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帝王英雄
關燈
小
中
大
他的創始人放在什麼絞架上,必然會實現其自身。
我們有我們的人身保護法,有我們自由的人民代表制。
全世界都承認,所有的人們不論現在或将來必須是,應該是,要成為我們所說的自由人。
&mdash&mdash人生應該建立在現實和正義的基礎之上,而不應該建立在已經變成不公正的虛構的傳統之上!這是清教徒許多事業的一部分。
确實,當上述事業日益明顯,清教徒的品德逐漸得以昭雪。
他們的亡靈逐個從絞架上取下來。
不僅如此,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現在實際上被封為聖者。
如埃利奧特〔16〕,漢普登〔17〕,皮姆〔18〕,還有勒德洛〔19〕,哈欽森〔20〕,範内〔21〕都被認為是英雄人物,被認為是政治上的&ldquo古羅馬元老院的議員們&rdquo,在不小程度上要歸功于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自由的英格蘭。
現在,把這些人說成是壞人,沒有人會相信的。
著名的清教徒大多有他們的辯護人,而且受到真誠的人的敬仰。
我認為有一個清教徒,而且也幾乎隻有他,即我們那位不幸的克倫威爾,似乎還吊在絞架上示衆,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現他的辯護人。
不論是聖人,還是罪人,都沒有宣布他無重大罪惡。
這是一位能人,才華橫溢,勇于作為等等。
但是他與事業相背,自私心切,不誠實,表裡不一,搞兩面派,他簡直是一個既粗暴又虛僞的達爾杜夫〔22〕,把為争取憲政自由的一切高尚鬥争,轉變為一場為他自己私利而令人難堪的醜劇。
這就是人們給克倫威爾做的定性,甚至比這個定性還更為惡劣。
然後再把他同華盛頓〔23〕等人對比,特别是同高貴的皮姆和漢普登之流相對比,說他剽竊他們的成果,并把它糟蹋成東拼西湊的無用東西。
我認為,對克倫威爾的這種看法,是在與18世紀相類似的時代的自然産物。
正如我們在上面說過,貼身男仆眼裡無英雄,懷疑主義者也正是如此!貼身男仆想象的英雄,是身穿紫袍披風,手執鍍金節杖,由衛隊簇擁,響亮的管樂伴行。
18世紀的懷疑主義者,則尋求條理化的體面的公式、&ldquo準則&rdquo或其他可以稱謂的東西,這是一種看上去體面的言行風度,它能夠以優美清晰的方式為自身申辯,從而獲得啟蒙的懷疑主義的18世紀所贊同!從本質上說,懷疑論者追求的東西與貼身男仆的想法是完全合拍的:凡是穿有某種公認的王室服飾,然後他們才承認他是國王!如國王以粗魯的非公式主義的樣子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會不承認他是國王。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絕不會對漢普登、埃利奧特、皮姆那樣的人物說一句有損于他們的話,也不會對他們進行含沙射影的攻擊,我相信他們是非常優秀的有用之才。
有關他們的著作和資料,凡是我能得到的,我都曾盡力鑽研過。
&mdash&mdash我懷着真切的希望,想把他們視為英雄來敬仰、熱愛和崇拜。
但是,說實話,我感到遺憾的是這種設想未能如願!實際上,我發現情況并非如此。
這些人确是非常高尚的人,步伐莊重,言辭委婉慎重,既有哲理又有議員的辯才,反對國王查理一世的征收造船費,著有《論人類君主政體》,他們是一批最擁護立憲的無可指責的高尚人物。
但是,我對他們隻是在想象中企圖達到某種崇拜,内心并沒有這種感受:什麼人能在實際上對這些人迸發出親切的愛心呢?因為他們已經變成毫無生氣的人物了!可敬的皮姆,在有關立憲問題的辯論中,經常&ldquo慢條斯理地&rdquo逐條分析,也許是世界上最可敬的東西,可是它太枯燥乏味,&mdash&mdash沉悶如鉛錘,貧乏如黏土。
一言以蔽之,現在人們很少能或者說根本不能看到他們仍有生氣的東西了!人們把所有這些高貴人物列入榮譽的壁龛之中。
那個被遺棄的樸實的克倫威爾是所有這些人物中仍然具有顯示人的本性素質的人。
這位英勇狂暴武士:〔24〕他未能寫出委婉的著作《論人類君主政體》;言行不擅于圓滑,從不炫耀自己。
但是,他坦率處世,不以委婉言詞作掩護,他像一個巨人,對事物的真谛進行直截了當地深入的探索!總之,他才是人們需要的人物。
我鬥膽認為,這樣的人物是出衆之才。
八面玲珑的體面人物不少,可是好的并不多。
為了保護手的清潔,戴上手套不幹活的人是不會受人歡迎的! 大緻說來,18世紀的這種立憲政體的寬容,在其他一些較為幸運的清教徒看來,似乎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人們也許會說,這也和别的事情一樣,是一種公式主義和懷疑主義。
他們認為,想起我們英國人的自由要建立在&ldquo迷信&rdquo的基礎上,是令人可悲的事情。
這些清教徒打着令人難以置信的加爾文教派的信條、反勞德主義、威斯敏斯特忏悔〔25〕的旗幟出現,其主要要求在于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進行禮拜的自由。
讓他們自身有賦稅自由,這才是他們的真正要求!堅持别的主張,是對憲政哲學可恥的無知,是迷信,發狂!&mdash&mdash人們可以自由賦稅嗎?沒有正當理由,就可以拒付稅款嗎?我認為隻有在一個非常貧乏的時代,才會把這種要求放在人權的首位!恰恰相反,應該說,一個正直的人,在決定反抗他的政府之前,一般說來,總會有比追求金錢更好的理想。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極其混亂的世界,善良的人能有一個可以忍受的某種政府,就可以心滿意足了。
