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雄踞江東
關燈
小
中
大
建安四年,周瑜找到孫策時,孫策親率兩萬大軍,打敗了劉勳,把宛城圍個水洩不通。
喊殺聲、馬嘶聲和婦孺老幼們驚恐的慘叫聲連成一片。
江東兵将如狼似虎,宛城守軍拼力死戰,仍然節節敗退,往東北方向潰退,大半個城區的主要街道很快失守。
丹陽兵在已經占領的城區橫沖直撞,見到可疑的人就抓,稍有反抗就格殺勿論。
兩年前,小喬和孫中回到孫策的兵營裡,沒過多久,就覺得很孤獨、很郁悶。
孫策總覺得她輕佻,至少是情感不穩定,她愛一個人時,确實會獻出自己的所有,但也很容易變心而喜歡上另一個人,所以就以長輩自居,對她嚴加管教。
小喬不服,一見到他就吵着要自由,二人免不了大吵。
數月後的一天,小喬悄悄地逃出了兵營,回到宛城,竟然住進了太守劉勳的府上。
孫策向劉勳要人,劉勳不答應,非要周瑜親自來不可。
當時,正是割據江東的關鍵時刻,會稽和吳郡尚未攻下,孫策無力攻打劉勳,又投鼠忌器,怕劉勳狗急跳牆,傷害了大喬。
過了不久,孫策派出的密探回報:小喬和劉勳有舊情,她一直住在劉勳府上,且和他談笑風生。
劉勳并未派人看管她。
孫策本來就認為小喬風流輕佻,朝三暮四,一聽這消息,就信以為真了,不再想着救她了,隻想如何把大喬救出來。
原來,孫策攻占了曲阿之後,就和大喬通了音訊。
他本想派人把大喬秘密接出來,但喬公年邁,行動不便,主要是他覺得孫策對朝廷不忠,執意不肯投奔他,也不許大喬和孫策來往,令大喬夾在情郎和父母中間,左右為難。
大喬很溫順孝心。
小喬在家的時候不多,她甯願忍受相思之苦,也不忍離開爹娘而去,隻等情郎攻下廬江郡再見。
孫策在未攻下會稽和吳郡之前,就開始圖謀廬江了,制訂了一個十分周密的計劃。
廬江郡的近鄰上缭城的太守劉夏,與孫堅有舊情。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孤身難保,就想投靠一個明主,不求稱王,隻想保住一場富貴。
他看孫策文武雙全,勇武過人,自轉戰江東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覺得江東必是他囊中之物,将來統一天下,也未可知,故而就寫信,主動與孫策交好。
孫策當然願意多籠絡江東的實力派人物,也十分熱情,回信以子侄之禮相稱。
孫策攻克吳郡之後,就寫信給劉夏,請其助他一臂之力,出兵騷擾廬江郡,誘引劉勳出兵攻打上缭,使廬江空虛,孫策趁虛而入,即使劉勳及時回兵援救,孫策以逸待勞,也能輕易地擊潰劉勳,一舉而定廬江郡。
劉勳果然中計,覺得有了出兵上缭的口實,正是擴疆拓土的良機,就親率大軍殺向上缭。
他的謀士們也曾提醒過他:孫策已經平定了吳郡,下一個目标很可能是廬江,此時出兵上缭,萬一孫策趁機來攻,那就危險了。
劉勳覺得謀士們的判斷有理,但又覺得宛城和上缭并不遙遠,孫策作戰勇猛,四年前以少勝多,大敗陸康,劉勳至今記憶猶新,但這四年間,他屯糧練兵,自以為卓有成效,覺得廬江郡兵精糧足,城池堅固,即使孫策來了,他的留守大軍也能抵擋一個月。
這一個月的功夫,他足可以攻克上缭,再揮師返回,與孫策決戰。
再三思慮之後,劉勳還是決定出兵上缭。
臨行前,他聽從手下謀士之言:将喬公一家人從舒縣接到宛城,和小喬住在一起。
一家人中,喬公夫婦和小喬都可自由自在,行動無阻,隻有大喬受到嚴密監控。
意思很明:如果孫策真的來攻打廬江,讓他投鼠忌器。
小喬和劉勳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地相知相交,竟有手足之情。
