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雄踞江東

關燈
對手挑到半空中的感覺;那勢均力敵,瘋狂厮殺的血腥場面;那指揮千軍萬馬,奮勇沖殺的壯觀;那高高在上,萬衆垂手的入城儀式,都令他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太平的日子,隻能令他心煩氣躁,渾身無力,甚至連覺都睡不着。

     大喬不願意讓孫策去:“伯符,不要去野林打獵了,我給你熬了龜湯。

    ” “我要到郊外透一透氣,這幾天,都把我憋死了。

    我和太史慈約好了,若是失約,他不但會以為我的騎術和箭法不如他,,還會笑話我沉溺女色。

    ” “伯符,孫道士說,你這幾天不宜出門……” 孫策哈哈大笑:“裝神弄鬼的道士,隻能騙一些小女人。

    好了,我的愛妻,回去等我。

    等我打幾件野味回來,我親自下廚,給你燒菜。

    ” 大喬甜甜地一笑:“那你就快去快回。

    ” 孫策和太史慈隻帶十幾個貼身侍衛,向郊外的野地林去了。

     他騎着李術送給他的赤紅駿馬,一馬當先地沖進了野地林,仿佛嗅到了戰場上的氣息,不住地打馬狂奔,兩邊的樹木箭一般地在他的眼前掠過。

     “将軍,等一等,我們跟不上了。

    ”侍衛們不住地喊。

     太史慈也大喊:“伯符,你的馬快,赢了我也不光彩。

    ” 孫策自恃有萬夫不敵之勇,從不把山賊流匪放在心上,哪裡會聽。

    在馬上飛馳的感覺太好了,令他顧不得太史慈了。

    侍衛們很快就看不到他了。

    孫策飛馳的馬上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不一會兒,就射中了數支飛鳥和野兔。

     忽然,“嗖”的一聲,一支利箭從巨石後面射出,迎風發出尖銳之聲,直奔孫策的胸口。

     由于距離太近,他閃避不及,中箭落馬。

     從巨石後面跳出三個蒙面人,掄刀撲過來,想不到孫策竟然還能站起,拔出佩刀,隻一招,就把沖在最前面的刺客砍翻在地。

     另兩個刺客卻不懼孫策之勇,不退反進,奮不顧身地砍殺,大有和孫策同歸于盡之意。

    孫策一手捂胸,一手舞刀,盡管如此,那兩個刺客在厮殺中,仍然占不到上風。

     不一會兒,太史慈等人趕到,将這兩個刺客射殺。

     孫策被護送回城時,已經昏迷不醒了。

     刺客們的箭頭有毒,孫策流出的血都是黑的,還散發惡臭味。

     三個刺客的屍體被運進郡城,很快被認出是許貢的愛子許安和兩個門客。

     在李術抄斬許家的當晚,不知為何,許安在兩個門客的保護下,竟然逃走了。

     幾個名醫會診,搶救半日,孫策才脫離危險,但要靜養半月,不能躁怒和操勞。

     這麼久不能上戰場,甚至要暫别戰馬和長槍,這令孫策十分痛苦。

    何況偷襲許昌,劫持獻帝,何等重要,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怎麼能靜養得了呢。

    他遇刺後,江東人心不穩,使他也無法靜養,經常要出席一些公衆場合,談笑風生,裝出已經康複的假相。

     還有,孫策無法控制自己心态,總是禁不住思考軍國大事,悠閑輕松的日子,他一刻也過不了。

     以往很多時候,孫策太疲倦了,自嘲地說自己苦命,很向往吃飽了沒事,想幹點什麼就幹點什麼的悠閑生活。

    可是真的過上了,他才知道,這種日子太難受了。

     由于對手是曹操,激起了周瑜的萬丈雄心。

     曹操在我的腦海裡存在了十二年,我一直很敬佩他。

    兩年前,我在許昌時就知道了,我們會在戰場上相見。

    現在若評選天下第一英雄,怕是非曹操莫屬。

    伯符年輕,還不夠氣候,袁紹勢大,但多半是來自于家族的庇佑。

    我若能擊敗曹操,就能威震天下,留芳後世。

     到了江夏郡後,他訓練兵馬,巡視軍營,夜裡遙望北方,禁不住撥劍起舞,激奮異常。

