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天始有萌兮。
神連精合謀於房(《禦覽》作五神連精合謀房。
樂府、《詩紀》同。
《詩紀》并注。
一作精連神合謀於房。
)兮。
與(樂府作興。
《詩紀》同。
)我之業望羊來(《詩紀》作來羊。
)兮。
(○琴操上。
《樂府詩集》五十七及《詩紀前集》四作文王操。
又《類聚》十二、《禦覽》八十四所引無末句。
○逯案。
孔子世家。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
十日不進。
師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
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
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
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
曰:丘得其為人。
黯然而黑。
幾然而長。
眼如望羊。
心如王四國。
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雲雲。
《韓詩外傳》、孔子《家語》所記與此略同。
據此。
前漢人所傳文王操。
尚僅有弦無歌。
是以桓譚新論謂文王操聲紛以擾。
駭角震商。
隻從聲曲言之。
又此歌望羊二字。
沿襲《史記》、《家語》眼如望羊。
乃以形容文王者。
而《論衡》骨相篇雲。
武王望陽。
語增篇雲。
武王之相。
望羊而已。
又白虎通聖人篇雲。
武王望羊。
是謂攝陽。
盱目陳兵。
天下富昌。
是後漢時望羊之說已轉屬武王。
與《史記》、《韓詩外傳》不同。
今琴操言與我之業望羊來兮。
或與我之業望羊來兮。
明是文王希冀子發興集王叢之意。
與後漢說同。
與前漢說不同。
可見歌辭為後漢人之所作也。
又歌辭望羊來。
來字與前韻不葉。
疑當作來望羊三字。
) 【思親操】 〖舜耕曆山。
思慕父母。
見鸠與母俱飛鳴相哺食。
益以感思。
乃作歌曰:〗 陟彼曆山兮崔嵬。
有鳥翔兮高飛。
瞻彼鸠兮徘徊。
河水洋洋兮清冷。
深谷鳥鳴兮嘤嘤。
(樂府作莺莺。
)設□樂府作{□員}。
)張{□員}(樂府作□。
)兮思我父母力耕。
日與月兮往如馳。
父母遠兮吾将(樂府作當。
)安歸。
(○琴操下。
《類聚》九十二、《禦覽》九百二十一并引琴操。
有序無辭。
又《樂府詩集》五十七引古今樂錄。
《詩紀前集》四。
【儀鳳歌】 〖儀鳳歌者。
周成王之所作也。
成王即位。
用周召、畢榮之屬。
天下大治。
殊方絕域。
莫不蒙化。
是以越裳獻雉。
重譯來貢。
太平之瑞。
同時而應。
麒麟遊苑囿。
鳳皇來舞於庭。
頌聲并作。
佥然大同。
於是成王乃援琴而鼓之曰:○《樂府詩集》作神鳳操。
《詩紀》同。
〗 鳳皇翔兮於(《白帖》作舞。
)紫庭。
餘何德兮以感靈。
賴先人(尚書摘洛戒作王。
《宋書》符瑞志同。
)兮恩澤臻。
于胥樂兮民以甯。
鳳皇來兮百獸晨。
(孫贻讓曰:案晨當作震。
震與振通謂振奮而舞也。
○《類聚》九十九。
《白帖》二十九。
《初學記》三十。
《禦覽》九百十五。
尚書摘洛戒。
《宋書》二十七符瑞志。
竹書紀年下。
沈約注。
樂府五十七引古今光錄。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逯案。
鳳皇來兮百獸晨句。
當是另一章起句。
與上四句不是一篇。
又案。
尚書摘洛戒乃兩漢緯書。
後漢何休曾為之作注。
琴操襲用之。
證其必出後漢。
) 【龍蛇歌】 〖龍蛇歌者。
介子綏所作也。
晉公子重耳。
與子綏俱亡。
子綏割戎腕股。
以救重耳。
重耳複國。
舅犯、趙衰俱蒙厚賞。
子綏獨無所得。
綏甚怨恨。
乃作龍蛇之歌以感之。
遂遁入山。
其章曰雲雲。
文公驚悟。
即遣求得於綿山之下。
使者奉節迎之。
終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
火熒自出。
子綏遂抱木而燒死。
文公哀之流涕。
歸。
令民五月五日。
不得舉發火。
〗 有龍矯矯。
遭天譴怒。
