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雄踞江東
關燈
小
中
大
漢王朝的特使劉琬來到江東,曾說:“我看孫家幾兄弟,個個都很優秀,才能出衆,聰明、通達,但都享年不長。
隻有二弟孝廉,形體魁偉,相貌不凡,有大貴的儀表,年壽又最高。
你們不信,就記住我的話。
"孫權很懂禮儀,對部屬關愛倍至,對賢臣名士恭聽請教,從不以“少主人”自居,尤其是對周瑜和張昭,十分尊敬,不論在何種場合,都是先行禮問候。
孫權很痛快,滿口答應:“公謹大哥,這是你求我的第一件事,就放心吧。
” 他親自出面,為袁雅置了一座宅院,派了四個侍女服侍她。
袁雅閑來無事,孫權就請人教她棋琴書畫。
袁術死後,經過了幾個月的流亡逃離,她完全變了,不再任性胡為,甚至懂得了察言觀色,讨别人的歡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天夜裡,周瑜由孫權領着,偷偷地來看袁雅。
她竟然知道跪地下拜,感激涕零,沒提過去的事。
不知怎麼,周瑜心裡一陣酸楚,好言安慰她。
如果不是他和小喬情太深,真想娶袁雅做妾。
此後,周瑜經常派人送東西給她。
周瑜請孫權快點給袁雅物色一個婆家,她有了歸宿,就了卻了他一塊心病。
對此,孫權竟然一拖再拖。
想不到半年後,孫權和袁雅竟然暗中相戀了,隻是害怕被孫策知道,才不敢公開。
其時,孫權已經娶妻謝氏。
周瑜聞知,又奇怪又好笑:男女之情才是最深不可測的,比天下大勢還要複雜。
仲謀怎麼會喜歡上袁雅? 孫策死後的一年,孫權正式将袁雅接入家中,納為愛妾。
袁雅的哥哥袁耀因此富貴,不久便官拜郎中。
孫策崛起于江東,曹操無力讨伐,就籠絡他,推薦他擔任讨逆将軍,封吳侯,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為兒子曹璋娶了孫贲的女兒,還聘請孫權和孫诩到許都任職,被孫策婉拒。
周瑜一直很清楚:江東和北方的統一者遲早要有一場生死之戰。
數年的努力,周瑜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情報府。
府衙設在一座不起眼的大院裡,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的就是在曲阿之戰中立過大功的司馬功。
隻有周瑜、孫策、張昭和程普四人知道司馬功的真實身份,他不能決策的重大事情,就直接請示周瑜,周瑜不在是孫策,孫策不在是程普,程普不在是張昭。
司馬功遙控了三百多名精幹的密探,奔忙于各地,其中有一大半分布在洛陽戰區的各處要地,各種情報如江河入海,源源不斷地流入江東,經過篩選分類,最後擺在周瑜的案頭。
為此,所需經費直線上升,但周瑜覺得很值得,孫策也完全支持。
袁術敗亡後,洛陽戰區能和曹操争霸的隻有袁紹了。
曹操消滅了袁術和呂布,袁紹也擊潰了公孫瓒。
公元200年,在官渡,二人終于兵戎相見,江東成了争相拉攏的對象,江東又面臨重大抉擇。
孫策問周瑜:“袁紹和曹操,我們應該站在哪一邊。
” “以江東之力,不足以圖謀北方,隻能扶弱抗強,相互制衡,使我們騰出手來攻取巴蜀。
” “這我知道,但曹操和袁紹誰強誰弱呢?” “我在袁術身邊前後呆了兩年多,對袁紹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發現他們兄弟有着驚人的相似,都是志向遠大,年少有為,不畏強暴,努力奮鬥,等到創立了基業,就走下坡路了。
袁紹自從統領四州的軍務,成了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後,就目空一切,獨斷專行,生活腐朽,銳氣盡失。