她希望孫策能成大業,但又不願意看到孫策打敗劉勳。
她竟然天真地想:等到孫策和周瑜占據整個江東之後,依然能和劉勳和平相處,這就兩全其美了。
孫策剛到宛城下,劉勳的留守大軍不識厲害,主動殺出,想趁吳軍立足未穩,一舉擊潰。
沒想到,吳軍身經百戰,骁勇兇悍,雖是立足未穩,依然隊形不亂,且陣式變化多端。
相比之下,廬江兵兵不精,将不強,盡管糧草豐足,武器精良,兵力也不少,還是擋不住遠途而來的吳軍的狂沖猛殺,在家門口被打得大敗。
在血戰中,孫策身先士卒,連挑三員廬江的猛将,無人敢擋其鋒。
吳軍氣勢如虹,廬江兵将則心驚膽寒,急忙向劉勳求救。
劉勳聞訊,大驚失色,不敢怠慢,回援宛城。
在第二仗中,劉勳也敗得很慘。
他想不明白,裝備精良的廬江兵,在吳軍面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直到想起周瑜曾經的告誡:民富并不一定兵強。
廬江人偏安太久,安逸無憂的舒服日子太多了,沒有經過困苦和血腥的磨勵,哪裡能敵得過天天在血泊裡打滾的吳軍。
劉勳識得孫策的厲害後,就堅守不出。
他萬萬沒想到,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李術率領本部數千精兵,臨陣倒戈,出其不意地奪了城門,放孫策的大軍進城。
李術,字孟嘗,廬江人,出身貧賤之家,三歲喪父,五歲亡母,被一個好心的遠親收養,從小受了很多屈辱。
十二歲時,他就獨自出外謀生,據說參加過黃巾軍,後來又投靠朝廷的軍隊,立了戰功,黃巾軍被平定後,他得到了一個小縣城的校尉之職。
然而,李術并不因此滿足,而是刻苦讀書,練武不綴。
三年前,他投靠了劉勳。
劉勳見他文武雙全,精幹過人,對他的奮鬥曆程更是欽佩不已,很快委以重任。
在孫策攻打廬江之前,李術已經是劉勳所倚重的心腹大将。
劉勳待李術不薄,賞地封官,煮酒言歡,想不到在此關鍵時刻,他在背後插了劉勳一刀。
劉勳慌亂中反擊,效果甚微。
在這個危急關頭,小喬不忍心離開劉勳。
“大哥,眼下如何是好啊!” “我已經向江夏郡的黃祖求救了,隻要我們殺出城外,退守流圻,等到荊州兵一到,再和孫策決一雌雄。
”劉勳聽着四面都是吳軍的喊殺聲,“小喬,你快去孫策那裡去吧。
看這形勢,我沒把握能殺出城。
” “大哥,我不走。
”小喬緊緊地拉住劉勳的手。
“去找周瑜吧。
” 小喬的身子一顫,眼睛濕潤了,手卻抓得更緊:“大哥,等你脫險了,我再去。
我留下來,很可能會幫上你……” “大人,把大喬帶上,就能殺出城。
”一個親兵提醒劉勳。
劉勳看着小喬,等着她說話。
“如今形勢,隻有這樣了。
”小喬很痛快地答道。
“好。
”劉勳沖着小喬,很欣慰地笑了笑,就吩咐:“把喬公喬母帶到地下室,那裡最安全,等到城裡平靜了,再把二老送給孫策。
” 孫策一進城,就命令黃蓋率領一隊騎兵,經小巷,直插西門,堵住了劉勳的退路。
劉勳殺不出去了,在混戰中又不能推出大喬,害怕普通的丹陽兵将不識她,隻好退守城西的金元塔。
金元塔是宛城最高的建築,塔高二十餘米,塔基有富貴人家的庭院一樣大小,且離地面有兩米高,南北有栅欄,東西有數十層台階,宛如一座小城堡。
劉勳十分喜歡這裡,經常派人來打掃并義務修補破損之處。
劉家的親友們更把此地當成聚會之所。
吳軍初入城,不識金元塔之重要,未派兵将防守,劉勳沒費多大勁兒,就占據了此地。
吳軍猛攻,被居高臨下的廬江兵殺退了。
在此之前,已經有百餘名百姓來此避難了,其中竟然有一半是劉勳的親友。
