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先知英雄

關燈
這樣的人在當時遇到的情況下所能得到的一般鼓勵。

    在獲得微小收獲的三年之後,他舉行招待會宴請40名族長。

    他站起來,向大家表明他的主張,他要把這件事向所有的人傳播,這是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

    他們中誰會附和他呢?在衆人的懷疑與沉默中,惟有年輕的阿裡還隻是一個16歲的少年,沖破沉默,站了起來,以充滿激情的語言,表示支持。

    因為會上有阿布·塔裡布,即阿裡的父親在場,大家不能給穆罕默德難堪。

    然而又看到,一個不識字的老頭和一個16歲的少年,作出這種反對全人類的事業的決定,顯得荒謬可笑,于是大家在哄笑中散去。

    然而,事實證明,這并非可笑之事,而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至于這個年輕的阿裡,人們不由得要喜歡他。

    無論在當時還是以後,誠如他自己表現的,是一個心靈高尚的人,充滿激情,又非常果敢。

    他既有騎士氣概,勇猛慓悍,而又有寬厚、真誠、富于感情,活像基督教的騎士。

    後來他在巴格達的清真寺遭暗殺身亡。

    他的死在于過分的寬宏大量,對别人的花言巧語沒有警惕。

    直到被害時,他還說,如果傷勢不會緻命,他們應該寬恕刺客,否則,就應将他處死。

    這樣,他們倆可以同時去見上帝,由上帝來裁決這場鬥争中誰是正義的! 穆罕默德當然要得罪古萊氏人,得罪那些克爾白神殿的管理者和偶像的守護人。

    後來,有一兩個有影響的人物,參加了他的隊伍,他的力量雖然發展緩慢,但畢竟有所進展。

    他由此也就觸怒了各方面的人物,他們威脅說,誰敢自稱比我們大家都聰明;誰敢指責我們大家都是崇拜泥塑木雕的傻子!他那位好心的伯父阿布·塔裡布勸導他說:能不能從此不再吭聲,隻求自己信仰,不要去惹别人,觸怒那些頭面人物,會使自己和大家都擔風險,能不能不要再宣傳了?穆罕默德回答說:即使太陽站在他的右邊,月亮站在他的左邊,勒令他閉口不言,他也不能從命!因為他獲得的真理中的東西本是出于自然本身,它與自然創造的日月或一切其他事物,都有平等的地位,不管是太陽和月亮,不管是全古萊氏部落或一切人和物,隻要是上帝允許的,它就要說。

