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樂府詩集》三十七。
《詩紀》六。
又《文選》二十一詠史詩注作古出東門行。
引衣一韻。
《禦覽》七百六十五作古詩。
引衣一韻。
) 出東門。
不顧歸。
來入門。
怅欲悲。
盎中無鬥儲。
還視桁上無懸衣。
(一解)拔劍出門去。
兒女牽衣啼。
他(《宋書》作它。
風雅翼同。
)家但願寶貴。
賤妾與君共?糜。
(二解)共?糜。
上用倉(《文選補遺》作滄。
)浪天故。
下為黃(《宋書》誤作哉。
)口小兒。
今時清廉。
難犯教言。
君複自愛莫為非。
(三解)今時清廉。
難犯教言。
君複自愛莫為非。
行。
吾去為遲。
平慎行。
望君(《宋書》作吾。
)歸。
(四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七。
《文選補遺》三十四。
風雅翼補遺下。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 【婦病行】 婦病連年累歲。
傳呼丈人前一言。
當言未及得言。
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屬累君兩三孤子。
莫我兒饑(《詩紀》作饑。
)且寒。
有過慎莫苴笞。
行當折搖。
思複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
襦複無裡。
閉門塞牖。
舍孤兒到市。
道逢親交。
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賣餌。
對交啼泣。
淚不可止。
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交。
入門見孤兒。
(《詩紀》無兒字。
)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
行複爾耳。
棄置勿複道。
(○《樂府詩集》三十八。
《詩紀》六。
) 【孤兒行】 〖樂府雲。
孤子生行。
一曰孤兒行。
古辭言孤兒為兄嫂所苦。
難於久居也。
歌錄曰:孤子生行。
亦曰放歌行。
〗 孤兒生。
孤子遇生。
命獨當苦。
父母在時。
乘堅車。
駕驷馬。
父母已去。
兄嫂令我行賈。
南到九江。
東到齊與魯。
臘月來歸。
不敢自言苦。
頭多虮虱。
面目多塵。
大兄言辦飯。
大嫂言視馬。
上高堂。
行取殿下堂。
孤兒淚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
暮得水來歸。
手為錯。
足下無菲。
(《詩紀》雲。
一作扉。
)怆怆履霜。
中多蒺藜。
拔斷蒺藜。
腸月中怆欲悲。
淚下渫渫。
清涕累累。
冬無複襦。
夏無單衣。
居生不樂。
不如早去。
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
草萌芽。
三月蠶桑。
六月收瓜。
将是瓜車。
來到還家。
瓜車反覆。
助我者少。
啖瓜者多。
願還我蒂。
兄與嫂嚴。
獨且急歸。
當興(《詩紀》作與。
)校計。
亂曰:裡中一何譊譊。
願欲寄尺書。
将與地下父母。
兄嫂難與久居。
(○《樂府詩集》三十八。
《詩紀》六。
○逯案。
詩中大兄之大。
為土之訛字。
當屬上句。
作面目多塵土。
土與前後韻賈、魯、馬、雨皆葉,今土訛大。
則斷塵為句。
失其韻。
又土訛大。
連下讀為大兄。
後人遂不得不於嫂字上亦添大字。
使篇中兄嫂辭例亦亂。
應添土字。
去兩大字。
) 【雁門太守行】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雲。
雁門太守行歌古洛陽令一篇。
後《漢書》曰:王渙。
字稚子。
廣漢妻阝人也。
少好俠。
尚氣力。
晚改節。
敦儒學。
習書讀律。
略通大義。
後舉茂才。
除溫令。
