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逯案。
《類聚》此為第一首。
在上兩首前。
《詩紀》倒以五言編在四言後。
故列此為第三首。
) 【于谯作詩】 清夜延貴(《初學記》或作賓。
)客。
明燭(《初學記》或作燈。
)發高光。
豐膳漫星陳。
旨酒盈玉觞。
弦(《書鈔》作绮。
)歌奏新曲。
(《書鈔》作詩。
《初學記》同。
)遊響拂丹梁。
(《書鈔》誤作陽。
)馀(《初學記》作繁。
《詩紀》雲。
一作繁。
)音赴迅(《初學記》作促。
)節。
慷(《書鈔》作怃。
)慨時激揚。
獻酬紛交錯。
雅舞何锵锵。
羅纓從風飛。
長劍自低昂。
穆穆衆君子。
和合同樂康。
(○《詩紀》十二。
《書鈔》百六引陽、揚二韻。
《初學記》十四引光、觞、梁、揚、锵、昂六韻。
又引光、觞二韻。
又十五引梁、揚二韻。
) 【孟津詩】 良辰啟初節。
高會構(《初學記》作構極。
)歡娛。
通天拂景雲。
俯臨四達衢。
羽(《類聚》作明。
)爵浮象樽。
珍膳盈豆區。
清歌發妙曲。
樂正奏笙竽。
曜靈忽西邁。
炎景繼望舒。
翊日浮黃河。
長驅旋邺都。
(○《詩紀》十二。
《類聚》二十八作在孟津詩。
引娛、竽、舒、都四韻。
七十三引娛、區二韻。
《初學記》十四引娛、衢、區三韻。
) 【芙蓉池作詩】 乘辇夜行遊。
(《類聚》作遨。
)逍遙步西園。
雙渠相溉灌。
(《類聚》、《禦覽》并作灌溉。
)嘉(《禦覽》作佳。
)木繞通川。
卑枝拂羽蓋。
修條摩蒼天。
驚風扶輪毂。
飛鳥翔我前。
丹霞夾明月。
華星出雲間。
上天垂光彩。
五色一何鮮。
壽命非松喬。
誰能得神仙。
遨遊快心意。
保己終百年。
(○《文選》二十七。
《詩紀》十二。
又《類聚》九、《禦覽》五百九十二并引園、川、天、間、年五韻。
) 【于玄武陂作詩】 兄弟共行遊。
驅車出西城。
野田廣開辟。
川渠互相經。
黍稷何郁郁。
流波激悲聲。
菱芡覆綠水。
芙蓉發丹榮。
柳垂重蔭綠。
向我池邊生。
乘渚望長洲。
群鳥歡嘩鳴。
萍藻泛濫(《廣文選》作濫泛。
)浮。
澹澹随風傾。
忘憂共容與。
暢此千秋情。
(○古詩類苑十五。
《詩紀》十二。
又《類聚》九、《廣文選》十并引城、經、聲、榮、生、鳴、傾七韻。
) 【至廣陵于馬上作詩】(《詩紀》雲。
外編雲廣陵觀兵。
) 觀兵臨江水。
水流何湯湯。
戈(《類聚》作霜。
)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
猛将懷暴怒。
膽氣正縱橫。
誰雲江水廣。
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
(《禦覽》作能屈敵。
)戢兵(《類聚》作兵記。
)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
實始剪殷商。
孟獻(《禦覽》作子。
)營虎牢。
鄭人懼稽颡。
充國務耕殖。
(《禦覽》作植。
)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
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禦覽》作量運宜。
)權略。
六軍鹹悅康。
豈如東山詩。
悠悠多憂(《禦覽》作悲。
)傷。
(○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禦覽》五百九十一。
《廣文選》十。
《詩紀》十二。
又《類聚》五十九引湯、光、航、良四韻。
) 【雜詩二首】 漫漫秋夜長。
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類聚》作徉。
)彷徨忽已久。
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
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
孤雁獨南翔。
郁郁多悲(《類聚》作愁。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愁。
)思。
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
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歎息。
斷絕我中腸。
(○《文選》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十二。
又《類聚》二十七作魏文帝詩。
引涼、佯、光、鄉、梁五韻。
○逯案。
李善本《文選》四注此《詩》曰:集雲χ中作。
下篇雲于黎陽作。
) 西北有浮雲。
亭亭(編珠作團團。
)如(《禦覽》作似。
事類賦同。
)車蓋。
惜哉時不遇。
适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
行行(李善本《文選》作南行。
)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
