人&rdquo。
〔48〕休谟對克倫威爾這種從真誠的狂熱者到虛僞者的說法,後來被推廣&mdash&mdash用到穆罕默德等人身上。
對這種說法,加以認真思索,人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道理,不是很多,更不會是全部。
真誠的英雄,他的精神境界決不會落到如此不幸的地步。
太陽排斥不純潔東西,其表面還有不祥的黑點,但是它自身不會熄滅,畢竟不會使太陽消失,變成一片漆黑!我敢說,偉大深沉的克倫威爾決不會落到這種結局。
我認為,絕不會的。
他是屬于自然本身的勇敢的人,像安泰〔49〕一樣,他的力量來自于與他的母親&mdash&mdash大地的聯系。
如果把他高高舉起脫離了大地,把他變成僞善與空虛,他的力量就會喪失。
我們并不斷言克倫威爾是個完美無瑕的人,從不犯錯誤,沒有不真誠的東西。
他并不是&ldquo完美無瑕&rdquo、&ldquo品行端正&rdquo而學問淺薄的教授,而是一個粗魯的奧森〔50〕般的人物。
他以誠實的工作去開拓坎坷路程,&mdash&mdash無疑會有許多失誤、違心的言行、過錯以及不勝枚舉的缺點毛病,時刻都會發生。
他自己心裡明白,上帝和他也都了解!太陽常常被遮蔽成暗淡無光,但是,太陽本身并不會失去光輝。
克倫威爾彌留之際的遺言,是一個基督徒英雄的心聲。
他斷斷續續地向上帝祈禱,願上帝評判他和他的事業,因為人們無法做到,惟有請上帝給予公正的和憐憫的評判。
那些話真是感人肺腑。
他低聲道出了他那純樸高尚的靈魂,他的一切苦難和罪孽到此終止,他就這樣去見上帝了。
我決不會稱這個人為僞君子!他怎麼會是僞君子,滑稽演員,一生都在演戲,進行空洞無聊的吹噓,追求無知百姓的喝彩呢?這個人在他頭發灰白以前,一直過着默默無聞的甯靜生活;直到後來才站了出來,成為無可指責的公認的英國實際君王。
一個人離開了國王的鬥篷和四馬拉的大馬車等行頭就無所作為了嗎?總是被抱着成摞的官方文件的職員糾纏才算是幸福嗎?出身低微的戴克裡先〔51〕皇帝喜歡種菜;并非是不可估量的人物,喬治·華盛頓也有類似的情況。
人們會說任何一個真誠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也願意這樣做。
他的實際工作一旦在王位事務中消失&mdash&mdash就把王位抛開! 同時,我們還要說,在人們的一切運動中,處處都離不開君王。
這一點在這場真實的戰争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如果戰争的一方,推舉不出一個首領,而他們的敵人卻能夠,那麼,他們就會變得怎樣。
蘇格蘭民族在信仰清教方面幾乎全體一緻,他們對此滿懷熱忱,意願與共,而在島的英格蘭一端卻遠非這樣。
但是,蘇格蘭人中沒有出現像克倫威爾那樣的偉大人物,隻有貧乏、膽小、猶疑和愛耍手腕的阿蓋爾〔52〕之流,他們都沒有追求真理的誠心,也沒有為真理獻身的精神。
他們沒有領袖,而分散在這個國家内的查理一世保皇黨卻有自己的首領&mdash&mdash蒙特羅斯〔53〕,這位一切保皇黨成員中最卓越者,是個有才幹的、性情豪爽的顯赫人物,人們可以稱他為英勇的騎士。
我們看看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臣民無君主,另一方面是君王無臣民!臣民無君王則無所作為,而無臣民的君王,還能有所作為。
這位蒙特羅斯帶領一小股愛爾蘭和蘇格蘭高地的野蠻人,以其不足的裝備,像狂暴的旋風般猛沖訓練有素的清教軍隊,一次又一次的沖擊,接近5次,就戰勝了他們。
他在一個時期内短暫地掌握了整個蘇格蘭。
這樣一個人物,也不過是一個人,隻因許許多多熱情的人們中沒有他的對手,所以就無力反對他!看來,在參加清教徒鬥争的所有人中,始終不可缺少的人物,正是克倫威爾其人。