” “那曹操呢?” “曹操很早就把袁紹視為敵人,而袁紹則把曹操當成朋友。
在曹操攻打雍丘的張超時,袁紹居然還幫助曹操。
曹操在攻打劉備時,袁紹想偷襲許昌,隻因愛子重病,就輕易放棄了難得的良機。
袁紹若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難事,但他偏偏把這個機會留給了曹操。
由此可見,袁紹絕不是曹操的對手。
” 周瑜頓了頓,接着說:“袁氏兄弟少年時,确有志向和雄才,也許不在你我和曹操之下。
然而,他們依靠運氣和家族的影響,壯大得太順利了,漸漸就得意妄形了。
” 孫策深有同感:“創業難,守業更難。
一個人未經曆許多挫折和磨難就成功了,絕不是好事。
” “我在曹操身上花的精力最多。
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宦官之後,在士大夫階層中,受過歧視和白眼,創功立業之欲望極強。
更厲害的是,曹操是個打不死的人。
他被董卓、呂布和張繡打得慘敗,卻總能東山再起,再次壯大。
這一點,袁術就沒有,袁紹也做不到。
我還多次觀看過曹軍的作戰演習,訓練相當有素,陣法變化無常,是我見過的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 “那我們就聯合袁紹,攻打曹操。
” “若能趁此時機,把獻帝和滿朝的文武大臣劫持到江東,就等于又攻克一個江東。
” “對,就偷襲許昌,在曹操的背後插上緻命的一刀。
” 這天,周瑜正看着小喬給他收拾出征時的行裝,一個叫許安的人求見。
許安的父親就是原吳郡太守許貢,是曹操的好友,和喬公也很熟。
前幾天,孫策得到了秘報,說許貢和曹操私通,替曹操刺探江東的情報,就将許貢一家四十餘人都抓了起來。
許安跪在周瑜面前,磕頭流血:“周将軍,家父絕不是曹操的内奸,求你救他。
我們聽說,孫策最聽你的。
三天後,家父就要問斬了。
” “孫策有确鑿的證據嗎?” “沒有,隻是懷疑。
家父是說過幾句諷刺孫策的話,也和曹操有書信往來,但那隻是叙舊,并無反叛之意。
家父還勸說過孫将軍,要歸順朝廷,做中興漢室的功臣。
孫将軍聽了,可能不高興了。
” 他話鋒一轉,“孫策是聽了廬江郡太守李術的謠言,才懷疑家父的。
李術隻因某件小事,就對家父懷恨在心,如今他飛黃騰達了,就陰謀報複,抓了許家的幾個門客,誣陷他們給曹操傳遞情報。
” “是李術!”周瑜頓時更關注了。
孫策攻占廬江郡後,就任命李術為新郡守。
當時,周瑜就覺得不妥,但他和小喬沐浴于愛河之中,心醉神馳,就沒再細想。
濫殺無辜,人心如何安定。
周瑜覺得這是大事,就去問孫策。
孫策很氣憤地說:“我赦免了他,讓他繼續過富貴的日子,他不思圖報,反而心懷不滿。
” “隻因他心懷不滿,你就殺了他?” “他是江東的禍根,不如早早除掉。
何況他是個徹頭徹尾的保皇派,極力反對江東割據。
他是江東保皇派的首領,這種人不除,始終是後患。
” “沒有确鑿的證據,怎能随便殺人?”周瑜很氣憤,“你殺了一個許貢,就會失去成千上萬顆民心。
我們的下坡路,可能就從這件事開始。
” 孫策不願意和周瑜糾纏這些小事:“先把許貢關押起來,派人明查,再做處置。
” “我看,還是把許貢放回家,派人嚴密監視就是了。
”周瑜看出孫策是敷衍自己:“伯符,治國治軍沒有小事,小事對了是小事,錯了就是大事。
” 孫策有點不耐:“對敵人心慈手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好了,公謹,偷襲許昌迫在眉睫,這件事就交給手下人做吧。
一會兒,仲謀就來了,我們三人還是精心制訂作戰計劃吧。
” 大喬出來了,給二人沏茶。
婚後,她出落得更動人了。