我認為,在當今的英格蘭,如果有人準備拒付一大筆沒有多少理由繳付的稅金,他就不會有好結果的!他可以采取别的方法應付。
那麼,人們應如何對付收稅員?又怎樣看待自己的金錢呢?他會這樣說:&ldquo把我的錢拿去吧!因為你有權,而你對金錢又如饑似渴,你就把它拿去吧,&mdash&mdash連你自己一起走開,隻求不要幹擾我在這裡工作。
你盡管把我的錢拿走,我仍能留在這裡工作!&rdquo但是,如果有人向他說:&ldquo你要承認謊言;不信上帝,可以僞裝崇敬上帝;不要相信你認為真實的東西,隻要你相信我認為是或僞裝是真實的東西!&rdquo那時,他就要反駁說:&ldquo不,上帝作證,不能這樣!你可以奪走我的錢包,但是我不能喪失我的道德品格。
任何手持實彈手槍的強盜,都可以搶走我的錢包,但是道德品格是創造主上帝賜予我的,不是你們的。
因此,我要誓死抵抗,而且要造你們的反,總之,為了維護自身的道德品格,不惜經受任何艱難困境、罪名和騷擾!&rdquo 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清教徒造反有理的充足理由,也是人間一切正義造反的精髓。
即使是法國大革命也不是隻因饑荒引起的。
不是的,而是因為人們對那種不合理的到處泛濫的虛僞性引起的。
當時,那種虛僞性已體現在饑荒、普遍的物質匮乏和精神上的空虛,從而在大衆眼中成為無可争議的虛僞。
我們且把18世紀及其&ldquo賦稅自由本身&rdquo撇下不談,也不必使我們自己對人們仍然不了解像清教徒這種人的意義而感到驚奇。
那些根本不相信真實的人,對一個真正的人類靈魂,對最熱忱于一切真實性的人,對一個可以說是代表世界創造主仍在向人們表達心聲的人,&mdash&mdash怎麼會有明确的理解呢?那些與憲政學說無關的涉及&ldquo賦稅&rdquo及其他如物質利益等俗不可耐的東西,那個時代要把它們當作一堆雜亂的垃圾加以抛棄。
漢普登、皮姆及其在憲政辯論中激昂陳詞的有關造船稅問題的論題,&mdash&mdash即使沒有像火一般的熾熱閃光,也似冰一樣的晶瑩耀眼。
然而,那不能征服的克倫威爾卻仍然被扣上&ldquo瘋狂&rdquo、&ldquo僞善&rdquo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罪名。
我承認,我很早就不相信克倫威爾是虛僞的說法。
同樣,我也不相信任何偉人會是虛僞的。
曆史上有許多偉人被描繪成虛僞自私的人物。
但是,我們隻要細想一下,就可以發現他們不過是我們所看到的形象,是難以理解的幻影,我們根本沒有看到他們是實際存在的人。
&mdash&mdash隻有膚淺的無信仰的後代人,隻看事物表面和貌似之處,才能對偉人有如此的看法。
一個偉大的人物會沒有良心,會沒有或大或小的一切真實靈魂的本質嗎?&mdash&mdash不!我們決不能把克倫威爾描繪成一個虛僞的人和昏庸的人。
我鑽研他的生平事迹越深,就越覺得他不是那樣的人。
我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毫無證據說明他是那種人。
盡管這個人蒙受很多誣陷不實之詞,盡管他被描繪成十足的說謊大王,指責他從未或幾乎沒有說過真話,從來就是狡猾的僞造真理者,卻找不出一件虛假的事是由他幹的,這豈不令人奇怪?一個謊言大王卻不曾說一句謊言,迄今為止,我還沒有見過。
正如波科克問格勞秀斯,受過訓練的鴿子從穆罕默德的耳朵裡啄豌豆這件事有什麼證據?回答說:沒有根據!&mdash&mdash讓我們把所有這些惡言诽謗的虛構東西抛棄,不實之詞必須丢掉。
這些東西并不是克倫威爾其人的真實寫照,它們全是被歪曲了真相的幻象,是仇恨和無知的共同産物。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親自考查這個人的生平,就會得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設想。
他早年尚未出名時期的情況,鮮為人知,卻被作了歪曲的流傳,這不正好表明他是一位誠摯的、充滿深情的、正直的人嗎?他的精神憂郁的性格,說明他有極其深沉的嚴肅性。
至于那些鬼怪故事,說什麼在大白天,有個白色的無常鬼,預示他要當英國的國王,我們一定不會太相信的。
&mdash&mdash正好像說,某個官員在伍斯特戰役〔26〕之前看見他向黑色的無常鬼或化裝為人的惡魔賣身投靠一樣不可置信!但是,奧列弗·克倫威爾年輕時過于憂傷、敏感,患有憂郁症,是衆所周知的。
亨廷登〔27〕的醫生告訴菲利普爵士說,他經常在半夜去應診,克倫威爾先生深患憂郁症,以為他快要死了。
&ldquo經常出現墓地的幻覺&rdquo。
這種情形是頗有意義的。
這樣一種生性易激動的深情,蘊含在他的淳樸頑強的力量之中,它并不是虛僞的象征,而是與虛僞迥然不同的象征和保證! 奧列弗年輕時被送去學法律,有一段時間,他迷戀于或者據說是堕入年輕人的放蕩生活,即使如此,他很快也就悔悟改正了。
大約20多歲,他結婚成家,成為一個安分莊重的人。
據說,&ldquo他退還了從賭博中赢來的錢&rdquo,&mdash&mdash他認為不義之财不可取。
這是非常引人注目,也是非常自然的。
人們贊許他&ldquo皈依了&rdquo,這是一個崇高而真誠的人,從世俗的泥沼中的覺醒,認識到萬物中奇妙的真理,&mdash&mdash領悟到時間及在世上一切表現,全都建立在永恒的基礎之上,并且認為人們生活的苦難塵世既是進天堂又是下地獄的門檻!奧利弗作為一個勤勞而有節制的農夫,在聖伊維斯與伊利時的生活情況,不是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真誠虔誠的人嗎?他與塵世的習俗斷絕,認為凡俗追求的東西,并不能充實他。
