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十二

關燈
》十。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 孟冬寒氣至。

    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

    仰觀衆星列。

    三五明月滿。

    四五蟾(李善本《文選》作詹。

    《書鈔》同。

    《文選》注作占。

    )兔缺。

    客從遠方(《禦覽》作有客從南。

    )來。

    遺我一書劄。

    上言(《禦覽》或作有。

    或作叙。

    )長相思。

    下言久離别。

    置書(《白帖》作之。

    《禦覽》或作之。

    )懷袖中。

    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

    懼君不識察。

    (○《文選》二十九。

    玉台新詠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合璧事類續集四十八作古樂府。

    《詩紀》十。

    又《書鈔》百五十引缺一韻。

    《白帖》十引劄、滅二韻。

    《文選》三十五七命注引一句。

    《禦覽》四百八十九引答刂、别、滅三韻。

    又五百九十五引劄、滅二韻。

    又六百六引劄、别二韻。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 客從遠方來。

    遺(《禦覽》作贈。

    )我一端绮。

    相去萬馀裡。

    故人心尚爾。

    文彩(《文選》作彩。

    《白帖》同。

    《禦覽》作作。

    )雙鴛鴦。

    裁為合歡被。

    (《白帖》作扇。

    )著以長相思。

    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

    誰能别離此。

    (○《文選》二十九。

    玉台新詠一。

    合璧事類外集三十九作古樂府。

    《詩紀》十。

    又《白帖》二引扇一韻。

    又四引绮被二韻。

    又《禦覽》四百七十八引绮、爾二韻。

    绮、被二韻。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 明月何皎皎。

    照我羅床緯。

    (玉台、《類聚》、《禦覽》作帷。

    《文選》注同。

    )憂愁不能寐。

    攬衣起徘徊。

    客行(《類聚》作行客。

    )雖雲樂。

    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文選》、玉台作彷。

    )徨。

    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

    淚下沾裳衣(○《文選》二十七。

    玉台新詠一作權乘詩。

    《詩紀》十。

    又《類聚》二十九引帷,歸三韻。

    《文選》二十七燕歌行注引帷一韻。

    《禦覽》八百十六引帷一韻。

    ) 【古詩五首】 上山采蘼(《類聚》作{艹麋}。

    鳴沙類書殘卷及《禦覽》同。

    )蕪。

    下山逢故夫。

    長跪(《禦覽》作回首。

    )問故夫。

    新人複何如。

    新人雖言(《類聚》作雲。

    合璧事類同。

    )好。

    未若故人姝。

    (玉台作殊。

    )顔色類相似。

    (《類聚》作其色似相類。

    合璧事類同。

    )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

    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禦覽》作能。

    )織缣。

    故人工織素。

    織缣日一匹。

    織素五(《白帖》作日。

    )丈馀。

    将缣來(草堂詩箋作持。

    《類聚》或作以缣持。

    《禦覽》同。

    )比素。

    (《類聚》或作持缣将比素。

    《白帖》、合璧事類同。

    )新人不如故。

    (○玉台新詠一。

    《類聚》三十二。

    合璧事類二十八作古樂詩。

    《詩紀》十。

    又《類聚》八十五、百帖二。

    《禦覽》八百十四、合璧事類)外集六十四并引素、馀、故三韻。

    鳴沙石室古籍業殘類書殘卷、《禦覽》五百二十一并引夫、如二韻。

    又《白帖》三十二引素、馀二韻。

    《禦覽》九百八十三引夫一韻。

    草堂詩箋七白絲行注引素、故二韻。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 四坐(《初學記》作座。