“公謹,小喬和劉勳對你說了許多伯符的壞話,你可别信。
劉勳和我們有仇,小喬是我妹妹,我最了解她,說話很偏激的。
”在她眼裡,伯符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一會兒,仲謀也來,你們不要走了,我親自下廚去。
” 正說着,孫權就到了。
偷襲許昌事關重大,周瑜和孫策都慎之又慎,每個微小的細節都要讨論幾遍。
經過密商決定:周瑜為先鋒,駐軍江夏,密切關注曹操的動向;孫策在吳郡調度各路人馬,陸續向江夏集結;時機一到,二人就率大軍攻打荊州,取路直襲許昌;留孫權和張昭鎮守江東各郡。
最後,周瑜才說到了李術。
“伯符,這一次,你是不是用人失當?李術可是個反複無常的人。
” 孫權也跟着附和:“他背叛過黃巾軍,在危難之際背叛了劉勳。
當我們有危難了,他會忠心嗎?” 孫策當然明白,但他也有自己的道理:“有兩種人才可以用,一是忠肝義膽的,二是識時務的。
李術屬于後者。
劉勳之流,如何與我輩相比。
李術此舉算是棄暗投明。
何況我是一時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才任命他的。
” “李術和許貢有過結,你知道嗎?” “這是許家人的認為,不足信。
許貢确實有太多的可疑之處了。
” 最後,周瑜再三強調:“沒有确鑿證據,千萬不要亂殺人。
若是是非難辯,就把許貢一家趕出江東即可。
能不殺人的時候,就不要殺人,這是劉勳治理廬江的信條,所以廬江郡才一直安甯富庶。
劉勳是我們的手下敗将,但他許多精辟的見解,很值得我們學。
” “好,我沒有确鑿的證據之前,不會殺許貢的。
”孫策點頭答應。
周瑜走後的第二天,李術又抓到曹操和許貢秘密來往的秘使。
此人叫趙馗,曾經是許貢的心腹門客,一年前離開許府,鄰人們都不知其去向。
在趙馗身上搜出一封曹操的親筆信,請許貢刺探軍情,聯絡舊部,做曹軍的内應。
在孫策面前,趙馗供認不諱。
孫策大怒,當即就把許貢抓來,與趙馗和李術對質。
許貢年已五旬,瘦小而又硬朗,臉上的皺紋很深,是個很倔強的人,他一見李術和趙馗,就大叫:“好二惡賊,何必苦苦害我。
孫将軍,我冤枉啊!” “許公不必心急,請坐下慢慢說。
”孫策表情很和藹。
許貢自以為孫策不會相信一面之詞,就大膽坐了:“孫将軍,這個趙馗本是我的門客,我待他不薄,可他生性淫蕩,不知羞恥,竟然和我的一個愛妾私通。
當時,我一是抱着慈悲寬厚之心,二是不想家醜外揚,就從輕發落,把他趕出府。
想不到這個小人不識好歹,竟然恩将仇報,夥同他人害我。
” 他接着又說了他和李術的關系:“我和劉勳的父親是好友,劉勳掌管廬江後,經常請我到他府上,暢談大事。
我見到李術,覺得他目光機詐,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不可重用。
可惜劉勳不聽我的話,最終被此人壞了大事。
” 李術反駁:“大丈夫在世,當遇明主,必要以死相随。
古今豪傑,莫不如此。
你和劉勳自不量力,以卵擊石。
難道我陪你們死戰到底,就能戰勝孫将軍嗎?” 孫策擺了擺手:“許公,我叫你來,不是想聽你評論誰,隻是問你有沒有和曹操通信。
” “那隻是私信而已。
就連你的嶽父喬太尉,也接到過這種信。
” 李術說:“許貢,你給曹操獻計,陷害孫将軍,這可是千真萬确的。
” “那隻是想讓孫将軍入朝為官,怎麼能說是陷害呢?” “我有一封許貢寫給曹操的親筆信,可以證明他确有害将軍之意。
”趙馗将一信呈給孫策,“許貢的字很有風格,很容易辯認。
” 孫策接着信一看,隻見信上寫道: 孫策骁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
