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歔欷歸耕來兮。
(琴操誤作日。
從《文選》注改。
)安所耕曆山盤兮。
(以上十三字風雅逸篇、《詩紀》并作?來歸耕曆山盤兮。
)以晏父母我心[忄□](《詩紀》作博。
誤。
)兮。
(琴操無以上八字而有欽?二字。
○琴操下。
風雅逸篇五。
《詩紀前集》四。
又《文選》十五思玄賦注引起首二句。
) 【引聲歌】〖原作莊周獨處吟。
今從《詩紀》。
〗 〖莊周者。
齊人也。
笃學術。
多所博達。
進見方來。
卻睹示發。
是時齊□王好為兵事。
習用幹戈。
莊周儒士。
不合於時。
自以不用。
行欲避亂。
自隐於山嶽。
後有達莊周於□王。
遣使赍金百镒。
聘以相位。
周不就。
使者曰:金至寶。
相尊官。
何辭之為。
周曰:君不見夫郊祀之牛。
衣之以朱彩。
食之以禾粟。
非不樂也。
及其用時。
鼎镬在前。
刀俎在後。
當此之時。
雖欲還就孤犢。
甯可得乎。
周所以饑不求食。
渴不求飲者。
但欲全身遠害耳。
於是重謝。
使者不得已而去。
複引聲歌曰:〗 天地之道。
近在胸臆。
呼噏精神。
以養九德。
渴不求飲。
饑不索食。
避世守(《文選》注作俟。
《禦覽》同。
)道。
志潔如玉。
卿相之位。
難可直當。
嚴嚴之石。
幽而清涼。
枕塊寝處。
樂在其央。
寒涼固回。
(《禦覽》作回固。
《詩紀》同。
又雲。
一作周。
)可以久長。
(○琴操下。
《詩紀前集》二。
又《文選》三十八薦谯元彥表注引玉一韻。
《禦覽》五百七十一引古今樂錄。
) 【霍将軍歌】 〖霍将軍歌者。
霍去病之所作也。
去病為讨寇校尉。
為人少言。
勇而有氣。
使擊匈奴。
斬首兩千。
後六出。
斬首十馀萬級。
益封萬五千戶。
秩祿與大将軍等。
於是志得意歡。
乃援琴而鼓之曰:〗 四夷既獲(我府作護。
《詩紀》同。
注雲。
一作獲。
)諸夏康兮。
國家安(《廣文選》誤作康。
)甯樂無(樂府作水。
對床夜語同。
《詩紀》雲。
一作未。
)央兮。
載戢幹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皇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琴操下。
《樂府詩集》六十。
範唏文對床夜語一、《廣文選》十四俱作琴歌。
《詩紀》二。
○逯案。
《樂府詩集》曰:案琴操有霍将軍渡河歌。
去病所作也。
因據古今樂錄著錄此歌。
蓋以此當霍将軍渡河歌也。
又此叙今本琴操與古今樂錄略同。
惟多誤字。
今直鈔樂錄。
) 【怨曠思惟歌】 〖王昭君者。
齊國王穰女也。
昭君年十七時。
顔色皎潔。
聞於國中。
穰見昭君端正閑麗。
未嘗窺看門戶。
以其有異於人。
求之皆不與。
獻於孝元帝。
以地遠既不幸納。
叨備後宮。
積五六年。
昭君心有怨曠。
僞不飾其形容。
元帝每曆後宮。
疏略不過其處。
後單于遣使者朝賀。
元帝陳設倡樂。
乃令後宮妝出。
昭君怨恚日久。
不得侍列。
乃更修飾。
善妝盛服。
形容光輝而出。
俱列坐。
元帝謂使者曰:單于何所願樂。
對曰:珍奇怪物。
皆悉自備。
惟婦人醜陋。
不如中國。
帝乃問後宮。
欲一女賜單于。
