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先知英雄
關燈
小
中
大
斯林的喀巴拉〔20〕:從德裡到摩洛哥整個地區,無數的祈禱者每天都要朝着它的方向行五次注目禮,它是人類聚居的最著名的中心地之一。
由于神聖的克爾白的黑石與夏甲發現的滲滲泉吸引阿拉伯各部落的朝聖者擁向那裡,麥加遂繁榮為一個城鎮,曾一度成為大城鎮。
然而,現在已經相當衰落,因為它不具備城鎮所需的有利的自然條件:它位于一塊荒山秃嶺環抱的沙漠窪地,離海還隔着一段距離,它的一切給養,連面包也要仰賴外地輸入。
可是,衆多的朝聖者需要住宿,于是一切朝聖的地方,一開始就成了貿易場所。
商人們随朝聖者接踵而至,人們本是為了一個目的在那裡相聚,卻發現通過聚會還能完成許多其他事情。
麥加就這樣成為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一個集市。
實際上,也由此而成為印度與西部一些國家如叙利亞、埃及甚至意大利進行各種貿易的中心和貨棧。
它的人口一度達到10萬,其中有東西方産品的買主和販運者,也有為了自身利益的各種給養和谷物的進口商。
麥加政府是一個帶有神權色彩的非正規的貴族共和政體,以某種簡易的方法,從一個主要部落中選出十聖人,任麥加的行政長官和克爾白的管理人。
古萊氏部落是穆罕默德時代的主要部落,即穆罕默德家族所屬的部落。
這個民族的其他部落被沙漠隔離得很分散。
那些牧民、搬運者、商人,通常還有盜賊,都在少數幾個人領導的原始族長制下生活。
部落與部落之間或一個部落與别的部落之間,戰争極為頻繁。
如果沒有在克爾白的朝聖集會,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們結合在一起。
這種朝聖集會使阿拉伯人的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聯合成共同的崇拜。
&mdash&mdash當然,這種聯系的維持,主要還在于其内在的牢不可破的共同血緣與語言。
阿拉伯人就這樣生活着,在很長的時間裡不為世界所關注,這個具有崇高品質的民族,無意識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聞名于世。
他們的各種偶像崇拜看來已經動搖,其中很多變得混亂和動蕩。
那時,世界上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即猶太人耶稣的誕生與蒙難,他的生平事迹成了全世界人民巨變的象征和根源。
這個開始是隐隐約約的消息,經過幾個世紀,也傳到了阿拉伯半島,它自然會在那裡産生重大影響。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生在上述環境裡的阿拉伯人民之中。
他是我們上面指出過的古萊氏部落中的哈西姆家族的人。
他雖貧窮,卻與當地的頭面人物有密切的聯系。
他誕生不久,就失去父親;母親是一位頗有高尚品德和通情達理的美麗女人,在他6歲時,也去世了。
于是,他就由其祖父撫養。
那時,他的祖父已是百歲老人了。
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穆罕默德的父親阿伯達拉是他特别寵愛的小兒子,在他那飽經百年滄桑的老眼裡,穆罕默德是他失去了的阿伯達拉的重生,和阿伯達拉一模一樣。
他非常疼愛這個小孤兒,總是說,必須照看好這個漂亮小孩,在他們這個家族裡,沒有比這孩子更珍貴的。
老人去世時,這孩子隻有兩歲。
老人把他交給孩子的大伯父阿布·塔裡布照看。
那時,他伯父成了家長,是一位各方面都正直而通情達理的人。
穆罕默德就由其伯父,以阿拉伯最好的方式,撫養成長。
穆罕默德長大以後,就随他的伯父從事經商一類的旅行。
18歲那年,人們發現他跟随伯父去打仗。
根據幾年前較早的資料,我們發現在他所有的旅行中,最有意義的,也許是去叙利亞貿易集市的那一次。
這個年輕人在那裡首次接觸到充滿異國情調的世界&mdash&mdash對他來說,接觸到一個無比重要的異國因素,即基督教。
