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琴曲歌辭】
【琴操】
〖琴操。
後漢蔡邕撰集。
以平津館本為最善。
署曰漢前議郎陳留蔡邕伯喈撰。
書中所載。
除鹿鳴等五歌詩為詩經詩外。
十二操九引間雜弄二十一章等。
皆兩漢琴家拟作。
其中如雉朝飛操。
西漢揚雄尚未之見。
河間雜弄亦自漢河間國樂人所制。
更以聶政刺秦王對照武梁祠像。
尤證琴操有後漢之作。
《詩紀》以霍将軍歌屬霍去病。
以怨曠思惟歌屬之昭君。
以其馀系之周秦。
皆非是。
今一律編入兩漢歌辭。
又今本琴操間有後人所增。
如思歸引一歌。
西晉初尚未流傳。
故石崇序此曲有弦無歌。
今此歌辭明為後人所作。
隋志雲。
琴操三卷。
晉廣陵相孔衍撰。
據此。
舊本琴操累經增添可知也。
又如岐山操。
《樂府詩集》以韓愈歌辭為首。
明郭氏所見尚無古辭。
此所謂古辭。
實出琴苑要錄。
凡此皆不可不辨。
今采琴操各曲之有歌辭并能确定為漢作者。
錄之如下。
〗 【将歸操】 〖将歸操者。
孔子之所作也。
趙簡子循執玉帛以聘孔子。
孔子将往。
未至。
渡狄水。
聞趙殺其賢大夫窦鳴犢。
喟然而歎之曰:夫趙之所以治者。
鳴犢之力也。
殺鳴犢而聘餘。
何丘之往也。
夫燔林而田。
則麒麟不至。
覆巢破卵。
則鳳皇不翔。
鳥獸尚惡傷類。
而況君子哉。
於是援琴而鼓之雲。
○逯案。
今本乃據大周正樂載入叙文。
未知與琴操原文是否相合。
又今本所載四言歌辭翺翔于衛。
複我舊居。
從我所好。
其樂隻且。
乃《孔叢子》鄹操之末章。
與郦道元所見不同。
今錄郦氏所見者。
〗 狄之水(《水經注》作水衍。
)兮風揚波。
船楫颠倒更相加。
歸來歸來胡為斯。
(○琴操上。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注。
又水經河水注五引波、加二韻。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光有序無辭。
) 【陬操】〖附〗 〖《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聞窦鳴犢、舜華之死也。
臨河而歎。
乃還息乎陬鄉。
作為陬操以哀之。
《孔叢子》曰:趙簡子使聘。
夫子将至焉。
及河。
聞鳴犢與窦犨之見殺也。
回輿而旋之衛。
使鄹。
遂為操曰:〗 周道衰微。
禮樂陵遲。
文武既墜。
吾将焉歸。
周遊天下。
靡邦可依。
鳳鳥不識。
珍寶枭鸱。
眷然顧之。
慘然心悲。
巾車命駕。
将适唐都。
黃河洋洋。
攸攸之魚。
臨津不濟。
還轅息鄹。
傷予道窮。
哀彼無辜。
翺翔于衛。
複我舊廬。
從我所好。
其樂隻且。
(○《孔叢子》記問篇。
又《樂府詩集》五十八引後四句作将歸操。
《詩紀前集》四作息鄹操。
○逯案。
《史記》之前。
陬操一曲。
蓋有弦無辭。
孔業子乃托為此歌。
《樂府詩集》以末尾四句當将歸操。
是郭茂倩所見琴操。
又與北朝傳本不同。
又孔子《家語》稱孔子臨河不濟。
還息于鄒。
作□操雲雲。
然尚無歌辭。
楊慎風雅逸篇雜湊四言六句。
目為□操。
非是。
) 【猗蘭操】 〖猗蘭操者。
孔子所作也。
孔子曆聘諸侯。
諸侯莫能任。
自衛反魯。
過隐谷之中。
見芗蘭獨茂。
喟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
今乃獨茂。
與衆草為伍。
譬猶賢者不逢時。
與鄙夫為倫也。
乃止車援琴鼓之雲雲。
自傷不逢時。