安得久留滞。
棄置勿複陳。
客子常畏人。
(○《文選》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事類賦《雲賦》注。
《詩紀》十二。
又《禦覽》八、杜公瞻編珠一并引蓋一韻。
) 【于明津作詩】 遙遙山上亭。
皎皎雲間星。
遠望使心懷。
遊子戀所生。
驅車出北門。
遙望河陽城。
(《詩紀》雲。
古辭長歌行與此同。
後有六句曰:凱風吹長棘。
夭夭枝葉傾。
黃鳥飛相追。
咬咬弄音聲。
伫立望西河。
泣下沾羅纓。
○逯案。
後六句亦當為魏文帝作。
應補入。
《樂府詩集》所稱古辭。
未必全為漢詩也。
○《類聚》二十七。
《詩紀》十二。
) 【清河作詩】 方舟戲長水。
湛澹(《類聚》作澹澹。
《廣文選》作淡。
)自浮沉。
弦歌發中流。
悲響有馀音。
(《類聚》作悲風漂馀音。
)音聲入君懷。
凄怆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
但願(《廣文選》作顧。
)恩情深。
願為晨(玉台作晨?。
)風鳥。
雙飛翔北林。
(○玉台新詠二。
《廣文選》九。
《詩紀》十二。
又藝文《類聚》二十八作于清河作。
引沉、音二韻。
) 【代劉勳妻王氏雜詩】 〖《詩紀》雲。
玉台以為王宋自作。
今從藝文作魏文帝。
〗 王宋者。
平虜将軍劉勳妻也。
入門二十馀年。
後勳悅山陽司馬氏女。
以宋無子出之。
還于道中作詩。
(○玉台新詠二。
) 翩翩床前帳。
張(《類聚》作可。
《詩紀》雲。
一作可。
)以蔽光輝。
昔将爾同去。
今将爾同(玉台作共。
《類聚》同。
)歸。
緘藏箧笥裡。
當複何時披。
(○玉台新詠二作劉勳妻王氏雜詩。
《類聚》二十九作魏文帝代劉勳出妻王氏詩。
《詩紀》十二。
○逯案。
玉台載詩兩首。
一為魏文帝作。
一為曹植作。
而隻題為劉勳妻王氏雜詩。
實誤。
《詩紀》據藝文《類聚》編此音于魏文帝詩。
是矣。
然并第二首亦歸魏文。
則又非也。
今即析第二首入曹植集。
) 【黎陽作詩】 奉辭罰(《詩紀》作讨。
)罪遐征。
晨過黎山巉(《類聚》作[□完]。
)峥。
東濟黃河金營。
北觀故宅頓傾。
中有高樓亭亭。
荊棘繞蕃業生。
南望果園青青。
霜露慘凄宵零。
彼桑梓兮傷情。
(○《類聚》五十九。
《詩紀》十二。
) 【寡婦詩】 友人阮元瑜早亡。
傷其妻(《類聚》妻下有子字。
)孤寡。
為作此詩。
霜露紛兮交下。
木葉洛兮凄凄。
(《類聚》作萋萋。
)候雁叫兮雲中。
歸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
白日
《類聚》此為第一首。
在上兩首前。
《詩紀》倒以五言編在四言後。
故列此為第三首。
) 【于谯作詩】 清夜延貴(《初學記》或作賓。
)客。
明燭(《初學記》或作燈。
)發高光。
豐膳漫星陳。
旨酒盈玉觞。
弦(《書鈔》作绮。
)歌奏新曲。
(《書鈔》作詩。
《初學記》同。
)遊響拂丹梁。
(《書鈔》誤作陽。
)馀(《初學記》作繁。
《詩紀》雲。
一作繁。
)音赴迅(《初學記》作促。
)節。
慷(《書鈔》作怃。
)慨時激揚。
獻酬紛交錯。
雅舞何锵锵。
羅纓從風飛。
長劍自低昂。
穆穆衆君子。
和合同樂康。
(○《詩紀》十二。
《書鈔》百六引陽、揚二韻。
《初學記》十四引光、觞、梁、揚、锵、昂六韻。
又引光、觞二韻。
又十五引梁、揚二韻。
) 【孟津詩】 良辰啟初節。
高會構(《初學記》作構極。
)歡娛。
通天拂景雲。
俯臨四達衢。
羽(《類聚》作明。
)爵浮象樽。
珍膳盈豆區。
清歌發妙曲。
樂正奏笙竽。
曜靈忽西邁。
炎景繼望舒。
翊日浮黃河。
長驅旋邺都。
(○《詩紀》十二。
《類聚》二十八作在孟津詩。
引娛、竽、舒、都四韻。
七十三引娛、區二韻。
《初學記》十四引娛、衢、區三韻。
) 【芙蓉池作詩】 乘辇夜行遊。
(《類聚》作遨。
)逍遙步西園。
雙渠相溉灌。
(《類聚》、《禦覽》并作灌溉。
)嘉(《禦覽》作佳。
)木繞通川。
卑枝拂羽蓋。
修條摩蒼天。
驚風扶輪毂。
飛鳥翔我前。
丹霞夾明月。
華星出雲間。
上天垂光彩。
五色一何鮮。
壽命非松喬。
誰能得神仙。
遨遊快心意。
保己終百年。
(○《文選》二十七。
《詩紀》十二。
又《類聚》九、《禦覽》五百九十二并引園、川、天、間、年五韻。
) 【于玄武陂作詩】 兄弟共行遊。
驅車出西城。
野田廣開辟。
川渠互相經。
黍稷何郁郁。
流波激悲聲。
菱芡覆綠水。
芙蓉發丹榮。
柳垂重蔭綠。
向我池邊生。
乘渚望長洲。
群鳥歡嘩鳴。
萍藻泛濫(《廣文選》作濫泛。
)浮。
澹澹随風傾。
忘憂共容與。
暢此千秋情。
(○古詩類苑十五。
《詩紀》十二。
又《類聚》九、《廣文選》十并引城、經、聲、榮、生、鳴、傾七韻。
) 【至廣陵于馬上作詩】(《詩紀》雲。
外編雲廣陵觀兵。
) 觀兵臨江水。
水流何湯湯。
戈(《類聚》作霜。
)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
猛将懷暴怒。
膽氣正縱橫。
誰雲江水廣。
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