據說有一位聶斯脫利派僧侶〔21〕,名叫塞修斯,曾與阿布·塔裡布和他住在一起。
這位僧侶是何許人,以及任何一個僧侶對如此年輕的人,能教導什麼,均不得而知。
關于聶斯脫利派僧侶的這一傳說,很可能言過其實。
當時,穆罕默德年僅14歲,又不懂外語,叙利亞的許多事情,對他無疑是一個奇特的無法理解的漩渦。
但是這位少年留心觀察,無疑會把看到的許多事物印入腦海,雖然當時很不理解,但有朝一日通過奇特的途徑會成熟起來,形成他的觀點、信念和洞察力。
到叙利亞的這些旅行,對穆罕默德來說,可能是重要的開端。
我們還應注意另一個情況:穆罕默德沒有受過學校教育。
我們所謂的學校教育的那些科目,他根本沒有接受過。
書法還剛剛傳到阿拉伯半島。
看來,穆罕默德不會寫字的說法是正确的!沙漠中的生活和經驗就是他的全部教育。
由于所處的混沌環境所限,他對無限的宇宙,隻能憑自身的肉眼和思想去理解,隻能如此,不會了解更多。
如果我們再仔細考慮,那時沒有書籍可讀,他除了親眼所見,或者在那偏僻的阿拉伯沙漠中,通過語言的某些不确切的傳聞,再不可能知道什麼了。
前人的和世界遠方的知識,對他簡直沒有意義。
至于那些像耀眼的烽火那樣照亮許多國家和許多時代的偉大人物,沒有一個人和他這個偉大人物有直接的交往。
他孤零零地處于荒漠深處,不得不這樣成長起來,&mdash&mdash隻有大自然和他自己的思想相伴。
但是,他從小就以一個善于思考的人著稱。
他的夥伴稱他為&ldquoAlAmin,即虔誠的宗教徒&rdquo。
他是一位忠實而又虔誠的人,他的行為、他的言論和思想都是真實可靠的。
人們注意到,他總是在思考什麼。
比較沉默寡言,不尚空談,一旦需要說話,總以中肯、明白和誠懇的語言把問題說透。
隻有這樣的語言才值得說。
我們發現,他在一生中被譽為非常實在、友善和坦率的人。
他性情嚴肅直率,卻又對人親切、熱誠、友好,以至幽默。
&mdash&mdash而且他還面帶善意的笑容:有些人的笑像他們做的事一樣虛假,這樣的笑他是不會的。
人們傳說穆罕默德長得很美,他有漂亮而精明真誠的容貌,棕色紅潤的面顔,一副閃爍烏黑的眼睛。
&mdash&mdash不知為何,我還喜歡他那額頭上的那根青筋,當他發怒時就膨脹呈黑色,好像司各脫〔22〕的小說《紅色臂铠》中描寫的&ldquo馬蹄形的血管&rdquo。
額頭上隆起的黑色的青筋,是哈西姆家族的一個特征,而穆罕默德凸出得尤為明顯。
他真是一位天生熱情卻又正直真誠的人!他充滿着粗犷的能力,煥發出光與熱,憑着他那未受教育的質樸品質,在沙漠深處,做出了畢生的業績。
正如阿拉伯作家們向大家所描述的:穆罕默德曾與一位名叫赫蒂徹〔23〕的富孀相識,成了她的管家,為她到叙利亞的集市去經商。
可想而知,他以忠誠機敏經營一切,使她衷心感激,對他的敬重,與日俱增。
于是他倆結為夫妻的故事成為阿拉伯作家們筆下的佳話。
穆罕默德時年25歲,赫蒂徹已是40歲了,然而她的風韻依舊。
據說,他同這位女恩人的婚姻生活非常親密、和諧,幸福美滿,他忠誠地愛她,終生不渝。
這種情況與誣蔑他是騙子的說法是完全相背的。
事實是他一直在無可非議的、十分平靜的和普普通通的生活方式中度過激情的年華。
他40歲才知天命。
一切有關他的所謂不正當的行為,無論真僞,是他50歲以後的事,那時善良的赫蒂徹已經謝世。
在此以前,他的所謂&ldquo野心&rdquo似乎就是誠實地生活,他的&ldquo聲望&rdquo也不過是周圍的熟人對他的贊譽,别無所求。
有人說,他到了晚年,生命中青春的激情已經消失,應當安靜地生活,他卻開始了&ldquo野心的生涯&rdquo,一反過去性格和生活常态,堕落為一個卑劣、空虛的騙子,想獵取他現在不能享有的東西!對這種說法我實難苟同。
不!這位感情深厚的荒漠之子,有着一雙炯炯有神的烏黑眼睛,還有喜歡交往的性格,他的思想不能以野心而論,他具有沉默而高尚的靈魂,隻能是誠摯的人,是大自然本身賦予他以真誠的人。
别人以習俗和傳聞生活處世,苟且偷安,惟獨這個人不拘習俗,對實際事物進行獨立思考。
我說過,那深刻的生存奧秘,既以其恐怖,又以其光輝影響着他。
