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赤壁烈焰

關燈
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繼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護,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壓高,少不壓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黃蓋默默念完,沉吟良久,歎了口氣。

     “我現在就像那在夜晚盲目亂飛的烏鵲,繞着漢皇朝這棵大樹,不知該投靠哪位英雄豪傑?” 華戰見他語氣有些松動,趁機進言: “黃老将軍,人生苦短啊,即使心念舊恩,還是要多為自己着想,棄暗投明乃明智之舉,丞相已表明‘山不壓高,水不壓深’,隻要有才能者,無論哪個陣營,他都竭誠歡迎,您也看得出來,丞相如此用心良苦,是為了天下歸一,如果此時做出正确的抉擇,豈不比日後懊悔未投明主來得好?” 他見黃蓋仍有些猶豫,繼續道。

     “隻要您歸降丞相,那些擁戴您的士兵和百姓定會共襄盛舉,如此周都督便無兵無民可與曹軍作戰,屆時勢必跟着歸降,于是孫将軍與江東百姓免遭兵災,生命财産也保住了。

    這樣一來,您既對得起自己,又對得起他們,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說得好。

    ”黃蓋終于下了決心:“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華先生,麻煩你代我轉告丞相,兩天之後清晨,我會率一小隊人馬,乘坐蒙沖,在周瑜面前正大光明地歸降曹軍,藉此挫挫他的氣焰。

    ” 黃蓋準備歸降的消息,不久傳回曹營。

     荀攸與賈诩為此半信半疑,雙雙前來面見曹操,說出心中的憂慮。

     “黃蓋乃孫家三朝元老,一向忠心耿耿,今日傳言來歸,其中恐有詐。

    ” 曹操拍拍荀攸,微笑道:“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黃蓋對周瑜不滿甚久,試想一個身經百戰,幫助孫家東征西讨的大功臣,卻在這場戰役裡必須屈居一個毛頭小子麾下,而且還負責留守中軍,是有志難伸,抑悶難耐啊!況且他原來就不堅持聯劉抗曹,也不主張歸降,想的全是他的主公和江東百姓,面對這樣的戰況,難怪會有意投誠。

    我可是花費一番功夫,才說服他下這個決心,要說有詐,犧牲也未免太大了吧。

    ” 賈诩明白曹操末兩句,指的是黃蓋險些被周瑜斬首,最後卻改打五十軍棍一事,微蹙雙眉道:“周瑜用兵如神,奇謀甚多,或許那又是他的苦肉計,就像連環船一樣———” “正所謂兵不厭詐。

    想我剿讨黃巾賊時,他還是挂着兩行鼻涕的娃兒呢!要耍詐,能騙得過身經百戰的我嗎?不單黃蓋歸降一事是這樣,連環船一事也是這樣。

    你想想,他嶽父喬玄都上那些戰船親身體驗了,我不認為這會是假的。

    況且我們拿來試用,發現真有奇效,原本不适應船行颠簸的中原士卒,現在全都如履平地,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值得擔心的。

    ” 荀攸見賈诩欲言又止,遂把話接過來。

     “把每艘戰船的首尾以鐵鍊相銜接,的确能夠讓船行時的颠簸降到最低,但萬一敵方施以火攻之計,恐怕将迅速延燒,搶救不及。

    ” “公達(荀攸字公達)身為中軍師,怎麼連這最簡單的天候節氣都不曉得,如今冬季,吹的是北風,而我軍又駐紮長江北岸,周瑜小賊應該很清楚用火攻的下場,非但無法燒着我們,反倒會自己遭殃,這種玩火自焚之險,以他聰明才智,是絕不可能貿然而行的。