讨擊奸猾。
境内清夷。
永元十五年。
還為洛陽令。
政平訟理。
發摘奸伏。
京師稱歡。
以為有神算。
民思其德。
為立祠安陽亭西。
每食辄弦歌而薦之。
延熹中。
桓帝事黃老道。
悉毀諸旁祠。
惟存卓茂與渙祠焉。
〗 孝和帝在時。
洛陽令王君。
本自益州廣漢蜀(《宋書》無蜀字。
)民。
(後《漢書》注作人。
)少(《文選》注作小。
)行宦(《後漢書》注作官。
)學。
通五經論。
(《宋書》作綸。
一解)明知法令。
曆世(《後漢書》注作代。
)衣冠。
從溫補洛陽令。
治(《後漢書》注作化。
)行緻賢。
擁護百姓。
子養萬民。
(二解)外行猛政。
内懷慈仁。
文武備具。
料(《文選》注作課。
)民富(《文選》注作不。
)貧。
移惡子姓。
(《宋書》此下有名五二字。
《後漢書》注同。
《詩紀》雲。
《宋書》有名五二字。
)篇(《文選》注作偏。
)著裡端。
(三解)傷殺人。
比伍同罪對門。
禁鍪(《宋書》作镏。
)矛八尺。
捕輕薄少年。
加笞決罪。
詣馬市論。
(四解)無妄發賦。
念在理冤。
敕吏正獄。
不得苛煩。
财用錢三十。
買繩禮(《詩紀》雲一作理。
)竿。
(五解)賢哉賢哉。
我縣王君。
臣吏衣冠。
奉事皇帝。
功曹主簿。
皆得其人。
(六解)臨部居職。
不敢行恩。
(草堂詩箋注作私。
)清身苦體。
夙夜勞勤。
治(《後漢書》注作化。
)有能名。
遠近所聞。
(七解)天年不遂。
早就奄昏。
為君作祠。
安陽亭西。
欲令後世。
(後《漢書》注作代。
)莫不稱傳。
(八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九。
《詩紀》六。
又《後漢書》王渙傳作古樂府歌。
引君、人、論、冠、賢、仁、端、寬、勤、聞、昏、西、傳十三韻。
《文選》五十九故安陸王碑文注引仁、貧、端三韻。
草堂詩箋二十一送梓詩注引私、聞二韻。
○逯案。
歌中民作人。
世作代。
治作化。
皆系唐人避諱。
) 【豔歌何嘗行】 〖樂府雲。
一曰飛鹄行。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雲。
豔歌何嘗行歌文帝何嘗、古白鹄二篇。
○《詩紀》雲。
飛鹄行。
《宋書》作大曲。
○逯案。
此詩《詩紀》分為兩篇。
念與君離别以下另為一首。
不著解數。
不曰右一曲為晉樂所奏。
僅於題下标曰二首。
篇後附《廣文選》歌辭。
不免自亂其例。
今據《宋書》及玉台新詠所載。
以次列奏曲本辭。
〗 飛來雙白鹄。
(草堂詩箋作鶴。
)乃從西北來。
十十将五五。
羅列行不齊。
忽然卒被病。
不能飛相随。
五裡一反顧。
六(草堂詩箋作十。
)裡一徘徊。
吾欲銜汝去。
口噤不能開。
吾欲負汝去。
羽毛日摧頹。
樂哉新相知。
憂來生别離。
峙[山屠](草堂詩箋作踟蹰。
)顧群侶。
淚落縱橫垂。
今日樂相樂。
延年萬歲期。
(○玉台新詠一。
《廣文選》十二。
又草堂詩箋二十九暇日詩注引來、徊、開、頹、離、垂六韻。
) 飛來雙(《類聚》無雙字。
)白鹄。
(修文館《禦覽》作鶴。
《類聚》、《禦覽》、黃氏杜詩注、事類賦同。
)乃(修文館《禦覽》無乃字。
《類聚》、《禦覽》、事類賦同。
)從西北(黃氏杜詩注作南。
)來。
(事類賦作方。
《詩紀》同。
)十十五五。
(《類聚》作十五十五。
是。
)羅列(《類聚》作邏迾。
)成行。
(一解)妻卒被病。
行(修文館《禦覽》無行字。
《類聚》同。
)不能相随。
五裡一(修文館《禦覽》無一字。
《禦覽》同。
)返(《禦覽》作還。
事類賦作還一。
)顧。
六(《白帖》作十。
)裡一(修文館《禦覽》無一字。
《禦覽》同。
)徘徊。
(二解)吾欲銜汝去。
口噤不能開。
吾欲負汝去。
毛羽何(《類聚》作日。
事類賦同。
)摧頹。
(三解)樂哉新相知。
憂來生别離。
躇躊顧群侶。
淚下不自知。
(四解)念與君離别。
氣結不能言。
各各(《初學記》作言。
)重自愛。
道遠歸還難。
(《初學記》作遠道歸來難。
)妾當守空房。