但是,任何傳說都掩蓋不了那無可否認的事實:&ldquo我存在于此!&rdquo我們所說的這種真誠,實際上是有某種神性。
這種人的言論是直接發自大自然深處的聲音。
人們應該而且必須聽從于它,再沒有别的可聽了,&mdash&mdash與這個聲音比較,其他一切隻是耳邊風而已。
從很早開始,在他朝聖和周遊活動中,這個人就有萬千思緒:我是什麼?我生活其中的、人們稱它為宇宙的這個高深莫測的東西是什麼?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我應該相信什麼?我應該做什麼?哈拉山和西奈山堅硬的岩石,無情的沙漠荒野,都無以作答;那浩瀚的太空,藍星閃爍,靜悄悄地旋轉,也無言以對。
到處是默默無語。
惟有蒙受上帝啟示的這個人自己的靈魂必須對此作出回答! 這是人人必須自問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提問和解答的。
這位樸實的人對此感到無比重要;對比之下,其他事情就顯得不怎麼重要了。
好辯的希臘各學派的深奧隐語,猶太人含糊的傳說,阿拉伯人偶像崇拜的愚昧成規,都未能對這些問題給以解答。
正如我一再指出的,一個英雄的首要特征,實際上,我們可以說它是貫穿于整個英雄行為始終的特征,就在于他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本質。
一切習俗慣例、值得重視的傳聞、應受尊重的成規,都有它們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所有這些東西,必須符合于它背後和外界存在着的某種東西,而且是後者的映像,否則就成了偶像,是愚弄真誠的人們并引起他們憎惡的泥塑木雕的神像。
古萊氏人的首領們竭力美化敬奉的偶像,卻對這個人不起什麼作用。
雖然所有人都崇拜偶像,這又有什麼用呢?這個重大的現實,尖銳地擺在他面前,他必須作出解答,否則是可悲地堕落。
現在正是時候,不然就永無解答之日!回答它,你一定要找到一個答案。
&mdash&mdash這是野心嗎?所有阿拉伯人能為他做些什麼呢?即使是希臘希拉克略〔24〕的王權,波斯科斯洛埃斯〔25〕的王權,世界上一切王權,&mdash&mdash又能為他做些什麼呢?他關注的不是塵世,而是上至天堂下至地獄。
不論什麼樣的皇位與王權統治,經過短暫的時間,他們又奔向何方?即使是麥加城或阿拉伯半島的酋長把手中鍍金的權杖給了你,&mdash&mdash一個人能因此而得救了嗎?我認為堅決不行的。
我們要把這些東西抛棄,這種騙子的假設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不值一提。
每逢齋月〔26〕,穆罕默德總要隐居到一個僻靜的地方。
此乃阿拉伯人的風俗,一種值得贊許的好風俗,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尤感自然而有益。
在那寂靜的群山中沉思,默默地聆聽良心的呼聲,這真是一種極妙的自然風俗!穆罕默德40歲那年度齋月,他隐退到麥加附近的哈拉山的一個山洞裡,祈禱和沉思那些重大問題。
這一年,他帶着全家與他在一起或在他周圍。
一天,他告訴妻子赫蒂徹,經上帝難以言傳的特殊恩賜,他恍然大悟,洞察一切,不再疑慮和茫然無所适從。
一切偶像和成規都是毫無價值,不過是些不足挂齒的木塊。
在一切事物之中和它們之上,存在着唯一的上帝,我們應該抛棄一切偶像,仰望上帝。
隻有這個上帝才是偉大的,此外再沒有偉大的東西了!他是真實的存在。
木雕的偶像是不真實的,而他是真實的。
他先是創造了我們,然後是供養我們,我們和萬物都不過是他的影子,是他永恒光輝的一個暫時外罩。
&ldquo安拉是崇高的,上帝是崇高的&rdquo,&mdash&mdash然後還有&ldquo伊斯蘭教徒&rdquo,我們必須順從上帝,我們的全部力量寓于對他全心全意的順從,聽從他為我們安排的一切,不論今生今世,還是來世,都應如此!他賜給我們的東西,即使是死亡,甚至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也是好的,最好的;我們把自身交給了上帝。