    ”曹操哈哈大笑。

     正說着,蔡瑁一臉得意地走進營帳。

     “禀丞相,方才已試過連環船的威力,果真妙絕啊。

    ” “快說,快說。

    ”曹操聞言十分感興趣。

     蔡瑁看一眼荀攸與賈诩,洋洋道。

     “我依丞相之意,率領百餘艘首尾聲相接的蒙沖鬥艦,越過江心挑戰,周瑜十分謹慎,也派出百餘艘戰船迎擊,兩國交鋒,由于我軍士卒在船上如履平地,發揮了應有的實力,将對方打得節節敗退,逼得他們不得不拉開距離猛射箭弩,以防短兵相接吃虧受損,最後箭弩都射光了,輪到我軍還以猛烈攻擊,導緻那些江東戰船朝我們的一面都插滿箭弩,還因此重心不穩向前傾斜。

    後來是江東有将領急中生智,下令戰船掉頭換另一面以繼續接收我們射的箭弩,總算落得兩邊平衡,沒有翻覆。

    末了他們十分不甘心,齊聲大喊:謝丞相贈箭,以掩飾慘敗的窘狀。

     曹操聽得開懷大笑,轉向荀攸和賈诩說道。

     “你們看到沒有?隻要我軍出動連環船,那些江東水兵根本不足為懼!此刻周瑜小賊必定頭皮發麻,腳底發涼,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等明天清晨黃蓋再在他的面前率一隊船艦,正大光明地前來投城,看他怎麼收拾這個殘局。

    ” 孫權在黃蓋的堅持下,終于答應讓他負傷返回水軍大營,戴罪立功。

     決定孫劉聯軍是成是敗的這一天終于來了。

     周瑜幾乎一夜未眠,不時走出營帳外,以舌舔指試探風向。

     雖然他信得過諸葛亮,但這畢竟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倘若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前幾日所做的一切将全部白費。

     “公瑾,這麼早就起來了。

    ”諸葛亮的聲音自身後響起。

     周瑜甩甩頭振作一下精神,淡淡笑道。

     “你我既為知已,有什麼好不能說的?其實我也和你一樣,為着等吹東南風而無法安眠。

    ”諸葛亮微笑着舉起他的右手。

     周瑜心裡被看穿,有些尴尬地輕輕抽回右手,對他笑了笑,沒說什麼。

     諸葛亮拉着他來到江邊,要他靜下心來閉眼站着,伸展雙臂感受晨風的吹拂。

     此時江面濃霧彌漫,四圍除了滔滔水聲,什麼也聽不到。

    這情景,和曹軍第一次出擊時頗為類似,不同的是,周瑜感覺到有一股微暖的涼風,輕輕緩緩地從他右後方拂面而過,如果不是靜下心去體會,根本無法察覺到。

     “是東南風”周瑜在心中不住狂喜高喊。

     諸葛亮覺察他的情緒變化,微笑道。

     “再過一個時辰,風力便會增強,先将江面霧氣吹散,繼而送蒙沖鬥艦過去,最後助長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公瑾,這一仗你将名留青史。

    ” 為了迎接黃蓋來降,曹軍連環船整齊排列,曹操特地起了個大早,站在指揮樓船上盯着江面。

     風勢漸強,霧氣漸退。

    曹軍立在船頭上,眺望到一百餘艘小船快速駛來,後面是數十艘江東的戰船,不時有利箭射向小船。

    最前面的小船豎起一面“黃”字大旗。

     黃蓋是真降的,這一百餘艘小船裝的一定是糧食,每艘船上不過幾個士兵,無論如何也耍不出什麼詭計。

    就算小船上隐藏的是士兵,但船太小,在我們的戰船面前不堪一擊,就連傻子都不會這麼做,何況是周瑜。

    是我太多心了。

    船裡裝的一定是武器和糧草,送呈我的見面禮,以求重用。

     江東水軍大營開始傳出騷動之聲,幾艘戰船擂鼓追過去,箭弩齊發。

     曹操長長松了口氣。

     眼看黃蓋船艦就要抵達江心,而後頭追兵也快趕上了,忽然那十餘艘蒙沖鬥艦散開了,呈長蛇陣形,并樹起白帆,在東南風的猛力吹送下,頓時全如離弦之箭,瞬間甩開追擊,往曹軍戰船急行而來。