    它必須這樣做,沒有别的做法。

    據說,穆罕默德說罷,就&ldquo放聲痛哭&rdquo。

    因為他感到阿布·塔裡布對他是好心,又深知他的事業不是輕而易舉而是任重道遠。

     他繼續向願聽他宣講的人說教,在前往麥加的朝聖者中間宣傳他的教義,從各處收納信徒。

    連續的沖突與仇恨,公開的和隐蔽的危險威脅着他。

    穆罕默德本人得到有權勢的親戚的保護。

    但不久,經他的勸告,他所有的門徒,不得不離開麥加,渡海到阿比西尼亞〔32〕去避難。

    古萊氏人愈加仇恨,布設陰謀,發誓要親手殺死穆罕默德。

    這時,阿布·塔裡布與善良的赫蒂徹均已相繼去世。

    穆罕默德當然不會指望得到我們的同情,但是他當時的前景極其暗淡。

    他不得不藏身洞穴,喬裝出逃,四處流竄,無家可歸,不斷遭遇生命危險,似乎不止一次地陷于絕境,又不止一次地死裡逃生,還碰到了驚馬等等,無比驚險。

    這就不由人們疑慮:穆罕默德和他的教義會不會就此完結,從而無聲無息。

    但是,結局卻并非如此。

     當他傳教到第13年時,他發現敵人合夥反對他,出自各部落的40個人,發誓覓機将他殺害,使他無法再留在麥加,于是穆罕默德逃到一個名為雅什裡布的地方。

    在那裡,他又收了幾個信徒。

    由于這種曆史背景,這個地方現名為麥地那,或稱&ldquo麥地那&mdash安&mdash納比,意即先知之城&rdquo。

    它離麥加約200英裡,要經過不少岩石和沙漠。

    在這種心情下,他逃到那裡去尋求知音,要戰勝多大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了。

    整個東方的紀元,就是從這次出逃算起的,他們稱為希吉拉曆。

    〔33〕希吉拉元年就是公元622年。

    這年,穆罕默德53歲,已進入老年;他周圍的朋友接連去世,他孤獨無援,四面楚歌,在那世态炎涼,外界對他冷漠無情,惟有求之于内心中的希望。

    人們在這種處境中都會有此同感。

    以往,穆罕默德隻是通過講道和勸說來傳播他的宗教信仰。

    可是,現在卻把他粗暴地驅逐出家鄉。

    既然那些不正義的人們不僅不聽他發自内心深處的真誠的天啟,而且,如果他堅持說教的話,還要将他處死。

    &mdash&mdash于是這位激進的沙漠之子,就決心以阿拉伯人的勇敢來捍衛自己,要以牙還牙來對付古萊氏人。

    他們不願聽對他們和所有的人無比重要的天啟,卻用暴力、武器和謀害對它進行踐踏。

    好吧,那麼他也隻好使用武力了!穆罕默德用了10多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戰役,曆盡艱苦卓絕的奮鬥,終于取得了衆所周知的結局。

    〔34〕 許多人說,穆罕默德是用劍傳播他的宗教信仰的。

    無疑,我們一定會自誇基督教的傳教方式比它更高尚,因為基督教是通過講道和說服這種和平方式進行傳播的。

    然而,要以此來衡量一種宗教的真僞,顯然是極端錯誤的。

    用劍是事實,問題在于你把劍用于何方!每一種創見初倡時,确實沒有任何人支持,隻是存在于一個人的頭腦裡,整個世界隻有他一個人相信;一個人同所有人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他試圖用劍來宣傳他的創見,收效甚微。

    你首先必須要用你的劍!總之,任何事業的傳播,總要想盡一切辦法。

    我們發現,基督教一旦有劍在握,也不總是予以輕視。

    查理曼〔35〕使薩克森皈依基督教,并非通過講道來實現的。

    我對用劍不大考慮,在世界上要為一種事業而奮鬥,我主張使用各種手段,不論是寶劍、唇舌或其他工具,隻要他能掌握的就行。

    要讓他去宣講、印發小冊子、進行戰鬥,發揮其最大限度的力量,既要動口,又要動手,用他所有的一切去幹。

    那樣,經過長期的鬥争,肯定會戰勝一切應該戰勝的東西,其結局是棄惡揚善。

    在這個偉大的決鬥中,大自然本身是仲裁人,它不會失誤。

    隻有深深紮根于大自然的東西,即我們稱之為最真實的東西,才能最終成長起來,而不是别的。

     然而,我們在這裡論述穆罕默德的許多品德和他的成就時,應該注意大自然是怎樣一位仲裁人,她是多麼偉大、深沉和寬容。

    你把麥粒撒進大地的懷抱,麥粒雖有谷糠、草屑、谷倉垃圾、塵土和一切廢物混雜,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你已把它投入仁慈公正的大地,她會使麥子生根發芽,&mdash&mdash将那些廢物悄悄地吸收掩埋,再也不談那些廢物了。

    金黃色的麥子在那裡生長,大地對一切都沉默無語&mdash&mdash悄然把那些廢物化為有用的東西,而對此又毫無怨言!大自然對一切都是一視同仁的!講真實,反對虛僞,而且她的真實是那樣崇高、公正和仁慈。

    她對事物的惟一要求是内心的真誠,合乎這個要求的就予以保護,否則就不理會。

    它所庇護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個真實的靈魂。

    啊!這不就是現在或曾經降到人世的一切至高無上真理的來曆嗎?一切真理的形體都是不完善的,隻是黑暗中一種光明的元素。

    對人們來說,它們隻能體現在純粹的邏輯中,體現在宇宙的純粹科學定理之中。

    它們不可能完善,總有一天會被發現它們不完善、錯誤,從而消亡。

    一切真理的形體都要死亡,然而,我認為,在這一切中卻有一個靈魂是不會消亡的;它蘊含在新的和更高尚的形體中,就像人類本身一樣是不朽的!這就是與大自然聯系的方式。

    真理的真正精華是絕不會消亡。

    在大自然審判席前,關鍵在于它是真誠的,是發自偉大的大自然深處的聲音。

    我們所謂的純與不純,對它來說不是終極問題。

    問題不在于你有多少糟粕,而在于你有沒有精華。

    什麼是純?我可以對許多人說,是的,你是純的,非常純。

    但是,你隻是糟粕,&mdash&mdash是不真實的假設、道聽途說和形式;你同宇宙的深刻核心根本沒有什麼聯系。

    因此,你根本說不上什麼純與不純,隻是一種虛無,與大自然無關。

     穆罕默德的教義,我們可以稱它是基督教的一個派别。

    實際上,如果我們注意它由一種狂熱着迷的真誠所信仰和銘記心中,我認為它比那些拙劣的、思想混亂、心靈空虛僵死、熱衷于本體相類和本體同一〔36〕無謂之争的叙利亞派來要優越得多。