卷(玉燭寶典作忄卷。
)逃(琴操作排。
)鱗(琴操作角。
)甲。
來遁(玉燭寶典作道。
)於下。
志願不得。
與蛇同伍。
龍蛇俱行。
周遍(琴操作身辨。
誤。
)山野。
(琴操作墅。
)龍遭饑餓。
蛇割腓股。
(二句從玉燭寶典引補。
)龍得(玉燭寶典作行。
)升天。
安厥(玉燭寶典作其。
)房産。
蛇獨抑摧。
沈滞泥土。
仰天怨望。
惆怅(琴操作綢缪。
)悲苦。
非樂龍伍。
(玉燭寶典作位。
)怪(琴操作惔。
)不盼顧。
(○琴操下。
玉燭寶典二引琴操。
《詩紀前集》二。
○逯案。
介之推龍蛇歌共有六種。
分别見於呂覽、《史記》、《說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
呂覽、《史記》、《說苑》為一系。
皆言五蛇從龍。
此自先秦傳流者。
《新序》、《淮南子》注、琴操為一系。
隻言蛇龍相從。
此則流行兩漢之新篇。
呂覽、《史記》、《說苑》等篇已編入先秦。
今於琴操龍蛇歌後。
并附《新序》、《淮南子》注兩篇。
又《樂府詩集》所載一首。
與琴操辭相似。
蓋抄琴集。
今亦附入。
) 【龍蛇歌】〖附〗 〖《新序》曰:晉文公返國。
酌士大夫酒。
召舅犯而将之。
召艾陵而相之。
授田百萬。
介子推無爵齒而就位。
觞三行。
介子推奉觞而起曰雲雲。
遂去而之介山之上。
文公使人求之。
不得。
以謂焚其山宜出。
及焚其山。
遂不出而焚死。
〗 有龍矯矯。
将失其所。
有蛇從之。
周流天下。
龍既入深淵。
得其安所。
蛇脂盡乾。
獨不得甘雨。
(○《新序》節士篇。
《樂府詩集》五十七。
《詩紀前集》二。
) 【龍蛇歌】〖附〗 〖《淮南子》注曰:介子。
介推也。
從晉公子重耳出奔翟。
遭難絕糧。
介子推割肌啖之。
文公複國。
賞從亡者。
子推獨不及。
故歌曰雲雲。
龍以喻文公。
蛇以自喻也。
於是文公覺悟。
求介子不得。
而号泣之。
〗 有龍矯矯。
而失其所。
有蛇從之。
而啖其口。
龍既升雲。
蛇獨泥處。
(○淮南說山訓許慎注。
) 【龍蛇歌】〖附〗 〖琴集曰:士失志操。
介子推所作也。
一曰龍蛇歌。
〗 有龍矯矯。
遭天譴怒。
三蛇從之。
一蛇割股。
二蛇入國。
厚蒙爵士。
馀有一蛇。
棄於草莽。
(○《樂府詩集》五十七。
《詩紀前集》二。
) 【芑梁妻歌】 〖芑梁妻歌者。
齊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
莊公襲莒。
殖戰而死。
妻歎曰:上則無父。
中則無夫。
下則無子。
外無所依。
内無所倚。
将何以立。
吾節豈能更二哉。
於是乃援琴而鼓之曰雲。
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
〗 樂莫樂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離。
哀感皇天兮(琴操無兮字。
《水經注》同。
)城為隳。
(琴操作墜。
《水經注》作之墜。
○琴操上。
水經沭水注。
《禦覽》百九十二。
《詩紀前集》四。
○逯案。
齊侯襲莒、杞梁死之事。
見左襄二十三年傳。
然左氏僅謂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
使吊之。
又禮記檀弓、《韓詩外傳》亦隻載杞梁妻哭夫事。
并無哭城與城崩之說。
《列女傳》、《說苑》始謂杞梁死。
其妻向城哭而城崩。
今琴操既同此說。
叙事亦與《列女傳》雷同。
知歌辭之作。
必在前漢以後也。
又崔豹《古今注》謂杞梁妻歌乃杞梁妻妹明月所所作。
與此當不同。
) 【信立】〖《詩紀》作獻玉。
〗退怨歌〖卞和者。
楚野民。
常居山耕種。
因得玉璞。
以獻於楚懷王。
懷王使樂正子占之。
言非玉。
王以為欺謾。
斬其一足。
懷王死。
子平王立。
和複抱其璞而獻之。
平王複以為欺謾。
斬其一足。
平王死。
子立為荊王。
和複欲獻之。
恐複見害。
乃包其玉而哭荊山之中。
晝夜不止。
涕盡繼之以血。
荊山為之崩。
荊王遣問之。
於是和随使獻王。
王使剖之。
中果有玉。
乃封和為陵陽侯。
和辭不就而去。
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文選》注作攸攸。