    曹兵幾時看過這種投誠陣仗,紛紛放下手邊工作,站在那裡看得出神。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當這些蒙沖鬥艦行至距曹軍戰船約百米左右之際,竟轟然一聲,全都着了火,曹操整個人看得呆傻在當場,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急忙尋找在船上的黃蓋等人,卻哪還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原來,在蒙沖鬥艦着火的同時,他們便迅速跳入預先系于船尾的走舸,往追擊他們的江東戰船方向劃去。

     直到此時,曹操才如夢初醒,背上一陣寒意直貫腦杓,整個心都涼了:原來所謂的連環船、黃蓋投降全都是周瑜實行火攻之計精心設下的圈套,眼看那些燃燒的蒙沖鬥艦三兩下撞上曹軍戰船,并在東南風的助長下,火勢大起,相連戰船首尾的鐵鎖根本來不及解開,就這樣四周很快陷入一片火海,連岸上的水陸營區也不能幸免。

     曹操急忙下令戰船出動,想擋住起火的小船。

    但來不及了,小船瞬時間就撞到了曹軍的戰船,發出可怕的爆炸聲,火焰四射,一艘巨型戰船的船頭頓時燃起大火,沖起滾滾濃煙。

    船上的曹兵都被吓呆了,亂成一團,無人能制止住。

     一百餘艘小船都撞上了曹軍的戰船,有一半都發生了爆炸,另一半也都燃起大火,将曹軍最外圍的戰船燒成一片火海。

     火勢借着東風,迅速席卷過來。

     周瑜在指揮船的眺望塔上,目睹熊熊大火燃向曹船,異常興奮,拔劍向前方一指。

    随後一枝響箭飛上天空,發出尖銳的長鳴。

     江東水軍的千餘艘戰船,編成十幾個方隊,一聽到箭聲,就萬帆競發,呈一個巨大的扇形,向曹軍包抄過來,互為犄角,勢如排山倒海。

     曹兵被煙火連燒帶薰,連方向都辯不清了,無法厮殺。

     江東水軍就像射靶子一樣,一箭一個,幾乎是箭無虛發。

     曹軍水軍很快就潰散了,傷亡無數。

     曹操水軍大帳的火勢一起,甘甯、呂蒙、韓當、周泰、太史茲、潘璋等六員大将,率領六隊人馬,分别火攻曹軍的陸軍大營。

     岸上的曹兵一見水軍大敗,并不慌亂,列陣準備迎戰,但從水上敗退的曹兵,湧入陸軍大營,慌不擇路,沖亂了自己人的陣腳,一遇到江東陸軍的火攻,都吓破了膽,潮水般地潰退了。

    陸地上的曹軍被沖亂陣形,隻好随之後退。

     面對熊熊大火,一向不避風險的曹操也無計可施。

     水火無情,遠遠勝于刀箭。

    曹兵在刀箭面前,能不顧生死,一往無前,但在大火面前,無論多麼勇猛,也無濟于事,很快就潰亂。

    将領們不斷斬殺潰逃者,仍然控制不住,還被後潰逃的士兵,擁擠下來。

     “丞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是暫時退離赤壁吧。

    ” 曹操神情悲憤,愣愣看着眼前景況,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這時,曹仁與曹洪匆匆奔上來,曹仁先開口。