    一聽到孫策被刺的消息,十分震驚,如同迎頭被潑了一盆冷水。

     孫權來信說,孫策傷勢太重,有性命之憂,不能領兵,如今之計,請周瑜定奪。

    張昭、程普、黃蓋等重臣都主張不要冒然襲許。

     孫策病重,江東人心浮動,許多郡縣可能會伺機反叛,不得不防,用來偷襲許昌的兵馬将不到三萬,且士氣大受影響,艱險和困難可想而知。

     一連三天,周瑜未踏出大帳一步,苦思苦想,将從荊州和許昌收集的各種情報分析了十幾遍,反複權衡利弊,毅然決定仍然襲許,且隻率領兩萬兵馬。

     錯過這次與曹操交戰的時機,就等于養虎為患。

    等到曹操統一了北方,再揮兵南下,江東就更不利了。

     他制訂了一個大膽計劃:繞過荊州,兵分兩路,一路由韓當和周泰率領一萬五千人從襄陽、新野、南陽進攻,将本來就空虛的留守曹軍都吸引過去,自己則率領五千精銳輕騎,經弋陽、汝南、豫州進軍許昌。

     攻破許昌,就以獻帝名義發表讨曹檄文,然後經陳郡、壽春、合肥等地,進入廬江郡,回江東。

    隻要控制了獻帝,沿途許多郡縣都會聞風歸順,至少不會拼死攔截。

     曹操分兵回援,袁紹揮軍掩殺,曹軍必潰。

    九江、壽春和合肥等地都是袁術的地盤,曹操剛剛平定,沒有根基。

    隻要一過了九江,大事就成功了。

     韓當和周泰都指出:“這個風險太大。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周瑜決心一下,再不動搖。

    他連夜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孫策,要他好好養病,并詳細論證了“襲許”的計劃;一封寫給袁紹,勸他切驕勿躁,拖住曹軍。

     他替袁紹分析局勢,曹操兵少,後方空虛,力求速戰,必須出奇計,隻要袁紹嚴防死守,穩紮穩打,曹軍必敗。

     孫策看了周瑜的信,十分贊同,還說他的病快好了,将率大軍接應周瑜。

     然而在一天夜裡,大喬攙扶着孫策到花園賞月,他忽然箭傷暴裂,昏迷過去。

     兩天後醒來,預感死期将至,就把孫權叫到床前,把印绶給他,并拉住他的手叮囑。

     “張昭忠心耿耿,正直不阿,情懷高尚,氣度恢宏,可以幫助你治理江東。

    然而,亂世之中,最重要的是攻城奪地,擊退強敵,這隻有依靠公謹了。

    父親生前夢見過天神賜給他一個金身童子,第二天公謹就到了。

    此夢不假,公謹乃當世奇才,不輸于曹操和袁紹,将來攻取巴蜀,圖謀北方,就靠他了。

    我和公謹情勝手足,你要把他當成兄長相待。

    ” 孫策臨死前,給周瑜一封親筆信,回顧了二人的生死友情之後,說:中原正在大亂,以吳越人力,三江險要,足以坐觀成敗。

    率領江東的人馬,決戰于缰場,與天下英雄相争,仲謀不如我;選拔賢才,任用能臣,使他們各盡忠心,保守江東,我不如仲謀,請你盡心輔佐他。

    雖然已經占據了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等郡,但治理不久,懷有二心者甚多,偏遠山區還未平定,請不要偷襲許昌了。

    我死後,一定會有郡守趁機叛亂,除了你,無人能平定他們。

     周瑜聽到孫策的死訊,放聲大哭,捶胸頓足,一連三日,未進粒米。

     他不忍違背孫策臨終遺囑,隻好望北興歎,忍痛率軍回吳郡奔喪。

     他将孫堅的感激和對孫策的友誼都轉移到孫權身上,盡心盡力輔佐他成就大業。

    有周瑜在,衆将領都覺得有了一個堅強的依靠。

     周瑜從巨大的悲痛中清醒過來,将孫策遇刺經過詢問得詳詳細細,漸起疑心: 第一,伯符抄斬許家之前,沒有任何征兆,許安和兩個門客卻漏掉了,這是巧合嗎?第二,許安等人是事先埋伏在野地林的,他們怎麼會知道伯符第二天去野地林打獵呢?太史慈本是劉繇的同鄉兼部将,武功高強,有膽有識,曾經和孫策大戰過,但他出身低賤,不被劉繇重用。

