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遺恨失吞蜀
關燈
小
中
大
劉備與孫安成親之後的第二個晚上,諸葛亮遣一位書僮前來請周瑜過去聚一聚。
此時,天空是一片星光燦爛。
星光下,周瑜站在涼亭裡,覺得很寂寞。
工作太忙、壓力太大時,周瑜都渴望能清閑下來,然而,等到真的清閑下來時,往往又不知所措了,經常站在某地打轉,好半天也無法決定要幹什麼。
“都督,諸葛亮的書僮求見,您見不見?” 周瑜一聽,差點跳起來:“見,見,當然見了,怎麼會不見呢?快請!” 那親兵不解了:都督連諸葛亮本人都不願意見,為何急于見他的書僮呢? 諸葛亮的書僮很小,十三、四歲的樣子,白白胖胖的,十分可愛,見了周瑜,馬馬虎虎地行了一個禮,用極清脆的聲音:“我叫松兒,是諸葛亮的書僮,我家先生真是神機妙算,他說你一定會見我。
” 周瑜一躬身,親昵地捏了一下他的臉蛋,無比和藹地說:“你家先生派你來幹什麼?” “你跟我走,就能見到他了。
” “好,你在前面帶路。
” “都督,你一個人……”親兵當然不放心周瑜的安全,何況請他的人是諸葛亮,是友似敵,是敵似友。
周瑜臉一沉:“千萬不要派人跟着我,否則,我砍你的頭。
” 他跟着松兒,從後門悄悄出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裡。
京城内臨江一處較偏僻的岸邊,建有一座觀浪亭。
諸葛亮正在忙碌着,他親自動手,在花園的亭中,擺了一張桌子,桌上放了十幾本書、一壺清香四溢的茶,還有瓜子、糕點和水果等小吃,亭的四角都挂了紅燈,光線很柔和。
周瑜一出現,諸葛亮就拉住他的手。
“如此良宵美景,能與公謹共度,真乃人生樂事。
” “彼此,彼此。
”周瑜坐在亭中,環顧四周,“看來,賢弟是想和我徹夜長談了。
” 諸葛亮與他入座後,開門見山道。
“我明天便要和主公返回荊州。
” “請代我問候劉皇叔一聲。
”周瑜點點頭。
“說句老實話:你這一招可真絕啊,讓我家主公雖繼任荊州刺史,實際掌控的郡縣隻有一半。
而且還替他娶了位江東出名的帷幄英雄,以便就近加以監視。
不瞞你說,孫夫人陪嫁過來的侍婢多達百餘人,她們又個個配刀帶劍,持槍握棍的,俨然一團娘子軍,害得我家主公每回面見這位新婚妻子,心裡都發毛,戰戰兢兢怕出什麼差錯,惹對方不高興。
” “好說,好說。
”周瑜沒想到諸葛亮講得這麼坦白。
諸葛亮望着萬分開懷的周瑜,冷不防冒出一句。
“對了,我家主公想從樊口移駐油口(今湖公安),在這裡先和你打聲招呼。
” 周瑜聞言,臉上笑容頓時僵住,怔問:“南郡的油口?” 由于周瑜計劃趁劉備剛上任,諸事繁瑣之際,一點一點調派後方兵士集結江陵,準備伐蜀事宜。
他很清楚諸葛亮一定會在劉備獲得荊州後,西進益州與漢中,以便擴大根據地,鞏固自己的勢力,與江東、中原分庭抗禮,成三區鼎立之勢。
由于諸葛亮前次并未反對他所提兩家分有荊州的建議,讓他不容易推測諸葛亮下一步的計劃,因此他争取時間搶先一步攻取益州與漢中,諸葛亮就算有再好的補救辦法,也無用武之地。
然而倘若劉備要移駐油口,那麼他這個暗地進行的伐蜀計劃很可能會被發現,因為油口距江陵不遠,天氣好時,站在城牆上極目遠眺,還依稀可見呢。
諸葛亮見周瑜臉色微變,解釋道。
“雖然我家主公實際掌控的地方隻有荊南四郡,但他畢竟是荊州刺史,照理說,應當進駐州府所在的江陵城,不過那裡已由公瑾于戰勝曹仁時繼續留守,以防曹軍偷襲。
我們不願與你為了進駐一事發生誤會,但若另覓荊南某地為州治所在,又恐荊州百姓誤會孫将軍是在欺侮我家主公,想來想去,隻好選擇距江陵最近的油口,作為暫時的進駐之地了。
關于這一點,還請公瑾能見諒,我們實在是迫不得已。
” 周瑜聞言,暗暗冷笑: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我讓劉備隻能當半個荊州刺史,還請孫夫人就近監視,沒想到孔明竟可以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劉備移駐油口。