誰能行者起。
於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備在後宮。
粗醜卑陋。
不合陛下之心。
誠願得行。
時單于使者在旁。
帝大驚悔之。
不得複止。
良久太息曰:朕已誤矣。
遂以與之。
昭君至匈奴。
單于大悅。
以為漢與我厚。
縱酒作樂。
遣使者報漢。
送白璧一雙、駿馬十匹、胡地珠寶之類。
昭君恨帝始不見遇。
心思不樂。
心念鄉土。
乃作怨曠思惟歌曰雲雲。
昭君有子曰世違。
單于死。
子世違繼立。
凡為胡者。
父死妻母。
昭君問世違曰:汝為漢也。
為胡也。
世違曰:欲為胡耳。
昭君乃吞藥自殺。
單于舉葬之。
胡中多白草。
而此冢獨青。
〗 秋木萋萋。
其葉萎(《書鈔》作黃。
)黃。
有鳥爰止。
(琴操作處山。
《類聚》、《書鈔》、樂府、《廣文選》、《詩紀》并同。
)集于苞(《禦覽》或作包。
)桑。
(《書鈔》此下有徘徊枝條。
意志自得二句。
)養育毛羽。
形(《詩紀》雲。
一作儀。
)容生光。
既得升雲。
獲幸(樂府作上遊。
《廣文選》、《詩紀》并同。
《類聚》作遊倚。
《禦覽》同。
)帷(《類聚》作曲。
樂府、《詩紀》同。
)房。
離宮絕曠。
身體(《文選》注無體字。
)摧藏。
志念抑(《禦覽》或作幽。
)沉。
(琴操作冗。
《類聚》同。
)不得颉颃。
雖得饣委(樂府作委。
《詩紀》同。
)食。
心有徊徨。
我獨伊何。
改(《廣文選》作來。
《詩紀》同。
又注。
一作改。
)往變常。
翩翩之燕。
遠集西羌。
高山峨峨。
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
(《禦覽》作父母妻子。
)道裡悠長。
鳴呼哀哉。
憂心恻傷。
(○琴操下。
《類聚》三十。
《樂府詩集》五十九作昭君怨。
《廣文選》九。
《詩紀》二作怨詩。
又《書鈔》百六引黃、桑、得三韻。
《文選》二十八扶風歌注引藏一韻。
《禦覽》四百八十三引黃、常、羌、泱、長、傷六韻。
五百七十一引黃、桑、房、藏、颃、常、羌、泱、傷九韻。
○逯案。
《書鈔》引此謂出《漢書》。
恐誤。
又昭君本入匈奴。
而歌辭則謂遠集西羌。
地理不合。
後漢外患在羌。
作者遂率筆及之也。
) 【獲麟歌】 〖魯哀公十四年西狩。
薪者獲麟。
擊之。
傷其左足。
将示孔子。
孔子道與相逢。
見。
俯而泣。
抱麟曰:爾孰為來哉。
孰為來哉。
反袂拭面。
乃歌曰雲雲。
仰視其人。
龍顔日角。
夫子奉麟之口。
須臾吐三卷圖。
一為赤符。
劉季興為王。
二為周滅。
夫子将終。
三為漢制造作孝經。
夫子還謂子夏曰:新主将起。
其人如得麟者。
○逯案。
此篇原無題目。
附在琴操卷後。
今據《詩紀》題為獲麟歌。
〗 唐虞世兮(《論語》摘衰聖作之世。
)麟鳳遊。
今非其時來(《孔叢子》作吾。
)何求。
(《論語》摘衰聖作由。
)麟兮麟兮我心憂。
(○琴操補遺。
《類聚》十。
繹史八十六。
《孔叢子》記問篇。
《論語》摘衰聖。
《禦覽》八百八十九引《孔叢子》。
《詩紀前集》一。
○逯案。
《孔叢子》《論語》摘衰聖皆載此歌。
知為漢人假托。
琴操既沿用之。
故附之於此。
) 【失題】 〖伍員奔吳。
過溧陽濑溪。
見一女擊漂於水中。
旁有壺漿。