    劉繇慘敗時,他被孫策生擒。

    孫策十分賞識他,親自替他松綁,與他推心置腹。

    太史慈十分感動,投靠孫策後忠心耿耿,是孫策最得力的愛将。

    在多次戰鬥中,他不離孫策左右,舍生忘死,絕不會有暗害孫策之意。

     那幾個貼身護衛,都受過孫家的大恩大德,是孫策的心腹死士,他們若想害孫策,不必等到今天,絕不可能是他們。

     除了太史慈和孫策的幾個貼身侍衛,知道孫策第二天會去野地林打獵的人隻有七個:大喬、丹楊郡太守吳景、豫章郡太守孫贲、廬陵郡太守孫輔、吳郡太守朱治、會稽郡太守孫權、廬江郡太守李術。

     吳景、孫贲、孫權是孫策的至親,孫輔是孫贲的弟弟,也可以排除在外,就隻有朱治和李術值得懷疑。

     朱治乃是孫堅的舊将,受過孫堅的恩德,對孫家的忠心不在程普和黃蓋之下。

    孫堅死後,朱治曾在袁術手下任職,看袁術難成大器,就毅然辭官,閑居山野,過着逍遙自樂的日子。

    他一聽說孫策起兵,就不畏艱險,趕來效力,令人感動。

    說他有害孫策之心,不會有人相信。

     那就隻剩下李術了。

     而且抄斬孫家的人就是李術,他有可能會故意放走許安和兩個門客。

     若是李術給刺客通風報信,他為什麼要害孫策呢?這極危險,得不到巨大利益,他絕不會幹的。

    還有,李術膽小,背後沒有人撐腰,他也絕不敢。

    如果這些設想成立,那李術背後的人會是誰呢? 周瑜心神不甯地叫來司馬功,把這些疑團對他說了,要他派最精幹的密探,到廬江郡城,嚴密監視李術的一舉一動。

     司馬功覺得此事太重大,決心親赴廬江郡城。

     不過數日,司馬功就有收獲了。

     “周将軍,李術和幾個江北的客商來往密切。

    憑我的直覺,這幾個客商很可能是密探。

    我就是密探,看一個人是不是密探,八九不離十。

    ” 江北的密探?如果這是真的,那一定是曹操派來的。

     北方的割據者,隻有袁紹和曹操會垂涎江東。

    袁紹已經和江東結盟,不可能派密探來。

     “我派人晝夜監視那幾個客商。

    ”司馬功一臉風塵,喝了一大口茶,繼續說:“許安和兩個門客,十有八九是李術有意放走的。

    這兩個門客一個叫趙吉,一個叫郭星,是許家幾十名門客中武功最高,箭法最好的。

    就是趙吉射中主公的。

    主公身經百戰,能一箭射中他要害的并不多。

    這是偶然的嗎?” 周瑜對這個發現大吃一驚,陷入深思。

     李術和許貢有仇,卻有意放走三個人,就是想讓他們刺殺伯符。

    這難道會是一個連環計,李術陷害許貢,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最終的目标卻是伯符。