吳軍來得太快,劉家的親友太多,劉勳哪裡來得及帶他們走。
吳軍英勇且訓練有素,不等有大将來組織,就自動排列好隊行,準備下一輪沖殺。
劉勳登高下望,見此情景,又敬又懼:這真是天下最精銳的軍隊,難怪孫策能橫掃江東。
他真是治軍的奇才。
吳軍正欲再沖殺,猛聽得對方有人高喊:“劉大人有話要對孫将軍說,請暫且休戰。
” 吳軍都以為劉勳要投降了,就一面嚴陣以待,一面飛馬禀告孫策。
孫策也這樣以為,策馬來到,喊劉勳出來對話。
于是,劉勳就推出了大喬。
孫策果然不敢下令強攻,又不想輕易放走劉勳,氣急敗壞之下,就将劉勳的所有親朋故友都抓了,揚言,大喬若是少了一根毫毛,這些人都要陪葬,并血洗宛城。
劉勳隻要歸順,才是唯一出路。
雙方緊張地對峙着。
就在此時,劉勳從親友口中得知:吳軍專橫殘暴,稍有不從和不滿者,一律格殺。
就連劉勳年邁的乳娘,隻說了不滿的話,也被殺了,還有…… 劉勳和小喬都聽得目瞪口呆,血往上湧。
等到天明時,周瑜趕到了。
這兩年,發生了這麼多事,周瑜始料不及,一時不知如何應對,但他堅信小喬對他的愛。
“小喬絕不會背叛我。
” “公謹,小喬是愛過你,愛得發瘋,為了你她連死都不怕,這不假。
但是,女人的心都是善變的,尤其是小喬,很輕佻的,我們的密探親眼看她和劉勳在一起談笑。
兩年了,他們……” “伯符!你不要污辱小喬!”周瑜聲音很大,把孫策吓了一跳,後面的話就咽了下去。
“公謹,我不是污辱她,隻是把真相告訴你。
大喬來信告訴我,劉勳并沒有囚禁小喬,她想回家就回家,但為何不到我這裡來呢?畢竟我是她的姐夫兼情郎的生死兄弟。
” “這……我相信……她一定有合理的理由。
” “公謹,我們兄弟剛見面,不要吵了。
你說怎麼辦,我聽你的就是了。
” 周瑜單騎金元塔前,不帶任何兵器,要見劉勳。
劉勳一聽是周瑜出來了。
“你想救小喬,就進城來吧。
” 周瑜大聲說:“好,我這就進去。
” 他說着,就跳下馬,大步走過去。
吳軍不敢向前,都回頭看孫策。
由于周瑜離敵軍越來越近,孫策也不敢輕舉妄動,急得大叫:“公謹,快回來,快回來。
” 周瑜回過頭,沖着孫策笑了笑,又揮了揮手,示意孫策不要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我和小喬經曆了生離死别,她已經把貞操給了我,絕不會再背叛我。
她在劉勳府上待了兩年,一定有她的理由。
七年前,我刺殺劉勳,劉勳都沒有殺我,并且放小喬回到我身邊。
可是如今,劉勳身陷絕境,為了生存,很可能會兇惡和無恥一次,把我、小喬和大喬統統做為人質,殺了洩憤,也不無可能。
然而,我若不進城,小喬一定會傷心的,以為我不夠愛她。
她以為我無顔回舒縣娶她,就不畏艱險,千裡迢迢到壽春看我,何時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了?如果這次劉勳殺了我,小喬一定不會獨活,我們為情死在一起,值得。
我不進城,小喬若有個三長兩短,我一生都不會原諒自己。
孫策拉不回周瑜,隻好下令吳軍後退百餘米,但将劉勳的百餘名親友都推到前面。
周瑜來到劉勳面前,不由得怔住了,隻見他的臉蒼白憔悴,滿是疲倦和悲涼,昔日的清高和自信不見了,雙眼布滿血絲。
數年來,他自以為兵強馬壯,人心歸附,不求稱王稱霸,至少能保一方平安。
他和孫策一戰之後,才想起周瑜八年前的話:富庶之地和貧瘠之地相争,失敗的例子并不少見。
民富不一定兵強,在亂世之中,兵不強,民富焉能長久。
“你真的來了,就不怕我殺了你。
” “能不殺人的時候就不殺人,能不做惡的時候就不作惡,這是你的信條。