他有眼力、膽略和果斷,是驚濤駭浪的中流砥柱,&mdash&mdash不管稱他什麼,卻是他們實際上的國王。
然而,克倫威爾正是在這個問題上遭到非難。
他的其他行動都有擁護者,而且一般給予公正的評論,惟獨對他解散殘餘議會〔54
他們自認為是武裝的基督戰士,是一群基督教的兄弟們,向極其黑暗的貪婪的世界開火,那個世界不是基督的,而是貪婪之神的和魔鬼的。
&mdash&mdash他們在困境中,在極其困難的時候,向上帝懇求,他們絕不放棄上帝的事業。
這時,聖靈之光在他們上空升起。
&mdash&mdash人類的靈魂究竟還能通過何種手段去獲得比它更美好的光明呢?這種方式形成的意圖,不正是最佳、最英明、應該毫不猶豫地遵照行事的嗎?對他們來說,它像上帝的光輝閃爍在荒無人煙的無邊黑暗之中,又像是夜空中的火炬,指引他們走過荒涼險峻的道路。
事情不正是如此嗎?在這樣的時刻,有誰的靈魂能通過别的方法,而不是根本上依賴這種途徑取得指引呢?&mdash&mdash這就要求誠摯鬥争的靈魂,在上帝即一切光明的賜予者面前虔誠地俯伏祈求,不論這種祈禱是通過清晰語言,還是無聲的或者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出來,再沒有其他辦法了。
這樣做,難道是&ldquo虛僞&rdquo嗎?人們對所有這種所謂&ldquo虛僞&rdquo的說法,已經聽煩了。
這樣說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這個問題的,這種人絕不會構想出人們所追求的目标,他們緻力于權衡自身利害、似是而非的觀點、争取選票和探聽消息,他們絕對不會承認事物的真理。
&mdash&mdash克倫威爾的禱告,很可能是&ldquo雄辯的&rdquo的,甚至遠遠超過了雄辯,因為他的心靈是一個能祈禱的人的心靈。
但是,實際上,我覺得他的講話,并非像傳說那樣沒有條理,雜亂無章。
我們發現,即使在議會中,他和一切演講者力求達到的目标一樣,是一個能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演說者,講話一開始就有分量。
他那淳樸熱情的表達,總是言之有物,吸引着人們。
他不講究修辭,而且鄙視它,厭惡它。
他的講話從來不事先寫好講稿。
當時的記者們,看來也是非常坦率的,發給印刷工人付印的講稿,正是他們筆記本上原原本本所記的東西。
如果說克倫威爾是個老奸巨滑的僞君子,會在衆人面前耍花招,最終卻對自己的講演毫不掩飾,豈不怪哉!當他把自己的言論抛向公衆之前,為什麼不斟酌一下自己的措辭呢?如果他說的都是真話,當然就沒有必要為自己粉飾,一切聽其自然。
至于所謂克倫威爾&ldquo說謊話&rdquo問題,我們要作點評論。
我認為類似這種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各方面有關的人發現他們自己上了他的當,各人都從這方面理解他的意思,而且也聽他這麼說的。
瞧!他果然是在說謊!于是,他們就驚呼他是說謊大王。
但是,從本質上說,所有這些做法,在那樣的時代裡,不正是優秀的人物,而非虛僞者的不可避免的命運嗎?這種人必須有所含蓄。
如果他為人掏出心來,讓烏鴉們亂啄〔36〕,他的事業是不可能長久的!假如使自己的内心像玻璃一樣透明,是沒有人能取得成功的。
一個人總要斟酌一下,有多少想法可以向别人表露,甚至對熟悉的同事們都應如此。
如果碰上有人無禮提問,人們對提問者的宗旨應是不告以實情。
當然,盡可能不要說假話,就讓他摸不着頭惱!隻要能夠做出準确的反應,這就是聰明誠實的人應付這種情況的辦法。
克倫威爾是确認這種做法的。
他常常以其下級各種小人物的口氣講話,對他們隻說出部分想法。
各個小團夥都以為他完全是為他們自己說話。