     “公謹,你隻是不明白,李術算是許家的仇人,許安等人怎麼會相信他呢?也就是說,李術怎麼能利用許安呢?” “這很簡單,隻需要一個中間人就行了。

    李術收買一個許家的故友就行了。

    ”周瑜想到這裡,很興奮,“目前,最要緊的是查清那幾個江北客商的真實身份,不必去找李術和許安的中間人。

    ” 又過了半個月,那幾個江北客商的身份被查清:他們正是曹操的密探。

     江東密探一直跟蹤他們渡過長江,直到魯陽城,親眼見他們進了曹軍的兵營。

     其中有一個密探叫程實,就是魯陽人。

    江東的密探從他的妻子口中,證實了此事。

     這個結果,周瑜雖然猜到了,但還是驚愕得半晌說不出話。

     李術一定是受了曹操的指使,不惜犧牲許貢,來暗害伯符。

     曹操深謀遠慮,一定會想到、甚至發現了伯符有北伐之意圖,他和袁紹正在決戰,無力讨伐江東,才出此毒策。

    伯符一死,江東大亂,自然就無力北伐了。

    好厲害的曹操,在千裡之外,借刀殺人,無影無形,神鬼不知。

     孫權聽說了這件事,驚訝之餘,氣得咬牙切齒:“這個恩将仇報的惡賊,馬上出兵,掃平廬江郡。

    ” “仲謀,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患。

    别忘了,李術背後還有曹操。

    ” “那該怎麼辦?” “很簡單,你明天傳令各郡太守來議事,李術一到,就把他抓起來。

    然後派程普代理廬江郡守一職,再請子敬協助程普。

    總之,要兵不血刃控制住廬江郡。

    ” 孫權依計行事。

     然而,李術卻稱病沒來,隻派一個副将來旁聽。

     孫權遵照周瑜的吩咐,不露聲色地開完會,還向那副将詢問了李術的病情,并送了幾副名貴的草藥,完全一副籠絡人心之态,不露半點破綻。

     周瑜和孫權、程普商量,都覺得讨伐李術,宜早不宜遲。

    否則,等到曹操打敗袁紹,統一了北方之後再揮兵南下,廬江郡就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了。

     就在孫權暗中調兵遣将之際,北方傳來袁紹在官渡兵敗的消息。

     這對江東是個極大的壞消息,孫權急召周瑜、張昭等幾個重臣商議對策。

     與此同時,潛伏在廬江的密探傳回消息:李術正在加急招兵買馬,公然收容劉繇、王朗和嚴白虎的舊部,叛反之心,昭然若揭。

     “公謹大哥,李術乃是強曹伸到江東的一隻手,不将它立刻斬斷,必成大患。

    此仗關系甚大,隻有勞你親征,速戰速決了。

    ” 周瑜笑了笑:“這一仗,不該由我來打。

    ” “除了你,還有更合适的人嗎?” “有。

    ” “是誰?” “你啊!” 孫權一聽,哭喪着臉:“我的公謹大哥,你不是開玩笑吧。

    不是我膽小懦弱,隻是我從未帶兵打過仗,何況值此江東危亡之關頭,容不得我練兵。

    ” “有我在,你怎麼會敗呢。

    我已經想好了破敵之計。

    ” “那你為什麼不親征呢?” “值此亂世,一方人主樹立一個能征善戰的形象十分重要。

    你聰慧過人,禮賢愛士,有明主之風,你的父兄生前英雄神勇,待人極好,故而有許多人擁戴你。

    但你想繼往開來,把父兄傳給你的基業發揚光大,就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激勵将士。

    ” 孫權恍然大悟,對周瑜一躬到底:“公謹大哥用心良苦,小弟感激不盡。

    ” 他又說:“如今,曹操打敗了袁紹,但袁紹仍據有四州之地,曹操一時還無力出兵江東。

    若不是你洞察秋毫,對李術起了疑心,及時發現了曹操的陰謀,等到曹操統一了北方,再和李術裡應外合,那江東就遭遇滅頂之災了。

    ” 在孫權出征之前,周瑜覺得江東勢小,表面仍然要裝出尊奉曹操之态,令他出師無名,還要陳述利害,令他知難而退。

     于是,周瑜就起草了一封給曹操的信。

     李術兇惡,見利忘義,反複無常,專害其主,且輕犯漢制,殘害州司,肆其無道,宜速誅滅,以懲醜類。

    今欲讨之,進為國朝掃除鲸鲵,退為舉将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術必懼誅,複詭說求救。

    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願敕執事,勿複聽受。

     信中之意,江東已經想到了曹操會出兵相救,必有準備。

    曹操看過這封信後,出兵相救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江東的兵精将勇,大軍一逼近廬江郡城,李術不敢與之争鋒,就一面堅守不出,一面火速向曹操求救。

     廬江郡城經過劉勳數年的治理,積糧極多,且城池堅固,易守難攻。

    江東兵的幾次猛攻,都被打退了。

     孫權急了,親臨城下,指揮攻城。

     李術在城頭上看得清楚,張弓搭箭,一箭正中他的肩頭。

    孫權應聲落馬,被幾員大将搶了回去,奮勇沖鋒的江東将士見此情景,頓時亂了陣腳,不得不鳴金收兵。

     李術十分謹慎,不顧衆将的請戰,沒有趁勢殺出,隻等着曹操的救兵到來,夾擊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