閑門下重關。
若生當相見。
亡者會重泉。
今日樂相樂。
延年萬歲期。
(念與下為趨。
曲前有豔。
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九。
風雅翼補遺下。
《文選補遺》三十四作飛鹄行。
《詩紀》六。
又《類聚》九十作古詩。
引來、行、随、徊、開、頹六韻。
鳴沙石室修文館《禦覽》及《禦覽》九百十六俱作古歌辭。
引來、行、随、徊、開、頹六韻。
《初學記》十八作飛鹄行。
引言、難二韻。
《白帖》二十九作飛來雙白鶴。
引徊一韻。
黃氏集千家注杜詩補遺十銅官詩注引來一韻。
事類賦鶴賦注作古歌辭。
引方、行、随、徊、開、頹六韻。
) 【豔歌行】〖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豔歌行非一。
有直雲豔歌。
即豔歌行是也。
若羅敷、何嘗、雙鴻、福鐘等行。
亦皆豔歌。
王僧虔技錄雲。
豔歌雙鴻行。
荀錄所載雙鴻一篇。
豔歌福鐘行。
荀錄所載福鐘一篇。
今皆不傳。
豔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篇。
荀錄所載羅敷一篇。
相和中歌之。
今不歌。
〗 翩翩堂前燕。
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
流宕(玉台作蕩。
韻補同。
類書殘卷作分居。
)在他縣。
故衣誰當(玉台作為。
《詩紀》雲。
一作為。
韻補作誰當。
)補。
新衣誰當(韻補作當誰。
)綻。
賴得賢主人。
覽取為我纟旦。
(玉台作綻。
《廣文選》、《詩紀》誤作組。
)夫婿從門來。
斜柯(《詩紀》作倚。
)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
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
遠行不如歸。
(○玉台新詠一。
《樂府詩集》三十九。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又鳴沙石室古籍叢殘類書殘卷作古詩。
引見、縣二韻。
韻補四作古豔歌。
引縣、綻二韻。
) 【楚調曲】 【白頭吟】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曰:白頭吟行。
歌古皚如山上雪篇。
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為妾。
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
相如乃止。
〗 皚如山上雪。
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
明旦(《禦覽》作日。
)溝水頭。
躞蹀(《禦覽》作蹀躞。
)禦溝上。
溝水東西流。
凄凄複凄凄。
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
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袅袅。
魚尾何簁簁。
(玉台作蓗蓗。
)男兒重意氣。
何用錢刀為。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玉台新詠一。
《樂府詩集》四十一。
《詩紀》二作卓文君白頭吟。
《禦覽》七十五作古詩。
引頭、流二韻。
) 皚(《宋書》作晴。
《禦覽》作皓。
合璧事類作曉。
)如山上雪。
皎如(玉台作若。
《禦覽》同。
)雲間月。
聞君(合璧事類作良人。
)有兩意。
故來(合璧事類作與。
)相決絕。
(合璧事類作别。
一解)平生共城中。
何嘗鬥酒會。
今日鬥酒會。
明旦(《禦覽》作日。
樂府、合璧事類同。
)溝水頭。
蹀躞禦(合璧事類作向。
