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瑜亮結

關燈
曹操于赤壁之戰失利後,荊州隻剩江陵、襄陽一帶為曹軍占領,孫權與劉備因此決定分治荊州。

     由于與劉備相善的劉琦乃荊州刺史劉表長子,因此劉備建議孫權,讓劉琦繼任荊州刺史。

    周瑜聽聞此事後,認為劉琦才華平庸,野心不大,安排他做荊州刺史,不過還個人情,感謝他在赤壁開戰前的幫忙,事實上整體荊州實權仍屬于孫權所有,故不甚反對,将此事交由孫權身邊的魯肅處理,自己依舊領着程普、甘甯、呂蒙等将領,與曹仁、徐晃對峙江陵一帶。

     赤壁戰後,曹操雖然敗走北還,但仍派人堅守江陵與襄陽。

    為了解除曹操對荊州的威脅,周瑜與孫權商量過,必須趕走江陵的曹軍勢力,于是在孫權的授意下,周瑜帶着數萬精兵,與程普、甘甯、呂蒙等圍攻江陵。

     曹仁揚言要在陸地上活捉周瑜,以報赤壁之仇。

     這場惡戰打了一年多。

     周瑜在和曹仁開戰之前,為将士們制定出兩個作戰原則:一,以消滅曹軍的有生力量為主,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不攻堅城,而是設法調動曹仁,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敵。

    二,江東兵少,騎兵更不多,要設法分散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在戰略上以少勝多,在戰術上以多勝少,在戰略上被敵人包圍,在戰術上包圍敵人。

     周瑜派甘甯占領了江陵的近鄰夷陵,引誘曹兵來攻,并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獲戰馬數百匹,降兵數千人。

    在以後的數次戰鬥中,曹軍死傷極多,曹仁不得不棄城撤走,而周瑜也在江陵之戰中,被流箭射中。

     周瑜為了不影響士氣,當場拔掉毒箭,仍然向前沖鋒。

    那一仗,把曹軍殺得屍橫遍野,元氣大傷,心有餘悸,徹底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

     攻占了江陵和襄陽,荊州的大門這才關上了。

     然而,攻城難,守城更難。

     周瑜住進荊州城的第一個晚上,就怎麼也睡不着。

     就在他在江陵與曹仁惡戰之際,劉備向朝廷上表推薦劉琦擔任荊州刺史,并趁機攻占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個郡。

     除了桂陽太守趙範,其他三郡都曾向周瑜和孫權求救過,說劉備猶如一頭饑餓而又瘦弱的猛虎,有氣無力,若讓他吞并荊南四郡,這頭猛虎強壯起來,決不會就此罷休,一定會成為江東的大患。

     其中的利害關系,周瑜豈能不知,但他再三思慮,還是沒有阻攔劉備。

    原因很多: 一,打敗曹操,劉備也出了力,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于情于理都不合,會使江東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譽。

    二,強曹猶在,江東需要劉備這個盟友。

     三,劉備若是被逼得走投無路,很可能會與江東反目成仇,給曹操以可乘之機。

    四,荊南四郡的豪強和百姓,都心向劉備。

    劉備能輕取,也容易治理;而江東是取之不易,治理更難。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劉備在荊州沒有立足之地,就可能向周瑜借道入蜀,那就麻煩了。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一旦入蜀,劉璋和張魯遲早會被逐出巴蜀。

    劉備若是在巴蜀之地生根,别說江東,就連曹操都無可奈何了。

     劉備得了荊南四郡,必會苦心治理,以求生根,一年之内,絕對顧不得入蜀。

    到那時,江東早就平定了荊州西北的南郡,掌握了入蜀的通道,揮兵入蜀,易如反掌。

     周瑜的這種盤算,隻告訴了孫權一人,連對魯肅都沒說。

     這日傍晚,當司馬功剛剛離去,門仆便進來禀告,說是有位從長沙來的青年儒生求見。

    周瑜,随即想到對方是誰,高興得披衣而出,迎面便嚷道。

     “孔明,怎麼這麼久才來看我?” 來者正是負責治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的諸葛亮,他笑着對周瑜一揖。

     “我可是剛剛才到江陵,還沒到住宿的客店,就先來拜見了。

    ” 周瑜熱情地引他入座,一邊吩咐小喬親自下廚,準備酒菜,一邊爽朗道。

     “來我這裡還找什麼客店,要不在我這裡留宿,可是瞧不起我周公謹。

    ”說着,轉移話題誠摯地握他的手,長歎一聲:“我們一年多沒見面了吧!你可知道,一年多來,每當我作戰陷入困境時,就想:如果孔明能在身邊,共商破敵之計,那該多好;每當我閑暇時,我也想,如果諸葛亮能在這裡,我們青梅煮酒,縱論天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每當我讀書掩卷之時,也會想見你,不知你讀了什麼書,會領悟到什麼,一定會有和我不同的見解。

    人生一世,朋友多多,知己難求,伯符一死,知我者隻有此人了。

    ” 諸葛亮淡淡一笑,并未回應,隻是關心地問:“豈敢班門弄斧。

    ”呈上一個精緻的小瓶,“這是天下最好的金創藥,解毒消炎有奇效,乃是關羽的珍貴之物,是我求我家主公,才從他手中讨來的。

    ” 周瑜打開瓶蓋一聞,果然不錯,心頭一熱,看來,諸葛亮确是希望我能早日康複。

    唉,隻可惜他忠心輔佐劉備,也許有一天,會成為江東的大患。

     想到這裡,周瑜宛如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孔明賢弟,劉皇叔已經來……” 諸葛亮揮手打斷了他的話:“公謹,今日來此,隻談你我私情,不談其它事,如何!” 此言正合周瑜心意,他高興地說:“好,隻論私情,不談其它事。

    孔明賢弟,這段日子軍務不多,你就多陪我幾天吧。

    ” “若是清閑之時,我真想天天和公謹在一起。

    等到天下太平了,我們就功成隐退,比鄰而居,夜裡讀書,白日暢談,何等逍遙自在。

    ” “天下太平,功成隐退,比鄰而居,太好了。

    ” 周瑜被諸葛亮描繪的遠景深深打動了,“如果我們生于太平盛世,同殿為臣,共輔明主,造福蒼生,那該多好啊。

    ” 賓主落坐後,周瑜說:“孔明賢弟,我有許多問題想向你請教呢。

    ” “公謹言重了,我倒是真的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呢。

    ” 周瑜當即命令擺酒。

     諸葛亮說:“公謹大哥,你箭傷未愈,還是以茶代酒吧。

    ” “與孔明暢談,豈能無酒助興。

    天下之大,能與我高談闊論者,唯有孔明,能令我長飲不醉者,也唯有孔明。

    ”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