他耕耘土地,閱讀《聖經》,天天召集他的幫工們和他一起禮拜上帝。
他安慰被迫害的新教牧師,廣交傳教士。
不僅如此,他還能親自布道,&mdash&mdash鼓勵他周圍的人要明智,擺脫時弊。
凡此種種,有什麼&ldquo僞善&rdquo、&ldquo野心&rdquo、&ldquo貌似虔誠的謊言&rdquo以及其他虛假的東西呢?我确信,這個人的希望寄托于:通過在現世的兢兢業業工作,順利到達另一個更高尚的世界,以期在那兒好好生活。
他不企求抛頭露面,在世上對他有什麼能抛頭露面的呢?他把自己&ldquo永遠置于極其嚴格的監工的監督之下&rdquo。
有一次,他卻非常引人矚目地出現在公衆面前,這是因為别人都不願為公衆的苦難出頭申辯,他就自告奮勇出面,我指的是貝德福德沼澤地帶事件。
當時沒有人願同當局訴諸法律,因而他就去了。
一旦事件結束,他重又隐退,去讀他的《聖經》和耕耘土地。
他&ldquo獲得什麼影響了?&rdquo他的影響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其影響是使人們對他有親身的體會,認識到他是一位公正、虔誠、通情達理而又果斷的人。
他就是這樣生活着,到40歲的時候,他自認為老了,已經到了死亡和永恒的莊嚴門口。
正在這個時刻,他忽然有了&ldquo野心&rdquo!我絕不認為他是抱着野心去從事議會活動的! 他在議會中的成功,他通過戰争取得的成功,是一個勇敢的人靠正當途徑獲得的成功,因為他的決心和才華過人。
他向上帝祈禱,感謝勝利之神保護了他的安全,引導他勝利前進,經受了世上戰亂的猛烈沖擊,沖破了鄧巴之圍〔28〕的絕境,經曆了無數次生死搏鬥,神的恩惠不斷,直至伍斯特戰役&ldquo神的恩惠之冠&rdquo的來到。
所有這一切對于深情的加爾文主義者克倫威爾來說,都是公正的、真誠的。
隻有查理一世時代的保王黨成員才是愛虛榮的。
他們無信仰,不敬上帝,熱衷于&ldquo頭上的鬈發&rdquo、無聊的舉動和繁文缛節,他們的生活遠離上帝的意願,不靠上帝,這種人才認為他是一個虛僞的人。
我們也不要對他參與處死國王一事進行非難。
處死國王是件嚴重的大事!但是,如果人們同他作戰,這種事情無論怎樣總要發生。
戰争一旦發生,就要決鬥斷訟,不是他死,就是你死。
調解就很難了;也許有可能,但更确切說是沒有可能的。
現在普遍認為,議會已經戰勝了查理一世〔29〕,但不知如何适當對他處置。
議會中占多數的長老派〔30〕當時對獨立派〔31〕有疑慮,極望加以處理,其實是對他們自身的生存感到焦慮,但他們處理不了。
這位不幸的查理,在漢普登皇宮的最後談判中,表明他自己是一個絕對不會妥協的人。
他是一個根本不能也不願理解的人。
&mdash&mdash他的思想不能絲毫反映事物的真正實質,而且更糟的是言不由衷。
我們這樣說他,并非刻薄中傷,而是對他深表同情。
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他的一切已經被剝奪了,隻剩下國王這個虛名。
他仍然以為自己被外界尊為國王,幻想可以挑撥兩派争端,靠欺騙雙方妄圖恢複往日的權威。
不幸的是,兩派雙方都發現他在欺騙他們。
一個人的言論已根本無法使人了解其意圖和想做什麼,這樣的人是不能與他通過談判解決什麼問題的。
人們必須叫他滾開,或者把他幹掉!長老派一再發現查理的欺騙和失信,可是在失望中仍然信任他。
然而,克倫威爾卻相反,他說:&ldquo我們奮力戰鬥,難道為了換取一紙空文嗎?&rdquo絕不! 實際上,我們處處可以注意到克倫威爾這個人果斷而有見識的眼光,他熱衷于講究實際和切實可行的事情,具有深入事物本質的真正洞察力。
我堅決認為這樣一個才智非凡的人物絕不能列入虛僞者的範圍。
虛僞的人追求虛假的外表、似是而非的東西和自身的眼前私利;即便實際真理也需要真誠的人加以鑒别。
對于議會軍的建設問題,在争論開始時,克倫威爾就提出忠告,要清除那些城市酒吧間招待和行為輕浮放縱者,而挑選忠于職守的、真實可靠的自由民來充實軍隊。
這是一個有識之士的忠告。
如果人們遵重事實的話,事實可以作證!克倫威爾的鐵甲軍就是這種遠見卓識的具體體現。
這些士兵隻怕上帝,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所畏懼。
無論是在英國的國土上或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比他們更為真誠的戰士。
人們也不要過于譴責克倫威爾對他們所說的那句話:&ldquo如果在戰鬥中與國王較量,我就要把國王殺死&rdquo。
這句話曾頗受非議。
為什麼對這話不要過于譴責呢?因為這種言論,是一個比國王們還要崇高的人向人們說的。
而那些士兵們已将生死置于度外。
照議會的官腔來說,就是&ldquo為國王&rdquo而戰。
但是,從我們看來,人們不能這樣理解問題。
在我們看來,這不是随便說說,也不是油滑的冠冕堂皇之詞,這完全是有關生死的莊重之事。
這些話是戰鬥的号召,振奮人們狂暴地進行相互間的恐怖殘殺,&mdash&mdash喚發出人身上窮兇極惡的力量進行戰鬥。
既然事情要這樣做,所以就隻能如此了。
&mdash&mdash在我看來,克倫威爾的成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既然他沒有被戰死,成功就是不可避免的。
這個既有眼力又有膽略的人,定會步步高升,節節勝利,直至這個亨廷登農夫,不論你如何稱呼,變成了英格蘭公認最有權威的人士,實際上是英格蘭國王,這是無須用魔法加以解釋的!&mdash&mdash 像一個人一樣,一個民族陷入懷疑主義,陷入一知半解,缺乏真誠,即使看到真誠的事物,也認識不了,這才是可悲的事情。