《詩紀》雲。
一作向。
)溝上。
溝水東西流。
(二解)郭東亦有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樂府詩集》三十七。
《詩紀》六。
又《文選》二十一詠史詩注作古出東門行。
引衣一韻。
《禦覽》七百六十五作古詩。
引衣一韻。
) 出東門。
不顧歸。
來入門。
怅欲悲。
盎中無鬥儲。
還視桁上無懸衣。
(一解)拔劍出門去。
兒女牽衣啼。
他(《宋書》作它。
風雅翼同。
)家但願寶貴。
賤妾與君共?糜。
(二解)共?糜。
上用倉(《文選補遺》作滄。
)浪天故。
下為黃(《宋書》誤作哉。
)口小兒。
今時清廉。
難犯教言。
君複自愛莫為非。
(三解)今時清廉。
難犯教言。
君複自愛莫為非。
行。
吾去為遲。
平慎行。
望君(《宋書》作吾。
)歸。
(四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七。
《文選補遺》三十四。
風雅翼補遺下。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 【婦病行】 婦病連年累歲。
傳呼丈人前一言。
當言未及得言。
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屬累君兩三孤子。
莫我兒饑(《詩紀》作饑。
)且寒。
有過慎莫苴笞。
行當折搖。
思複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
襦複無裡。
閉門塞牖。
舍孤兒到市。
道逢親交。
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賣餌。
對交啼泣。
淚不可止。
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交。
入門見孤兒。
(《詩紀》無兒字。
)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
行複爾耳。
棄置勿複道。
(○《樂府詩集》三十八。
《詩紀》六。
) 【孤兒行】 〖樂府雲。
孤子生行。
一曰孤兒行。
古辭言孤兒為兄嫂所苦。
難於久居也。
歌錄曰:孤子生行。
亦曰放歌行。
〗 孤兒生。
孤子遇生。
命獨當苦。
父母在時。
乘堅車。
駕驷馬。
父母已去。
兄嫂令我行賈。
南到九江。
東到齊與魯。
臘月來歸。
不敢自言苦。
頭多虮虱。
面目多塵。
大兄言辦飯。
大嫂言視馬。
上高堂。
行取殿下堂。
孤兒淚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
暮得水來歸。
手為錯。
足下無菲。
(《詩紀》雲。
一作扉。
)怆怆履霜。
中多蒺藜。
拔斷蒺藜。
腸月中怆欲悲。
淚下渫渫。
清涕累累。
冬無複襦。
夏無單衣。
居生不樂。
不如早去。
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
草萌芽。
三月蠶桑。
六月收瓜。
将是瓜車。
來到還家。
瓜車反覆。
助我者少。
啖瓜者多。
願還我蒂。
兄與嫂嚴。
獨且急歸。
當興(《詩紀》作與。
)校計。
亂曰:裡中一何譊譊。
願欲寄尺書。
将與地下父母。
兄嫂難與久居。
(○《樂府詩集》三十八。
《詩紀》六。
○逯案。
詩中大兄之大。
為土之訛字。
當屬上句。
作面目多塵土。
土與前後韻賈、魯、馬、雨皆葉,今土訛大。
則斷塵為句。
失其韻。
又土訛大。
連下讀為大兄。
後人遂不得不於嫂字上亦添大字。
使篇中兄嫂辭例亦亂。
應添土字。
去兩大字。
) 【雁門太守行】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雲。
雁門太守行歌古洛陽令一篇。
後《漢書》曰:王渙。
字稚子。
廣漢妻阝人也。
少好俠。
尚氣力。