乃就乞飲。
飲畢。
謂女子曰:掩夫人壺口。
女子知其意。
自投濑溪而死。
○《禦覽》七百六十一伍子胥歌曰:〗 俟罪斯國志願得兮。
(○《文選》六十吊屈原賦注。
伍子胥歌曰:) 庶此太康皆為力兮。
(○《文選》二十六張子房詩注。
) 【飯牛歌】 〖甯戚飯牛車下。
叩角而商歌曰雲雲。
齊桓聞之。
舉以為相。
○逯案。
此篇原失題。
今據《詩紀》标之。
又案。
《呂氏春秋》、《淮南子》皆及甯戚叩角商歌以幹齊桓公事。
然皆無歌辭。
後漢高誘注呂覽。
以為即詩經碩鼠篇。
至《史記》、《淮南子》各注及三齊略記、琴操等始出七言飯牛歌。
可知皆漢人僞托。
各歌大同小異。
今并附之。
〗 南山矸。
(《類聚》作研。
)白石爛。
生不逢堯與舜禅。
短而單衣裁至骭。
長夜漫漫(《類聚》作冥冥。
)何時旦。
(○琴操補遺。
《類聚》九十四。
《詩紀前集》一。
) 【附】 南山矸。
(矸。
《書鈔》作[忄癸忄癸]。
《文選》注作嵯峨。
禦鑒作粲。
)白石爛。
(爛。
《書鈔》作爛爛。
)生不逢(《文選》注作遭。
)堯與舜禅。
短布單衣适至骭。
從昏飯牛薄(《書鈔》作至。
)夜半。
長夜漫漫(《史記》注作曼曼。
《文選》注作暝暝。
)何時旦。
(○《史記》鄒陽傳應劭注。
《書鈔》百六。
又《文選》十八嘯賦注并引應劭注。
《詩紀前集》一。
又《禦覽》八百九十八引《史記》引禅、骭、旦三韻。
)滄(《書鈔》作康。
)浪之水白石粲。
中有鯉魚長尺半。
弊(《書鈔》作谷。
《類聚》作毂。
)布單衣裁(《禦覽》或作适。
)至(上四字《禦覽》或作衣裳不覆。
)骭。
清(《禦覽》或作終。
)朝飯(《禦覽》或作飲。
)牛至夜半。
黃犢上坂且休息。
吾将舍汝相齊國。
(○《書鈔》百六引三齊略記。
《類聚》四十三。
《詩紀前集》一。
又《書鈔》百二十八引三齊略記。
錄骭韻一句。
《禦覽》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韻。
○逯案。
三齊略記謂康浪水在齊城西南。
其下經甯戚飯牛歌。
則作康浪者是。
以人習知滄浪。
故誤。
) 出東門兮厲石斑。
(《文選》注作班。
)上有松柏青(淮南注作清。
)且蘭。
(淮南注作閑。
《文選》注作蘭。
)鹿布衣兮?縷。
時不遇兮堯舜主。
(《文選》注脫主字。
)牛兮努力食細草。
大臣在爾側。
吾當與爾适楚國。
(○淮南道應訓許慎注。
《文選》十八嘯賦注引《淮南子》。
《詩紀前集》一。
○《詩紀》原注雲。
此首見劉向《别錄》。
逯案。
此說非是。
蓋嘯賦甯子撿手而歎息下注先引劉向《别錄》。
次引《淮南子》及此歌。
馮氏不察。
故有此誤。
) 南石粲。
白石爛。
短褐單衣長至?。
生不逢堯與舜禅。
終日飼牛至夜半。
長夜漫漫何時旦。
(○《禦覽》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 【失題】 〖孔子遊於隅山。
見取薪而哭。
長梓上有孤鹣。
乃承而歌之雲雲。
○逯案。
此叙及左列歌辭出於類要。
《詩紀》據之編入前集卷一。
檢北堂《書鈔》所錄琴操逸文。
與此叙文相合。
僅隅山作[□葛]山而已。
可見類要所載即琴操無疑也。
今據兩者合為一篇。
〗 鹓彼鳴鹣。