以後,一旦發現他并不是自己的同夥,而有他自己的同夥,他們就惱怒了!難道這是他的罪過嗎?在他一生的各個時期,他肯定感到在這些人中間,如果他把自己的更深刻思想向他們和盤托出,其結果不是把他們吓得打顫,就是他們相信它,從而使他們自己的周密小算盤遭到完全的破滅,于是,他們不可能在他的崗位上繼續工作,而且,也許不能在他們自己的範圍内活動。
這是偉人在小人物中必然遇到的事情。
小人物非常活躍,非常得力,随處可見。
他們的全部積極性是建立在某種信念之上的,而在你看來,這種信念顯然是狹隘的,不完美的,我們認為這種信念是個錯誤。
但是,我們總是經常以此去幹擾他們有沒有必要?這樣做總是好心幫助嗎?有許多人,在這個世界上工作得很顯眼炫耀,他們隻是立足于某些虛弱的傳統習俗之上。
這些傳統習俗,在他們看來是無可懷疑的,對你來說,卻是不足信的。
如果抽掉了他們這種立足點,他們就會徹底垮台!豐特奈爾說:&ldquo如果我手中掌握的全是真理,但我隻能伸出一個小手指。
&rdquo〔37〕 如果說,這種情況甚至在理論上是事實,那麼,在實踐的各個部門更是如此。
不會保留自己想法的人,是成不了任何大事的。
我們把這叫做&ldquo裝假&rdquo,一切都是如此嗎?如果有人把某個部隊的将領叫做言行虛僞者,隻是因為他沒有将他所有作戰計劃的細節告訴愛發問的每一個下士和士兵,你們會怎麼想呢?&mdash&mdash我可以這麼說,克倫威爾在處理所有這些問題的方式是巧妙的,值得人們敬佩。
在他的整個事業中,愛提問題的&ldquo下士們&rdquo像一個無盡的旋渦圍繞着他混亂地轉,他都能給予回答,隻有觀察問題極其真實的人,才能這樣處理問題。
我說過,這樣的人,不可能是虛僞者,絕不能!對于這樣一位在如此複雜的世事中曲折前進的人,人們還能說他什麼呢?&mdash&mdash 人們對克倫威爾這樣的人,作出根本颠倒是非的判斷,說他們有&ldquo野心&rdquo、&ldquo虛僞&rdquo等等,事實上,是流傳甚廣的兩個錯誤所造成的。
第一個錯誤,在于把他們事業成功的結局,當作它的出發點與進程。
庸俗的曆史學家設想,克倫威爾早在劍橋郡的沼澤地帶耕種時,就已經決意要當英國的護國公。
他的前程早已作了詳細安排,就像寫好的戲劇劇本一樣。
然後,他用盡一切狡猾、欺騙的演出技藝,戲劇性地逐步展現出來。
&mdash&mdash他真是一個虛僞的、狡詐的魔術師或演員!這是徹頭徹尾的颠倒是非,事情全部都颠倒了。
隻要稍加思索,就會知道這種說法是多麼荒謬!我們中間誰能對自己的一生預見多少呢?即使對不遠的前程,也還是模糊不清,隻是一些可能性、憂慮、試圖、隐約出現的希望等等組成的一團混亂。
這位克倫威爾并沒有把自己的一生安排成戲劇形式,然後隻要用他的變幻莫測的狡詐一幕幕作出戲劇性的演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雖然我們看來貌似如此,但對他來說,根本不是這樣。
如果曆史能将這一無可否認的事實忠實地記載下來,那麼,多少荒誕不實之詞就會自行銷聲匿迹!曆史學家們确實會把他們記載的史實告訴你們,&mdash&mdash但是,我們來看看它的實際是否如此!對這位克倫威爾的事迹,通常的曆史書完全忽略了它,即使是最好的曆史書也隻是偶爾提及。
實際上,要将它極其嚴格完整而又如實記下來,需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這種才能一般學者簡直不太可能。
要有莎士比亞那樣的才能,甚至要超過莎士比亞。
誰要能為友人寫傳記,誰就要用友人的眼力來觀察在他全部經曆中所觀察到的東西。
簡言之,要通曉他的經曆和他本人,很少有&ldquo曆史學家&rdquo願這樣做。
