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也。
獨沐子年七十無妻。
出薪於野。
見飛雉雄雌相随。
感之。
撫琴而歌曰:○逯案。
獨沐子。
琴操序首作沐犢子。
是也。
《古今注》作牧犢子。
〗 雉朝飛。
(昌黎集注有兮字。
《詩紀》同。
)鳴相和。
雌雄(《類聚》作雄雌。
)群遊於(昌黎集注作兮。
)山阿。
(《類聚》作河。
《禦覽》同。
)我獨何命兮未有家。
時将暮兮可奈何。
嗟嗟暮兮可奈何。
(○琴操上。
《樂府詩集》五十七。
朱文公校昌黎集雉朝飛操注引《古今注》。
《詩紀前集》四。
又《類聚》九十、《禦覽》九百十七引和、河二韻。
○逯案。
崔豹《古今注》曰:雉朝飛者。
牧犢子所作也。
齊處士。
?宣王時人。
年五十無妻。
出薪於野。
見雉雌雄相随而飛。
意動心悲。
乃仰天歎。
大聖在上。
恩及草木鳥獸。
而我獨不獲。
因援琴而歌。
以明自傷。
其聲中絕。
魏武帝宮人有盧女者。
故冠軍将軍陰叔之妹。
七歲入漢宮。
學鼓琴。
琴特鳴。
異於諸妓。
善為新聲。
能為此曲雲雲。
又據昌黎集注。
原本《古今注》并載此歌辭。
可見此操此歌即後漢末年之新聲。
查揚雄琴清英曰:雉朝飛操者。
衛女傅母之所作也。
衛侯女嫁於齊太子。
至中道。
聞太子死。
問傅母曰:何知。
傅母曰:且往當喪。
喪畢不肯歸。
終之以死焉。
傅母悔之。
取女所自操琴。
於冢上鼓之。
忽有二雉俱出墓中。
傅母撫雌雉曰:女果為雉耶。
言未畢。
俱飛而起。
忽然不見。
傅母悲痛。
援琴作操。
故曰雉朝飛。
據此西漢末已有雉朝飛操。
但其本事與琴操異。
且無此歌也。
) 【别鶴操】 〖别鶴操者。
商陵牧子所作也。
牧子娶妻五年。
無子。
父兄将欲為改娶。
妻聞之。
中夜驚起。
倚戶悲嘯。
牧子聞之。
援琴鼓之雲雲。
痛恩愛之永離。
因彈别鶴以舒情。
故曰别鶴操。
後仍為夫婦。
〗 将乖比翼兮隔天端。
山川悠遠兮路漫漫。
攬衣不寐兮食(《詩紀》雲。
一作辰。
)忘餐。
(《詩紀》雲。
《古今注》無三兮字。
攬衣作攬衾。
○敦煌石室唐寫修文殿《禦覽》殘卷。
《書鈔》百九。
《類聚》九十六。
《白帖》六、二十九。
《禦覽》九百十六有序無辭。
朱文公校昌黎集别鶴操注。
崔豹《古今注》。
《樂府詩集》五十八引《古今注》。
《詩紀前集》四。
○逯案。
今本琴操有叙無辭。
蓋此書乃後人輯綴而成。
故緻遺漏。
今據《古今注》及《樂府詩集》補入之。
) 【列女引】 〖列女引者。
楚莊王妃樊姬之所作也。
莊王愛幸樊姬。
不敢專席。
飾衆妾使更侍王。
以廣繼嗣。
莊王一日罷朝而晏。
樊姬問故。
王曰與賢相語。
姬問為誰。
曰:虞丘子。
樊姬曰:妾幸得侍王。
非不欲專貴擅愛也。
以為傷王之義。
故所進與王同位者數人矣。
今虞丘子為相。
未嘗進一賢。
安得為賢。
明日。
王以樊姬語告虞丘子。
稽首辭位而進孫叔敖。
樊姬自以谏行志得。
作列女引曰:〗 忠谏行兮正不邪。
衆妾誇兮繼嗣多。
(○琴操上。
○逯案。
渚宮舊事雲。
莊王無子。
愛幸樊姬。
後宮不得進禦。
姬言於王曰:妾以卑微之身。
明不足以自照。
善不足以補過。
後宮出入十年矣。