莫非他已察覺我有意西圖巴蜀,想藉此觀察我軍動作?倘若這樣,我就必須重新思考策略了。
他知道此時反駁,将引起對方疑慮,無疑宣告準備攻占益州與漢中,于是爽朗地笑着說。
“孔明這是什麼話,劉皇叔如此大度,禮讓我這個小小的南郡太守,去霸占江陵城,真是慚愧,慚愧。
你們盡管放心移駐油口,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千萬别客氣啊。
” 諸葛亮謝過後,突然轉移話題。
“光顧着談公事,倒忘了問你,箭傷是否已好?雲長的金創藥藥用如何?” “托雲長金創藥的幫助,我箭傷早已無大礙,隻是身體一直不好。
”周瑜聞言歎了口氣,流露出少有的痛苦表情:“不瞞你說,我十六歲那年,得了一場大病,雖僥幸未死,但留下不少後遺症,隻要季節交替或繁忙勞累時,就會發病,一旦發病,便惡心嘔吐、腹瀉失眠,頭暈心悸,全身浮腫。
” “我曾從子敬那裡聽說一些關于你舊疾的事情,隻沒想到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
”諸葛亮臉色有些凝重,喚來侍立觀浪亭的書僮,要他在一個青色大布包提到周瑜面前。
周瑜面露疑惑的神情。
諸葛亮走上前打開布包,裡面是幾十貼調配好的生藥,還有一個形狀有點奇特的枕頭。
他解釋道。
“上回在江陵見面時,我察覺到你臉色有病容,氣血不是很暢順,這次來京城仔細問過子敬,便私下請教幾個大夫,再加上我的一點經驗,替你配了這幾貼調身體補氣血的藥,每天晚膳時加雄雞肉一起煮熬,然後單喝它的湯,隻要持續一兩個月,效果應該會很不錯。
另外這是填塞幾種藥草的藥枕,晚上睡覺時隻要枕着,就會散發出藥氣,有助于安穩入眠。
” 周瑜的心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緊握住諸葛亮的手:“孔明———” “雖然我們各事其主,立場不同,但私底下仍然是難得的知已,你關心我安危,我又何嘗不是呢?畢竟朋友嗎!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和舉動。
”諸葛亮說着,替周瑜将青布包重新包裹好,歎一口:“公瑾,明日一别,不知何時才有機會再相聚,倉促間我隻能盡這點心力。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多替江東與孫将軍着想,千萬好好保重身體,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也很艱辛,倘若因此病倒,所有努力都将付諸東流。
” “能有你這樣的知已,我已死而無憾了。
”周瑜點點頭,十分感慨。
諸葛亮心下一愣,覺得他這句話很不吉利,連忙幫他倒滿一杯酒。
“如此良辰美景,我們還是談些詩文之事吧,否則豈不太浪費大好時光了。
” 第二日,劉備帶着孫夫人與諸葛亮一行,浩浩蕩蕩乘坐幾艘樓船,準備溯江回樊口,再移駐油口。
孫權特地帶着兩位弟弟與張昭、秦松、魯肅等人登上樓船,與妹妹孫安話别。
劉備乘此機會與孫權單獨相處,小心翼翼說。
“孫将軍,我們本即相互結盟,如今又成為你妹夫,親上加親,因此有件事,說來您可能不愛聽,但以我的立場,卻不得不提醒。
” 孫權見劉備一副慎重其事的樣子,連忙問:“什麼事情?” “周瑜文武雙全,雄才大略,我擔心他掌握着江東軍政大權與情報網,您又凡事都向他請教。
再這樣下去,恐怕有一天他會取代您的地位。
”劉備壓低聲音說。
孫權聞言先怔了怔,繼而哈哈大笑。
“劉皇叔,你太不了解公瑾為人,也太不了解他與我孫家的關系了,倘若他有意取代我,早在我大哥去世,我初繼位,江東局勢不穩固之時就有機會,用不着等到現在。
” 劉備聽他這麼說,隻得歎了口,沒再說什麼。
而諸葛亮聽聞此事後,不禁搖搖頭,暗忖:看來主公真的十分忌憚公瑾,竟想用這樣的方法離間他和孫權。
周瑜在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期間,也經常惡心嘔