如果我們能如此忠實地盡力反映,還其曆史的本來面目,而不是扔在我們面前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麼,所有歪曲克倫威爾形象的種種颠倒是非的攻擊,多半就會消失。
第二個錯誤,在于&ldquo野心(ambition)&rdquo〔38〕這個字,我認為那是一個普遍性的錯誤。
我們誇大了偉人的雄心抱負,誤解了它的性質,把它誤認為野心。
偉人是沒有那種意義上的野心的。
惟有卑微的小人,才有那種野心。
隻要考察一下就可以了解,那種人因為不能出人頭地而痛苦。
于是,到處去顯擺自己,焦躁地追求垂手可得的東西和權利,力求人們,也可以說乞求人們看在上帝面上,承認他是一個偉人,把他捧為首領!這種人是天底下最卑鄙之徒,豈能稱作偉人?這種卑鄙病态的、荒淫空虛的家夥,隻配進醫院的監護室,而不能當衆人之王。
我奉勸你們躲避開他。
他不能安分守己,沒有人對他注意,對他感到驚奇,為他寫報道,他就活不下去。
這說明了這種人的空虛,而不是什麼偉大。
因為他本身空虛貧乏,卻迫不及待地要人們在他身上發現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說實話,我相信沒有一個偉人,甚至他不是一個擁有健全的和不論多麼偉大素質的真正的人,都不肯受到如此深的折磨。
讓克倫威爾被芸芸衆生&ldquo關注&rdquo,對他能有何益呢?他的創造主上帝早就關注他了。
他,克倫威爾早已存在于世,怎麼關注也改變不了他的本來面目。
直到他頭發灰白,已處于向老年的轉捩時期,深感生命是有極限的,不是無限,而是有限,前程已是屈指可數,&mdash&mdash在此以前,他一直安心緻志于種田,讀他的《聖經》。
可是,現在竟說到了老年,他卻按捺不住,一反常态變成虛僞人物。
他要坐上鍍金馬車到白廳〔39〕去,受那些抱着成堆文件的秘書們糾纏,&ldquo決定這個,決定那個&rdquo。
不論你内心憂傷如焚,也不能完善地解決問題!鍍金馬車能給他什麼好處?在他的生命中,不是早就有重要意圖,存在着像天國本身一樣的恐怖與光輝嗎?!這樣的人生存着,已經置虛榮于度外,末日、最後審判和永恒:這些已是他一切思想和行為的背景。
他的一生好像沉浸在一種不可名狀的&ldquo思想&rdquo海洋之中,其情景非普通人能用言語表達的。
當時的清教徒先知們稱它為聖經,在他看來,聖經是偉大的,其他一切都微不足道。
因此,認為這樣的人有&ldquo野心&rdquo,把他描繪成那種荒淫而誇誇其談的人是極其荒唐的。
這樣的人會說:&ldquo收起你們的鍍金馬車和歡呼的群氓,讓那些從事繁文缛節的官吏們和有權勢的顯要,随同其重要公務都統統離開。
不要打擾我,不要打擾我,這種生活我已經受夠了!&rdquo老塞缪爾·約翰遜是英國當時最傑出的人物,他沒有野心;&ldquo科西嘉的鮑斯韋爾&rdquo在公衆面前揚揚得意,揮舞他綴有緞帶的帽子。
但是,偉大的老塞缪爾卻不願抛頭露面,他遍及世界的靈魂包藏在自己的思想和憂傷之中,&mdash&mdash什麼誇耀,什麼帽子緞帶對靈魂有何益處? 是的,我再說一次,那些沉默的偉人啊!環顧世界何等喧鬧空虛,言語空洞乏味,行為毫無價值,偉人喜歡在偉大的沉默帝國中反思。
沉默而高貴的人們,分散在各處,在他們每一個部門中,默默地思索,默默地工作;沒有晨報報道他們!他們是社會的精英,一個國家沒有或者幾乎沒有這種人,那就糟了。
正好像樹林失去了樹根,隻剩下枝葉,&mdash&mdash它必然很快枯萎,樹林消失,化為平地!如果人們隻會炫耀,空話連篇,無所事事,人們就要倒黴。
沉默,偉大的沉默帝國,比星辰高,比地獄深!惟此崇高,其他一切都是渺小的。
&mdash&mdash願我們英國人崇高的沉默本領長存。
讓那些市場上随處可見的隻能為金錢而喋喋不休地講話而培養其獨特的饒舌才能的人,&mdash&mdash成為一片沒有樹根的非常翠綠的樹林吧!所羅門〔40〕說,有時要說話,但有時也要沉默〔41〕。