若被诏,不得放還,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這封信是真是假。
”孫策問。
“不錯,這封信确是我寫給曹操的。
但是,這不是陷害,隻是為了天下百姓,也是替将軍着想。
将軍進京,擔任要職,中興漢室,名垂千古,有何不好?” “那你為何不寫給别人,偏偏要寫給曹操呢。
“曹操乃是漢室丞相,好比周公,輔佐弱主,掃除各地叛亂,上順天意,下順民心。
” 李術冷冷地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何況孫将軍哪一點不如曹操?孫将軍起兵時年僅21歲,獨自率兵渡江南下,短短三四年間,就奪得丹陽、會稽、吳郡、豫章、廬陵、廬江等郡,占據江東大片土地,雄霸一方。
這等英雄氣慨,天下無一人能及。
當年曹操領兖州牧,奠定基業時,年已38歲,袁紹奪得四州時,也已經37歲。
如果天下非要選一個周公,也輪不到曹操。
” 這一番話正說中了孫策的舒服處,他至始至終将話聽完,面露悅色。
這話說的一點不錯,我的英雄氣慨,天下何人能及。
曹操和袁紹快到四十歲的時候,才割據一方,我到他們的年紀,就統一天下了。
孫策還是很和藹:“許公的好意我知道,中興漢室,也是我的訴求。
” “那我就放心了,将軍神武,不輸于項羽,若能匡扶漢室,乃天下百姓之福。
” 許貢一走,孫策臉上的笑容隐去,殺氣呈現。
李術見狀,趁機進言:“将軍,許貢和曹操很有交情,曹操若是占據江東,許貢至少能重登吳郡太守的寶座。
許貢在吳郡任職數年,人望不錯,黨羽不少。
曹操無時無刻不想攻打江東,隻是北有袁紹等人,他無力南侵,隻好借朝廷之名來安撫我們,這分明是緩兵之計。
” 他頓了頓,接着說:“漢室名存實亡,各地英雄無不想取而代之,這也是天意。
将軍神武英明,與世無匹,就不想嗎?許貢不識時務,逆天而行,這種人遲早是将軍的絆腳石。
” 自起兵以來,我戰無不克,攻無不勝,戰績确實非曹操和袁紹可比。
有人說我的神勇和英明,天下無人能比,這話雖然有阿谀奉承之嫌,但細想起來,倒也不虛。
我打到哪裡,百姓都擁戴我,名人賢士都歸附我,将士都願意出死力,由此可見,我的所作所為才是上順天意,下順民心。
既然我是對的,那反對我的人就是錯的。
他們錯了,我給他們機會改悔,已經很寬厚了,他們不改,就該殺。
望眼天下英雄,除了我,誰還會是真命天子。
我将來一統天下,創立萬世基業,凡是反對我的人就是逆天而行,都該殺。
不把該殺的人都殺了,天下就不會太平。
天下大亂,就是該殺的人還都活着,他們活着,就會殺不該殺的人。
許貢即使沒有害我之意,但他一心效忠漢室,遲早都是我統一天下的障礙。
亂世就得用重典。
公謹自幼受儒家影響太深,是婦人之仁。
法家的嚴厲,甚至是殘暴,名聲不好,但在亂世之中卻很有效。
秦國正是依靠法家的主張,才得以統一天下。
“李将軍,就按你說的去辦吧。
” 這天夜裡,李術率領一隊孫策的親兵,忽然包圍了許貢的家,将其一百餘口人統統綁了,押到城外,秘密斬殺了,再挖一個大坑埋了。
孫策身經百戰,殺人無數,早已視人命如草介,根本不把許家之事放在心上。
沒過幾天,就把這件事抛在腦後,一心想着如何偷襲許昌。
這一日,孫策接連召開了三個會議: 一個是和程普、黃蓋等人商量伐曹事宜。
一個是和張昭、孫權等人談論如何守衛江東: 一個是召見六郡的郡守,質詢他們的治理情況。
他忙得頭暈腦漲,思路停滞,決定第二天去郊外打獵,以消散一天的疲倦。
曠野就像戰場,林中的野獸就像敵兵,他飛馬射箭,當野獸被射倒的刹那間,他就會産生豪邁高大的興奮感,所有不愉快和疲倦都會抛開,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他最渴望戰場上的一切,那舞動長槍沖在最前面,望着敵人四散奔逃的情景;那手起槍落,将