     “丞相,我已派一隊精銳騎兵往華容道打前鋒去了,請您即刻随我們離開主戰場,再做打算。

    ” 曹洪見曹操仍不動作,又準備與許褚上前強行扶持。

     曹操突然仰天長嘯,接着失魂落魄跌坐下去,頹然又絕望地喃喃道。

     “這個時節,居然會吹東南風?莫非我曹孟德氣數已盡,連老天都想亡我。

    ”他話說到最後,幾乎快哽咽了。

     許褚等人從未見曹操如此喪氣過,頓時感慨萬千。

    然而外頭戰況危急,容不得他們停留感傷,曹洪于是大喝一聲。

     “丞相,切勿讓周瑜小賊遂意了。

    ” 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曹操立即清醒過來,整個人跳起來咆哮如雷。

     “要這樣狼狽而走,簡直是恥辱,我非斬殺周瑜不可。

    ” 許褚和曹洪互望一眼,極有默契地迅速挾起曹操,離開指揮樓船,岸上有侍衛等候,不待他開口,就一把扶持上馬,往華容道疾奔而去。

     周瑜聽說曹操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往華容道方向逃竄,不禁雙眉緊蹙。

     “沒想到曹操竟下險棋,選擇那條有數十個大小湖泊,湖間水道縱橫,難以行軍的華容道作為逃跑路線,莫非先前他派少數兵士占守該處,是為預防萬一?” 從清晨開始即跟在周瑜身旁的諸葛亮聞言,淡淡一笑。

     “公瑾放心,昨夜我已吩咐距華容道最近的我方守将移駐該處了。

    ” 周瑜心咯噔了一下,暗想:孔明竟能比我洞燭先機,嘴裡卻問: “哪位守将?” “關雲長。

    ”諸葛亮緩緩道。

     “據說雲長與曹操有私人恩情,要他前往阻攔,未免太過冒險。

    ”周瑜有些訝異。

     “正因此如此,我才派他擔此大任,希望他能藉此機會表明立場,解除衆人的疑慮。

    ” 正在此時,一個傳令兵進來報告最新戰況。

     “曹操竄逃的華容道泥濘不堪,加上東南風大且急,曹仁等将領遂命令那些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的虛弱土丘扛着一捆捆的馬匹草料,填在濕地上,讓騎軍順利通過,但因此被馬蹄踐踏陷入泥中的士兵不計其數。

     “沒想到曹操如此對待自己的兵士,可見他注定要敗亡了。

    ”周瑜聞言十分感慨。

     “曹操真是物盡其用,深知帶着羸兵傷患逃亡會拖垮全軍的速度,卻又不想這麼遺棄,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讓他們貢獻最後一點心力,鋪出一條血道來。

    由此可見,他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

    ”諸葛亮也搖頭歎息。

     “倘若雲長能生擒曹操,将是天大的奇功。

    不過———”周瑜說着望一眼諸葛亮,淡淡道:“領兵打敗,越是最後關頭,越不可大意松懈,否則功虧一篑,後患無窮。

    ” “公瑾千萬别介意,若想率軍溯江而上追擊,盡管行動吧。

    誰抓到曹操都一樣。

    ” 周瑜寬慰地拍拍諸葛亮,攤開随身攜帶的地圖。

     “曹操占領荊州後,奪取江陵作為南進江東的重要據點,我推測他走華容道,應該是打算返回江陵重整軍隊,再與我們決戰。

    為防止雲長失守,我孫劉聯軍應盡快趕至江陵,先一步搶占那裡,讓曹操無所依恃。

    ” 于是,他即刻傳令下去,水陸兩軍往江陵出發。

     此時,原本駐守樊口的劉備,由于前夜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親率大軍參與赤壁的最後一仗,聞訊後急忙跟着整軍,朝江陵而去。

     情勢果然如周瑜所料,關羽在華容道與曹操相遇,最後感念過去曹操的恩德,卻冒着可能以違抗軍令論斬的危險,放走了曹操。

     曹操得到關羽的協助,終究先孫劉聯軍一步,九死一生地抵達了江陵。

    然而由于雙方實力懸殊,曹仁一緻反對他留在江陵重整軍隊,曹操心下也覺得已失去了進取江東的最好時機,終于決定引軍北上,但又不甘心如此挫敗,便留曹仁與橫野将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将軍樂進守襄陽。

    回到北京後,他還上奏皇帝,表示這次完全是由于自己生病,無法領軍,才不得不收兵罷戰,而曹軍戰船和營區的大火,則是因為自己不願讓孫劉聯軍從中擄獲物資,而下令兵士焚燒的。

     孫劉大軍大破曹操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江南江北,這場驚心動魄的戰争主帥周瑜的名聲不胫而走,一時間,“江東有公瑾,從此不要緊”,“孫家有周瑜,從此定無虞”的順口溜随處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