托辭於芗蘭雲。
〗 習習谷風。
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
遠送于野。
何彼蒼天。
不得其所。
逍遙九州。
無有定處。
世(樂府作時。
注雲。
一作世。
)人暗蔽。
不知賢者。
年紀邁逝。
一身将老。
(○琴操上。
《類聚》八十一。
《禦覽》九百八十三。
《樂府詩集》五十八。
朱文公校昌黎集注。
又《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 【龜山操】 〖龜山操者。
孔子所作也。
齊人饋女樂。
季桓子受之。
魯君閉門不聽朝。
當此之時。
季氏專政。
上僭天子。
下畔大夫。
賢聖斥逐。
讒邪滿朝。
孔子欲谏不得。
退而望魯。
魯有龜山蔽之。
譬季氏於龜山。
托勢位於斧柯。
季氏專政猶龜山之蔽魯也。
傷政道之陵遲。
闵百姓不得其所。
欲誅季氏而力不能。
於是援琴而歌雲。
〗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手無斧柯。
奈龜山何。
(○琴操上。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龜山操注。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 【越裳操】〖《詩紀》雲。
琴操作越嘗操。
〗 〖越裳操者。
周公之所作也。
周公輔相成王。
成文王之王道。
天下太平。
萬國和會。
江黃納貢。
越裳重九譯而來獻白雉。
執贽曰:吾君在外國也。
頃無迅風暴雨。
意者中國有聖人乎。
故遣臣來。
周公於是仰天而歎之。
乃援琴而鼓之。
其章曰雲雲。
遂受之獻於文王之廟。
〗 於戲嗟嗟。
非旦之力。
乃文王之德。
(《詩紀》力德下皆有也字。
注雲。
一無二也字。
○琴操上。
《樂府詩集》五十七。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注。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 【拘幽操】 〖拘幽操者。
文王拘於羑裡而作也。
文王備修道德。
百姓親附。
文王有二子。
周公、武王。
皆聖。
是時崇侯虎與文王列為諸侯。
德不能及文王。
常嫉妒之。
乃谮文王於纣曰:西伯昌。
聖人也。
長子發。
中子旦。
皆聖人也。
三聖合謀。
将不利於君。
君其慮之。
纣用其言。
乃囚文王於羑裡。
擇日欲殺之。
於是文王四臣。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宮适之徒。
在見文王。
文王為□賓反目者。
纣之好色也。
付桴其腹者。
言欲得奇寶也。
蹀躞其足者。
使疾迅也。
於是乃周流海内。
經曆風土。
得美女二人、水中大貝、白馬朱鬣。
以獻於纣。
陳於中庭。
纣見之。
仰天而歎曰:嘻哉。
此誰寶。
散宜生趨而進曰:是西伯之寶。
以贖刑罪。
纣曰:於寡人何其厚也。
立出西伯。
纣謂宜生。
谮岐侯者。
長鼻決耳也。
宜生還以狀告文王。
乃知崇侯谮之。
文王在羑裡時。
演八卦以為六十四卦。
作郁厄之辭。
困於石。
據於蒺藜。
乃申憤以作歌曰:〗 殷道溷溷浸濁煩兮。
朱(《禦覽》作丹。
)紫相合不别分(《禦覽》作分别。
繹史同。
)兮。
迷亂聲色信讒(《禦覽》作谀。
)言兮。
炎炎之虐(《禦覽》作閻閻之虎。
)使我愆(《禦覽》作骞。