寝專寵。
衆妾不進。
繼嗣不孳。
王有偏施之過。
妾有專愛之罪。
此非大王全國之福。
王善其言。
使六姬更侍。
有子六人。
樊姬言從志得。
援琴而歌曰:忠言信兮從正不邪。
衆妾進兮繼嗣多雲雲。
與琴操大同小異。
又案。
樊姬此事分見《列女傳》、《韓詩外傳》及《新序》等書。
) 【貞女引】 〖貞女引者。
魯漆室女所作也。
漆室女倚柱悲吟而嘯。
鄰人見其心之不樂也。
進而問之曰:有淫心欲嫁之念耶。
何吟之悲。
漆室女曰:嗟乎。
嗟乎。
子無智不知人之甚也。
昔者楚人得罪於其君。
走逃。
吾東家馬逸。
蹈吾園葵。
使吾終年不恹菜。
吾西鄰失羊不還。
請吾兄追之。
霧濁水出。
使吾兄溺死。
終身無兄。
政之所緻也。
吾憂國傷人。
心悲而嘯。
豈欲嫁哉。
自傷懷結。
而為人所疑。
於是褰裳入山林之中。
見女貞之木。
喟然歎息。
援琴而弦歌以女貞之辭雲雲。
遂自經而死。
〗 菁菁茂木隐獨榮兮。
變化垂枝含(琴操作合。
)秀(樂府作蕤。
《詩紀》同。
)英兮。
修身養行(樂府作志。
《詩紀》同。
)建令名兮。
厥道不移(琴操注。
一作積。
樂府、《詩紀》并作同。
《詩紀》注雲。
一作積。
)善惡并兮。
屈躬就濁(樂府作屈身身獨。
)世徹(《詩紀》作疑。
樂府作去微。
)清兮。
懷忠見疑何貪生兮。
(○琴操上。
《後漢書》盧植傳注。
《樂府詩集》五十八作處女吟。
又《詩紀前集》四。
○逯案。
《列女傳》魯漆室女傳與此本事同。
然尚無所謂女貞之歌。
而後漢紀劉陶改鑄大錢議曰:臣嘗誦詩至于鴻雁于野之勞。
哀勤百堵之事。
每喟爾長懷。
中篇而歎。
近聽征夫劬勞之聲。
甚於斯歌。
是以追悟匹婦吟魯之憂。
始于此乎雲雲。
疑此歌後漢時已甚流行。
又案。
樂府于貞女引隻引琴操叙語。
未列歌辭。
同卷處女吟下引琴操曰:處女吟。
魯處女所作也。
所列歌。
即此菁菁茂木篇。
查樂府同卷雙燕離下引琴集曰:獨處吟、流澌咽、雙燕離、處女吟四曲。
其詞俱亡雲雲。
據此菁菁茂木非處女吟。
又梁簡文帝拟貞女引雲。
南臨女貞樹。
與琴操見女貞之木相合。
并證菁菁茂木一歌應依琴操及琴苑要錄作貞女引。
) 【辟曆】〖《詩紀》作霹靂〗引〖辟曆引者。
楚商梁子所作也。
商梁子出遊九臯之澤。
覽漸水之台。
張罛置罟。
周於荊山。
臨曲池而漁。
而疾風霄雹。
雷電奄冥。
天火四起。
辟曆下臻。
玄鶴翔其前。
白虎吟其後。
懼然而驚。
謂其仆曰:今日出遊。
豈非常之行耶。
何其災變之甚也。
其仆曰:孤虛設張。
八宿相望。
熒惑幹角。
五星失行。
此國之變也。
君其返國矣。
於是商梁子歸其室。
乃援琴而歌之。
韻聲激發。
象辟曆之聲。
故曰辟曆引雲。
〗 疾雨盈河。
辟曆(《詩紀》作霹靂。
)下臻。
洪水浩浩滔厥天。
铿(琴操作鑒。
)[走良](一作鑒)隆愧。
隐隐阗阗。
國将亡兮喪厥年。
(原注。
商梁當作莊王。
聲之誤也。
王有琴名繞梁。
○琴操上。
《書鈔》百五十二。
《禦覽》十三有序無辭。
事類賦雷賦注。
《詩紀前集》四。
) 【箕山操】 〖箕山操。
許由作也。
許由者。
古之貞固之士也。
堯時為布衣。
夏則巢居。
冬則穴處。
饑則仍山而食。
渴則仍河而飲。
無杯器。