對于這個世界,對于所有世界來說,有什麼禍害會如此災難性的呢?它使人們心靈麻木,視而不見,沒有識别事物的能力。
人的智慧隻剩下了奸詐的本領。
在這種情況中,派去一個真誠的國王,也無濟于事。
當他走馬上任時,人們并不理解他。
他們會輕蔑地說,這就是你們的國王嗎?于是英雄在與微不足道人物的無益矛盾中浪費英雄才華,對時代鮮有成效。
就其個人來說,他的确實現了英雄的一生,有很多建樹,而且是那樣的全面。
但是,對于世界,相對而言,卻沒有任何建樹。
來自自然的粗犷樸實而真誠的人,在證人席上不會應答如流,在小債務的市場法庭上被當作騙子嘲笑。
他還要受到奸詐的&ldquo偵查&rdquo。
至于對一個能頂幾千人的英雄人物,如諾克斯、克倫威爾,究竟是不是一個真的英雄人物,兩個世紀來,争論不休。
這樣,上帝賜給人間最重要的贈予,被輕蔑地扔在一邊。
神奇的驅邪珍寶成了毫無價值的僞币,不能像幾尼〔32〕一樣在市場上流通。
這種局面實在太可悲了。
我認為,這種局面必須糾正。
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糾正,那就無可救藥了。
不是要&ldquo識破騙子&rdquo嗎?是的,看在上帝的份上,是要這樣做的。
但是,此外,還要能識别忠實可靠的人!如果人們不認識這一點,那麼,一切知識有什麼用,又怎麼能去&ldquo識破騙子&rdquo呢?至于奸詐的聰明,雖然自以為有知識,但用這種方式去&ldquo偵查&rdquo,就會鑄成大錯。
容易被騙的人确實不少,但是在一切受騙的人中,再沒有比生活在對欺騙過度恐懼的人們的處境更加緻命了。
世界确實是存在的,世界内部具有真理,否則世界就不複存在了!首先要确認什麼是真的,然後,人們才能識别什麼是假的,隻有這樣才是恰當的。
&ldquo要識别可以信賴的人物&rdquo,啊!這一天至今還是離我們很遠。
惟有真誠的人才能識别真誠的人。
需要的不隻是一個英雄,而且要有一個适合他的世界,當然,不是一個貼身男仆的世界。
&mdash&mdash否則,英雄就枉來人世!是的,這樣的境界離我們尚遠,但是,它一定會來到。
感謝上帝,這境界顯然正在來臨。
在它到來之前,人們有了什麼呢?有了投票箱、選舉權和法國大革命等等;&mdash&mdash如果人們都像貼身男仆那樣眼裡無英雄,那麼,所有這些又有什麼用呢?英雄的克倫威爾出現了,但一百五十年他也沒有得到我們一張選票。
因為不真誠和無信仰的世人是騙子的當然工具,也是騙子及其騙術産生的天然溫床!在那種環境下,隻有苦難、混亂和虛僞才可能存在,通過投票選舉,我們隻能改變騙子的形象,但是,他的實質依舊。
貼身男仆似的世人,必須受僞裝的英雄統治,受披着國王外衣的帝王統治。
這個世界是他的,他是這個世界的!簡言之,二者居其一:我們要麼學會認識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統治者和首領,情況會更好些;否則,永遠受那假英雄的統治,&mdash&mdash在那種情況下,即使在街道每個角落,開關投票箱哐啷聲不絕,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不幸的克倫威爾,&mdash&mdash偉大的克倫威爾!這是一位不善辭令的先知,是不擅長演講的先知。
雖然,他有粗犷的洞察力,有質樸的真摯感情,卻隻能粗拙雜亂地勉強表達自己,比起那些善于華麗措辭的人們,諸如優雅的小福克蘭〔33〕、好說教的奇林沃思〔34〕和圓滑的克拉倫登〔35〕之輩,就大為遜色!人們對他細加考察,就可看到:這樣一個外表混亂窘迫,好似魔鬼顯現,神志恍惚的人,幾乎處于半瘋狀态;然而,他心中卻有明确果斷的活力。
這樣一個混亂的人,在他身上有嚴重的憂郁症,卻有似星如火的潔亮光線,閃爍在無形的黑暗之中。
這種憂郁症是什麼呢?不就是他偉大精神的表現麼?他粗犷情感的深沉溫厚,對萬物懷有的深厚同情,&mdash&mdash他還要使深刻的洞察力,深入事物的本質,去駕馭事物,這就是他的病之所在。
這個人的痛苦,像一般人經常患有的痛苦那樣,是由自身的偉大精神引起的。
塞缪爾·約翰遜也是這一類人物。
他遭受不幸的折磨,有些精神失常。
廣袤的令人傷感的黑暗環境困擾着他&mdash&mdash廣袤得有如世界之大。
這就是先知人物的特性,是用自己的整個心靈去觀察,努力去觀察的人。
根據上述情況,我還要把自己對克倫威爾衆所周知的語言混亂的看法解釋清楚。
對他本人來說,事物的内在含義像陽光般的明亮,但是,他不能将那些素材用适當的形式明确表述出來。
他沉默地生活着;整天萦繞在無以命名的浩瀚的思想海洋之中;按他的生活方式,是不會要求對它進行描述或表達的。
憑他的敏銳的觀察力和行為的果斷能力,我不懷疑他也能夠學會寫書,而且也能流利地說話。
&mdash&mdash可是,他做了比著書立說還要艱難的事情。
這種人正是那種勇于承擔人們安排給他的各種任務的人。
智慧并不等于講話和運用邏輯,而是明察和判斷。
美德、剛毅的氣概、英雄氣質,不在于言語的優雅動聽,清楚而有條理,德國人說得好:德行,即有用、有才幹或勇敢,就是說做事有勇氣和能力。
克倫威爾身上就具有這方面的基礎。
再說,我們都知道,雖然他在議會中不善于演講,卻能傳道,而且能狂熱地傳道,特别是他善于作即席的祈禱。
這些都是他内心思想的自由傾吐,并不需要講究方法,需要的隻是熱情、深刻和真誠。
克倫威爾慣于祈禱,是他的一個顯著特點。
他從事一切重要的事情,開始時都要祈禱。
每當有模糊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和他的官吏們,總要聚集在一起,輪流禱告,不計時日,直到他們有了某種肯定的決策,用他們的話說,直到某個&ldquo希望之門&rdquo打開時,才解散。