&mdash&mdash歌德說:&ldquo如果這就是伊斯蘭教,那麼,我們大家不都是生活在伊斯蘭教中了嗎?&rdquo是的,我們大家都有各自的精神生活,我們都是這樣生活的。
有人認為,最聰明的人不隻是服從必然性,&mdash&mdash誠然,必然性會使人服從&mdash&mdash而是要善于理解和相信必然性所安排的嚴峻的事物是最聰明、最好的東西,是人們所想望的。
最聰明的人切莫自命不凡,以為靠自己的一孔之見便能明察深奧的上帝世界,要懂得世界上确實有一條公正的法則,雖然它是深奧難測,然其實質是善。
&mdash&mdash他的職責在于适應這個總法則,要以默默的虔誠遵從它,不懷疑它,作為毫無疑問的東西服從它。
我以為,這是迄今已知的唯一真實的道德。
當一個人全面遵循這個非常深刻的宇宙法則,而不拘泥于一切表層的法則,暫時的現象和得失之慮,他就是一個正直而不屈不撓的人,是有美德而無往不勝的人。
當他和那個偉大的中心法則協調一緻時就會獲勝,否則就要失敗。
&mdash&mdash他一旦與它協調一緻,或者是進入其過程時,無疑要全力去理解它存在的善,而且是唯一的善!這就是伊斯蘭教的精華,也正是基督教的精華;&mdash&mdash因為伊斯蘭教可以解釋成基督教的變态,沒有基督教,也不會有伊斯蘭教。
基督教也吩咐我們首先要聽從上帝。
我們不要去與凡人商量〔27〕,不聽無聊的吹毛求疵、徒勞的傷感和企求,而要懂得我們是一無所知。
我們肉眼見到的最壞的和最殘酷的東西,實際上并非是真的,我們必須接受上帝從天上賜給我們的一切,并且要說,這是善良和智慧,上帝是偉大的!&ldquo即使他殺了我,我仍要信任他&rdquo〔28〕。
伊斯蘭教以其自己的方式表達自我否定和自我毀滅的意義。
這也是上帝向塵世啟示的最高智慧。
正是這種靈光啟發了蒙昧的阿拉伯人的心靈。
在極為黑暗的死亡威脅中,出現了生命和上天交相輝映的炫耀光芒,他稱之為天啟和天使加百利〔29〕&mdash&mdash我們中有誰知道如何稱呼它?這是使人聰明的&ldquo全能者的氣息&rdquo。
〔30〕理解和洞察任何事物的真理,永遠是神奇的行為,&mdash&mdash最嚴密的邏輯推理也隻能停留在對事物的表面認識上。
諾瓦利斯〔31〕說:&ldquo信仰不就是真正的上帝顯示的神迹嗎?&rdquo&mdash&mdash穆罕默德由于被賜予這個崇高的真理,強烈激發了他的心靈,感覺到它是重要的事情,而且是惟一重要的事情,這就不足為怪了。
上帝通過默示,賜給他無上榮耀,把他從死亡和黑暗中拯救出來。
因此,他一定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幡然覺悟。
這就是&ldquo穆罕默德是上帝的先知&rdquo之所指,也确有其真實的含義。
&mdash&mdash 我們可以想象,善良的赫蒂徹以驚奇、懷疑的心情傾聽他的訴說,她最後回答說,是的,他說的是真實的。
人們還可以想象,穆罕默德由此産生的無比感激。
在她的百般恩情中,最使他感動的,莫過于對他當時所表述的誠摯奮鬥的言論的信賴。
諾瓦利斯說:&ldquo當然!當獲得别人信賴時,我的信心就得到無比的鼓舞&rdquo。
這真是無限的寵愛。
&mdash&mdash這位善良的赫蒂徹使他永遠難忘。
多年以後,他有了第二個年輕的愛妻阿耶莎,她的漫長的一生,在穆斯林中确實是品貌出衆。
有一天,這位年輕漂亮的阿耶莎問他:&ldquo嗳!我不是勝過赫蒂徹嗎?她是一個寡婦,年老了,姿色已經衰退,你愛我勝過愛她嗎?&rdquo&mdash&mdash穆罕默德回答說:&ldquo向安拉發誓,不是這樣!&rdquo又說:&ldquo向安拉發誓,不是這樣!當無人相信我時,她相信我,在全世界我隻有一個朋友,那就是她!&rdquo&mdash&mdash他的奴仆賽德也相信他,此外還有他的堂弟阿裡,即阿布·塔裡布之子。
這些就是他的第一批信徒。
他向人們宣講他的教義,大多遭到奚落和冷遇。