在嚴山之[□金
(琴操誤作日。
從《文選》注改。
)安所耕曆山盤兮。
(以上十三字風雅逸篇、《詩紀》并作?來歸耕曆山盤兮。
)以晏父母我心[忄□](《詩紀》作博。
誤。
)兮。
(琴操無以上八字而有欽?二字。
○琴操下。
風雅逸篇五。
《詩紀前集》四。
又《文選》十五思玄賦注引起首二句。
) 【引聲歌】〖原作莊周獨處吟。
今從《詩紀》。
〗 〖莊周者。
齊人也。
笃學術。
多所博達。
進見方來。
卻睹示發。
是時齊□王好為兵事。
習用幹戈。
莊周儒士。
不合於時。
自以不用。
行欲避亂。
自隐於山嶽。
後有達莊周於□王。
遣使赍金百镒。
聘以相位。
周不就。
使者曰:金至寶。
相尊官。
何辭之為。
周曰:君不見夫郊祀之牛。
衣之以朱彩。
食之以禾粟。
非不樂也。
及其用時。
鼎镬在前。
刀俎在後。
當此之時。
雖欲還就孤犢。
甯可得乎。
周所以饑不求食。
渴不求飲者。
但欲全身遠害耳。
於是重謝。
使者不得已而去。
複引聲歌曰:〗 天地之道。
近在胸臆。
呼噏精神。
以養九德。
渴不求飲。
饑不索食。
避世守(《文選》注作俟。
《禦覽》同。
)道。
志潔如玉。
卿相之位。
難可直當。
嚴嚴之石。
幽而清涼。
枕塊寝處。
樂在其央。
寒涼固回。
(《禦覽》作回固。
《詩紀》同。
又雲。
一作周。
)可以久長。
(○琴操下。
《詩紀前集》二。
又《文選》三十八薦谯元彥表注引玉一韻。
《禦覽》五百七十一引古今樂錄。
) 【霍将軍歌】 〖霍将軍歌者。
霍去病之所作也。
去病為讨寇校尉。
為人少言。
勇而有氣。
使擊匈奴。
斬首兩千。
後六出。
斬首十馀萬級。
益封萬五千戶。
秩祿與大将軍等。
於是志得意歡。
乃援琴而鼓之曰:〗 四夷既獲(我府作護。
《詩紀》同。
注雲。
一作獲。
)諸夏康兮。
國家安(《廣文選》誤作康。
)甯樂無(樂府作水。
對床夜語同。
《詩紀》雲。
一作未。
)央兮。
載戢幹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皇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琴操下。
《樂府詩集》六十。
範唏文對床夜語一、《廣文選》十四俱作琴歌。
《詩紀》二。
○逯案。
《樂府詩集》曰:案琴操有霍将軍渡河歌。
去病所作也。
因據古今樂錄著錄此歌。
蓋以此當霍将軍渡河歌也。
又此叙今本琴操與古今樂錄略同。
惟多誤字。
今直鈔樂錄。
) 【怨曠思惟歌】 〖王昭君者。
齊國王穰女也。
昭君年十七時。
顔色皎潔。
聞於國中。
穰見昭君端正閑麗。
未嘗窺看門戶。
以其有異於人。
求之皆不與。
獻於孝元帝。
以地遠既不幸納。
叨備後宮。
積五六年。
昭君心有怨曠。
僞不飾其形容。
元帝每曆後宮。
疏略不過其處。
後單于遣使者朝賀。
元帝陳設倡樂。
乃令後宮妝出。
昭君怨恚日久。
不得侍列。
乃更修飾。
善妝盛服。
形容光輝而出。
俱列坐。
元帝謂使者曰:單于何所願樂。
對曰:珍奇怪物。
皆悉自備。
惟婦人醜陋。
不如中國。
帝乃問後宮。
欲一女賜單于。
誰能行者起。
於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備在後宮。