以手掬水而飲之。
人見其無器。
以一瓢遺之。
由操飲畢。
以瓢挂樹。
風吹樹動。
曆曆有聲。
由以為煩擾。
遂取捐之。
以清節聞於堯。
堯大其志。
乃遣使以符玺禅為天子。
於是許由喟然歎曰:匹夫結志。
固如盤石。
采山飲河。
所以養性。
非以求祿位也。
放發一優遊。
所以安己不懼。
非所以貪天下也。
使者還。
以狀報堯。
堯知由不可動。
亦已矣。
於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
乃臨河洗耳。
樊堅見由主洗耳。
問之。
耳有何垢乎。
由曰:無垢。
聞惡語耳。
堅曰:何等語者。
由曰:堯聘吾為天子。
堅曰:尊位。
何為惡之。
由曰:吾志在青雲。
何乃劣為九洲伍長乎。
於是樊堅方且飲牛。
聞其言而去。
恥飲于下流。
于是許由名布四海。
堯既殂落。
乃作箕山之歌曰雲雲。
許由死。
遂葬於箕山。
○逯案。
此下為河間雜歌二十一章。
今本所載。
實為二十四則。
合補遺計之且已三十。
越出二十一章之數矣。
細審二十四則中。
如周太伯、文王思士、崔子渡河操等。
皆不出琴操。
乃輯家據古今樂錄移入者。
應從删。
又如周金縢一則。
标為周公金縢。
實叙成王思慕。
又僅見太平《禦覽》。
或出於孔衍之書。
應存疑。
舍此四則不計。
實存者為二十章。
然今本琴操尚有補遺五則。
其中如西狩獲麟一則。
當屬於孔子厄篇。
雍門周一則。
已确知出於桓譚新新論。
此外尚有伍員、孤鹣、甯戚等三則。
以之合二十間。
仍越出原二十一章之數也。
此二十三章中。
有歌辭者共十五篇。
今一概列之本卷。
又其中如莊周獨處吟一篇。
據本文應從《詩紀》改為引聲歌。
不得以二十一章中已逸之獨處吟目之也。
〗 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
山川麗崎。
萬物還普。
(還普。
殆□普之訛。
□普。
言萬物森著。
)日月運照。
靡不記睹。
遊放其間。
何所卻慮。
歎彼唐堯。
獨自愁苦。
勞心九州。
憂勤後土。
謂餘欽明。
傳禅易祖。
我樂如何。
蓋不盼顧。
河水流兮緣高山。
甘瓜施兮棄綿蠻。
(劉師培曰:案棄綿蠻三字不可通。
乃葉綿蠻之訛。
)高林肅兮相錯連。
居此之處傲堯君。
(君字原缺。
從古今樂補。
○琴操下。
《禦覽》五七一引古今樂錄。
) 【文王受命】 〖受命者。
謂文王受天命而王。
文王以纣時為岐侯。
躬修道德。
執行仁義。
百姓親附。
是時纣為無道。
刳肥?涉。
廢壞仁人。
天統易運。
諸侯瓦解。
皆歸文王。
其後有鳳皇銜書於文王之郊。
文王以殷帝無道。
虐亂天下。
皇命已移。
不得複久。
乃作鳳皇之歌。
其章曰:○逯案。
《樂府詩集》作文王操。
引琴操曰:纣為無道。
諸侯皆歸文王。
其後有鳳皇銜書於郊。
文王乃作此歌。
據此本篇以作文王操為是。
〗 翼翼翺翔(《類聚》作翔翔。
《禦覽》同。
)彼(《禦覽》無彼字。
)鸾(原注。
一作鳳。
樂府作鳳。
《詩紀》同。
)皇兮。
銜書來遊以命(樂府作會。
《詩紀》同。
并注。
一作命。
)昌兮。
瞻天案圖殷将亡兮。
蒼蒼昊(《禦覽》作皓。
樂府作之。
《詩紀》同。
注雲。