三年内,他隻收了13個信徒,進展非常緩慢。
使他繼續前進的鼓勵,就是他
由于神聖的克爾白的黑石與夏甲發現的滲滲泉吸引阿拉伯各部落的朝聖者擁向那裡,麥加遂繁榮為一個城鎮,曾一度成為大城鎮。
然而,現在已經相當衰落,因為它不具備城鎮所需的有利的自然條件:它位于一塊荒山秃嶺環抱的沙漠窪地,離海還隔着一段距離,它的一切給養,連面包也要仰賴外地輸入。
可是,衆多的朝聖者需要住宿,于是一切朝聖的地方,一開始就成了貿易場所。
商人們随朝聖者接踵而至,人們本是為了一個目的在那裡相聚,卻發現通過聚會還能完成許多其他事情。
麥加就這樣成為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一個集市。
實際上,也由此而成為印度與西部一些國家如叙利亞、埃及甚至意大利進行各種貿易的中心和貨棧。
它的人口一度達到10萬,其中有東西方産品的買主和販運者,也有為了自身利益的各種給養和谷物的進口商。
麥加政府是一個帶有神權色彩的非正規的貴族共和政體,以某種簡易的方法,從一個主要部落中選出十聖人,任麥加的行政長官和克爾白的管理人。
古萊氏部落是穆罕默德時代的主要部落,即穆罕默德家族所屬的部落。
這個民族的其他部落被沙漠隔離得很分散。
那些牧民、搬運者、商人,通常還有盜賊,都在少數幾個人領導的原始族長制下生活。
部落與部落之間或一個部落與别的部落之間,戰争極為頻繁。
如果沒有在克爾白的朝聖集會,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們結合在一起。
這種朝聖集會使阿拉伯人的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聯合成共同的崇拜。
&mdash&mdash當然,這種聯系的維持,主要還在于其内在的牢不可破的共同血緣與語言。
阿拉伯人就這樣生活着,在很長的時間裡不為世界所關注,這個具有崇高品質的民族,無意識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聞名于世。
他們的各種偶像崇拜看來已經動搖,其中很多變得混亂和動蕩。
那時,世界上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即猶太人耶稣的誕生與蒙難,他的生平事迹成了全世界人民巨變的象征和根源。
這個開始是隐隐約約的消息,經過幾個世紀,也傳到了阿拉伯半島,它自然會在那裡産生重大影響。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生在上述環境裡的阿拉伯人民之中。
他是我們上面指出過的古萊氏部落中的哈西姆家族的人。
他雖貧窮,卻與當地的頭面人物有密切的聯系。
他誕生不久,就失去父親;母親是一位頗有高尚品德和通情達理的美麗女人,在他6歲時,也去世了。
于是,他就由其祖父撫養。
那時,他的祖父已是百歲老人了。
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穆罕默德的父親阿伯達拉是他特别寵愛的小兒子,在他那飽經百年滄桑的老眼裡,穆罕默德是他失去了的阿伯達拉的重生,和阿伯達拉一模一樣。
他非常疼愛這個小孤兒,總是說,必須照看好這個漂亮小孩,在他們這個家族裡,沒有比這孩子更珍貴的。
老人去世時,這孩子隻有兩歲。
老人把他交給孩子的大伯父阿布·塔裡布照看。
那時,他伯父成了家長,是一位各方面都正直而通情達理的人。
穆罕默德就由其伯父,以阿拉伯最好的方式,撫養成長。
穆罕默德長大以後,就随他的伯父從事經商一類的旅行。
18歲那年,人們發現他跟随伯父去打仗。
根據幾年前較早的資料,我們發現在他所有的旅行中,最有意義的,也許是去叙利亞貿易集市的那一次。
這個年輕人在那裡首次接觸到充滿異國情調的世界&mdash&mdash對他來說,接觸到一個無比重要的異國因素,即基督教。
據說有一位聶斯脫利派僧侶〔21〕,名叫塞修斯,曾與阿布·塔裡布和他住在一起。
這位僧侶是何許人,以及任何一個僧侶對如此年輕的人,能教導什麼,均不得而知。