人們不妨設想一
我們有我們的人身保護法,有我們自由的人民代表制。
全世界都承認,所有的人們不論現在或将來必須是,應該是,要成為我們所說的自由人。
&mdash&mdash人生應該建立在現實和正義的基礎之上,而不應該建立在已經變成不公正的虛構的傳統之上!這是清教徒許多事業的一部分。
确實,當上述事業日益明顯,清教徒的品德逐漸得以昭雪。
他們的亡靈逐個從絞架上取下來。
不僅如此,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現在實際上被封為聖者。
如埃利奧特〔16〕,漢普登〔17〕,皮姆〔18〕,還有勒德洛〔19〕,哈欽森〔20〕,範内〔21〕都被認為是英雄人物,被認為是政治上的&ldquo古羅馬元老院的議員們&rdquo,在不小程度上要歸功于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自由的英格蘭。
現在,把這些人說成是壞人,沒有人會相信的。
著名的清教徒大多有他們的辯護人,而且受到真誠的人的敬仰。
我認為有一個清教徒,而且也幾乎隻有他,即我們那位不幸的克倫威爾,似乎還吊在絞架上示衆,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現他的辯護人。
不論是聖人,還是罪人,都沒有宣布他無重大罪惡。
這是一位能人,才華橫溢,勇于作為等等。
但是他與事業相背,自私心切,不誠實,表裡不一,搞兩面派,他簡直是一個既粗暴又虛僞的達爾杜夫〔22〕,把為争取憲政自由的一切高尚鬥争,轉變為一場為他自己私利而令人難堪的醜劇。
這就是人們給克倫威爾做的定性,甚至比這個定性還更為惡劣。
然後再把他同華盛頓〔23〕等人對比,特别是同高貴的皮姆和漢普登之流相對比,說他剽竊他們的成果,并把它糟蹋成東拼西湊的無用東西。
我認為,對克倫威爾的這種看法,是在與18世紀相類似的時代的自然産物。
正如我們在上面說過,貼身男仆眼裡無英雄,懷疑主義者也正是如此!貼身男仆想象的英雄,是身穿紫袍披風,手執鍍金節杖,由衛隊簇擁,響亮的管樂伴行。
18世紀的懷疑主義者,則尋求條理化的體面的公式、&ldquo準則&rdquo或其他可以稱謂的東西,這是一種看上去體面的言行風度,它能夠以優美清晰的方式為自身申辯,從而獲得啟蒙的懷疑主義的18世紀所贊同!從本質上說,懷疑論者追求的東西與貼身男仆的想法是完全合拍的:凡是穿有某種公認的王室服飾,然後他們才承認他是國王!如國王以粗魯的非公式主義的樣子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會不承認他是國王。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絕不會對漢普登、埃利奧特、皮姆那樣的人物說一句有損于他們的話,也不會對他們進行含沙射影的攻擊,我相信他們是非常優秀的有用之才。
有關他們的著作和資料,凡是我能得到的,我都曾盡力鑽研過。
&mdash&mdash我懷着真切的希望,想把他們視為英雄來敬仰、熱愛和崇拜。
但是,說實話,我感到遺憾的是這種設想未能如願!實際上,我發現情況并非如此。
這些人确是非常高尚的人,步伐莊重,言辭委婉慎重,既有哲理又有議員的辯才,反對國王查理一世的征收造船費,著有《論人類君主政體》,他們是一批最擁護立憲的無可指責的高尚人物。
但是,我對他們隻是在想象中企圖達到某種崇拜,内心并沒有這種感受:什麼人能在實際上對這些人迸發出親切的愛心呢?因為他們已經變成毫無生氣的人物了!可敬的皮姆,在有關立憲問題的辯論中,經常&ldquo慢條斯理地&rdquo逐條分析,也許是世界上最可敬的東西,可是它太枯燥乏味,&mdash&mdash沉悶如鉛錘,貧乏如黏土。
一言以蔽之,現在人們很少能或者說根本不能看到他們仍有生氣的東西了!人們把所有這些高貴人物列入榮譽的壁龛之中。
那個被遺棄的樸實的克倫威爾是所有這些人物中仍然具有顯示人的本性素質的人。
這位英勇狂暴武士:〔24〕他未能寫出委婉的著作《論人類君主政體》;言行不擅于圓滑,從不炫耀自己。
但是,他坦率處世,不以委婉言詞作掩護,他像一個巨人,對事物的真谛進行直截了當地深入的探索!總之,他才是人們需要的人物。
我鬥膽認為,這樣的人物是出衆之才。
八面玲珑的體面人物不少,可是好的并不多。
為了保護手的清潔,戴上手套不幹活的人是不會受人歡迎的! 大緻說來,18世紀的這種立憲政體的寬容,在其他一些較為幸運的清教徒看來,似乎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人們也許會說,這也和别的事情一樣,是一種公式主義和懷疑主義。
他們認為,想起我們英國人的自由要建立在&ldquo迷信&rdquo的基礎上,是令人可悲的事情。
這些清教徒打着令人難以置信的加爾文教派的信條、反勞德主義、威斯敏斯特忏悔〔25〕的旗幟出現,其主要要求在于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進行禮拜的自由。
讓他們自身有賦稅自由,這才是他們的真正要求!堅持别的主張,是對憲政哲學可恥的無知,是迷信,發狂!&mdash&mdash人們可以自由賦稅嗎?沒有正當理由,就可以拒付稅款嗎?我認為隻有在一個非常貧乏的時代,才會把這種要求放在人權的首位!恰恰相反,應該說,一個正直的人,在決定反抗他的政府之前,一般說來,總會有比追求金錢更好的理想。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極其混亂的世界,善良的人能有一個可以忍受的某種政府,就可以心滿意足了。
我認為,在當今的英格蘭,如果有人準備拒付一大筆沒有多少理由繳付的稅金,他就不會有好結果的!他可以采取别的方法應付。