粗醜卑陋。
不合陛下之心。
誠願得行。
時單于使者在旁。
帝大驚悔之。
不得複止。
良久太息曰:朕已誤矣。
遂以與之。
昭君至匈奴。
單于大悅。
以為漢與我厚。
縱酒作樂。
遣使者報漢。
送白璧一雙、駿馬十匹、胡地珠寶之類。
昭君恨帝始不見遇。
心思不樂。
心念鄉土。
乃作怨曠思惟歌曰雲雲。
昭君有子曰世違。
單于死。
子世違繼立。
凡為胡者。
父死妻母。
昭君問世違曰:汝為漢也。
為胡也。
世違曰:欲為胡耳。
昭君乃吞藥自殺。
單于舉葬之。
胡中多白草。
而此冢獨青。
〗 秋木萋萋。
其葉萎(《書鈔》作黃。
)黃。
有鳥爰止。
(琴操作處山。
《類聚》、《書鈔》、樂府、《廣文選》、《詩紀》并同。
)集于苞(《禦覽》或作包。
)桑。
(《書鈔》此下有徘徊枝條。
意志自得二句。
)養育毛羽。
形(《詩紀》雲。
一作儀。
)容生光。
既得升雲。
獲幸(樂府作上遊。
《廣文選》、《詩紀》并同。
《類聚》作遊倚。
《禦覽》同。
)帷(《類聚》作曲。
樂府、《詩紀》同。
)房。
離宮絕曠。
身體(《文選》注無體字。
)摧藏。
志念抑(《禦覽》或作幽。
)沉。
(琴操作冗。
《類聚》同。
)不得颉颃。
雖得饣委(樂府作委。
《詩紀》同。
)食。
心有徊徨。
我獨伊何。
改(《廣文選》作來。
《詩紀》同。
又注。
一作改。
)往變常。
翩翩之燕。
遠集西羌。
高山峨峨。
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
(《禦覽》作父母妻子。
)道裡悠長。
鳴呼哀哉。
憂心恻傷。
(○琴操下。
《類聚》三十。
《樂府詩集》五十九作昭君怨。
《廣文選》九。
《詩紀》二作怨詩。
又《書鈔》百六引黃、桑、得三韻。
《文選》二十八扶風歌注引藏一韻。
《禦覽》四百八十三引黃、常、羌、泱、長、傷六韻。
五百七十一引黃、桑、房、藏、颃、常、羌、泱、傷九韻。
○逯案。
《書鈔》引此謂出《漢書》。
恐誤。
又昭君本入匈奴。
而歌辭則謂遠集西羌。
地理不合。
後漢外患在羌。
作者遂率筆及之也。
) 【獲麟歌】 〖魯哀公十四年西狩。
薪者獲麟。
擊之。
傷其左足。
将示孔子。
孔子道與相逢。
見。
俯而泣。
抱麟曰:爾孰為來哉。
孰為來哉。
反袂拭面。
乃歌曰雲雲。
仰視其人。
龍顔日角。
夫子奉麟之口。
須臾吐三卷圖。
一為赤符。
劉季興為王。
二為周滅。
夫子将終。
三為漢制造作孝經。
夫子還謂子夏曰:新主将起。
其人如得麟者。
○逯案。
此篇原無題目。
附在琴操卷後。
今據《詩紀》題為獲麟歌。
〗 唐虞世兮(《論語》摘衰聖作之世。
)麟鳳遊。
今非其時來(《孔叢子》作吾。
)何求。
(《論語》摘衰聖作由。
)麟兮麟兮我心憂。
(○琴操補遺。
《類聚》十。
繹史八十六。
《孔叢子》記問篇。
《論語》摘衰聖。
《禦覽》八百八十九引《孔叢子》。
《詩紀前集》一。
○逯案。
《孔叢子》《論語》摘衰聖皆載此歌。
知為漢人假托。
琴操既沿用之。
故附之於此。
) 【失題】 〖伍員奔吳。
過溧陽濑溪。
見一女擊漂於水中。
旁有壺漿。
乃就乞飲。
飲畢。
謂女子曰:掩夫人壺口。
女子知其意。
自投濑溪而死。
○《禦覽》七百六十一伍子胥歌曰:〗 俟罪斯國志願得兮。