關于聶斯脫利派僧侶的這一傳說,很可能言過其實。
當時,穆罕默德年僅14歲,又不懂外語,叙利亞的許多事情,對他無疑是一個奇特的無法理解的漩渦。
但是這位少年留心觀察,無疑會把看到的許多事物印入腦海,雖然當時很不理解,但有朝一日通過奇特的途徑會成熟起來,形成他的觀點、信念和洞察力。
到叙利亞的這些旅行,對穆罕默德來說,可能是重要的開端。
我們還應注意另一個情況:穆罕默德沒有受過學校教育。
我們所謂的學校教育的那些科目,他根本沒有接受過。
書法還剛剛傳到阿拉伯半島。
看來,穆罕默德不會寫字的說法是正确的!沙漠中的生活和經驗就是他的全部教育。
由于所處的混沌環境所限,他對無限的宇宙,隻能憑自身的肉眼和思想去理解,隻能如此,不會了解更多。
如果我們再仔細考慮,那時沒有書籍可讀,他除了親眼所見,或者在那偏僻的阿拉伯沙漠中,通過語言的某些不确切的傳聞,再不可能知道什麼了。
前人的和世界遠方的知識,對他簡直沒有意義。
至于那些像耀眼的烽火那樣照亮許多國家和許多時代的偉大人物,沒有一個人和他這個偉大人物有直接的交往。
他孤零零地處于荒漠深處,不得不這樣成長起來,&mdash&mdash隻有大自然和他自己的思想相伴。
但是,他從小就以一個善于思考的人著稱。
他的夥伴稱他為&ldquoAlAmin,即虔誠的宗教徒&rdquo。
他是一位忠實而又虔誠的人,他的行為、他的言論和思想都是真實可靠的。
人們注意到,他總是在思考什麼。
比較沉默寡言,不尚空談,一旦需要說話,總以中肯、明白和誠懇的語言把問題說透。
隻有這樣的語言才值得說。
我們發現,他在一生中被譽為非常實在、友善和坦率的人。
他性情嚴肅直率,卻又對人親切、熱誠、友好,以至幽默。
&mdash&mdash而且他還面帶善意的笑容:有些人的笑像他們做的事一樣虛假,這樣的笑他是不會的。
人們傳說穆罕默德長得很美,他有漂亮而精明真誠的容貌,棕色紅潤的面顔,一副閃爍烏黑的眼睛。
&mdash&mdash不知為何,我還喜歡他那額頭上的那根青筋,當他發怒時就膨脹呈黑色,好像司各脫〔22〕的小說《紅色臂铠》中描寫的&ldquo馬蹄形的血管&rdquo。
額頭上隆起的黑色的青筋,是哈西姆家族的一個特征,而穆罕默德凸出得尤為明顯。
他真是一位天生熱情卻又正直真誠的人!他充滿着粗犷的能力,煥發出光與熱,憑着他那未受教育的質樸品質,在沙漠深處,做出了畢生的業績。
正如阿拉伯作家們向大家所描述的:穆罕默德曾與一位名叫赫蒂徹〔23〕的富孀相識,成了她的管家,為她到叙利亞的集市去經商。
可想而知,他以忠誠機敏經營一切,使她衷心感激,對他的敬重,與日俱增。
于是他倆結為夫妻的故事成為阿拉伯作家們筆下的佳話。
穆罕默德時年25歲,赫蒂徹已是40歲了,然而她的風韻依舊。
據說,他同這位女恩人的婚姻生活非常親密、和諧,幸福美滿,他忠誠地愛她,終生不渝。
這種情況與誣蔑他是騙子的說法是完全相背的。
事實是他一直在無可非議的、十分平靜的和普普通通的生活方式中度過激情的年華。
他40歲才知天命。
一切有關他的所謂不正當的行為,無論真僞,是他50歲以後的事,那時善良的赫蒂徹已經謝世。
在此以前,他的所謂&ldquo野心&rdquo似乎就是誠實地生活,他的&ldquo聲望&rdquo也不過是周圍的熟人對他的贊譽,别無所求。
有人說,他到了晚年,生命中青春的激情已經消失,應當安靜地生活,他卻開始了&ldquo野心的生涯&rdquo,一反過去性格和生活常态,堕落為一個卑劣、空虛的騙子,想獵取他現在不能享有的東西!對這種說法我實難苟同。
不!這位感情深厚的荒漠之子,有着一雙炯炯有神的烏黑眼睛,還有喜歡交往的性格,他的思想不能以野心而論,他具有沉默而高尚的靈魂,隻能是誠摯的人,是大自然本身賦予他以真誠的人。
别人以習俗和傳聞生活處世,苟且偷安,惟獨這個人不拘習俗,對實際事物進行獨立思考。
我說過,那深刻的生存奧秘,既以其恐怖,又以其光輝影響着他。
但是,任何傳說都掩蓋不了那無可否認的事實:&ldquo我存在于此!&rdquo我們所說的這種真誠,實際上是有某種神性。
這種人的言論是直接發自大自然深處的聲音。