晚改節。
敦儒學。
習書讀律。
略通大義。
後舉茂才。
除溫令。
讨擊奸猾。
境内清夷。
永元十五年。
還為洛陽令。
政平訟理。
發摘奸伏。
京師稱歡。
以為有神算。
民思其德。
為立祠安陽亭西。
每食辄弦歌而薦之。
延熹中。
桓帝事黃老道。
悉毀諸旁祠。
惟存卓茂與渙祠焉。
〗 孝和帝在時。
洛陽令王君。
本自益州廣漢蜀(《宋書》無蜀字。
)民。
(後《漢書》注作人。
)少(《文選》注作小。
)行宦(《後漢書》注作官。
)學。
通五經論。
(《宋書》作綸。
一解)明知法令。
曆世(《後漢書》注作代。
)衣冠。
從溫補洛陽令。
治(《後漢書》注作化。
)行緻賢。
擁護百姓。
子養萬民。
(二解)外行猛政。
内懷慈仁。
文武備具。
料(《文選》注作課。
)民富(《文選》注作不。
)貧。
移惡子姓。
(《宋書》此下有名五二字。
《後漢書》注同。
《詩紀》雲。
《宋書》有名五二字。
)篇(《文選》注作偏。
)著裡端。
(三解)傷殺人。
比伍同罪對門。
禁鍪(《宋書》作镏。
)矛八尺。
捕輕薄少年。
加笞決罪。
詣馬市論。
(四解)無妄發賦。
念在理冤。
敕吏正獄。
不得苛煩。
财用錢三十。
買繩禮(《詩紀》雲一作理。
)竿。
(五解)賢哉賢哉。
我縣王君。
臣吏衣冠。
奉事皇帝。
功曹主簿。
皆得其人。
(六解)臨部居職。
不敢行恩。
(草堂詩箋注作私。
)清身苦體。
夙夜勞勤。
治(《後漢書》注作化。
)有能名。
遠近所聞。
(七解)天年不遂。
早就奄昏。
為君作祠。
安陽亭西。
欲令後世。
(後《漢書》注作代。
)莫不稱傳。
(八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九。
《詩紀》六。
又《後漢書》王渙傳作古樂府歌。
引君、人、論、冠、賢、仁、端、寬、勤、聞、昏、西、傳十三韻。
《文選》五十九故安陸王碑文注引仁、貧、端三韻。
草堂詩箋二十一送梓詩注引私、聞二韻。
○逯案。
歌中民作人。
世作代。
治作化。
皆系唐人避諱。
) 【豔歌何嘗行】 〖樂府雲。
一曰飛鹄行。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雲。
豔歌何嘗行歌文帝何嘗、古白鹄二篇。
○《詩紀》雲。
飛鹄行。
《宋書》作大曲。
○逯案。
此詩《詩紀》分為兩篇。
念與君離别以下另為一首。
不著解數。
不曰右一曲為晉樂所奏。
僅於題下标曰二首。
篇後附《廣文選》歌辭。
不免自亂其例。
今據《宋書》及玉台新詠所載。
以次列奏曲本辭。
〗 飛來雙白鹄。
(草堂詩箋作鶴。
)乃從西北來。
十十将五五。
羅列行不齊。
忽然卒被病。
不能飛相随。
五裡一反顧。
六(草堂詩箋作十。
)裡一徘徊。
吾欲銜汝去。
口噤不能開。
吾欲負汝去。
羽毛日摧頹。
樂哉新相知。
憂來生别離。
峙[山屠](草堂詩箋作踟蹰。
)顧群侶。
淚落縱橫垂。
今日樂相樂。
延年萬歲期。
(○玉台新詠一。
《廣文選》十二。
又草堂詩箋二十九暇日詩注引來、徊、開、頹、離、垂六韻。
) 飛來雙(《類聚》無雙字。
)白鹄。
(修文館《禦覽》作鶴。
《類聚》、《禦覽》、黃氏杜詩注、事類賦同。
)乃(修文館《禦覽》無乃字。
《類聚》、《禦覽》、事類賦同。
)從西北(黃氏杜詩注作南。
)來。
(事類賦作方。
《詩紀》同。
)十十五五。
(《類聚》作十五十五。
是。
)羅列(《類聚》作邏迾。
)成行。
(一解)妻卒被病。
行(修文館《禦覽》無行字。
《類聚》同。
)不能相随。
五裡一(修文館《禦覽》無一字。
《禦覽》同。
)返(《禦覽》作還。
事類賦作還一。
)顧。
六(《白帖》作十。
)裡一(修文館《禦覽》無一字。
《禦覽》同。
)徘徊。
(二解)吾欲銜汝去。
口噤不能開。
吾欲負汝去。
毛羽何(《類聚》作日。
事類賦同。
)摧頹。
(三解)樂哉新相知。
憂來生别離。
躇躊顧群侶。
淚下不自知。
(四解)念與君離别。
氣結不能言。
各各(《初學記》作言。