此時,天空是一片星光燦爛。
星光下,周瑜站在涼亭裡,覺得很寂寞。
工作太忙、壓力太大時,周瑜都渴望能清閑下來,然而,等到真的清閑下來時,往往又不知所措了,經常站在某地打轉,好半天也無法決定要幹什麼。
“都督,諸葛亮的書僮求見,您見不見?” 周瑜一聽,差點跳起來:“見,見,當然見了,怎麼會不見呢?快請!” 那親兵不解了:都督連諸葛亮本人都不願意見,為何急于見他的書僮呢? 諸葛亮的書僮很小,十三、四歲的樣子,白白胖胖的,十分可愛,見了周瑜,馬馬虎虎地行了一個禮,用極清脆的聲音:“我叫松兒,是諸葛亮的書僮,我家先生真是神機妙算,他說你一定會見我。
” 周瑜一躬身,親昵地捏了一下他的臉蛋,無比和藹地說:“你家先生派你來幹什麼?” “你跟我走,就能見到他了。
” “好,你在前面帶路。
” “都督,你一個人……”親兵當然不放心周瑜的安全,何況請他的人是諸葛亮,是友似敵,是敵似友。
周瑜臉一沉:“千萬不要派人跟着我,否則,我砍你的頭。
” 他跟着松兒,從後門悄悄出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裡。
京城内臨江一處較偏僻的岸邊,建有一座觀浪亭。
諸葛亮正在忙碌着,他親自動手,在花園的亭中,擺了一張桌子,桌上放了十幾本書、一壺清香四溢的茶,還有瓜子、糕點和水果等小吃,亭的四角都挂了紅燈,光線很柔和。
周瑜一出現,諸葛亮就拉住他的手。
“如此良宵美景,能與公謹共度,真乃人生樂事。
” “彼此,彼此。
”周瑜坐在亭中,環顧四周,“看來,賢弟是想和我徹夜長談了。
” 諸葛亮與他入座後,開門見山道。
“我明天便要和主公返回荊州。
” “請代我問候劉皇叔一聲。
”周瑜點點頭。
“說句老實話:你這一招可真絕啊,讓我家主公雖繼任荊州刺史,實際掌控的郡縣隻有一半。
而且還替他娶了位江東出名的帷幄英雄,以便就近加以監視。
不瞞你說,孫夫人陪嫁過來的侍婢多達百餘人,她們又個個配刀帶劍,持槍握棍的,俨然一團娘子軍,害得我家主公每回面見這位新婚妻子,心裡都發毛,戰戰兢兢怕出什麼差錯,惹對方不高興。
” “好說,好說。
”周瑜沒想到諸葛亮講得這麼坦白。
諸葛亮望着萬分開懷的周瑜,冷不防冒出一句。
“對了,我家主公想從樊口移駐油口(今湖公安),在這裡先和你打聲招呼。
” 周瑜聞言,臉上笑容頓時僵住,怔問:“南郡的油口?” 由于周瑜計劃趁劉備剛上任,諸事繁瑣之際,一點一點調派後方兵士集結江陵,準備伐蜀事宜。
他很清楚諸葛亮一定會在劉備獲得荊州後,西進益州與漢中,以便擴大根據地,鞏固自己的勢力,與江東、中原分庭抗禮,成三區鼎立之勢。
由于諸葛亮前次并未反對他所提兩家分有荊州的建議,讓他不容易推測諸葛亮下一步的計劃,因此他争取時間搶先一步攻取益州與漢中,諸葛亮就算有再好的補救辦法,也無用武之地。
然而倘若劉備要移駐油口,那麼他這個暗地進行的伐蜀計劃很可能會被發現,因為油口距江陵不遠,天氣好時,站在城牆上極目遠眺,還依稀可見呢。
諸葛亮見周瑜臉色微變,解釋道。
“雖然我家主公實際掌控的地方隻有荊南四郡,但他畢竟是荊州刺史,照理說,應當進駐州府所在的江陵城,不過那裡已由公瑾于戰勝曹仁時繼續留守,以防曹軍偷襲。
我們不願與你為了進駐一事發生誤會,但若另覓荊南某地為州治所在,又恐荊州百姓誤會孫将軍是在欺侮我家主公,想來想去,隻好選擇距江陵最近的油口,作為暫時的進駐之地了。
關于這一點,還請公瑾能見諒,我們實在是迫不得已。
” 周瑜聞言,暗暗冷笑: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我讓劉備隻能當半個荊州刺史,還請孫夫人就近監視,沒想到孔明竟可以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劉備移駐油口。
莫非他已察覺我有意西圖巴蜀,想藉此觀察我軍動作?倘若這樣,我就必須重新思考策略了。