” “此時非彼時了,狗急了會牆,何況人呢?” 周瑜表情很平靜,毫無懼色:“那我有一個要求,我要和小喬死在一起。
” “你以為小喬真的會跟你去死嗎?” “一定會。
” 劉勳的臉上流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拍了拍周瑜的肩:“小喬沒有看錯人。
” “小喬呢?” 劉勳招了招手,示意周瑜坐下:“這兩年,小喬很多時候都住在我家,你知道嗎?” “我知道。
” “你不介意嗎?” 周瑜很自信地說:“不管别人怎麼說,我都相信小喬對我的忠誠,也相信你是個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對她一定會以禮相待。
即使你深愛着她,也不會強迫她,隻會把這種愛深埋在心底,一心一意地讓她快樂。
” 劉勳問:“為什麼?” 周瑜微笑着說:“因為我若是你,也會這樣做的。
” 劉勳凄苦地笑了:“知我者,公謹也。
這兩年,小喬沒有一天不想你,她沒有辜負你,你也沒有辜負她。
”能得到這種理解,他很欣慰,卻沒忘了替小喬解釋:“小喬是有點任性,孫策對她管得太嚴厲了,她受不了,就跑回來了。
在家裡,又受不了喬公的管教,就經常到我的府上透透氣。
” 周瑜沒想到劉勳這樣爽快。
小喬一見到周瑜,顧不得劉勳在場,就撲到他懷裡,淚水長流。
“公謹,你和伯符情同手足,你的話他可能會聽。
”小喬來不及傾述别離之情,就說,“你救救劉大哥吧,他是天下難得的好人……” 劉勳厲聲說“小喬!不要替我求情。
我恩怨分明,和孫策勢不兩立。
你不要廢話了,快跟公謹走吧。
” 他揮了揮手,就轉過身,眼睛忍不住濕潤了。
他很愛小喬,但她性格剛烈,不能強迫,他隻能以禮相待。
日複一日,朝夕相處,雖然沒有肌膚相親,他也感到許多歡樂。
日子一久,他覺得這種關系也不錯,不想去改變了。
如今面對着和小喬生離死别,他的心很痛。
小喬沒有走,她拉住劉勳的手,流着淚說“大哥,你不要固執了。
隻要你放棄前嫌,我、周瑜和孫策都是你的親人。
” “别提孫策那個畜牲。
廬江的父老鄉親們都看着我呢,我死也不會向他低頭。
小喬,我殺你姐姐,隻是替廬江人行道,給父老鄉親一個交代。
你恨我,我也要這樣做,誰叫她至死也不肯離開孫策。
你勸我,還不如去勸她。
” “你不放大喬走?”周瑜吃驚地問。
“這不能怪我,大喬甯可和小喬斷絕姐妹關系,也不願放棄孫策未婚妻的身份。
其實,她和孫策還沒有婚約。
” 周瑜不解地問:“伯符做錯了什麼事,你們這樣恨他。
” “孫策兇殘暴戾,殺人如麻。
他攻破廬江郡城後,坑殺的無辜降兵和百姓,數不勝數。
如今又把這麼多人拉到陣前,随時都可能殺死。
廬江的小孩子一聽孫策的名字,都不敢哭了。
廬江人就是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會向這種惡魔屈服。
” “果真如此嗎?” “我大哥說的句句是實。
” 小喬這樣稱呼劉勳,親切而又自然。
在劉勳府上,她和劉勳以兄妹相稱,劉府上的人都很喜歡她,劉勳的三個孩子都親切地稱她“姑姑”,仆人們稱她小姑奶奶。
“你那個義兄自以為天下無敵,就驕橫自負,誰敢有半句怨言,一律格殺。
我大哥的奶娘吳婆婆善良得簡直就是活菩薩,城破之前,她說自己有病,不随我們走。
我大哥覺得她是個年邁的老人,又非劉家的嫡親,孫策不會傷害她。
哪裡知道,她就死在孫策的刀下。
” 周瑜替孫策辯護:“一定伯符的手下人幹的。
伯符統領千軍萬馬,不可能看住每一個部屬。
” “是伯符親口下令殺的吳婆婆,還有張家兩百多名親友和門客。