隻有二弟孝廉,形體魁偉,相貌不凡,有大貴的儀表,年壽又最高。
你們不信,就記住我的話。
"孫權很懂禮儀,對部屬關愛倍至,對賢臣名士恭聽請教,從不以“少主人”自居,尤其是對周瑜和張昭,十分尊敬,不論在何種場合,都是先行禮問候。
孫權很痛快,滿口答應:“公謹大哥,這是你求我的第一件事,就放心吧。
” 他親自出面,為袁雅置了一座宅院,派了四個侍女服侍她。
袁雅閑來無事,孫權就請人教她棋琴書畫。
袁術死後,經過了幾個月的流亡逃離,她完全變了,不再任性胡為,甚至懂得了察言觀色,讨别人的歡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天夜裡,周瑜由孫權領着,偷偷地來看袁雅。
她竟然知道跪地下拜,感激涕零,沒提過去的事。
不知怎麼,周瑜心裡一陣酸楚,好言安慰她。
如果不是他和小喬情太深,真想娶袁雅做妾。
此後,周瑜經常派人送東西給她。
周瑜請孫權快點給袁雅物色一個婆家,她有了歸宿,就了卻了他一塊心病。
對此,孫權竟然一拖再拖。
想不到半年後,孫權和袁雅竟然暗中相戀了,隻是害怕被孫策知道,才不敢公開。
其時,孫權已經娶妻謝氏。
周瑜聞知,又奇怪又好笑:男女之情才是最深不可測的,比天下大勢還要複雜。
仲謀怎麼會喜歡上袁雅? 孫策死後的一年,孫權正式将袁雅接入家中,納為愛妾。
袁雅的哥哥袁耀因此富貴,不久便官拜郎中。
孫策崛起于江東,曹操無力讨伐,就籠絡他,推薦他擔任讨逆将軍,封吳侯,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為兒子曹璋娶了孫贲的女兒,還聘請孫權和孫诩到許都任職,被孫策婉拒。
周瑜一直很清楚:江東和北方的統一者遲早要有一場生死之戰。
數年的努力,周瑜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情報府。
府衙設在一座不起眼的大院裡,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的就是在曲阿之戰中立過大功的司馬功。
隻有周瑜、孫策、張昭和程普四人知道司馬功的真實身份,他不能決策的重大事情,就直接請示周瑜,周瑜不在是孫策,孫策不在是程普,程普不在是張昭。
司馬功遙控了三百多名精幹的密探,奔忙于各地,其中有一大半分布在洛陽戰區的各處要地,各種情報如江河入海,源源不斷地流入江東,經過篩選分類,最後擺在周瑜的案頭。
為此,所需經費直線上升,但周瑜覺得很值得,孫策也完全支持。
袁術敗亡後,洛陽戰區能和曹操争霸的隻有袁紹了。
曹操消滅了袁術和呂布,袁紹也擊潰了公孫瓒。
公元200年,在官渡,二人終于兵戎相見,江東成了争相拉攏的對象,江東又面臨重大抉擇。
孫策問周瑜:“袁紹和曹操,我們應該站在哪一邊。
” “以江東之力,不足以圖謀北方,隻能扶弱抗強,相互制衡,使我們騰出手來攻取巴蜀。
” “這我知道,但曹操和袁紹誰強誰弱呢?” “我在袁術身邊前後呆了兩年多,對袁紹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發現他們兄弟有着驚人的相似,都是志向遠大,年少有為,不畏強暴,努力奮鬥,等到創立了基業,就走下坡路了。
袁紹自從統領四州的軍務,成了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後,就目空一切,獨斷專行,生活腐朽,銳氣盡失。
” “那曹操呢?” “曹操很早就把袁紹視為敵人,而袁紹則把曹操當成朋友。
在曹操攻打雍丘的張超時,袁紹居然還幫助曹操。