)沂水經(渚宮舊事作到。
)荊山兮。
(《類聚》、《詩紀》無兮字。
下同。
)精氣郁泱(原作浃。
從《類聚》引改。
《初學記》作決。
渚宮舊事作結。
《詩紀》作洽。
)谷嚴嚴(下嚴字琴操作中。
)兮。
中有神寶灼明(渚宮舊事作燎。
)明兮。
穴山采玉(《文選》注作玉字。
)難為功兮。
於何獻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類聚》作暗。
)昧信讒言兮。
斷截兩足離餘身兮。
俯仰嗟歎心摧傷兮。
紫之亂朱粉墨同兮。
空山?欷涕龍鐘(渚宮舊事作俯仰嗟歎心摧傷。
兮。
天鑒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沌(渚宮舊事作滂。
)流於汶兮。
進寶得刑(《詩紀》作刖。
)足(渚宮舊事作體。
)離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斷者不續豈不冤(《類聚》作怨。
樂府、《詩紀》同。
)兮。
(○琴操下。
《類聚》八十三。
《樂府詩集》四十一。
《詩紀前集》四。
又《後漢書》孔融傳注引分、芸、冤三韻。
《初學記》二十七引山、嚴、明、功四韻。
《文選》二十五重贈盧谌詩注引山、功二韻。
渚宮舊事一所引缺身一韻。
○劉師培琴操補釋曰:案此以平王為懷王子。
與史不合。
韓非子和氏篇作以獻厲王。
下言厲王薨。
武王即位。
又言武王薨。
文王即位。
《新序》雜事五同。
惟文王作共王。
疑所記當以韓非子為确。
又曰:案沂水在魯。
不得經荊山。
沂乃沔字之訛也。
《說文》雲。
沔。
沔水也。
出武都沮縣東狼谷。
東南入江。
一曰入夏水。
逯案。
琴操本事多沿民間傳說。
不斤斤於時地記載。
既能謂平王為楚懷王子。
亦可言魯水過荊山。
不必作沂沔考訂也。
) 【歸耕操】〖原作曾子歸耕。
今從《詩紀》改。
〗 〖歸耕者。
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事孔子。
十有馀年。
晨覺。
眷然念二親年衰。
養之不備。
於是援琴而鼓之曰
)天始有萌兮。
神連精合謀於房(《禦覽》作五神連精合謀房。
樂府、《詩紀》同。
《詩紀》并注。
一作精連神合謀於房。
)兮。
與(樂府作興。
《詩紀》同。
)我之業望羊來(《詩紀》作來羊。
)兮。
(○琴操上。
《樂府詩集》五十七及《詩紀前集》四作文王操。
又《類聚》十二、《禦覽》八十四所引無末句。
○逯案。
孔子世家。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
十日不進。
師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
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
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
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
曰:丘得其為人。
黯然而黑。
幾然而長。
眼如望羊。
心如王四國。
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雲雲。
《韓詩外傳》、孔子《家語》所記與此略同。
據此。
前漢人所傳文王操。
尚僅有弦無歌。
是以桓譚新論謂文王操聲紛以擾。
駭角震商。
隻從聲曲言之。
又此歌望羊二字。
沿襲《史記》、《家語》眼如望羊。
乃以形容文王者。
而《論衡》骨相篇雲。
武王望陽。
語增篇雲。
武王之相。
望羊而已。
又白虎通聖人篇雲。
武王望羊。
是謂攝陽。
盱目陳兵。
天下富昌。
是後漢時望羊之說已轉屬武王。
與《史記》、《韓詩外傳》不同。
今琴操言與我之業望羊來兮。
或與我之業望羊來兮。
明是文王希冀子發興集王叢之意。
與後漢說同。
與前漢說不同。
可見歌辭為後漢人之所作也。
又歌辭望羊來。
來字與前韻不葉。
疑當作來望羊三字。
) 【思親操】 〖舜耕曆山。
思慕父母。
見鸠與母俱飛鳴相哺食。
益以感思。
乃作歌曰:〗 陟彼曆山兮崔嵬。
有鳥翔兮高飛。