那麼,人們應如何對付收稅員?又怎樣看待自己的金錢呢?他會這樣說:&ldquo把我的錢拿去吧!因為你有權,而你對金錢又如饑似渴,你就把它拿去吧,&mdash&mdash連你自己一起走開,隻求不要幹擾我在這裡工作。
你盡管把我的錢拿走,我仍能留在這裡工作!&rdquo但是,如果有人向他說:&ldquo你要承認謊言;不信上帝,可以僞裝崇敬上帝;不要相信你認為真實的東西,隻要你相信我認為是或僞裝是真實的東西!&rdquo那時,他就要反駁說:&ldquo不,上帝作證,不能這樣!你可以奪走我的錢包,但是我不能喪失我的道德品格。
任何手持實彈手槍的強盜,都可以搶走我的錢包,但是道德品格是創造主上帝賜予我的,不是你們的。
因此,我要誓死抵抗,而且要造你們的反,總之,為了維護自身的道德品格,不惜經受任何艱難困境、罪名和騷擾!&rdquo 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清教徒造反有理的充足理由,也是人間一切正義造反的精髓。
即使是法國大革命也不是隻因饑荒引起的。
不是的,而是因為人們對那種不合理的到處泛濫的虛僞性引起的。
當時,那種虛僞性已體現在饑荒、普遍的物質匮乏和精神上的空虛,從而在大衆眼中成為無可争議的虛僞。
我們且把18世紀及其&ldquo賦稅自由本身&rdquo撇下不談,也不必使我們自己對人們仍然不了解像清教徒這種人的意義而感到驚奇。
那些根本不相信真實的人,對一個真正的人類靈魂,對最熱忱于一切真實性的人,對一個可以說是代表世界創造主仍在向人們表達心聲的人,&mdash&mdash怎麼會有明确的理解呢?那些與憲政學說無關的涉及&ldquo賦稅&rdquo及其他如物質利益等俗不可耐的東西,那個時代要把它們當作一堆雜亂的垃圾加以抛棄。
漢普登、皮姆及其在憲政辯論中激昂陳詞的有關造船稅問題的論題,&mdash&mdash即使沒有像火一般的熾熱閃光,也似冰一樣的晶瑩耀眼。
然而,那不能征服的克倫威爾卻仍然被扣上&ldquo瘋狂&rdquo、&ldquo僞善&rdquo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罪名。
我承認,我很早就不相信克倫威爾是虛僞的說法。
同樣,我也不相信任何偉人會是虛僞的。
曆史上有許多偉人被描繪成虛僞自私的人物。
但是,我們隻要細想一下,就可以發現他們不過是我們所看到的形象,是難以理解的幻影,我們根本沒有看到他們是實際存在的人。
&mdash&mdash隻有膚淺的無信仰的後代人,隻看事物表面和貌似之處,才能對偉人有如此的看法。
一個偉大的人物會沒有良心,會沒有或大或小的一切真實靈魂的本質嗎?&mdash&mdash不!我們決不能把克倫威爾描繪成一個虛僞的人和昏庸的人。
我鑽研他的生平事迹越深,就越覺得他不是那樣的人。
我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毫無證據說明他是那種人。
盡管這個人蒙受很多誣陷不實之詞,盡管他被描繪成十足的說謊大王,指責他從未或幾乎沒有說過真話,從來就是狡猾的僞造真理者,卻找不出一件虛假的事是由他幹的,這豈不令人奇怪?一個謊言大王卻不曾說一句謊言,迄今為止,我還沒有見過。
正如波科克問格勞秀斯,受過訓練的鴿子從穆罕默德的耳朵裡啄豌豆這件事有什麼證據?回答說:沒有根據!&mdash&mdash讓我們把所有這些惡言诽謗的虛構東西抛棄,不實之詞必須丢掉。
這些東西并不是克倫威爾其人的真實寫照,它們全是被歪曲了真相的幻象,是仇恨和無知的共同産物。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親自考查這個人的生平,就會得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設想。
他早年尚未出名時期的情況,鮮為人知,卻被作了歪曲的流傳,這不正好表明他是一位誠摯的、充滿深情的、正直的人嗎?他的精神憂郁的性格,說明他有極其深沉的嚴肅性。
至于那些鬼怪故事,說什麼在大白天,有個白色的無常鬼,預示他要當英國的國王,我們一定不會太相信的。
&mdash&mdash正好像說,某個官員在伍斯特戰役〔26〕之前看見他向黑色的無常鬼或化裝為人的惡魔賣身投靠一樣不可置信!但是,奧列弗·克倫威爾年輕時過于憂傷、敏感,患有憂郁症,是衆所周知的。
亨廷登〔27〕的醫生告訴菲利普爵士說,他經常在半夜去應診,克倫威爾先生深患憂郁症,以為他快要死了。
&ldquo經常出現墓地的幻覺&rdquo。
這種情形是頗有意義的。
這樣一種生性易激動的深情,蘊含在他的淳樸頑強的力量之中,它并不是虛僞的象征,而是與虛僞迥然不同的象征和保證! 奧列弗年輕時被送去學法律,有一段時間,他迷戀于或者據說是堕入年輕人的放蕩生活,即使如此,他很快也就悔悟改正了。
大約20多歲,他結婚成家,成為一個安分莊重的人。
據說,&ldquo他退還了從賭博中赢來的錢&rdquo,&mdash&mdash他認為不義之财不可取。
這是非常引人注目,也是非常自然的。
人們贊許他&ldquo皈依了&rdquo,這是一個崇高而真誠的人,從世俗的泥沼中的覺醒,認識到萬物中奇妙的真理,&mdash&mdash領悟到時間及在世上一切表現,全都建立在永恒的基礎之上,并且認為人們生活的苦難塵世既是進天堂又是下地獄的門檻!奧利弗作為一個勤勞而有節制的農夫,在聖伊維斯與伊利時的生活情況,不是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真誠虔誠的人嗎?他與塵世的習俗斷絕,認為凡俗追求的東西,并不能充實他。
他耕耘土地,閱讀《聖經》,天天召集他的幫工們和他一起禮拜上帝。