曹操在攻打劉備時,袁紹想偷襲許昌,隻因愛子重病,就輕易放棄了難得的良機。
袁紹若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難事,但他偏偏把這個機會留給了曹操。
由此可見,袁紹絕不是曹操的對手。
” 周瑜頓了頓,接着說:“袁氏兄弟少年時,确有志向和雄才,也許不在你我和曹操之下。
然而,他們依靠運氣和家族的影響,壯大得太順利了,漸漸就得意妄形了。
” 孫策深有同感:“創業難,守業更難。
一個人未經曆許多挫折和磨難就成功了,絕不是好事。
” “我在曹操身上花的精力最多。
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宦官之後,在士大夫階層中,受過歧視和白眼,創功立業之欲望極強。
更厲害的是,曹操是個打不死的人。
他被董卓、呂布和張繡打得慘敗,卻總能東山再起,再次壯大。
這一點,袁術就沒有,袁紹也做不到。
我還多次觀看過曹軍的作戰演習,訓練相當有素,陣法變化無常,是我見過的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 “那我們就聯合袁紹,攻打曹操。
” “若能趁此時機,把獻帝和滿朝的文武大臣劫持到江東,就等于又攻克一個江東。
” “對,就偷襲許昌,在曹操的背後插上緻命的一刀。
” 這天,周瑜正看着小喬給他收拾出征時的行裝,一個叫許安的人求見。
許安的父親就是原吳郡太守許貢,是曹操的好友,和喬公也很熟。
前幾天,孫策得到了秘報,說許貢和曹操私通,替曹操刺探江東的情報,就将許貢一家四十餘人都抓了起來。
許安跪在周瑜面前,磕頭流血:“周将軍,家父絕不是曹操的内奸,求你救他。
我們聽說,孫策最聽你的。
三天後,家父就要問斬了。
” “孫策有确鑿的證據嗎?” “沒有,隻是懷疑。
家父是說過幾句諷刺孫策的話,也和曹操有書信往來,但那隻是叙舊,并無反叛之意。
家父還勸說過孫将軍,要歸順朝廷,做中興漢室的功臣。
孫将軍聽了,可能不高興了。
” 他話鋒一轉,“孫策是聽了廬江郡太守李術的謠言,才懷疑家父的。
李術隻因某件小事,就對家父懷恨在心,如今他飛黃騰達了,就陰謀報複,抓了許家的幾個門客,誣陷他們給曹操傳遞情報。
” “是李術!”周瑜頓時更關注了。
孫策攻占廬江郡後,就任命李術為新郡守。
當時,周瑜就覺得不妥,但他和小喬沐浴于愛河之中,心醉神馳,就沒再細想。
濫殺無辜,人心如何安定。
周瑜覺得這是大事,就去問孫策。
孫策很氣憤地說:“我赦免了他,讓他繼續過富貴的日子,他不思圖報,反而心懷不滿。
” “隻因他心懷不滿,你就殺了他?” “他是江東的禍根,不如早早除掉。
何況他是個徹頭徹尾的保皇派,極力反對江東割據。
他是江東保皇派的首領,這種人不除,始終是後患。
” “沒有确鑿的證據,怎能随便殺人?”周瑜很氣憤,“你殺了一個許貢,就會失去成千上萬顆民心。
我們的下坡路,可能就從這件事開始。
” 孫策不願意和周瑜糾纏這些小事:“先把許貢關押起來,派人明查,再做處置。
” “我看,還是把許貢放回家,派人嚴密監視就是了。
”周瑜看出孫策是敷衍自己:“伯符,治國治軍沒有小事,小事對了是小事,錯了就是大事。
” 孫策有點不耐:“對敵人心慈手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好了,公謹,偷襲許昌迫在眉睫,這件事就交給手下人做吧。
一會兒,仲謀就來了,我們三人還是精心制訂作戰計劃吧。
” 大喬出來了,給二人沏茶。
婚後,她出落得更動人了。
“公謹,小喬和劉勳對你說了許多伯符的壞話,你可别信。
劉勳和我們有仇,小喬是我妹妹,我最了解她,說話很偏激的。