)兮。
幽閉(《禦覽》作閇。
)牢阱(《禦覽》作獄。
)由(禦鑒作誰。
)其言兮。
無辜桎梏誰所宣兮。
(今本此句在幽閉牢阱句前。
孫有校語。
今從《禦覽》引古今樂錄。
)進我四人(續古文宛作國。
今本孫校謂原脫人字。
)憂勤勤(《樂府詩集》作憂動動。
《禦覽》作皆憂勤。
)兮。
得此珍玩且解大患兮。
倉皇迤命遺後昆兮。
作此象變兆在昌兮。
欽承祖命天(今本天下有下字。
各引皆無。
今删。
)不喪兮。
遂臨下土在聖明兮。
讨暴除亂誅逆王兮。
(○琴操上。
《禦覽》五百七十一引古今樂錄。
續古文苑四。
《詩紀前集》四。
又《類聚》十二、《禦覽》八十四、樂府五十七俱引煩、分、言、愆、言、勤六韻。
朱文公校昌黎集注引琴錄煩、分、言、愆、言、勤六韻。
) 【岐山操】 〖逯案。
此歌乃宋以後人所拟。
郭茂倩尚未之見。
今故從略。
〗 【履霜操】 〖履霜操者。
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
吉甫。
周上卿也。
有子伯奇。
伯奇母死。
吉甫更娶後妻。
生子曰伯封。
乃谮伯奇於吉甫曰:伯奇見妾有美色。
然有欲心。
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
豈有此也。
妻曰:試置妾空房中。
君登樓而察之。
後妻知伯奇仁孝。
乃取毒蜂綴衣領。
令伯奇綴之。
伯奇前持之。
吉甫大怒。
放伯奇於野。
伯奇編水荷而衣之。
采?亭花而食之。
清朝履霜。
自傷無罪見逐。
乃援琴而鼓之曰雲雲。
宣王出遊。
吉甫從之。
伯奇乃作歌。
以言感之於宣王。
宣王聞之曰:此孝子之辭也。
吉甫乃求伯奇於野而感悟。
遂射殺後妻。
〗 履朝霜兮采(劉師培琴操補釋雲。
采字疑誤。
)晨寒。
考不明其心兮聽(昌黎集注作信。
)讒言。
孤恩别離(昌黎集注作離别。
)兮摧肺肝。
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痛殁不同兮恩有偏。
誰說(詩記作誰能流。
)顧兮知我(昌黎集注作此。
)冤。
(○琴操上。
《世說新語》言語篇注。
《文選》十八長笛賦注。
《初學記》二。
《白帖》六。
《禦覽》十四、五百十一引并有序無辭。
《樂府詩集》五十七。
朱文公校昌黎集注引古我府解題。
《詩紀前集》四。
○逯案。
《後漢書》黃瓊傳注引《說苑》曰:王國子前母子伯奇。
後母子伯封。
後母欲其子立為太子。
說王曰:伯奇好妾。
王不信。
其母曰:令伯奇於後園。
妾過其旁。
王上台視之。
即可知。
王如其言。
伯奇入園。
後母取蜂十數置單衣中。
過伯奇邊曰:蜂螫我。
伯奇就衣中取蜂殺之。
王遙見之。
乃逐伯奇也雲雲。
據此西漢初年。
始有與琴操本事相同之故事。
然尚無琴曲這事。
水經江水注引揚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
至孝。
後母谮之。
自投江中。
衣苔帶藻。
忽夢見水仙。
賜其美藥。
思惟養親。
揚聲悲歌。
船人聞之而學之。
吉甫聞船人之聲。
疑似伯奇。
援琴作子安之操雲雲。
據此伯奇故事雖演為琴曲。
與本操亦相異。
又後漢王充《論衡》書虛篇、趙岐孟子注。
均謂伯奇流放。
作小弁之詩。
可見後漢前期。
伯奇故事亦尚未固定。
至曹植貪惡鳥論引俗傳雲。
吉甫後悟追傷伯奇。
遂射殺後妻。
而《世說新語》注引琴操謂伯奇作歌。
以言感之。
履霜操及共歌辭。
始正式傳行於世。
要這。
此操至早為後漢時作品。