” 周瑜看着劉勳和小喬悲憤的表情,不由得他不信。
喊殺聲、馬嘶聲和婦孺老幼們驚恐的慘叫聲連成一片。
江東兵将如狼似虎,宛城守軍拼力死戰,仍然節節敗退,往東北方向潰退,大半個城區的主要街道很快失守。
丹陽兵在已經占領的城區橫沖直撞,見到可疑的人就抓,稍有反抗就格殺勿論。
兩年前,小喬和孫中回到孫策的兵營裡,沒過多久,就覺得很孤獨、很郁悶。
孫策總覺得她輕佻,至少是情感不穩定,她愛一個人時,确實會獻出自己的所有,但也很容易變心而喜歡上另一個人,所以就以長輩自居,對她嚴加管教。
小喬不服,一見到他就吵着要自由,二人免不了大吵。
數月後的一天,小喬悄悄地逃出了兵營,回到宛城,竟然住進了太守劉勳的府上。
孫策向劉勳要人,劉勳不答應,非要周瑜親自來不可。
當時,正是割據江東的關鍵時刻,會稽和吳郡尚未攻下,孫策無力攻打劉勳,又投鼠忌器,怕劉勳狗急跳牆,傷害了大喬。
過了不久,孫策派出的密探回報:小喬和劉勳有舊情,她一直住在劉勳府上,且和他談笑風生。
劉勳并未派人看管她。
孫策本來就認為小喬風流輕佻,朝三暮四,一聽這消息,就信以為真了,不再想着救她了,隻想如何把大喬救出來。
原來,孫策攻占了曲阿之後,就和大喬通了音訊。
他本想派人把大喬秘密接出來,但喬公年邁,行動不便,主要是他覺得孫策對朝廷不忠,執意不肯投奔他,也不許大喬和孫策來往,令大喬夾在情郎和父母中間,左右為難。
大喬很溫順孝心。
小喬在家的時候不多,她甯願忍受相思之苦,也不忍離開爹娘而去,隻等情郎攻下廬江郡再見。
孫策在未攻下會稽和吳郡之前,就開始圖謀廬江了,制訂了一個十分周密的計劃。
廬江郡的近鄰上缭城的太守劉夏,與孫堅有舊情。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孤身難保,就想投靠一個明主,不求稱王,隻想保住一場富貴。
他看孫策文武雙全,勇武過人,自轉戰江東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覺得江東必是他囊中之物,将來統一天下,也未可知,故而就寫信,主動與孫策交好。
孫策當然願意多籠絡江東的實力派人物,也十分熱情,回信以子侄之禮相稱。
孫策攻克吳郡之後,就寫信給劉夏,請其助他一臂之力,出兵騷擾廬江郡,誘引劉勳出兵攻打上缭,使廬江空虛,孫策趁虛而入,即使劉勳及時回兵援救,孫策以逸待勞,也能輕易地擊潰劉勳,一舉而定廬江郡。
劉勳果然中計,覺得有了出兵上缭的口實,正是擴疆拓土的良機,就親率大軍殺向上缭。
他的謀士們也曾提醒過他:孫策已經平定了吳郡,下一個目标很可能是廬江,此時出兵上缭,萬一孫策趁機來攻,那就危險了。
劉勳覺得謀士們的判斷有理,但又覺得宛城和上缭并不遙遠,孫策作戰勇猛,四年前以少勝多,大敗陸康,劉勳至今記憶猶新,但這四年間,他屯糧練兵,自以為卓有成效,覺得廬江郡兵精糧足,城池堅固,即使孫策來了,他的留守大軍也能抵擋一個月。
這一個月的功夫,他足可以攻克上缭,再揮師返回,與孫策決戰。
再三思慮之後,劉勳還是決定出兵上缭。
臨行前,他聽從手下謀士之言:将喬公一家人從舒縣接到宛城,和小喬住在一起。
一家人中,喬公夫婦和小喬都可自由自在,行動無阻,隻有大喬受到嚴密監控。
意思很明:如果孫策真的來攻打廬江,讓他投鼠忌器。
小喬和劉勳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地相知相交,竟有手足之情。
她希望孫策能成大業,但又不願意看到孫策打敗劉勳。