”在她眼裡,伯符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一會兒,仲謀也來,你們不要走了,我親自下廚去。
” 正說着,孫權就到了。
偷襲許昌事關重大,周瑜和孫策都慎之又慎,每個微小的細節都要讨論幾遍。
經過密商決定:周瑜為先鋒,駐軍江夏,密切關注曹操的動向;孫策在吳郡調度各路人馬,陸續向江夏集結;時機一到,二人就率大軍攻打荊州,取路直襲許昌;留孫權和張昭鎮守江東各郡。
最後,周瑜才說到了李術。
“伯符,這一次,你是不是用人失當?李術可是個反複無常的人。
” 孫權也跟着附和:“他背叛過黃巾軍,在危難之際背叛了劉勳。
當我們有危難了,他會忠心嗎?” 孫策當然明白,但他也有自己的道理:“有兩種人才可以用,一是忠肝義膽的,二是識時務的。
李術屬于後者。
劉勳之流,如何與我輩相比。
李術此舉算是棄暗投明。
何況我是一時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才任命他的。
” “李術和許貢有過結,你知道嗎?” “這是許家人的認為,不足信。
許貢确實有太多的可疑之處了。
” 最後,周瑜再三強調:“沒有确鑿證據,千萬不要亂殺人。
若是是非難辯,就把許貢一家趕出江東即可。
能不殺人的時候,就不要殺人,這是劉勳治理廬江的信條,所以廬江郡才一直安甯富庶。
劉勳是我們的手下敗将,但他許多精辟的見解,很值得我們學。
” “好,我沒有确鑿的證據之前,不會殺許貢的。
”孫策點頭答應。
周瑜走後的第二天,李術又抓到曹操和許貢秘密來往的秘使。
此人叫趙馗,曾經是許貢的心腹門客,一年前離開許府,鄰人們都不知其去向。
在趙馗身上搜出一封曹操的親筆信,請許貢刺探軍情,聯絡舊部,做曹軍的内應。
在孫策面前,趙馗供認不諱。
孫策大怒,當即就把許貢抓來,與趙馗和李術對質。
許貢年已五旬,瘦小而又硬朗,臉上的皺紋很深,是個很倔強的人,他一見李術和趙馗,就大叫:“好二惡賊,何必苦苦害我。
孫将軍,我冤枉啊!” “許公不必心急,請坐下慢慢說。
”孫策表情很和藹。
許貢自以為孫策不會相信一面之詞,就大膽坐了:“孫将軍,這個趙馗本是我的門客,我待他不薄,可他生性淫蕩,不知羞恥,竟然和我的一個愛妾私通。
當時,我一是抱着慈悲寬厚之心,二是不想家醜外揚,就從輕發落,把他趕出府。
想不到這個小人不識好歹,竟然恩将仇報,夥同他人害我。
” 他接着又說了他和李術的關系:“我和劉勳的父親是好友,劉勳掌管廬江後,經常請我到他府上,暢談大事。
我見到李術,覺得他目光機詐,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不可重用。
可惜劉勳不聽我的話,最終被此人壞了大事。
” 李術反駁:“大丈夫在世,當遇明主,必要以死相随。
古今豪傑,莫不如此。
你和劉勳自不量力,以卵擊石。
難道我陪你們死戰到底,就能戰勝孫将軍嗎?” 孫策擺了擺手:“許公,我叫你來,不是想聽你評論誰,隻是問你有沒有和曹操通信。
” “那隻是私信而已。
就連你的嶽父喬太尉,也接到過這種信。
” 李術說:“許貢,你給曹操獻計,陷害孫将軍,這可是千真萬确的。
” “那隻是想讓孫将軍入朝為官,怎麼能說是陷害呢?” “我有一封許貢寫給曹操的親筆信,可以證明他确有害将軍之意。
”趙馗将一信呈給孫策,“許貢的字很有風格,很容易辯認。
” 孫策接着信一看,隻見信上寫道: 孫策骁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
若被诏,不得放還,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這封信是真是假。
”孫策問。
“不錯,這封信确是我寫給曹操的。