) 【雉朝飛操】 〖雉朝飛操者。
齊獨沐子所作
後漢蔡邕撰集。
以平津館本為最善。
署曰漢前議郎陳留蔡邕伯喈撰。
書中所載。
除鹿鳴等五歌詩為詩經詩外。
十二操九引間雜弄二十一章等。
皆兩漢琴家拟作。
其中如雉朝飛操。
西漢揚雄尚未之見。
河間雜弄亦自漢河間國樂人所制。
更以聶政刺秦王對照武梁祠像。
尤證琴操有後漢之作。
《詩紀》以霍将軍歌屬霍去病。
以怨曠思惟歌屬之昭君。
以其馀系之周秦。
皆非是。
今一律編入兩漢歌辭。
又今本琴操間有後人所增。
如思歸引一歌。
西晉初尚未流傳。
故石崇序此曲有弦無歌。
今此歌辭明為後人所作。
隋志雲。
琴操三卷。
晉廣陵相孔衍撰。
據此。
舊本琴操累經增添可知也。
又如岐山操。
《樂府詩集》以韓愈歌辭為首。
明郭氏所見尚無古辭。
此所謂古辭。
實出琴苑要錄。
凡此皆不可不辨。
今采琴操各曲之有歌辭并能确定為漢作者。
錄之如下。
〗 【将歸操】 〖将歸操者。
孔子之所作也。
趙簡子循執玉帛以聘孔子。
孔子将往。
未至。
渡狄水。
聞趙殺其賢大夫窦鳴犢。
喟然而歎之曰:夫趙之所以治者。
鳴犢之力也。
殺鳴犢而聘餘。
何丘之往也。
夫燔林而田。
則麒麟不至。
覆巢破卵。
則鳳皇不翔。
鳥獸尚惡傷類。
而況君子哉。
於是援琴而鼓之雲。
○逯案。
今本乃據大周正樂載入叙文。
未知與琴操原文是否相合。
又今本所載四言歌辭翺翔于衛。
複我舊居。
從我所好。
其樂隻且。
乃《孔叢子》鄹操之末章。
與郦道元所見不同。
今錄郦氏所見者。
〗 狄之水(《水經注》作水衍。
)兮風揚波。
船楫颠倒更相加。
歸來歸來胡為斯。
(○琴操上。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注。
又水經河水注五引波、加二韻。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光有序無辭。
) 【陬操】〖附〗 〖《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聞窦鳴犢、舜華之死也。
臨河而歎。
乃還息乎陬鄉。
作為陬操以哀之。
《孔叢子》曰:趙簡子使聘。
夫子将至焉。
及河。
聞鳴犢與窦犨之見殺也。
回輿而旋之衛。
使鄹。
遂為操曰:〗 周道衰微。
禮樂陵遲。
文武既墜。
吾将焉歸。
周遊天下。
靡邦可依。
鳳鳥不識。
珍寶枭鸱。
眷然顧之。
慘然心悲。
巾車命駕。
将适唐都。
黃河洋洋。
攸攸之魚。
臨津不濟。
還轅息鄹。
傷予道窮。
哀彼無辜。
翺翔于衛。
複我舊廬。
從我所好。
其樂隻且。
(○《孔叢子》記問篇。
又《樂府詩集》五十八引後四句作将歸操。
《詩紀前集》四作息鄹操。
○逯案。
《史記》之前。
陬操一曲。
蓋有弦無辭。
孔業子乃托為此歌。
《樂府詩集》以末尾四句當将歸操。
是郭茂倩所見琴操。
又與北朝傳本不同。
又孔子《家語》稱孔子臨河不濟。
還息于鄒。
作□操雲雲。
然尚無歌辭。
楊慎風雅逸篇雜湊四言六句。
目為□操。
非是。
) 【猗蘭操】 〖猗蘭操者。
孔子所作也。
孔子曆聘諸侯。
諸侯莫能任。
自衛反魯。
過隐谷之中。
見芗蘭獨茂。
喟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
今乃獨茂。
與衆草為伍。
譬猶賢者不逢時。
與鄙夫為倫也。
乃止車援琴鼓之雲雲。
自傷不逢時。
托辭於芗蘭雲。
〗 習習谷風。
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