瞻彼鸠兮徘徊。
河水洋洋兮清冷。
深谷鳥鳴兮嘤嘤。
(樂府作莺莺。
)設□樂府作{□員}。
)張{□員}(樂府作□。
)兮思我父母力耕。
日與月兮往如馳。
父母遠兮吾将(樂府作當。
)安歸。
(○琴操下。
《類聚》九十二、《禦覽》九百二十一并引琴操。
有序無辭。
又《樂府詩集》五十七引古今樂錄。
《詩紀前集》四。
【儀鳳歌】 〖儀鳳歌者。
周成王之所作也。
成王即位。
用周召、畢榮之屬。
天下大治。
殊方絕域。
莫不蒙化。
是以越裳獻雉。
重譯來貢。
太平之瑞。
同時而應。
麒麟遊苑囿。
鳳皇來舞於庭。
頌聲并作。
佥然大同。
於是成王乃援琴而鼓之曰:○《樂府詩集》作神鳳操。
《詩紀》同。
〗 鳳皇翔兮於(《白帖》作舞。
)紫庭。
餘何德兮以感靈。
賴先人(尚書摘洛戒作王。
《宋書》符瑞志同。
)兮恩澤臻。
于胥樂兮民以甯。
鳳皇來兮百獸晨。
(孫贻讓曰:案晨當作震。
震與振通謂振奮而舞也。
○《類聚》九十九。
《白帖》二十九。
《初學記》三十。
《禦覽》九百十五。
尚書摘洛戒。
《宋書》二十七符瑞志。
竹書紀年下。
沈約注。
樂府五十七引古今光錄。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逯案。
鳳皇來兮百獸晨句。
當是另一章起句。
與上四句不是一篇。
又案。
尚書摘洛戒乃兩漢緯書。
後漢何休曾為之作注。
琴操襲用之。
證其必出後漢。
) 【龍蛇歌】 〖龍蛇歌者。
介子綏所作也。
晉公子重耳。
與子綏俱亡。
子綏割戎腕股。
以救重耳。
重耳複國。
舅犯、趙衰俱蒙厚賞。
子綏獨無所得。
綏甚怨恨。
乃作龍蛇之歌以感之。
遂遁入山。
其章曰雲雲。
文公驚悟。
即遣求得於綿山之下。
使者奉節迎之。
終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
火熒自出。
子綏遂抱木而燒死。
文公哀之流涕。
歸。
令民五月五日。
不得舉發火。
〗 有龍矯矯。
遭天譴怒。
卷(玉燭寶典作忄卷。
)逃(琴操作排。
)鱗(琴操作角。
)甲。
來遁(玉燭寶典作道。
)於下。
志願不得。
與蛇同伍。
龍蛇俱行。
周遍(琴操作身辨。
誤。
)山野。
(琴操作墅。
)龍遭饑餓。
蛇割腓股。
(二句從玉燭寶典引補。
)龍得(玉燭寶典作行。
)升天。
安厥(玉燭寶典作其。
)房産。
蛇獨抑摧。
沈滞泥土。
仰天怨望。
惆怅(琴操作綢缪。
)悲苦。
非樂龍伍。
(玉燭寶典作位。
)怪(琴操作惔。
)不盼顧。
(○琴操下。
玉燭寶典二引琴操。
《詩紀前集》二。
○逯案。
介之推龍蛇歌共有六種。
分别見於呂覽、《史記》、《說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
呂覽、《史記》、《說苑》為一系。
皆言五蛇從龍。
此自先秦傳流者。
《新序》、《淮南子》注、琴操為一系。
隻言蛇龍相從。
此則流行兩漢之新篇。
呂覽、《史記》、《說苑》等篇已編入先秦。
今於琴操龍蛇歌後。
并附《新序》、《淮南子》注兩篇。
又《樂府詩集》所載一首。
與琴操辭相似。
蓋抄琴集。
今亦附入。
) 【龍蛇歌】〖附〗 〖《新序》曰:晉文公返國。
酌士大夫酒。
召舅犯而将之。
召艾陵而相之。
授田百萬。
介子推無爵齒而就位。
觞三行。
介子推奉觞而起曰雲雲。
遂去而之介山之上。
文公使人求之。
不得。
以謂焚其山宜出。
及焚其山。
遂不出而焚死。
〗 有龍矯矯。
将失其所。
有蛇從之。
周流天下。
龍既入深淵。
得其安所。
蛇脂盡乾。
獨不得甘雨。
(○《新序》節士篇。
《樂府詩集》五十七。
《詩紀前集》二。
) 【龍蛇歌】〖附〗 〖《淮南子》注曰:介子。
介推也。
從晉公子重耳出奔翟。
遭難絕糧。
介子推割肌啖之。
文公複國。
賞從亡者。
子推獨不及。
故歌曰雲雲。
龍以喻文公。
蛇以自喻也。
於是文公覺悟。
求介子不得。
而号泣之。
〗 有龍矯矯。
而失其所。
有蛇從之。
而啖其口。
龍既升雲。
蛇獨泥處。
(○淮南說山訓許慎注。
) 【龍蛇歌】〖附〗 〖琴集曰:士失志操。
介子推所作也。
一曰龍蛇歌。
〗 有龍矯矯。
遭天譴怒。
三蛇從之。
一蛇割股。
二蛇入國。
厚蒙爵士。
馀有一蛇。
棄於草莽。
(○《樂府詩集》五十七。