(《禦覽》作能屈敵。
)戢兵(《類聚》作兵記。
)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
實始剪殷商。
孟獻(《禦覽》作子。
)營虎牢。
鄭人懼稽颡。
充國務耕殖。
(《禦覽》作植。
)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
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禦覽》作量運宜。
)權略。
六軍鹹悅康。
豈如東山詩。
悠悠多憂(《禦覽》作悲。
)傷。
(○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禦覽》五百九十一。
《廣文選》十。
《詩紀》十二。
又《類聚》五十九引湯、光、航、良四韻。
) 【雜詩二首】 漫漫秋夜長。
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類聚》作徉。
)彷徨忽已久。
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
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
孤雁獨南翔。
郁郁多悲(《類聚》作愁。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愁。
)思。
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
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歎息。
斷絕我中腸。
(○《文選》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十二。
又《類聚》二十七作魏文帝詩。
引涼、佯、光、鄉、梁五韻。
○逯案。
李善本《文選》四注此《詩》曰:集雲χ中作。
下篇雲于黎陽作。
) 西北有浮雲。
亭亭(編珠作團團。
)如(《禦覽》作似。
事類賦同。
)車蓋。
惜哉時不遇。
适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
行行(李善本《文選》作南行。
)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
安得久留滞。
棄置勿複陳。
客子常畏人。
(○《文選》二十九。
文章正宗二十九。
事類賦《雲賦》注。
《詩紀》十二。
又《禦覽》八、杜公瞻編珠一并引蓋一韻。
) 【于明津作詩】 遙遙山上亭。
皎皎雲間星。
遠望使心懷。
遊子戀所生。
驅車出北門。
遙望河陽城。
(《詩紀》雲。
古辭長歌行與此同。
後有六句曰:凱風吹長棘。
夭夭枝葉傾。
黃鳥飛相追。
咬咬弄音聲。
伫立望西河。
泣下沾羅纓。
○逯案。
後六句亦當為魏文帝作。
應補入。
《樂府詩集》所稱古辭。
未必全為漢詩也。
○《類聚》二十七。
《詩紀》十二。
) 【清河作詩】 方舟戲長水。
湛澹(《類聚》作澹澹。
《廣文選》作淡。
)自浮沉。
弦歌發中流。
悲響有馀音。
(《類聚》作悲風漂馀音。
)音聲入君懷。
凄怆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
但願(《廣文選》作顧。
)恩情深。
願為晨(玉台作晨?。
)風鳥。
雙飛翔北林。
(○玉台新詠二。
《廣文選》九。
《詩紀》十二。
又藝文《類聚》二十八作于清河作。
引沉、音二韻。
) 【代劉勳妻王氏雜詩】 〖《詩紀》雲。
玉台以為王宋自作。
今從藝文作魏文帝。
〗 王宋者。
平虜将軍劉勳妻也。
入門二十馀年。
後勳悅山陽司馬氏女。
以宋無子出之。
還于道中作詩。
(○玉台新詠二。
) 翩翩床前帳。
張(《類聚》作可。
《詩紀》雲。
一作可。
)以蔽光輝。
昔将爾同去。
今将爾同(玉台作共。
《類聚》同。
)歸。
緘藏箧笥裡。
當複何時披。
(○玉台新詠二作劉勳妻王氏雜詩。
《類聚》二十九作魏文帝代劉勳出妻王氏詩。
《詩紀》十二。
○逯案。
玉台載詩兩首。
一為魏文帝作。
一為曹植作。
而隻題為劉勳妻王氏雜詩。
實誤。
《詩紀》據藝文《類聚》編此音于魏文帝詩。
是矣。
然并第二首亦歸魏文。
則又非也。
今即析第二首入曹植集。
) 【黎陽作詩】 奉辭罰(《詩紀》作讨。
)罪遐征。
晨過黎山巉(《類聚》作[□完]。
)峥。
東濟黃河金營。
北觀故宅頓傾。
中有高樓亭亭。
荊棘繞蕃業生。
南望果園青青。
霜露慘凄宵零。
彼桑梓兮傷情。
(○《類聚》五十九。
《詩紀》十二。
) 【寡婦詩】 友人阮元瑜早亡。
傷其妻(《類聚》妻下有子字。
)孤寡。
為作此詩。
霜露紛兮交下。
木葉洛兮凄凄。
(《類聚》作萋萋。
)候雁叫兮雲中。
歸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
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