)重自愛。
道遠歸還難。
(《初學記》作遠道歸來難。
)妾當守空房。
閑門下重關。
若生當相見。
亡者會重泉。
今日樂相樂。
延年萬歲期。
(念與下為趨。
曲前有豔。
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九。
風雅翼補遺下。
《文選補遺》三十四作飛鹄行。
《詩紀》六。
又《類聚》九十作古詩。
引來、行、随、徊、開、頹六韻。
鳴沙石室修文館《禦覽》及《禦覽》九百十六俱作古歌辭。
引來、行、随、徊、開、頹六韻。
《初學記》十八作飛鹄行。
引言、難二韻。
《白帖》二十九作飛來雙白鶴。
引徊一韻。
黃氏集千家注杜詩補遺十銅官詩注引來一韻。
事類賦鶴賦注作古歌辭。
引方、行、随、徊、開、頹六韻。
) 【豔歌行】〖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豔歌行非一。
有直雲豔歌。
即豔歌行是也。
若羅敷、何嘗、雙鴻、福鐘等行。
亦皆豔歌。
王僧虔技錄雲。
豔歌雙鴻行。
荀錄所載雙鴻一篇。
豔歌福鐘行。
荀錄所載福鐘一篇。
今皆不傳。
豔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篇。
荀錄所載羅敷一篇。
相和中歌之。
今不歌。
〗 翩翩堂前燕。
冬藏夏來見。
兄弟兩三人。
流宕(玉台作蕩。
韻補同。
類書殘卷作分居。
)在他縣。
故衣誰當(玉台作為。
《詩紀》雲。
一作為。
韻補作誰當。
)補。
新衣誰當(韻補作當誰。
)綻。
賴得賢主人。
覽取為我纟旦。
(玉台作綻。
《廣文選》、《詩紀》誤作組。
)夫婿從門來。
斜柯(《詩紀》作倚。
)西北眄。
語卿且勿眄。
水清石自見。
石見何累累。
遠行不如歸。
(○玉台新詠一。
《樂府詩集》三十九。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又鳴沙石室古籍叢殘類書殘卷作古詩。
引見、縣二韻。
韻補四作古豔歌。
引縣、綻二韻。
) 【楚調曲】 【白頭吟】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曰:白頭吟行。
歌古皚如山上雪篇。
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為妾。
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
相如乃止。
〗 皚如山上雪。
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
明旦(《禦覽》作日。
)溝水頭。
躞蹀(《禦覽》作蹀躞。
)禦溝上。
溝水東西流。
凄凄複凄凄。
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
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袅袅。
魚尾何簁簁。
(玉台作蓗蓗。
)男兒重意氣。
何用錢刀為。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玉台新詠一。
《樂府詩集》四十一。
《詩紀》二作卓文君白頭吟。
《禦覽》七十五作古詩。
引頭、流二韻。
) 皚(《宋書》作晴。
《禦覽》作皓。
合璧事類作曉。
)如山上雪。
皎如(玉台作若。
《禦覽》同。
)雲間月。
聞君(合璧事類作良人。
)有兩意。
故來(合璧事類作與。
)相決絕。
(合璧事類作别。
一解)平生共城中。
何嘗鬥酒會。
今日鬥酒會。
明旦(《禦覽》作日。
樂府、合璧事類同。
)溝水頭。
蹀躞禦(合璧事類作向。
《詩紀》雲。
一作向。
)溝上。
溝水東西流。
(二解)郭東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