一作昊
獨沐子年七十無妻。
出薪於野。
見飛雉雄雌相随。
感之。
撫琴而歌曰:○逯案。
獨沐子。
琴操序首作沐犢子。
是也。
《古今注》作牧犢子。
〗 雉朝飛。
(昌黎集注有兮字。
《詩紀》同。
)鳴相和。
雌雄(《類聚》作雄雌。
)群遊於(昌黎集注作兮。
)山阿。
(《類聚》作河。
《禦覽》同。
)我獨何命兮未有家。
時将暮兮可奈何。
嗟嗟暮兮可奈何。
(○琴操上。
《樂府詩集》五十七。
朱文公校昌黎集雉朝飛操注引《古今注》。
《詩紀前集》四。
又《類聚》九十、《禦覽》九百十七引和、河二韻。
○逯案。
崔豹《古今注》曰:雉朝飛者。
牧犢子所作也。
齊處士。
?宣王時人。
年五十無妻。
出薪於野。
見雉雌雄相随而飛。
意動心悲。
乃仰天歎。
大聖在上。
恩及草木鳥獸。
而我獨不獲。
因援琴而歌。
以明自傷。
其聲中絕。
魏武帝宮人有盧女者。
故冠軍将軍陰叔之妹。
七歲入漢宮。
學鼓琴。
琴特鳴。
異於諸妓。
善為新聲。
能為此曲雲雲。
又據昌黎集注。
原本《古今注》并載此歌辭。
可見此操此歌即後漢末年之新聲。
查揚雄琴清英曰:雉朝飛操者。
衛女傅母之所作也。
衛侯女嫁於齊太子。
至中道。
聞太子死。
問傅母曰:何知。
傅母曰:且往當喪。
喪畢不肯歸。
終之以死焉。
傅母悔之。
取女所自操琴。
於冢上鼓之。
忽有二雉俱出墓中。
傅母撫雌雉曰:女果為雉耶。
言未畢。
俱飛而起。
忽然不見。
傅母悲痛。
援琴作操。
故曰雉朝飛。
據此西漢末已有雉朝飛操。
但其本事與琴操異。
且無此歌也。
) 【别鶴操】 〖别鶴操者。
商陵牧子所作也。
牧子娶妻五年。
無子。
父兄将欲為改娶。
妻聞之。
中夜驚起。
倚戶悲嘯。
牧子聞之。
援琴鼓之雲雲。
痛恩愛之永離。
因彈别鶴以舒情。
故曰别鶴操。
後仍為夫婦。
〗 将乖比翼兮隔天端。
山川悠遠兮路漫漫。
攬衣不寐兮食(《詩紀》雲。
一作辰。
)忘餐。
(《詩紀》雲。
《古今注》無三兮字。
攬衣作攬衾。
○敦煌石室唐寫修文殿《禦覽》殘卷。
《書鈔》百九。
《類聚》九十六。
《白帖》六、二十九。
《禦覽》九百十六有序無辭。
朱文公校昌黎集别鶴操注。
崔豹《古今注》。
《樂府詩集》五十八引《古今注》。
《詩紀前集》四。
○逯案。
今本琴操有叙無辭。
蓋此書乃後人輯綴而成。
故緻遺漏。
今據《古今注》及《樂府詩集》補入之。
) 【列女引】 〖列女引者。
楚莊王妃樊姬之所作也。
莊王愛幸樊姬。
不敢專席。
飾衆妾使更侍王。
以廣繼嗣。
莊王一日罷朝而晏。
樊姬問故。
王曰與賢相語。
姬問為誰。
曰:虞丘子。
樊姬曰:妾幸得侍王。
非不欲專貴擅愛也。
以為傷王之義。
故所進與王同位者數人矣。
今虞丘子為相。
未嘗進一賢。
安得為賢。
明日。
王以樊姬語告虞丘子。
稽首辭位而進孫叔敖。
樊姬自以谏行志得。
作列女引曰:〗 忠谏行兮正不邪。
衆妾誇兮繼嗣多。
(○琴操上。
○逯案。
渚宮舊事雲。
莊王無子。
愛幸樊姬。
後宮不得進禦。
姬言於王曰:妾以卑微之身。
明不足以自照。
善不足以補過。
後宮出入十年矣。
寝專寵。
衆妾不進。
繼嗣不孳。
王有偏施之過。
妾有專愛之罪。
此非大王全國之福。
王善其言。