人們應該而且必須聽從于它,再沒有别的可聽了,&mdash&mdash與這個聲音比較,其他一切隻是耳邊風而已。
從很早開始,在他朝聖和周遊活動中,這個人就有萬千思緒:我是什麼?我生活其中的、人們稱它為宇宙的這個高深莫測的東西是什麼?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我應該相信什麼?我應該做什麼?哈拉山和西奈山堅硬的岩石,無情的沙漠荒野,都無以作答;那浩瀚的太空,藍星閃爍,靜悄悄地旋轉,也無言以對。
到處是默默無語。
惟有蒙受上帝啟示的這個人自己的靈魂必須對此作出回答! 這是人人必須自問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提問和解答的。
這位樸實的人對此感到無比重要;對比之下,其他事情就顯得不怎麼重要了。
好辯的希臘各學派的深奧隐語,猶太人含糊的傳說,阿拉伯人偶像崇拜的愚昧成規,都未能對這些問題給以解答。
正如我一再指出的,一個英雄的首要特征,實際上,我們可以說它是貫穿于整個英雄行為始終的特征,就在于他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本質。
一切習俗慣例、值得重視的傳聞、應受尊重的成規,都有它們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所有這些東西,必須符合于它背後和外界存在着的某種東西,而且是後者的映像,否則就成了偶像,是愚弄真誠的人們并引起他們憎惡的泥塑木雕的神像。
古萊氏人的首領們竭力美化敬奉的偶像,卻對這個人不起什麼作用。
雖然所有人都崇拜偶像,這又有什麼用呢?這個重大的現實,尖銳地擺在他面前,他必須作出解答,否則是可悲地堕落。
現在正是時候,不然就永無解答之日!回答它,你一定要找到一個答案。
&mdash&mdash這是野心嗎?所有阿拉伯人能為他做些什麼呢?即使是希臘希拉克略〔24〕的王權,波斯科斯洛埃斯〔25〕的王權,世界上一切王權,&mdash&mdash又能為他做些什麼呢?他關注的不是塵世,而是上至天堂下至地獄。
不論什麼樣的皇位與王權統治,經過短暫的時間,他們又奔向何方?即使是麥加城或阿拉伯半島的酋長把手中鍍金的權杖給了你,&mdash&mdash一個人能因此而得救了嗎?我認為堅決不行的。
我們要把這些東西抛棄,這種騙子的假設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不值一提。
每逢齋月〔26〕,穆罕默德總要隐居到一個僻靜的地方。
此乃阿拉伯人的風俗,一種值得贊許的好風俗,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尤感自然而有益。
在那寂靜的群山中沉思,默默地聆聽良心的呼聲,這真是一種極妙的自然風俗!穆罕默德40歲那年度齋月,他隐退到麥加附近的哈拉山的一個山洞裡,祈禱和沉思那些重大問題。
這一年,他帶着全家與他在一起或在他周圍。
一天,他告訴妻子赫蒂徹,經上帝難以言傳的特殊恩賜,他恍然大悟,洞察一切,不再疑慮和茫然無所适從。
一切偶像和成規都是毫無價值,不過是些不足挂齒的木塊。
在一切事物之中和它們之上,存在着唯一的上帝,我們應該抛棄一切偶像,仰望上帝。
隻有這個上帝才是偉大的,此外再沒有偉大的東西了!他是真實的存在。
木雕的偶像是不真實的,而他是真實的。
他先是創造了我們,然後是供養我們,我們和萬物都不過是他的影子,是他永恒光輝的一個暫時外罩。
&ldquo安拉是崇高的,上帝是崇高的&rdquo,&mdash&mdash然後還有&ldquo伊斯蘭教徒&rdquo,我們必須順從上帝,我們的全部力量寓于對他全心全意的順從,聽從他為我們安排的一切,不論今生今世,還是來世,都應如此!他賜給我們的東西,即使是死亡,甚至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也是好的,最好的;我們把自身交給了上帝。