《詩紀前集》二。
) 【芑梁妻歌】 〖芑梁妻歌者。
齊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
莊公襲莒。
殖戰而死。
妻歎曰:上則無父。
中則無夫。
下則無子。
外無所依。
内無所倚。
将何以立。
吾節豈能更二哉。
於是乃援琴而鼓之曰雲。
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
〗 樂莫樂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離。
哀感皇天兮(琴操無兮字。
《水經注》同。
)城為隳。
(琴操作墜。
《水經注》作之墜。
○琴操上。
水經沭水注。
《禦覽》百九十二。
《詩紀前集》四。
○逯案。
齊侯襲莒、杞梁死之事。
見左襄二十三年傳。
然左氏僅謂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
使吊之。
又禮記檀弓、《韓詩外傳》亦隻載杞梁妻哭夫事。
并無哭城與城崩之說。
《列女傳》、《說苑》始謂杞梁死。
其妻向城哭而城崩。
今琴操既同此說。
叙事亦與《列女傳》雷同。
知歌辭之作。
必在前漢以後也。
又崔豹《古今注》謂杞梁妻歌乃杞梁妻妹明月所所作。
與此當不同。
) 【信立】〖《詩紀》作獻玉。
〗退怨歌〖卞和者。
楚野民。
常居山耕種。
因得玉璞。
以獻於楚懷王。
懷王使樂正子占之。
言非玉。
王以為欺謾。
斬其一足。
懷王死。
子平王立。
和複抱其璞而獻之。
平王複以為欺謾。
斬其一足。
平王死。
子立為荊王。
和複欲獻之。
恐複見害。
乃包其玉而哭荊山之中。
晝夜不止。
涕盡繼之以血。
荊山為之崩。
荊王遣問之。
於是和随使獻王。
王使剖之。
中果有玉。
乃封和為陵陽侯。
和辭不就而去。
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文選》注作攸攸。
)沂水經(渚宮舊事作到。
)荊山兮。
(《類聚》、《詩紀》無兮字。
下同。
)精氣郁泱(原作浃。
從《類聚》引改。
《初學記》作決。
渚宮舊事作結。
《詩紀》作洽。
)谷嚴嚴(下嚴字琴操作中。
)兮。
中有神寶灼明(渚宮舊事作燎。
)明兮。
穴山采玉(《文選》注作玉字。
)難為功兮。
於何獻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類聚》作暗。
)昧信讒言兮。
斷截兩足離餘身兮。
俯仰嗟歎心摧傷兮。
紫之亂朱粉墨同兮。
空山?欷涕龍鐘(渚宮舊事作俯仰嗟歎心摧傷。
兮。
天鑒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沌(渚宮舊事作滂。
)流於汶兮。
進寶得刑(《詩紀》作刖。
)足(渚宮舊事作體。
)離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斷者不續豈不冤(《類聚》作怨。
樂府、《詩紀》同。
)兮。
(○琴操下。
《類聚》八十三。
《樂府詩集》四十一。
《詩紀前集》四。
又《後漢書》孔融傳注引分、芸、冤三韻。
《初學記》二十七引山、嚴、明、功四韻。
《文選》二十五重贈盧谌詩注引山、功二韻。
渚宮舊事一所引缺身一韻。
○劉師培琴操補釋曰:案此以平王為懷王子。
與史不合。
韓非子和氏篇作以獻厲王。
下言厲王薨。
武王即位。
又言武王薨。
文王即位。
《新序》雜事五同。
惟文王作共王。
疑所記當以韓非子為确。
又曰:案沂水在魯。
不得經荊山。
沂乃沔字之訛也。
《說文》雲。
沔。
沔水也。
出武都沮縣東狼谷。
東南入江。
一曰入夏水。
逯案。
琴操本事多沿民間傳說。
不斤斤於時地記載。
既能謂平王為楚懷王子。
亦可言魯水過荊山。
不必作沂沔考訂也。
) 【歸耕操】〖原作曾子歸耕。
今從《詩紀》改。
〗 〖歸耕者。
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事孔子。
十有馀年。
晨覺。
眷然念二親年衰。
養之不備。
於是援琴而鼓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