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樵。
郭西亦有樵。
兩樵相推與。
無親為誰驕。
(三解)凄凄重凄凄。
(《文選》集注作妻妻。
)嫁娶亦不(《文選》集注作不須。
合璧事類同。
)啼。
願得一心人。
白頭不相離。
(四解)竹竿何尿尿袅袅。
魚尾何離簁。
男兒欲相知。
何用錢刀為。
[齒玄]如(樂府雲。
如下或有五字。
《宋書》如下有五字。
又注雲。
一本雲。
詞曰:上有紫羅。
咄咄奈何。
《廣文選》、《詩紀》雲。
或有下五字。
)馬啖箕。
川上高士嬉。
今日對樂。
延年萬歲期。
(五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四十一。
風雅翼補遺下。
《廣文選》十二。
《詩紀》二作卓文君白頭吟。
又《禦覽》十二作樂府歌。
引雪、月、絕三韻。
合璧事類二十八引月、别、頭、流、啼、離六韻。
《文選》集注五十六白頭吟注引啼、離二韻。
) 【怨詩行】〖《詩紀》雲。
一曰怨詩行歌。
〗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怨詩行歌東阿王明月照高樓一篇。
王僧虔技錄曰:荀錄所載古為君一篇。
今不傳。
〗 天道悠且長。
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幾時。
奄若風吹燭。
嘉賓難再遇。
人命不可續。
齊度遊四方。
各系太山錄。
人間樂未央。
忽然歸東獄。
當須蕩中情。
遊心恣所欲。
(○《樂府詩集》四十一。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 【大曲】 【滿歌行】 〖樂府雲。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
為樂未幾時。
遭時嶮巇。
其始言逢此百罹。
零丁荼毒。
古人遜位躬耕。
遂我所願。
次言窮達天命。
智者不憂。
莊周遺名。
名垂千載。
終言命如鑿石見火。
宜自娛以頤養。
保此百年也。
○逯案。
《詩紀》此曲先載本辭。
後著奏曲。
今依樂府移置。
〗 為樂未幾時。
遭時嶮巇。
逢此百罹。
零丁荼毒。
愁苦難為。
遙望極辰。
天曉月移。
憂來填心。
誰當我知。
戚戚多思慮。
耿耿殊不甯。
禍福無形。
惟念古人遜位躬耕。
遂我所願。
以茲(樂府無茲字。
)自甯。
自鄙栖栖。
(《廣文選》作扌妻々。
)守此末榮。
暮(樂儲作莫。
)秋烈風。
昔蹈滄海。
心不能安。
攬衣瞻夜。
北鬥闌幹。
星漢照我。
去自無他。
奉事二親。
勞心可言。
窮達天為。
智者不愁。
多為少憂。
安貧樂道。
師彼莊周。
遺名者貴。
子遐同遊。
往者二賢。
名垂千秋。
飲酒歌舞。
樂複何須。
照視日月。
日月馳驅。
轗轲人間。
何有何無。
貪财惜費。
此一何愚。
鑿石見火。
居代幾時。
為當歡樂。
心得所喜。
安神養性。
得保遐期。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樂府詩集》四十三。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逯案。
《廣文選》此辭分解書之。
與下奏曲混淆。
) 為樂未幾時。
遭世嶮巇。
逢此百罹。
(《宋書》作離。
)零丁荼毒。
愁懑難支。
遙望辰極。
天曉月移。
憂來填(《宋書》作阗。
)心。
誰當我知。
(一解)戚戚多思慮。
耿耿不甯。
禍福無刑。
唯念古人。
遜位躬耕。
遂我所願。
以茲自甯。
自鄙山栖。
守此一榮。
(二解)暮(《宋書》作莫。
)秋烈(《宋書》作冽。
)風起。
西蹈滄海。
心不能安。
攬衣起瞻夜。
北鬥闌幹。
星漢照我。
去去自無他。
奉事二親。
勞心可言。
(三解)窮達天所為。
智者不愁。
多為少憂。
安貧樂正道。
師彼莊周。
遺名者貴。
子熙同巇。
(《詩紀》作□。
)往者二賢。
名垂千秋。
(四解)飲酒歌舞。
不樂何須。
善哉照觀日月。
日月馳驅。
轗轲世間。
何有何無。
貪财惜費。
此何一愚。
命如鑿石見火。