(○《文選》六十吊屈原賦注。
伍子胥歌曰:) 庶此太康皆為力兮。
(○《文選》二十六張子房詩注。
) 【飯牛歌】 〖甯戚飯牛車下。
叩角而商歌曰雲雲。
齊桓聞之。
舉以為相。
○逯案。
此篇原失題。
今據《詩紀》标之。
又案。
《呂氏春秋》、《淮南子》皆及甯戚叩角商歌以幹齊桓公事。
然皆無歌辭。
後漢高誘注呂覽。
以為即詩經碩鼠篇。
至《史記》、《淮南子》各注及三齊略記、琴操等始出七言飯牛歌。
可知皆漢人僞托。
各歌大同小異。
今并附之。
〗 南山矸。
(《類聚》作研。
)白石爛。
生不逢堯與舜禅。
短而單衣裁至骭。
長夜漫漫(《類聚》作冥冥。
)何時旦。
(○琴操補遺。
《類聚》九十四。
《詩紀前集》一。
) 【附】 南山矸。
(矸。
《書鈔》作[忄癸忄癸]。
《文選》注作嵯峨。
禦鑒作粲。
)白石爛。
(爛。
《書鈔》作爛爛。
)生不逢(《文選》注作遭。
)堯與舜禅。
短布單衣适至骭。
從昏飯牛薄(《書鈔》作至。
)夜半。
長夜漫漫(《史記》注作曼曼。
《文選》注作暝暝。
)何時旦。
(○《史記》鄒陽傳應劭注。
《書鈔》百六。
又《文選》十八嘯賦注并引應劭注。
《詩紀前集》一。
又《禦覽》八百九十八引《史記》引禅、骭、旦三韻。
)滄(《書鈔》作康。
)浪之水白石粲。
中有鯉魚長尺半。
弊(《書鈔》作谷。
《類聚》作毂。
)布單衣裁(《禦覽》或作适。
)至(上四字《禦覽》或作衣裳不覆。
)骭。
清(《禦覽》或作終。
)朝飯(《禦覽》或作飲。
)牛至夜半。
黃犢上坂且休息。
吾将舍汝相齊國。
(○《書鈔》百六引三齊略記。
《類聚》四十三。
《詩紀前集》一。
又《書鈔》百二十八引三齊略記。
錄骭韻一句。
《禦覽》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韻。
○逯案。
三齊略記謂康浪水在齊城西南。
其下經甯戚飯牛歌。
則作康浪者是。
以人習知滄浪。
故誤。
) 出東門兮厲石斑。
(《文選》注作班。
)上有松柏青(淮南注作清。
)且蘭。
(淮南注作閑。
《文選》注作蘭。
)鹿布衣兮?縷。
時不遇兮堯舜主。
(《文選》注脫主字。
)牛兮努力食細草。
大臣在爾側。
吾當與爾适楚國。
(○淮南道應訓許慎注。
《文選》十八嘯賦注引《淮南子》。
《詩紀前集》一。
○《詩紀》原注雲。
此首見劉向《别錄》。
逯案。
此說非是。
蓋嘯賦甯子撿手而歎息下注先引劉向《别錄》。
次引《淮南子》及此歌。
馮氏不察。
故有此誤。
) 南石粲。
白石爛。
短褐單衣長至?。
生不逢堯與舜禅。
終日飼牛至夜半。
長夜漫漫何時旦。
(○《禦覽》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 【失題】 〖孔子遊於隅山。
見取薪而哭。
長梓上有孤鹣。
乃承而歌之雲雲。
○逯案。
此叙及左列歌辭出於類要。
《詩紀》據之編入前集卷一。
檢北堂《書鈔》所錄琴操逸文。
與此叙文相合。
僅隅山作[□葛]山而已。
可見類要所載即琴操無疑也。
今據兩者合為一篇。
〗 鹓彼鳴鹣。
在嚴山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