她竟然天真地想:等到孫策和周瑜占據整個江東之後,依然能和劉勳和平相處,這就兩全其美了。
孫策剛到宛城下,劉勳的留守大軍不識厲害,主動殺出,想趁吳軍立足未穩,一舉擊潰。
沒想到,吳軍身經百戰,骁勇兇悍,雖是立足未穩,依然隊形不亂,且陣式變化多端。
相比之下,廬江兵兵不精,将不強,盡管糧草豐足,武器精良,兵力也不少,還是擋不住遠途而來的吳軍的狂沖猛殺,在家門口被打得大敗。
在血戰中,孫策身先士卒,連挑三員廬江的猛将,無人敢擋其鋒。
吳軍氣勢如虹,廬江兵将則心驚膽寒,急忙向劉勳求救。
劉勳聞訊,大驚失色,不敢怠慢,回援宛城。
在第二仗中,劉勳也敗得很慘。
他想不明白,裝備精良的廬江兵,在吳軍面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直到想起周瑜曾經的告誡:民富并不一定兵強。
廬江人偏安太久,安逸無憂的舒服日子太多了,沒有經過困苦和血腥的磨勵,哪裡能敵得過天天在血泊裡打滾的吳軍。
劉勳識得孫策的厲害後,就堅守不出。
他萬萬沒想到,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李術率領本部數千精兵,臨陣倒戈,出其不意地奪了城門,放孫策的大軍進城。
李術,字孟嘗,廬江人,出身貧賤之家,三歲喪父,五歲亡母,被一個好心的遠親收養,從小受了很多屈辱。
十二歲時,他就獨自出外謀生,據說參加過黃巾軍,後來又投靠朝廷的軍隊,立了戰功,黃巾軍被平定後,他得到了一個小縣城的校尉之職。
然而,李術并不因此滿足,而是刻苦讀書,練武不綴。
三年前,他投靠了劉勳。
劉勳見他文武雙全,精幹過人,對他的奮鬥曆程更是欽佩不已,很快委以重任。
在孫策攻打廬江之前,李術已經是劉勳所倚重的心腹大将。
劉勳待李術不薄,賞地封官,煮酒言歡,想不到在此關鍵時刻,他在背後插了劉勳一刀。
劉勳慌亂中反擊,效果甚微。
在這個危急關頭,小喬不忍心離開劉勳。
“大哥,眼下如何是好啊!” “我已經向江夏郡的黃祖求救了,隻要我們殺出城外,退守流圻,等到荊州兵一到,再和孫策決一雌雄。
”劉勳聽着四面都是吳軍的喊殺聲,“小喬,你快去孫策那裡去吧。
看這形勢,我沒把握能殺出城。
” “大哥,我不走。
”小喬緊緊地拉住劉勳的手。
“去找周瑜吧。
” 小喬的身子一顫,眼睛濕潤了,手卻抓得更緊:“大哥,等你脫險了,我再去。
我留下來,很可能會幫上你……” “大人,把大喬帶上,就能殺出城。
”一個親兵提醒劉勳。
劉勳看着小喬,等着她說話。
“如今形勢,隻有這樣了。
”小喬很痛快地答道。
“好。
”劉勳沖着小喬,很欣慰地笑了笑,就吩咐:“把喬公喬母帶到地下室,那裡最安全,等到城裡平靜了,再把二老送給孫策。
” 孫策一進城,就命令黃蓋率領一隊騎兵,經小巷,直插西門,堵住了劉勳的退路。
劉勳殺不出去了,在混戰中又不能推出大喬,害怕普通的丹陽兵将不識她,隻好退守城西的金元塔。
金元塔是宛城最高的建築,塔高二十餘米,塔基有富貴人家的庭院一樣大小,且離地面有兩米高,南北有栅欄,東西有數十層台階,宛如一座小城堡。
劉勳十分喜歡這裡,經常派人來打掃并義務修補破損之處。
劉家的親友們更把此地當成聚會之所。
吳軍初入城,不識金元塔之重要,未派兵将防守,劉勳沒費多大勁兒,就占據了此地。
吳軍猛攻,被居高臨下的廬江兵殺退了。
在此之前,已經有百餘名百姓來此避難了,其中竟然有一半是劉勳的親友。
吳軍來得太快,劉家的親友太多,劉勳哪裡來得及帶他們走。
吳軍英勇且訓練有素,不等有大将來組織,就自動排列好隊行,準備下一輪沖殺。