關于那位了不起的深沉的塞缪爾,正如老塞缪爾·約翰遜自己說的那樣,他不為金錢和其他什麼欲望而急于寫作。
人們也許會問他說:&ldquo你何以不站出來說話,宣傳你的思想體系,建立自己的派别?&rdquo他會答道:&ldquo說實在的,我至今克制自己的思想,幸運的是我有自我克制能力。
沒有任何強大力量能強迫我說這些事情。
至于我的&lsquo思想體系&rsquo,這首先不是為了宣揚的,而是我自己生活的依據,這對我來說,才是主要目的。
然而又怎樣看待&lsquo榮譽&rsquo呢?啊,是的,&mdash&mdash正如老伽圖〔42〕在談到雕像時所說:廣場上樹起那麼多人的雕像。
如果有人查問老伽圖的雕像在哪裡,這不更有意義嗎?&rdquo&mdash&mdash&mdash&mdash 現在,經過對這種沉默的仔細考慮,我認為有兩種雄心:一種是完全應受譴責的;另一種則是值得稱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自然已經規定偉大、沉默的塞缪爾不會長久沉默下去。
希望出人頭地的私欲,都被認為是可憐和可悲的。
(《聖經》上說:)&ldquo你為自己圖謀大事麼,不要圖謀,&rdquo〔43〕這是至理名言。
然而,我認為,人人不由自主地都有按照自然形成的不同品格發展自身的傾向,都要用言行體現自然安置在他身上的東西。
這是正當的、合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僅如此,這還是一種義務,是一個人所盡義務的最高表現。
人生在世的意義,可以這樣來表達:要施展你自身的本能,要按自己的才能去創業。
這是人類的一種需要,是我們生存的首要法則。
柯勒律治恰當地指出:幼兒學說話,因為感到需要。
&mdash&mdash所以,我們說:要确定一個人雄心的好壞,就要考慮兩個方面,即不僅要考慮一個人觊觎地位,而且還要考慮一個人與該地位是否相配,這是問題之所在。
也許這個地位适合于他。
也許他有一種自然的權利,甚至有義務去追求這個地位!米拉波的雄心抱負是當首相。
如果他是&ldquo當時法國惟一能勝任的人&rdquo,人們何必去指責他呢?如果他不如此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能耐,怎能有更大希望的成功呢?但是,那低能的内克〔44〕,他不能勝任,甚至自感無用,他被人突然抛棄,頓感傷心難過,當時他隻好辭去職務,吉本〔45〕很可能為他遺憾。
&mdash&mdash我認為,自然已經作了充分的準備,沉默的偉人也要力争表現自己。
一切準備得太充分了,的确如此! 人們可以設想一下。
比方說,有人對勇敢的老塞缪爾·約翰遜,在其隐居的生活中,作了啟示:說他有可能為祖國,為全世界作出無法估量的神聖功績。
完美無缺的天國律法,可以成為塵世的法規。
他每天祈禱,&ldquo願你的國降臨&rdquo〔46〕這個願望終究會實現!如果你能使他信服這一判斷,認為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事情,那麼,這位傷感而沉默的塞缪爾,就會奮起參加這個行動!這個人的整個靈魂不就會爆發出神聖的光明,化作高尚的言語和行動的決心嗎?他不是把一切憂傷和疑慮踩在腳下,藐視一切煩惱和矛盾嗎?&mdash&mdash他生活的整個黑暗環境不就會閃耀出燈火和閃電般的光輝燦爛嗎?這才是真正的雄心抱負呢!現在我們來考察克倫威爾的實際情況。
長期以來,上帝的教會蒙受苦難,宣傳真理的真誠熱情的傳教士,被關進地牢,遭受鞭笞,戴上頸手枷,耳朵被割掉,上帝的福音事業被卑鄙的家夥踐踏。
所有這些情景,使他心頭非常沉重。