但是,這不是陷害,隻是為了天下百姓,也是替将軍着想。
将軍進京,擔任要職,中興漢室,名垂千古,有何不好?” “那你為何不寫給别人,偏偏要寫給曹操呢。
“曹操乃是漢室丞相,好比周公,輔佐弱主,掃除各地叛亂,上順天意,下順民心。
” 李術冷冷地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何況孫将軍哪一點不如曹操?孫将軍起兵時年僅21歲,獨自率兵渡江南下,短短三四年間,就奪得丹陽、會稽、吳郡、豫章、廬陵、廬江等郡,占據江東大片土地,雄霸一方。
這等英雄氣慨,天下無一人能及。
當年曹操領兖州牧,奠定基業時,年已38歲,袁紹奪得四州時,也已經37歲。
如果天下非要選一個周公,也輪不到曹操。
” 這一番話正說中了孫策的舒服處,他至始至終将話聽完,面露悅色。
這話說的一點不錯,我的英雄氣慨,天下何人能及。
曹操和袁紹快到四十歲的時候,才割據一方,我到他們的年紀,就統一天下了。
孫策還是很和藹:“許公的好意我知道,中興漢室,也是我的訴求。
” “那我就放心了,将軍神武,不輸于項羽,若能匡扶漢室,乃天下百姓之福。
” 許貢一走,孫策臉上的笑容隐去,殺氣呈現。
李術見狀,趁機進言:“将軍,許貢和曹操很有交情,曹操若是占據江東,許貢至少能重登吳郡太守的寶座。
許貢在吳郡任職數年,人望不錯,黨羽不少。
曹操無時無刻不想攻打江東,隻是北有袁紹等人,他無力南侵,隻好借朝廷之名來安撫我們,這分明是緩兵之計。
” 他頓了頓,接着說:“漢室名存實亡,各地英雄無不想取而代之,這也是天意。
将軍神武英明,與世無匹,就不想嗎?許貢不識時務,逆天而行,這種人遲早是将軍的絆腳石。
” 自起兵以來,我戰無不克,攻無不勝,戰績确實非曹操和袁紹可比。
有人說我的神勇和英明,天下無人能比,這話雖然有阿谀奉承之嫌,但細想起來,倒也不虛。
我打到哪裡,百姓都擁戴我,名人賢士都歸附我,将士都願意出死力,由此可見,我的所作所為才是上順天意,下順民心。
既然我是對的,那反對我的人就是錯的。
他們錯了,我給他們機會改悔,已經很寬厚了,他們不改,就該殺。
望眼天下英雄,除了我,誰還會是真命天子。
我将來一統天下,創立萬世基業,凡是反對我的人就是逆天而行,都該殺。
不把該殺的人都殺了,天下就不會太平。
天下大亂,就是該殺的人還都活着,他們活着,就會殺不該殺的人。
許貢即使沒有害我之意,但他一心效忠漢室,遲早都是我統一天下的障礙。
亂世就得用重典。
公謹自幼受儒家影響太深,是婦人之仁。
法家的嚴厲,甚至是殘暴,名聲不好,但在亂世之中卻很有效。
秦國正是依靠法家的主張,才得以統一天下。
“李将軍,就按你說的去辦吧。
” 這天夜裡,李術率領一隊孫策的親兵,忽然包圍了許貢的家,将其一百餘口人統統綁了,押到城外,秘密斬殺了,再挖一個大坑埋了。
孫策身經百戰,殺人無數,早已視人命如草介,根本不把許家之事放在心上。
沒過幾天,就把這件事抛在腦後,一心想着如何偷襲許昌。
這一日,孫策接連召開了三個會議: 一個是和程普、黃蓋等人商量伐曹事宜。
一個是和張昭、孫權等人談論如何守衛江東: 一個是召見六郡的郡守,質詢他們的治理情況。
他忙得頭暈腦漲,思路停滞,決定第二天去郊外打獵,以消散一天的疲倦。
曠野就像戰場,林中的野獸就像敵兵,他飛馬射箭,當野獸被射倒的刹那間,他就會産生豪邁高大的興奮感,所有不愉快和疲倦都會抛開,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他最渴望戰場上的一切,那舞動長槍沖在最前面,望着敵人四散奔逃的情景;那手起槍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