劉勳登高下望,見此情景,又敬又懼:這真是天下最精銳的軍隊,難怪孫策能橫掃江東。
他真是治軍的奇才。
吳軍正欲再沖殺,猛聽得對方有人高喊:“劉大人有話要對孫将軍說,請暫且休戰。
” 吳軍都以為劉勳要投降了,就一面嚴陣以待,一面飛馬禀告孫策。
孫策也這樣以為,策馬來到,喊劉勳出來對話。
于是,劉勳就推出了大喬。
孫策果然不敢下令強攻,又不想輕易放走劉勳,氣急敗壞之下,就将劉勳的所有親朋故友都抓了,揚言,大喬若是少了一根毫毛,這些人都要陪葬,并血洗宛城。
劉勳隻要歸順,才是唯一出路。
雙方緊張地對峙着。
就在此時,劉勳從親友口中得知:吳軍專橫殘暴,稍有不從和不滿者,一律格殺。
就連劉勳年邁的乳娘,隻說了不滿的話,也被殺了,還有…… 劉勳和小喬都聽得目瞪口呆,血往上湧。
等到天明時,周瑜趕到了。
這兩年,發生了這麼多事,周瑜始料不及,一時不知如何應對,但他堅信小喬對他的愛。
“小喬絕不會背叛我。
” “公謹,小喬是愛過你,愛得發瘋,為了你她連死都不怕,這不假。
但是,女人的心都是善變的,尤其是小喬,很輕佻的,我們的密探親眼看她和劉勳在一起談笑。
兩年了,他們……” “伯符!你不要污辱小喬!”周瑜聲音很大,把孫策吓了一跳,後面的話就咽了下去。
“公謹,我不是污辱她,隻是把真相告訴你。
大喬來信告訴我,劉勳并沒有囚禁小喬,她想回家就回家,但為何不到我這裡來呢?畢竟我是她的姐夫兼情郎的生死兄弟。
” “這……我相信……她一定有合理的理由。
” “公謹,我們兄弟剛見面,不要吵了。
你說怎麼辦,我聽你的就是了。
” 周瑜單騎金元塔前,不帶任何兵器,要見劉勳。
劉勳一聽是周瑜出來了。
“你想救小喬,就進城來吧。
” 周瑜大聲說:“好,我這就進去。
” 他說着,就跳下馬,大步走過去。
吳軍不敢向前,都回頭看孫策。
由于周瑜離敵軍越來越近,孫策也不敢輕舉妄動,急得大叫:“公謹,快回來,快回來。
” 周瑜回過頭,沖着孫策笑了笑,又揮了揮手,示意孫策不要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我和小喬經曆了生離死别,她已經把貞操給了我,絕不會再背叛我。
她在劉勳府上待了兩年,一定有她的理由。
七年前,我刺殺劉勳,劉勳都沒有殺我,并且放小喬回到我身邊。
可是如今,劉勳身陷絕境,為了生存,很可能會兇惡和無恥一次,把我、小喬和大喬統統做為人質,殺了洩憤,也不無可能。
然而,我若不進城,小喬一定會傷心的,以為我不夠愛她。
她以為我無顔回舒縣娶她,就不畏艱險,千裡迢迢到壽春看我,何時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了?如果這次劉勳殺了我,小喬一定不會獨活,我們為情死在一起,值得。
我不進城,小喬若有個三長兩短,我一生都不會原諒自己。
孫策拉不回周瑜,隻好下令吳軍後退百餘米,但将劉勳的百餘名親友都推到前面。
周瑜來到劉勳面前,不由得怔住了,隻見他的臉蒼白憔悴,滿是疲倦和悲涼,昔日的清高和自信不見了,雙眼布滿血絲。
數年來,他自以為兵強馬壯,人心歸附,不求稱王稱霸,至少能保一方平安。
他和孫策一戰之後,才想起周瑜八年前的話:富庶之地和貧瘠之地相争,失敗的例子并不少見。
民富不一定兵強,在亂世之中,兵不強,民富焉能長久。
“你真的來了,就不怕我殺了你。
” “能不殺人的時候就不殺人,能不做惡的時候就不作惡,這是你的信條。
” “此時非彼時了,狗急了會牆,何況人呢?” 周瑜表情很平靜,毫無懼色:“那我有一個要求,我要和小喬死在一起。
” “你以為小喬真的會跟你去死嗎?” “一定會。