使六姬更侍。
有子六人。
樊姬言從志得。
援琴而歌曰:忠言信兮從正不邪。
衆妾進兮繼嗣多雲雲。
與琴操大同小異。
又案。
樊姬此事分見《列女傳》、《韓詩外傳》及《新序》等書。
) 【貞女引】 〖貞女引者。
魯漆室女所作也。
漆室女倚柱悲吟而嘯。
鄰人見其心之不樂也。
進而問之曰:有淫心欲嫁之念耶。
何吟之悲。
漆室女曰:嗟乎。
嗟乎。
子無智不知人之甚也。
昔者楚人得罪於其君。
走逃。
吾東家馬逸。
蹈吾園葵。
使吾終年不恹菜。
吾西鄰失羊不還。
請吾兄追之。
霧濁水出。
使吾兄溺死。
終身無兄。
政之所緻也。
吾憂國傷人。
心悲而嘯。
豈欲嫁哉。
自傷懷結。
而為人所疑。
於是褰裳入山林之中。
見女貞之木。
喟然歎息。
援琴而弦歌以女貞之辭雲雲。
遂自經而死。
〗 菁菁茂木隐獨榮兮。
變化垂枝含(琴操作合。
)秀(樂府作蕤。
《詩紀》同。
)英兮。
修身養行(樂府作志。
《詩紀》同。
)建令名兮。
厥道不移(琴操注。
一作積。
樂府、《詩紀》并作同。
《詩紀》注雲。
一作積。
)善惡并兮。
屈躬就濁(樂府作屈身身獨。
)世徹(《詩紀》作疑。
樂府作去微。
)清兮。
懷忠見疑何貪生兮。
(○琴操上。
《後漢書》盧植傳注。
《樂府詩集》五十八作處女吟。
又《詩紀前集》四。
○逯案。
《列女傳》魯漆室女傳與此本事同。
然尚無所謂女貞之歌。
而後漢紀劉陶改鑄大錢議曰:臣嘗誦詩至于鴻雁于野之勞。
哀勤百堵之事。
每喟爾長懷。
中篇而歎。
近聽征夫劬勞之聲。
甚於斯歌。
是以追悟匹婦吟魯之憂。
始于此乎雲雲。
疑此歌後漢時已甚流行。
又案。
樂府于貞女引隻引琴操叙語。
未列歌辭。
同卷處女吟下引琴操曰:處女吟。
魯處女所作也。
所列歌。
即此菁菁茂木篇。
查樂府同卷雙燕離下引琴集曰:獨處吟、流澌咽、雙燕離、處女吟四曲。
其詞俱亡雲雲。
據此菁菁茂木非處女吟。
又梁簡文帝拟貞女引雲。
南臨女貞樹。
與琴操見女貞之木相合。
并證菁菁茂木一歌應依琴操及琴苑要錄作貞女引。
) 【辟曆】〖《詩紀》作霹靂〗引〖辟曆引者。
楚商梁子所作也。
商梁子出遊九臯之澤。
覽漸水之台。
張罛置罟。
周於荊山。
臨曲池而漁。
而疾風霄雹。
雷電奄冥。
天火四起。
辟曆下臻。
玄鶴翔其前。
白虎吟其後。
懼然而驚。
謂其仆曰:今日出遊。
豈非常之行耶。
何其災變之甚也。
其仆曰:孤虛設張。
八宿相望。
熒惑幹角。
五星失行。
此國之變也。
君其返國矣。
於是商梁子歸其室。
乃援琴而歌之。
韻聲激發。
象辟曆之聲。
故曰辟曆引雲。
〗 疾雨盈河。
辟曆(《詩紀》作霹靂。
)下臻。
洪水浩浩滔厥天。
铿(琴操作鑒。
)[走良](一作鑒)隆愧。
隐隐阗阗。
國将亡兮喪厥年。
(原注。
商梁當作莊王。
聲之誤也。
王有琴名繞梁。
○琴操上。
《書鈔》百五十二。
《禦覽》十三有序無辭。
事類賦雷賦注。
《詩紀前集》四。
) 【箕山操】 〖箕山操。
許由作也。
許由者。
古之貞固之士也。
堯時為布衣。
夏則巢居。
冬則穴處。
饑則仍山而食。
渴則仍河而飲。
無杯器。
以手掬水而飲之。
人見其無器。
以一瓢遺之。
由操飲畢。
以瓢挂樹。
風吹樹動。
曆曆有聲。
由以為煩擾。