&mdash&mdash歌德說:&ldquo如果這就是伊斯蘭教,那麼,我們大家不都是生活在伊斯蘭教中了嗎?&rdquo是的,我們大家都有各自的精神生活,我們都是這樣生活的。
有人認為,最聰明的人不隻是服從必然性,&mdash&mdash誠然,必然性會使人服從&mdash&mdash而是要善于理解和相信必然性所安排的嚴峻的事物是最聰明、最好的東西,是人們所想望的。
最聰明的人切莫自命不凡,以為靠自己的一孔之見便能明察深奧的上帝世界,要懂得世界上确實有一條公正的法則,雖然它是深奧難測,然其實質是善。
&mdash&mdash他的職責在于适應這個總法則,要以默默的虔誠遵從它,不懷疑它,作為毫無疑問的東西服從它。
我以為,這是迄今已知的唯一真實的道德。
當一個人全面遵循這個非常深刻的宇宙法則,而不拘泥于一切表層的法則,暫時的現象和得失之慮,他就是一個正直而不屈不撓的人,是有美德而無往不勝的人。
當他和那個偉大的中心法則協調一緻時就會獲勝,否則就要失敗。
&mdash&mdash他一旦與它協調一緻,或者是進入其過程時,無疑要全力去理解它存在的善,而且是唯一的善!這就是伊斯蘭教的精華,也正是基督教的精華;&mdash&mdash因為伊斯蘭教可以解釋成基督教的變态,沒有基督教,也不會有伊斯蘭教。
基督教也吩咐我們首先要聽從上帝。
我們不要去與凡人商量〔27〕,不聽無聊的吹毛求疵、徒勞的傷感和企求,而要懂得我們是一無所知。
我們肉眼見到的最壞的和最殘酷的東西,實際上并非是真的,我們必須接受上帝從天上賜給我們的一切,并且要說,這是善良和智慧,上帝是偉大的!&ldquo即使他殺了我,我仍要信任他&rdquo〔28〕。
伊斯蘭教以其自己的方式表達自我否定和自我毀滅的意義。
這也是上帝向塵世啟示的最高智慧。
正是這種靈光啟發了蒙昧的阿拉伯人的心靈。
在極為黑暗的死亡威脅中,出現了生命和上天交相輝映的炫耀光芒,他稱之為天啟和天使加百利〔29〕&mdash&mdash我們中有誰知道如何稱呼它?這是使人聰明的&ldquo全能者的氣息&rdquo。
〔30〕理解和洞察任何事物的真理,永遠是神奇的行為,&mdash&mdash最嚴密的邏輯推理也隻能停留在對事物的表面認識上。
諾瓦利斯〔31〕說:&ldquo信仰不就是真正的上帝顯示的神迹嗎?&rdquo&mdash&mdash穆罕默德由于被賜予這個崇高的真理,強烈激發了他的心靈,感覺到它是重要的事情,而且是惟一重要的事情,這就不足為怪了。
上帝通過默示,賜給他無上榮耀,把他從死亡和黑暗中拯救出來。
因此,他一定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幡然覺悟。
這就是&ldquo穆罕默德是上帝的先知&rdquo之所指,也确有其真實的含義。
&mdash&mdash 我們可以想象,善良的赫蒂徹以驚奇、懷疑的心情傾聽他的訴說,她最後回答說,是的,他說的是真實的。
人們還可以想象,穆罕默德由此産生的無比感激。
在她的百般恩情中,最使他感動的,莫過于對他當時所表述的誠摯奮鬥的言論的信賴。
諾瓦利斯說:&ldquo當然!當獲得别人信賴時,我的信心就得到無比的鼓舞&rdquo。
這真是無限的寵愛。
&mdash&mdash這位善良的赫蒂徹使他永遠難忘。
多年以後,他有了第二個年輕的愛妻阿耶莎,她的漫長的一生,在穆斯林中确實是品貌出衆。
有一天,這位年輕漂亮的阿耶莎問他:&ldquo嗳!我不是勝過赫蒂徹嗎?她是一個寡婦,年老了,姿色已經衰退,你愛我勝過愛她嗎?&rdquo&mdash&mdash穆罕默德回答說:&ldquo向安拉發誓,不是這樣!&rdquo又說:&ldquo向安拉發誓,不是這樣!當無人相信我時,她相信我,在全世界我隻有一個朋友,那就是她!&rdquo&mdash&mdash他的奴仆賽德也相信他,此外還有他的堂弟阿裡,即阿布·塔裡布之子。
這些就是他的第一批信徒。
他向人們宣講他的教義,大多遭到奚落和冷遇。
三年内,他隻收了13個信徒,進展非常緩慢。
使他繼續前進的鼓勵,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