遠送于野。
何彼蒼天。
不得其所。
逍遙九州。
無有定處。
世(樂府作時。
注雲。
一作世。
)人暗蔽。
不知賢者。
年紀邁逝。
一身将老。
(○琴操上。
《類聚》八十一。
《禦覽》九百八十三。
《樂府詩集》五十八。
朱文公校昌黎集注。
又《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 【龜山操】 〖龜山操者。
孔子所作也。
齊人饋女樂。
季桓子受之。
魯君閉門不聽朝。
當此之時。
季氏專政。
上僭天子。
下畔大夫。
賢聖斥逐。
讒邪滿朝。
孔子欲谏不得。
退而望魯。
魯有龜山蔽之。
譬季氏於龜山。
托勢位於斧柯。
季氏專政猶龜山之蔽魯也。
傷政道之陵遲。
闵百姓不得其所。
欲誅季氏而力不能。
於是援琴而歌雲。
〗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手無斧柯。
奈龜山何。
(○琴操上。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龜山操注。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 【越裳操】〖《詩紀》雲。
琴操作越嘗操。
〗 〖越裳操者。
周公之所作也。
周公輔相成王。
成文王之王道。
天下太平。
萬國和會。
江黃納貢。
越裳重九譯而來獻白雉。
執贽曰:吾君在外國也。
頃無迅風暴雨。
意者中國有聖人乎。
故遣臣來。
周公於是仰天而歎之。
乃援琴而鼓之。
其章曰雲雲。
遂受之獻於文王之廟。
〗 於戲嗟嗟。
非旦之力。
乃文王之德。
(《詩紀》力德下皆有也字。
注雲。
一無二也字。
○琴操上。
《樂府詩集》五十七。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注。
《禦覽》五百七十八引大周正樂有序無辭。
《詩紀前集》四。
) 【拘幽操】 〖拘幽操者。
文王拘於羑裡而作也。
文王備修道德。
百姓親附。
文王有二子。
周公、武王。
皆聖。
是時崇侯虎與文王列為諸侯。
德不能及文王。
常嫉妒之。
乃谮文王於纣曰:西伯昌。
聖人也。
長子發。
中子旦。
皆聖人也。
三聖合謀。
将不利於君。
君其慮之。
纣用其言。
乃囚文王於羑裡。
擇日欲殺之。
於是文王四臣。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宮适之徒。
在見文王。
文王為□賓反目者。
纣之好色也。
付桴其腹者。
言欲得奇寶也。
蹀躞其足者。
使疾迅也。
於是乃周流海内。
經曆風土。
得美女二人、水中大貝、白馬朱鬣。
以獻於纣。
陳於中庭。
纣見之。
仰天而歎曰:嘻哉。
此誰寶。
散宜生趨而進曰:是西伯之寶。
以贖刑罪。
纣曰:於寡人何其厚也。
立出西伯。
纣謂宜生。
谮岐侯者。
長鼻決耳也。
宜生還以狀告文王。
乃知崇侯谮之。
文王在羑裡時。
演八卦以為六十四卦。
作郁厄之辭。
困於石。
據於蒺藜。
乃申憤以作歌曰:〗 殷道溷溷浸濁煩兮。
朱(《禦覽》作丹。
)紫相合不别分(《禦覽》作分别。
繹史同。
)兮。
迷亂聲色信讒(《禦覽》作谀。
)言兮。
炎炎之虐(《禦覽》作閻閻之虎。
)使我愆(《禦覽》作骞。
)兮。
幽閉(《禦覽》作閇。
)牢阱(《禦覽》作獄。
)由(禦鑒作誰。
)其言兮。
無辜桎梏誰所宣兮。
(今本此句在幽閉牢阱句前。
孫有校語。