他知道此時反駁,将引起對方疑慮,無疑宣告準備攻占益州與漢中,于是爽朗地笑着說。
“孔明這是什麼話,劉皇叔如此大度,禮讓我這個小小的南郡太守,去霸占江陵城,真是慚愧,慚愧。
你們盡管放心移駐油口,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千萬别客氣啊。
” 諸葛亮謝過後,突然轉移話題。
“光顧着談公事,倒忘了問你,箭傷是否已好?雲長的金創藥藥用如何?” “托雲長金創藥的幫助,我箭傷早已無大礙,隻是身體一直不好。
”周瑜聞言歎了口氣,流露出少有的痛苦表情:“不瞞你說,我十六歲那年,得了一場大病,雖僥幸未死,但留下不少後遺症,隻要季節交替或繁忙勞累時,就會發病,一旦發病,便惡心嘔吐、腹瀉失眠,頭暈心悸,全身浮腫。
” “我曾從子敬那裡聽說一些關于你舊疾的事情,隻沒想到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
”諸葛亮臉色有些凝重,喚來侍立觀浪亭的書僮,要他在一個青色大布包提到周瑜面前。
周瑜面露疑惑的神情。
諸葛亮走上前打開布包,裡面是幾十貼調配好的生藥,還有一個形狀有點奇特的枕頭。
他解釋道。
“上回在江陵見面時,我察覺到你臉色有病容,氣血不是很暢順,這次來京城仔細問過子敬,便私下請教幾個大夫,再加上我的一點經驗,替你配了這幾貼調身體補氣血的藥,每天晚膳時加雄雞肉一起煮熬,然後單喝它的湯,隻要持續一兩個月,效果應該會很不錯。
另外這是填塞幾種藥草的藥枕,晚上睡覺時隻要枕着,就會散發出藥氣,有助于安穩入眠。
” 周瑜的心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緊握住諸葛亮的手:“孔明———” “雖然我們各事其主,立場不同,但私底下仍然是難得的知已,你關心我安危,我又何嘗不是呢?畢竟朋友嗎!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和舉動。
”諸葛亮說着,替周瑜将青布包重新包裹好,歎一口:“公瑾,明日一别,不知何時才有機會再相聚,倉促間我隻能盡這點心力。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多替江東與孫将軍着想,千萬好好保重身體,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也很艱辛,倘若因此病倒,所有努力都将付諸東流。
” “能有你這樣的知已,我已死而無憾了。
”周瑜點點頭,十分感慨。
諸葛亮心下一愣,覺得他這句話很不吉利,連忙幫他倒滿一杯酒。
“如此良辰美景,我們還是談些詩文之事吧,否則豈不太浪費大好時光了。
” 第二日,劉備帶着孫夫人與諸葛亮一行,浩浩蕩蕩乘坐幾艘樓船,準備溯江回樊口,再移駐油口。
孫權特地帶着兩位弟弟與張昭、秦松、魯肅等人登上樓船,與妹妹孫安話别。
劉備乘此機會與孫權單獨相處,小心翼翼說。
“孫将軍,我們本即相互結盟,如今又成為你妹夫,親上加親,因此有件事,說來您可能不愛聽,但以我的立場,卻不得不提醒。
” 孫權見劉備一副慎重其事的樣子,連忙問:“什麼事情?” “周瑜文武雙全,雄才大略,我擔心他掌握着江東軍政大權與情報網,您又凡事都向他請教。
再這樣下去,恐怕有一天他會取代您的地位。
”劉備壓低聲音說。
孫權聞言先怔了怔,繼而哈哈大笑。
“劉皇叔,你太不了解公瑾為人,也太不了解他與我孫家的關系了,倘若他有意取代我,早在我大哥去世,我初繼位,江東局勢不穩固之時就有機會,用不着等到現在。
” 劉備聽他這麼說,隻得歎了口,沒再說什麼。
而諸葛亮聽聞此事後,不禁搖搖頭,暗忖:看來主公真的十分忌憚公瑾,竟想用這樣的方法離間他和孫權。
周瑜在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期間,也經常惡心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