    萬花谷同。

    )且莫喧。

    願聽歌一言。

    請說銅爐器。

    (合璧事類作香爐。

    萬花谷同。

    )崔嵬象(合璧事類作東。

    )南山。

    上枝似(玉台作以。

    合璧事類同。

    《禦覽》作上以植。

    )松柏。

    下根據銅盤。

    雕文各異類。

    離婁自相聯。

    (《類聚》作連。

    《初學記》、韻補同。

    )誰能為此器。

    公(韻補作工。

    )輸與魯班。

    朱(《禦覽》誤作末。

    )火然其中。

    青煙飏其間。

    從(《類聚》作順。

    《初學記》、《禦覽》、合璧事類、萬花谷并同。

    )風入君懷。

    四坐莫不(《廣文選》作且莫。

    )歡。

    (玉台、《禦覽》作歡。

    )香風難久居。

    空令蕙草殘。

    (○玉台新詠一。

    《類聚》七十。

    《初學記》二十五引作古詩詠香爐詩。

    合璧事類外集四十一作古樂府。

    萬花谷後七。

    《廣文選》十五。

    《詩紀》十。

    又《禦覽》七百三引言、山、盤、連、間、歎、殘七韻。

    韻補二引連、班二韻及盤、連二韻。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逯案。

    玉台所載均有關女性之作。

    此其體例也。

    此詩不合原書體例。

    原本不應有之。

    ) 悲與親友别。

    氣結不能言。

    贈子以自愛。

    道遠會見難。

    人生無幾時。

    颠沛在其間。

    念子棄我去。

    新心有所歡。

    結志青雲上。

    何時複來還。

    (○玉台新詠一。

    《廣文選》十五。

    《詩紀》十。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 穆穆清風至。

    (《禦覽》作止。

    )吹我羅衣(玉台作裳。

    《類聚》、《禦覽》、事類賦同。

    )裾。

    青袍似春草。

    長條(草堂詩箋作修雲。

    )随(《類聚》作從。

    《禦覽》、事類賦、草堂詩箋同。

    )風舒。

    朝登津梁山。

    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

    皎日以為期。

    (○玉台新詠一。

    《廣文選》十五。

    《詩紀》十。

    又《類聚》八十一、《禦覽》九百九十四、事類賦草賦注、草堂詩箋二十一渡江詩注并此裾、舒二韻。

    ○紀氏玉台考異引吳兆宜曰:案下抱柱。

    山當作上。

    逯案。

    吳說是。

    津梁上。

    始與抱柱信呼應。

    若作津梁山。

    則互無關涉。

    又古詩存目謂玉台古本無此詩。

    ) 蘭若生春陽。

    涉冬猶盛滋。

    願言追昔愛。

    情款感四時。

    美人在雲端。

    天路隔(草堂詩箋作杳。

    )無期。

    夜光照玄陰。

    長歎念(玉台作戀。

    )所思。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

    )○玉台新詠一作枚乘詩。

    《廣文選》十五。

    《詩紀》十。

    又草堂詩箋三十一雨晴詩注作枚乘詩。

    引期一韻。

    ○古詩存目雲。

    玉台古本無。

    ) 【古詩三首】 橘柚垂華(《類聚》作嘉。

    )實。

    乃在深山側。

    聞君好我甘。

    竅獨自雕飾。

    委身玉盤中。

    曆年冀見食。

    芳菲不相投。

    青黃忽改色。

    人傥欲我知。

    因君為羽翼。

    (○古詩類苑七十七。

    《詩紀》十。

    又《類聚》八十六、《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禦覽》九百六十六、九百七十三、事類賦橘賦注并引側、飾二韻。

    又《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引翼一韻。

    )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裡人。

    家中有阿誰。

    遙望(樂府作看。

    )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窦入。

    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烹(樂府作春。

    )谷持作飯。

    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

    不知贻(樂府作饴。

    )阿誰。

    出門東向望。

    (樂府作看。

    )淚落沾我衣。

    (○《樂府詩集》二十五紫骝馬歌辭。

    古詩類苑七十七。

    《詩紀》十。

    ○逯案。

    古今樂錄雲。

    十五從軍征以下是古詩。

    ) 新樹蘭蕙葩。

    雜用杜蘅(《禦覽》作衡。

    )草。

    終朝采其華。

    (《禦覽》作采草榮。

    )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

    馨香易銷歇。

    繁華會枯槁。

    怅望欲何言。

    臨風送懷抱。

    (○古詩類苑七十七。

    《詩紀》十。

    又《類聚》八十一、《禦覽》九百九十四并引草、抱、道三韻。

    ) 【古詩】 步出城東門。

    遙望江南路。

    前日風雪中。

    故人從此去。

    我欲渡河水。

    河水深無梁。

    願為雙黃鹄。

    高飛還故鄉。

    (○古詩類苑八十四。

    《詩紀》十。

    ) 【李陵錄别詩二十一首】  〖古《詩紀》依據廣告編蘇、李詩七首於漢詩卷二。

    而以古文苑李陵錄别詩十首附在漢詩卷十。

    蓋謂《文選》所載為蘇、李自作。

    古文苑所載乃後人假托。

    丁福保全漢詩總彙《文選》、古文苑各詩。

    分别編之蘇、李名下。

    蓋以為皆少卿、子卿之辭也。

    逯案。

    《文選》、古文苑蘇、李詩十七首以外。

    《書鈔》及《文選》注尚引李詩殘篇兩首。

    古文苑之孔融雜詩二首。

    亦原屬李陵。

    依此計之。

    蘇、李詩今存者尚有二十一首也。

    然檢宋顔延之庭诰雲。

    逮李陵衆作。

    總雜不類。

    元是假托。

    非盡陵制。

    又檢隋志。

    隻稱梁有李陵集二卷。

    不言有蘇武集。

    而宋、齊人凡稱舉摹拟古人詩者。

    亦隻有李陵而無蘇武。

    據此。

    流傳晉、齊之李陵衆作。

    至梁始析出蘇詩。

    然仍附李陵集。

    昭明即據此選篇也。

    以出於李集。

    故《文選》蘇武各詩他書尚有引作李陵詩者。

    要之。

    此二十一首詩。

    即出李陵衆作也。

    又此二十一首種類雖雜。

    然無一切合李陵身世者。

    說明既非李陵所自作。

    亦非後人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