今從《禦覽》引古今樂錄。
)進我四人(續古文宛作國。
今本孫校謂原脫人字。
)憂勤勤(《樂府詩集》作憂動動。
《禦覽》作皆憂勤。
)兮。
得此珍玩且解大患兮。
倉皇迤命遺後昆兮。
作此象變兆在昌兮。
欽承祖命天(今本天下有下字。
各引皆無。
今删。
)不喪兮。
遂臨下土在聖明兮。
讨暴除亂誅逆王兮。
(○琴操上。
《禦覽》五百七十一引古今樂錄。
續古文苑四。
《詩紀前集》四。
又《類聚》十二、《禦覽》八十四、樂府五十七俱引煩、分、言、愆、言、勤六韻。
朱文公校昌黎集注引琴錄煩、分、言、愆、言、勤六韻。
) 【岐山操】 〖逯案。
此歌乃宋以後人所拟。
郭茂倩尚未之見。
今故從略。
〗 【履霜操】 〖履霜操者。
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
吉甫。
周上卿也。
有子伯奇。
伯奇母死。
吉甫更娶後妻。
生子曰伯封。
乃谮伯奇於吉甫曰:伯奇見妾有美色。
然有欲心。
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
豈有此也。
妻曰:試置妾空房中。
君登樓而察之。
後妻知伯奇仁孝。
乃取毒蜂綴衣領。
令伯奇綴之。
伯奇前持之。
吉甫大怒。
放伯奇於野。
伯奇編水荷而衣之。
采?亭花而食之。
清朝履霜。
自傷無罪見逐。
乃援琴而鼓之曰雲雲。
宣王出遊。
吉甫從之。
伯奇乃作歌。
以言感之於宣王。
宣王聞之曰:此孝子之辭也。
吉甫乃求伯奇於野而感悟。
遂射殺後妻。
〗 履朝霜兮采(劉師培琴操補釋雲。
采字疑誤。
)晨寒。
考不明其心兮聽(昌黎集注作信。
)讒言。
孤恩别離(昌黎集注作離别。
)兮摧肺肝。
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痛殁不同兮恩有偏。
誰說(詩記作誰能流。
)顧兮知我(昌黎集注作此。
)冤。
(○琴操上。
《世說新語》言語篇注。
《文選》十八長笛賦注。
《初學記》二。
《白帖》六。
《禦覽》十四、五百十一引并有序無辭。
《樂府詩集》五十七。
朱文公校昌黎集注引古我府解題。
《詩紀前集》四。
○逯案。
《後漢書》黃瓊傳注引《說苑》曰:王國子前母子伯奇。
後母子伯封。
後母欲其子立為太子。
說王曰:伯奇好妾。
王不信。
其母曰:令伯奇於後園。
妾過其旁。
王上台視之。
即可知。
王如其言。
伯奇入園。
後母取蜂十數置單衣中。
過伯奇邊曰:蜂螫我。
伯奇就衣中取蜂殺之。
王遙見之。
乃逐伯奇也雲雲。
據此西漢初年。
始有與琴操本事相同之故事。
然尚無琴曲這事。
水經江水注引揚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
至孝。
後母谮之。
自投江中。
衣苔帶藻。
忽夢見水仙。
賜其美藥。
思惟養親。
揚聲悲歌。
船人聞之而學之。
吉甫聞船人之聲。
疑似伯奇。
援琴作子安之操雲雲。
據此伯奇故事雖演為琴曲。
與本操亦相異。
又後漢王充《論衡》書虛篇、趙岐孟子注。
均謂伯奇流放。
作小弁之詩。
可見後漢前期。
伯奇故事亦尚未固定。
至曹植貪惡鳥論引俗傳雲。
吉甫後悟追傷伯奇。
遂射殺後妻。
而《世說新語》注引琴操謂伯奇作歌。
以言感之。
履霜操及共歌辭。
始正式傳行於世。
要這。
此操至早為後漢時作品。
) 【雉朝飛操】 〖雉朝飛操者。
齊獨沐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