” 劉勳的臉上流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拍了拍周瑜的肩:“小喬沒有看錯人。
” “小喬呢?” 劉勳招了招手,示意周瑜坐下:“這兩年,小喬很多時候都住在我家,你知道嗎?” “我知道。
” “你不介意嗎?” 周瑜很自信地說:“不管别人怎麼說,我都相信小喬對我的忠誠,也相信你是個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對她一定會以禮相待。
即使你深愛着她,也不會強迫她,隻會把這種愛深埋在心底,一心一意地讓她快樂。
” 劉勳問:“為什麼?” 周瑜微笑着說:“因為我若是你,也會這樣做的。
” 劉勳凄苦地笑了:“知我者,公謹也。
這兩年,小喬沒有一天不想你,她沒有辜負你,你也沒有辜負她。
”能得到這種理解,他很欣慰,卻沒忘了替小喬解釋:“小喬是有點任性,孫策對她管得太嚴厲了,她受不了,就跑回來了。
在家裡,又受不了喬公的管教,就經常到我的府上透透氣。
” 周瑜沒想到劉勳這樣爽快。
小喬一見到周瑜,顧不得劉勳在場,就撲到他懷裡,淚水長流。
“公謹,你和伯符情同手足,你的話他可能會聽。
”小喬來不及傾述别離之情,就說,“你救救劉大哥吧,他是天下難得的好人……” 劉勳厲聲說“小喬!不要替我求情。
我恩怨分明,和孫策勢不兩立。
你不要廢話了,快跟公謹走吧。
” 他揮了揮手,就轉過身,眼睛忍不住濕潤了。
他很愛小喬,但她性格剛烈,不能強迫,他隻能以禮相待。
日複一日,朝夕相處,雖然沒有肌膚相親,他也感到許多歡樂。
日子一久,他覺得這種關系也不錯,不想去改變了。
如今面對着和小喬生離死别,他的心很痛。
小喬沒有走,她拉住劉勳的手,流着淚說“大哥,你不要固執了。
隻要你放棄前嫌,我、周瑜和孫策都是你的親人。
” “别提孫策那個畜牲。
廬江的父老鄉親們都看着我呢,我死也不會向他低頭。
小喬,我殺你姐姐,隻是替廬江人行道,給父老鄉親一個交代。
你恨我,我也要這樣做,誰叫她至死也不肯離開孫策。
你勸我,還不如去勸她。
” “你不放大喬走?”周瑜吃驚地問。
“這不能怪我,大喬甯可和小喬斷絕姐妹關系,也不願放棄孫策未婚妻的身份。
其實,她和孫策還沒有婚約。
” 周瑜不解地問:“伯符做錯了什麼事,你們這樣恨他。
” “孫策兇殘暴戾,殺人如麻。
他攻破廬江郡城後,坑殺的無辜降兵和百姓,數不勝數。
如今又把這麼多人拉到陣前,随時都可能殺死。
廬江的小孩子一聽孫策的名字,都不敢哭了。
廬江人就是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會向這種惡魔屈服。
” “果真如此嗎?” “我大哥說的句句是實。
” 小喬這樣稱呼劉勳,親切而又自然。
在劉勳府上,她和劉勳以兄妹相稱,劉府上的人都很喜歡她,劉勳的三個孩子都親切地稱她“姑姑”,仆人們稱她小姑奶奶。
“你那個義兄自以為天下無敵,就驕橫自負,誰敢有半句怨言,一律格殺。
我大哥的奶娘吳婆婆善良得簡直就是活菩薩,城破之前,她說自己有病,不随我們走。
我大哥覺得她是個年邁的老人,又非劉家的嫡親,孫策不會傷害她。
哪裡知道,她就死在孫策的刀下。
” 周瑜替孫策辯護:“一定伯符的手下人幹的。
伯符統領千軍萬馬,不可能看住每一個部屬。
” “是伯符親口下令殺的吳婆婆,還有張家兩百多名親友和門客。
” 周瑜看着劉勳和小喬悲憤的表情,不由得他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