    它的真理雖與怪誕的謬誤和謊言混雜;但是人們信仰它的是真理而不是謊言;它依靠自己的真理而獲得成功。

    它是基督教的變種,但是,它有生氣,有生命的活力,沒有那種僅僅是僵死的毫無意義的強詞奪理的争辯!這位沙漠的激進者,從那些阿拉伯人的偶像崇拜、好辯的神學、傳統觀念、陰謀謠傳以及希臘人和猶太人的繁瑣無用的假設等種種糟粕中擺脫出來;以其生死般的、真實而極其誠摯之心、深刻閃爍的天生眼力,看透了事物的核心。

    他認為,偶像崇拜是毫無意義的,你們的那些木雕的偶像,&ldquo你們把它們擦上油和蠟,蒼蠅就會粘在上面&rdquo&mdash&mdash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木頭!對你們毫無用處;隻是一種渎神的矯飾。

    你一旦識破了它們,就會對它們極端厭惡與憎恨。

    上帝是惟一的存在;隻是上帝才有力量。

    他創造了人們,掌握人們的生死。

    &ldquo安拉是偉大的,上帝是偉大的&rdquo。

    理解上帝的意志對你是最重要的東西,不論你肉體怎樣受難,你會發現它是最明智、最有用的東西。

    你們一定要這樣認為,無論今生還是來世,你們隻能這樣做,不應有别的念頭! 再說,如果那些狂熱的偶像崇拜者确實相信這種教義,而且熱情接受并付諸實踐,不論他們采取何種方式,我認為它都是值得信仰的。

    我還認為,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它仍然是值得所有人信仰的東西。

    人們由此成為這座世界神殿的高級牧師。

    他和世界的創造者的天意和諧一緻,和它協作而不是作徒勞的反抗。

    據我了解,這是迄今為止,對義務所作的最好界定。

    一切正義的事業,都包括在這種同世界真正趨勢合作中:你會因此而取得成功(世界的趨勢是會成功的),使你善良,走上正路。

    那種關于聖父聖子和聖靈的本體相類和本體同一之間無聊的邏輯争辯,不論過去或未來,不論在任何時候,也可能争吵出他們的想望與愛好來。

    如果說,他們的争論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話,這就是他們竭力要說明的東西。

    如果他們連這一點也說明不了,那麼,他們就沒有什麼可說明的了。

    問題不在于那些抽象的理論、邏輯命題表述是否正确,而在于活生生的、具體的亞當的子孫們要把對上帝的真誠這一點銘記在心,這才是關鍵。

    伊斯蘭教吞沒了所有這些無用的空談教派,我認為,這樣做是正确的。

    它是又一個發自偉大的大自然内心的實在事物。

    一切阿拉伯人的偶像崇拜,叙利亞教派的空洞形式,都沒有那種真實,全應把它們燒掉。

    &mdash&mdash不論從何種意義上說,那些東西與火相比,僅僅是幹枯的柴火而已。

     在那緊張的戰争和鬥争的歲月裡,特别是從麥加遷徙〔37〕之後,穆罕默德不時地口述他的聖經,他們稱之為《古蘭經》〔38〕或《讀本》,意即&ldquo必須閱讀的書&rdquo。

    這是他和他的弟子大力宣揚的著作,探詢人世的一切,難道這不是奇迹嗎?伊斯蘭教徒對《古蘭經》的崇敬勝過基督徒對《聖經》的崇敬。

    它不論何處都是一切法律和行為的準則;它是思想和生活的依據。

    因為它是上天直接降賜的福音,塵世必須順應它,作為處世的根據。

    這是必讀的課本。

    他們的法官依此判案;全體穆斯林都要鑽研它,從中尋求生活的指南。

    他們每天要到清真寺去閱讀,每天分三十個班次的阿訇們,接連不斷地把它從頭念完。

    1200年來,朗讀《古蘭經》之聲從不間斷,時刻蕩漾在人們的耳邊,激勵着千萬人的心。

    據說,有些伊斯蘭教的學者居然能把它閱讀七萬遍之多! 非常奇妙的是,如果有人研究&ldquo民族鑒賞力的差别&rdquo,這确是一個最顯著的例證。

    我們也能讀《古蘭經》。

    塞爾的英譯本是衆所周知的好譯本。

    不過,我必須說明,《古蘭經》是我讀過的書中最難讀的一種。

    令人厭煩的雜亂,修辭粗糙生硬;不斷重複,冗長艱澀;結構極為粗糙拙劣;&mdash&mdash總之,乏味得令人無法忍受!歐洲人隻是出于一種責任感才能将《古蘭經》讀完。