他安慰被迫害的新教牧師,廣交傳教士。
不僅如此,他還能親自布道,&mdash&mdash鼓勵他周圍的人要明智,擺脫時弊。
凡此種種,有什麼&ldquo僞善&rdquo、&ldquo野心&rdquo、&ldquo貌似虔誠的謊言&rdquo以及其他虛假的東西呢?我确信,這個人的希望寄托于:通過在現世的兢兢業業工作,順利到達另一個更高尚的世界,以期在那兒好好生活。
他不企求抛頭露面,在世上對他有什麼能抛頭露面的呢?他把自己&ldquo永遠置于極其嚴格的監工的監督之下&rdquo。
有一次,他卻非常引人矚目地出現在公衆面前,這是因為别人都不願為公衆的苦難出頭申辯,他就自告奮勇出面,我指的是貝德福德沼澤地帶事件。
當時沒有人願同當局訴諸法律,因而他就去了。
一旦事件結束,他重又隐退,去讀他的《聖經》和耕耘土地。
他&ldquo獲得什麼影響了?&rdquo他的影響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其影響是使人們對他有親身的體會,認識到他是一位公正、虔誠、通情達理而又果斷的人。
他就是這樣生活着,到40歲的時候,他自認為老了,已經到了死亡和永恒的莊嚴門口。
正在這個時刻,他忽然有了&ldquo野心&rdquo!我絕不認為他是抱着野心去從事議會活動的! 他在議會中的成功,他通過戰争取得的成功,是一個勇敢的人靠正當途徑獲得的成功,因為他的決心和才華過人。
他向上帝祈禱,感謝勝利之神保護了他的安全,引導他勝利前進,經受了世上戰亂的猛烈沖擊,沖破了鄧巴之圍〔28〕的絕境,經曆了無數次生死搏鬥,神的恩惠不斷,直至伍斯特戰役&ldquo神的恩惠之冠&rdquo的來到。
所有這一切對于深情的加爾文主義者克倫威爾來說,都是公正的、真誠的。
隻有查理一世時代的保王黨成員才是愛虛榮的。
他們無信仰,不敬上帝,熱衷于&ldquo頭上的鬈發&rdquo、無聊的舉動和繁文缛節,他們的生活遠離上帝的意願,不靠上帝,這種人才認為他是一個虛僞的人。
我們也不要對他參與處死國王一事進行非難。
處死國王是件嚴重的大事!但是,如果人們同他作戰,這種事情無論怎樣總要發生。
戰争一旦發生,就要決鬥斷訟,不是他死,就是你死。
調解就很難了;也許有可能,但更确切說是沒有可能的。
現在普遍認為,議會已經戰勝了查理一世〔29〕,但不知如何适當對他處置。
議會中占多數的長老派〔30〕當時對獨立派〔31〕有疑慮,極望加以處理,其實是對他們自身的生存感到焦慮,但他們處理不了。
這位不幸的查理,在漢普登皇宮的最後談判中,表明他自己是一個絕對不會妥協的人。
他是一個根本不能也不願理解的人。
&mdash&mdash他的思想不能絲毫反映事物的真正實質,而且更糟的是言不由衷。
我們這樣說他,并非刻薄中傷,而是對他深表同情。
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他的一切已經被剝奪了,隻剩下國王這個虛名。
他仍然以為自己被外界尊為國王,幻想可以挑撥兩派争端,靠欺騙雙方妄圖恢複往日的權威。
不幸的是,兩派雙方都發現他在欺騙他們。
一個人的言論已根本無法使人了解其意圖和想做什麼,這樣的人是不能與他通過談判解決什麼問題的。
人們必須叫他滾開,或者把他幹掉!長老派一再發現查理的欺騙和失信,可是在失望中仍然信任他。
然而,克倫威爾卻相反,他說:&ldquo我們奮力戰鬥,難道為了換取一紙空文嗎?&rdquo絕不! 實際上,我們處處可以注意到克倫威爾這個人果斷而有見識的眼光,他熱衷于講究實際和切實可行的事情,具有深入事物本質的真正洞察力。
我堅決認為這樣一個才智非凡的人物絕不能列入虛僞者的範圍。
虛僞的人追求虛假的外表、似是而非的東西和自身的眼前私利;即便實際真理也需要真誠的人加以鑒别。
對于議會軍的建設問題,在争論開始時,克倫威爾就提出忠告,要清除那些城市酒吧間招待和行為輕浮放縱者,而挑選忠于職守的、真實可靠的自由民來充實軍隊。
這是一個有識之士的忠告。
如果人們遵重事實的話,事實可以作證!克倫威爾的鐵甲軍就是這種遠見卓識的具體體現。
這些士兵隻怕上帝,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所畏懼。
無論是在英國的國土上或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比他們更為真誠的戰士。
人們也不要過于譴責克倫威爾對他們所說的那句話:&ldquo如果在戰鬥中與國王較量,我就要把國王殺死&rdquo。
這句話曾頗受非議。
為什麼對這話不要過于譴責呢?因為這種言論,是一個比國王們還要崇高的人向人們說的。
而那些士兵們已将生死置于度外。
照議會的官腔來說,就是&ldquo為國王&rdquo而戰。
但是,從我們看來,人們不能這樣理解問題。
在我們看來,這不是随便說說,也不是油滑的冠冕堂皇之詞,這完全是有關生死的莊重之事。
這些話是戰鬥的号召,振奮人們狂暴地進行相互間的恐怖殘殺,&mdash&mdash喚發出人身上窮兇極惡的力量進行戰鬥。
既然事情要這樣做,所以就隻能如此了。
&mdash&mdash在我看來,克倫威爾的成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既然他沒有被戰死,成功就是不可避免的。
這個既有眼力又有膽略的人,定會步步高升,節節勝利,直至這個亨廷登農夫,不論你如何稱呼,變成了英格蘭公認最有權威的人士,實際上是英格蘭國王,這是無須用魔法加以解釋的!&mdash&mdash 像一個人一樣,一個民族陷入懷疑主義,陷入一知半解,缺乏真誠,即使看到真誠的事物,也認識不了,這才是可悲的事情。
對于這個世界,對于所有世界來說,有什麼禍害會如此災難性的呢?它使人們心靈麻木,視而不見,沒有識别事物的能力。