他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多年的考察、沉思和祈禱,感到人間無處能尋覓濟世妙藥,但他深信天上的救世良方一定會降臨,&mdash&mdash塵世那種虛僞而不公正的事情不可能永存。
然而,曙光現已顯露,經過12年沉默等待之後,全英國沸騰起來了,議會再次出現,正義有了代言人,無法形容的根據充分的希望,在人世再現。
做這樣一個議會的成員,難道不值得嗎?克倫威爾就匆匆放下犁耙,去從事議會活動了。
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議會的發言,&mdash&mdash熱情奔放,有獨到的真知灼見。
他在議會中活動,像一位堅強的真正巨人,戰鬥不息,&mdash&mdash不斷經受槍林彈雨之類的洗禮,直到事業最終獲勝。
曾經是不可一世的敵人全都被掃蕩,希望的曙光變成了勝利和必然的明亮光芒。
他成為英國最堅強的人物,成為全英國無可争辯的英雄。
&mdash&mdash克倫威爾的成功說明什麼呢?它說明基督福音的律法,可以在當時世界上建樹起來!約翰·諾克斯在他的講壇上主張神權政治隻是一種&ldquo熱忱的幻想&rdquo,而講究實際的克倫威爾,處身于最不平凡的混亂實際生活中,敢于設想把它變為現實。
他認為,在基督教教會中,那些身居高位的最虔誠最聰明的人,應該去統治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做,而且應該這樣做。
上帝的思想不是真實的嗎?既然是真實的,那麼,它不就是應該貫徹實行的嗎?英國這位最堅強而講究實際的、才智非凡的人回答說,是的!我認為,這就是一種高尚而真誠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不是深入一個政治家或一個人的内心中最高貴的東西嗎?諾克斯把它作為重要的東西提出,但是克倫威爾則以其非常健全的理智,以及對世界的現狀的體驗,我想首次在曆史上如此高度地把它表達出來。
我把它看作新教發展的頂峰,是&ldquo《聖經》信仰&rdquo在塵世展現的最崇高的階段。
可以設想,如果它能向我們中間的一個人明白表現,我們就會懂得正義最終要戰勝邪惡,認識到我們渴望和祈求的一切,即作為對英國和世界的至善,是一件可以達到的事情! 因此,我必須指出,克倫威爾被狐狸般奸詐的人,以其狡猾、警覺和熟練的經驗,當作&ldquo僞君子來偵查&rdquo,我感到是極為遺憾的事情。
我們英國隻有這樣一個政治家,在我所看到的人中,惟有他的内心确實存在這種目的。
這樣的人物,一千五百年才出現一個,可是他卻受到如此對待。
他的追随者,以十以百計,而反對他的卻以百萬計。
如果英國能團結在他的周圍,&mdash&mdash嗨!那麼,英國肯定是一個基督教的國家!然而,奸詐狡猾的人仍然堅持它解決不了問題,即在&ldquo一個無賴惡棍成群的社會中,怎麼能通過他們的一緻行動培養出忠誠的人來。
&rdquo&mdash&mdash這真是一個多麼難于解決的問題,人們可以在大法官法庭和其他地方看到!最後,直到上帝的正義憤怒,也由于上帝尊貴的恩惠,這個争議的問題開始停頓下來了。
于是,對所有人來說,這個問題,顯然是無法解答的。
&mdash&mdash 不過,關于克倫威爾及其意圖,休谟〔47〕和他的很多追随者卻要我們承認:克倫威爾起先是真誠的&ldquo狂熱者”隻是随着事業的發展,他就逐漸變為一個&ldquo虛僞的人&rdquo。
〔48〕休谟對克倫威爾這種從真誠的狂熱者到虛僞者的說法,後來被推廣&mdash&mdash用到穆罕默德等人身上。
對這種說法,加以認真思索,人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道理,不是很多,更不會是全部。
真誠的英雄,他的精神境界決不會落到如此不幸的地步。