遂取捐之。
以清節聞於堯。
堯大其志。
乃遣使以符玺禅為天子。
於是許由喟然歎曰:匹夫結志。
固如盤石。
采山飲河。
所以養性。
非以求祿位也。
放發一優遊。
所以安己不懼。
非所以貪天下也。
使者還。
以狀報堯。
堯知由不可動。
亦已矣。
於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
乃臨河洗耳。
樊堅見由主洗耳。
問之。
耳有何垢乎。
由曰:無垢。
聞惡語耳。
堅曰:何等語者。
由曰:堯聘吾為天子。
堅曰:尊位。
何為惡之。
由曰:吾志在青雲。
何乃劣為九洲伍長乎。
於是樊堅方且飲牛。
聞其言而去。
恥飲于下流。
于是許由名布四海。
堯既殂落。
乃作箕山之歌曰雲雲。
許由死。
遂葬於箕山。
○逯案。
此下為河間雜歌二十一章。
今本所載。
實為二十四則。
合補遺計之且已三十。
越出二十一章之數矣。
細審二十四則中。
如周太伯、文王思士、崔子渡河操等。
皆不出琴操。
乃輯家據古今樂錄移入者。
應從删。
又如周金縢一則。
标為周公金縢。
實叙成王思慕。
又僅見太平《禦覽》。
或出於孔衍之書。
應存疑。
舍此四則不計。
實存者為二十章。
然今本琴操尚有補遺五則。
其中如西狩獲麟一則。
當屬於孔子厄篇。
雍門周一則。
已确知出於桓譚新新論。
此外尚有伍員、孤鹣、甯戚等三則。
以之合二十間。
仍越出原二十一章之數也。
此二十三章中。
有歌辭者共十五篇。
今一概列之本卷。
又其中如莊周獨處吟一篇。
據本文應從《詩紀》改為引聲歌。
不得以二十一章中已逸之獨處吟目之也。
〗 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
山川麗崎。
萬物還普。
(還普。
殆□普之訛。
□普。
言萬物森著。
)日月運照。
靡不記睹。
遊放其間。
何所卻慮。
歎彼唐堯。
獨自愁苦。
勞心九州。
憂勤後土。
謂餘欽明。
傳禅易祖。
我樂如何。
蓋不盼顧。
河水流兮緣高山。
甘瓜施兮棄綿蠻。
(劉師培曰:案棄綿蠻三字不可通。
乃葉綿蠻之訛。
)高林肅兮相錯連。
居此之處傲堯君。
(君字原缺。
從古今樂補。
○琴操下。
《禦覽》五七一引古今樂錄。
) 【文王受命】 〖受命者。
謂文王受天命而王。
文王以纣時為岐侯。
躬修道德。
執行仁義。
百姓親附。
是時纣為無道。
刳肥?涉。
廢壞仁人。
天統易運。
諸侯瓦解。
皆歸文王。
其後有鳳皇銜書於文王之郊。
文王以殷帝無道。
虐亂天下。
皇命已移。
不得複久。
乃作鳳皇之歌。
其章曰:○逯案。
《樂府詩集》作文王操。
引琴操曰:纣為無道。
諸侯皆歸文王。
其後有鳳皇銜書於郊。
文王乃作此歌。
據此本篇以作文王操為是。
〗 翼翼翺翔(《類聚》作翔翔。
《禦覽》同。
)彼(《禦覽》無彼字。
)鸾(原注。
一作鳳。
樂府作鳳。
《詩紀》同。
)皇兮。
銜書來遊以命(樂府作會。
《詩紀》同。
并注。
一作命。
)昌兮。
瞻天案圖殷将亡兮。
蒼蒼昊(《禦覽》作皓。
樂府作之。
《詩紀》同。
注雲。
一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