人的智慧隻剩下了奸詐的本領。
在這種情況中,派去一個真誠的國王,也無濟于事。
當他走馬上任時,人們并不理解他。
他們會輕蔑地說,這就是你們的國王嗎?于是英雄在與微不足道人物的無益矛盾中浪費英雄才華,對時代鮮有成效。
就其個人來說,他的确實現了英雄的一生,有很多建樹,而且是那樣的全面。
但是,對于世界,相對而言,卻沒有任何建樹。
來自自然的粗犷樸實而真誠的人,在證人席上不會應答如流,在小債務的市場法庭上被當作騙子嘲笑。
他還要受到奸詐的&ldquo偵查&rdquo。
至于對一個能頂幾千人的英雄人物,如諾克斯、克倫威爾,究竟是不是一個真的英雄人物,兩個世紀來,争論不休。
這樣,上帝賜給人間最重要的贈予,被輕蔑地扔在一邊。
神奇的驅邪珍寶成了毫無價值的僞币,不能像幾尼〔32〕一樣在市場上流通。
這種局面實在太可悲了。
我認為,這種局面必須糾正。
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糾正,那就無可救藥了。
不是要&ldquo識破騙子&rdquo嗎?是的,看在上帝的份上,是要這樣做的。
但是,此外,還要能識别忠實可靠的人!如果人們不認識這一點,那麼,一切知識有什麼用,又怎麼能去&ldquo識破騙子&rdquo呢?至于奸詐的聰明,雖然自以為有知識,但用這種方式去&ldquo偵查&rdquo,就會鑄成大錯。
容易被騙的人确實不少,但是在一切受騙的人中,再沒有比生活在對欺騙過度恐懼的人們的處境更加緻命了。
世界确實是存在的,世界内部具有真理,否則世界就不複存在了!首先要确認什麼是真的,然後,人們才能識别什麼是假的,隻有這樣才是恰當的。
&ldquo要識别可以信賴的人物&rdquo,啊!這一天至今還是離我們很遠。
惟有真誠的人才能識别真誠的人。
需要的不隻是一個英雄,而且要有一個适合他的世界,當然,不是一個貼身男仆的世界。
&mdash&mdash否則,英雄就枉來人世!是的,這樣的境界離我們尚遠,但是,它一定會來到。
感謝上帝,這境界顯然正在來臨。
在它到來之前,人們有了什麼呢?有了投票箱、選舉權和法國大革命等等;&mdash&mdash如果人們都像貼身男仆那樣眼裡無英雄,那麼,所有這些又有什麼用呢?英雄的克倫威爾出現了,但一百五十年他也沒有得到我們一張選票。
因為不真誠和無信仰的世人是騙子的當然工具,也是騙子及其騙術産生的天然溫床!在那種環境下,隻有苦難、混亂和虛僞才可能存在,通過投票選舉,我們隻能改變騙子的形象,但是,他的實質依舊。
貼身男仆似的世人,必須受僞裝的英雄統治,受披着國王外衣的帝王統治。
這個世界是他的,他是這個世界的!簡言之,二者居其一:我們要麼學會認識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統治者和首領,情況會更好些;否則,永遠受那假英雄的統治,&mdash&mdash在那種情況下,即使在街道每個角落,開關投票箱哐啷聲不絕,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不幸的克倫威爾,&mdash&mdash偉大的克倫威爾!這是一位不善辭令的先知,是不擅長演講的先知。
雖然,他有粗犷的洞察力,有質樸的真摯感情,卻隻能粗拙雜亂地勉強表達自己,比起那些善于華麗措辭的人們,諸如優雅的小福克蘭〔33〕、好說教的奇林沃思〔34〕和圓滑的克拉倫登〔35〕之輩,就大為遜色!人們對他細加考察,就可看到:這樣一個外表混亂窘迫,好似魔鬼顯現,神志恍惚的人,幾乎處于半瘋狀态;然而,他心中卻有明确果斷的活力。
這樣一個混亂的人,在他身上有嚴重的憂郁症,卻有似星如火的潔亮光線,閃爍在無形的黑暗之中。
這種憂郁症是什麼呢?不就是他偉大精神的表現麼?他粗犷情感的深沉溫厚,對萬物懷有的深厚同情,&mdash&mdash他還要使深刻的洞察力,深入事物的本質,去駕馭事物,這就是他的病之所在。
這個人的痛苦,像一般人經常患有的痛苦那樣,是由自身的偉大精神引起的。
塞缪爾·約翰遜也是這一類人物。
他遭受不幸的折磨,有些精神失常。
廣袤的令人傷感的黑暗環境困擾着他&mdash&mdash廣袤得有如世界之大。
這就是先知人物的特性,是用自己的整個心靈去觀察,努力去觀察的人。
根據上述情況,我還要把自己對克倫威爾衆所周知的語言混亂的看法解釋清楚。
對他本人來說,事物的内在含義像陽光般的明亮,但是,他不能将那些素材用适當的形式明确表述出來。
他沉默地生活着;整天萦繞在無以命名的浩瀚的思想海洋之中;按他的生活方式,是不會要求對它進行描述或表達的。
憑他的敏銳的觀察力和行為的果斷能力,我不懷疑他也能夠學會寫書,而且也能流利地說話。
&mdash&mdash可是,他做了比著書立說還要艱難的事情。
這種人正是那種勇于承擔人們安排給他的各種任務的人。
智慧并不等于講話和運用邏輯,而是明察和判斷。
美德、剛毅的氣概、英雄氣質,不在于言語的優雅動聽,清楚而有條理,德國人說得好:德行,即有用、有才幹或勇敢,就是說做事有勇氣和能力。
克倫威爾身上就具有這方面的基礎。
再說,我們都知道,雖然他在議會中不善于演講,卻能傳道,而且能狂熱地傳道,特别是他善于作即席的祈禱。
這些都是他内心思想的自由傾吐,并不需要講究方法,需要的隻是熱情、深刻和真誠。
克倫威爾慣于祈禱,是他的一個顯著特點。
他從事一切重要的事情,開始時都要祈禱。
每當有模糊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和他的官吏們,總要聚集在一起,輪流禱告,不計時日,直到他們有了某種肯定的決策,用他們的話說,直到某個&ldquo希望之門&rdquo打開時,才解散。
人們不妨設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