太陽排斥不純潔東西,其表面還有不祥的黑點,但是它自身不會熄滅,畢竟不會使太陽消失,變成一片漆黑!我敢說,偉大深沉的克倫威爾決不會落到這種結局。
我認為,絕不會的。
他是屬于自然本身的勇敢的人,像安泰〔49〕一樣,他的力量來自于與他的母親&mdash&mdash大地的聯系。
如果把他高高舉起脫離了大地,把他變成僞善與空虛,他的力量就會喪失。
我們并不斷言克倫威爾是個完美無瑕的人,從不犯錯誤,沒有不真誠的東西。
他并不是&ldquo完美無瑕&rdquo、&ldquo品行端正&rdquo而學問淺薄的教授,而是一個粗魯的奧森〔50〕般的人物。
他以誠實的工作去開拓坎坷路程,&mdash&mdash無疑會有許多失誤、違心的言行、過錯以及不勝枚舉的缺點毛病,時刻都會發生。
他自己心裡明白,上帝和他也都了解!太陽常常被遮蔽成暗淡無光,但是,太陽本身并不會失去光輝。
克倫威爾彌留之際的遺言,是一個基督徒英雄的心聲。
他斷斷續續地向上帝祈禱,願上帝評判他和他的事業,因為人們無法做到,惟有請上帝給予公正的和憐憫的評判。
那些話真是感人肺腑。
他低聲道出了他那純樸高尚的靈魂,他的一切苦難和罪孽到此終止,他就這樣去見上帝了。
我決不會稱這個人為僞君子!他怎麼會是僞君子,滑稽演員,一生都在演戲,進行空洞無聊的吹噓,追求無知百姓的喝彩呢?這個人在他頭發灰白以前,一直過着默默無聞的甯靜生活;直到後來才站了出來,成為無可指責的公認的英國實際君王。
一個人離開了國王的鬥篷和四馬拉的大馬車等行頭就無所作為了嗎?總是被抱着成摞的官方文件的職員糾纏才算是幸福嗎?出身低微的戴克裡先〔51〕皇帝喜歡種菜;并非是不可估量的人物,喬治·華盛頓也有類似的情況。
人們會說任何一個真誠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也願意這樣做。
他的實際工作一旦在王位事務中消失&mdash&mdash就把王位抛開! 同時,我們還要說,在人們的一切運動中,處處都離不開君王。
這一點在這場真實的戰争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如果戰争的一方,推舉不出一個首領,而他們的敵人卻能夠,那麼,他們就會變得怎樣。
蘇格蘭民族在信仰清教方面幾乎全體一緻,他們對此滿懷熱忱,意願與共,而在島的英格蘭一端卻遠非這樣。
但是,蘇格蘭人中沒有出現像克倫威爾那樣的偉大人物,隻有貧乏、膽小、猶疑和愛耍手腕的阿蓋爾〔52〕之流,他們都沒有追求真理的誠心,也沒有為真理獻身的精神。
他們沒有領袖,而分散在這個國家内的查理一世保皇黨卻有自己的首領&mdash&mdash蒙特羅斯〔53〕,這位一切保皇黨成員中最卓越者,是個有才幹的、性情豪爽的顯赫人物,人們可以稱他為英勇的騎士。
我們看看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臣民無君主,另一方面是君王無臣民!臣民無君王則無所作為,而無臣民的君王,還能有所作為。
這位蒙特羅斯帶領一小股愛爾蘭和蘇格蘭高地的野蠻人,以其不足的裝備,像狂暴的旋風般猛沖訓練有素的清教軍隊,一次又一次的沖擊,接近5次,就戰勝了他們。
他在一個時期内短暫地掌握了整個蘇格蘭。
這樣一個人物,也不過是一個人,隻因許許多多熱情的人們中沒有他的對手,所以就無力反對他!看來,在參加清教徒鬥争的所有人中,始終不可缺少的人物,正是克倫威爾其人。
他有眼力、膽略和果斷,是驚濤駭浪的中流砥柱,&mdash&mdash不管稱他什麼,卻是他們實際上的國王。
然而,克倫威爾正是在這個問題上遭到非難。
他的其他行動都有擁護者,而且一般給予公正的評論,惟獨對他解散殘餘議會〔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