    我們讀它,猶如在政府公文機關中查閱不值一讀的大量無用資料,也許從中能發現&ldquo一位傑出人物&rdquo的生平的某些片段。

    當然,我們讀它,有一些不利條件;阿拉伯人對它比我們有更好的方法。

    穆罕默德的信徒們發現《古蘭經》都是一些碎片,因為是最初傳教時寫下的;他們說,其中許多内容寫在羊肩胛骨上,亂七八糟地塞在箱子裡,他們進行編纂,既沒有年代順序,也無别的順序,&mdash&mdash僅僅是試圖把最長的篇章放在前面,但也不十分嚴格。

    這種編法,真正是開頭的篇章,卻差不多全放在末尾,因為最早的部分是最短的。

    如果按曆史順序閱讀,可能就不會如此雜亂了。

    據說,其中許多部分是有韻律的,最早是一種原始而單調的詩歌。

    這也許是重要的方面,但其中許多也許在英譯本中消失了。

    即使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進去,也很難理解,世上凡人怎麼會把《古蘭經》看作是造福人間的天書,認為是一部傑作;或者說,把它當作一部完整的書,而不是令人迷惑的狂詩。

    就其寫作而論,幾乎沒有比它寫得更粗糙的書了!這就是民族的差别和鑒賞力的标準問題。

     然而,我認為,阿拉伯人對《古蘭經》如此熱愛并非不可理解的。

    人們一旦完全擺脫《古蘭經》的混雜紛亂,不糾纏于它,其精華部分就會顯現,就會看到其他文學作品全然不可比拟的優點。

    如果一本書是出自肺腑,它就會激動人心,一切藝術和寫作技巧就顯得是次要的。

    應該說,《古蘭經》首要特征在于它的真誠性,在于它是一本真誠的書。

    我知道,普裡多〔39〕等人把它說成僅僅是一派謊言,連篇累牍都在為作者的種種罪行作辯解,熱衷于吹噓他的野心與騙術。

    現在應該是清除這些說法的影響的時候了。

    我也不是斷定,穆罕默德是一貫真誠的:誰能是一貫真誠呢?但是,對他不斷指控為蓄意欺騙;認為他總體說來或完完全全是有意的欺騙;&mdash&mdash甚至還說他僅是以有意識的欺騙為生,他寫《古蘭經》是僞造者和騙子的伎倆,這種評論我是不能苟同的。

    我想,一切正直的人,讀了《古蘭經》絕不會有此結論。

    它反映原始人類靈魂的混雜激情,雖然粗糙、愚昧甚至不堪卒讀;但是,它熱情、真誠,力圖用文字強烈表達自己。

    他思緒萬千,雖屏住呼吸想全力表達,卻又千言萬語哽塞咽喉,無以傾吐。

    他内心的思想尚未形成體系,所以說起來就毫無次序、沒有條理和缺乏連貫;&mdash&mdash他的思想沒有完全成形,就匆匆地竭力以不定形的方式表現出來,就成了這種混沌不清的狀态。

    我們曾說過它&ldquo乏味&rdquo,但是自然的乏味并不是穆罕默德這部書的特性,毋甯說它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渾金。

    這個人沒有研究過講演,在長期戰鬥的緊迫而艱難的環境中,他沒有時間去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在為生命和救世的酣戰中,一切事物迅猛而激烈地變化,使他緊張得毫無喘息機會,這是他當時所處的境況!在那緊迫的形勢下,他無法将那些深奧的道理表達通暢。

    《古蘭經》就是一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匆匆接連表達出來,它蘊含着他23年戰鬥風雨的種種變遷,所以這部書就顯得時好時壞。

     因為,我們應當考慮穆罕默德在其23年的生涯中,是所有鬥争的中心人物。

    他與古萊氏人和異教徒的戰鬥,他自己人民内部的争論,他自己熱情遇到挫折,凡此種種,使他夜以繼日地繁忙,精神無法得到休息。

    可想而知,這位熱情奔放的人,在那些不眠之夜裡,投身于繁忙任務的漩渦中,他對這些問題作出決策的見解,被視為是上帝的真正靈光;他思想上所下的任何決心,是如此神聖,不可缺少,似乎是加百利的神靈啟示。

    這樣的人我們能說他是僞造者和騙子嗎?不,絕對不!騙子不可能有他這種極其熾熱的心,它像一個沸騰的思想大熔爐。

    他的生平為他作證,天地也是他實情的有力明證。

    他也有很多過錯。

    但我們應該考慮到,這個人是未開化的尚未擺脫野蠻狀态的大自然之子,很多方面還有貝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