居世竟能幾時。
但當歡樂自娛。
盡心極所嬉(《宋書》作熙。
)怡。
安善養君德性。
百年保此期頤。
(飲酒下為趨。
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四十三。
《詩紀》六。
) 【舞曲歌辭】 【雜舞】 【淮南王】〖《詩紀》雲。
樂府列在晉拂舞歌。
〗 樂府雲。
崔豹《古今注》曰:淮南王。
淮南小山之所作也。
淮南王服食求仙。
遍禮方士。
遂與方士相攜俱去。
莫知所往。
小山之徒。
思戀不已。
乃作淮南王曲焉。
) 淮南王。
自言尊。
(《宋書》作尊言。
)百尺高樓與天連。
後園鑿井銀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漿。
汲寒漿。
(《文選補遺》少此三字。
)飲少年。
少年窈窕何能賢。
揚聲悲歌音絕天。
我欲渡(《宋書》作度。
)河河無梁。
願化(南《齊書》作作。
《晉書》、《文選補遺》同。
)雙黃鹄還故鄉。
還故鄉。
入故裡。
徘徊故鄉苦身不已。
繁舞寄聲(《晉書》作奇歌。
《文選補遺》同。
)無不泰。
徘徊桑梓遊天外。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四。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又南《齊書》樂志引尊、連、梁、鄉四韻。
) 【铎舞歌詩】 【聖人制禮樂篇】〖《詩紀》雲。
《晉書》樂志曰:铎舞詩二篇陳於元會。
〗 〖《唐書》樂志曰:铎舞。
漢曲也。
古今樂錄曰:铎。
舞者所持也。
木铎制法度。
以号令天下。
故取以為名。
古铎舞曲有聖人制禮樂一篇。
聲辭雜寫。
不複可辨。
相傳如此。
○逯案。
曲中吾、許、來、邪、意、帝、武、尊、來、咄等皆聲字。
治路萬善道明金聖皇八音善草供國皆有疊辭。
今将聲字及疊辭皆以小字側書之。
〗 昔皇文武牙(邪)彌彌舍善誰(吾)時(吾)行(許帝)道銜(來)治路萬(邪治路萬邪)赫赫(意)黃運(道吾治路萬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邪金邪近帝武武邪邪)聖皇八音(偶邪尊來聖皇八音及來)義(邪)同(邪烏及來義邪)善草供國(吾咄等邪烏近帝邪武邪近帝武邪武邪)應節合用(武邪尊邪應節合用)酒期(義邪同邪酒期義邪善草供國吾咄等邪烏近帝邪武邪近帝烏烏邪邪)下音足木上為鼓(義邪)應衆(義邪)樂(邪邪)延否已(邪烏已)禮祥(咄等邪烏)素女有絕其聖(烏烏武邪○《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詩紀》六。
○逯案。
此曲聲辭相雜。
不易诠釋。
然若較以傅玄拟作。
則尚有可解者。
傅玄雲門篇雲。
黃雲門。
唐鹹池。
虞韶舞。
夏夏殷濩。
列代有五。
振铎鳴金延大武。
清歌發唱形為主。
聲和八音協律呂。
身不虛動。
手不徒舉。
應節合度周其叙。
時奏宮角。
雜之以徵羽。
下餍衆目。
上從鐘鼓。
樂以移風。
與德禮相輔。
安有失其所。
今以古曲比較傅作。
則見聖皇八音即聲和八音之所本。
應節合用酒期即應節合度周其叙之所本。
下音足木上為鼓。
即下餍衆目上從鐘鼓之所本。
樂延否已禮祥。
即樂以移風與德禮相輔之所本。
皆異中有同也。
傅玄曉音。
善拟舊曲。
然亦非全襲舊辭。
如身不虛動。
手不徒舉二句。
傅作有而古曲無之。
赫赫皇連一句。
古曲有而傅作無之。
古曲為有絕其聖。
傅則改為安有失其所。
皆證古辭與拟作又有不同。
) 【巾舞歌詩】 〖樂府雲。
《唐書》樂志曰:公莫舞。
晉宋謂之巾舞。
其說雲。
漢高祖與項籍會鴻門。
項莊舞劍。
将殺高祖。
項伯亦舞。
以袖隔之。
且語莊雲。
公莫苦。
楚人相呼曰公。
言公莫害漢王也。
漢人德之。
故舞用巾。
以象項伯衣袖之遺式。
《宋書》樂志曰:按琴操有公莫渡河。
然其聲所從來已久。
俗雲項伯。
非也。
古今樂錄曰:巾舞。
古有歌辭。
訛異不可解。
江左以來。
有歌舞辭。
沈約疑是公無渡河曲。
今三調中自有公無渡河。
其聲哀切。
故入瑟調。
不容以瑟調離於舞曲。
○逯案。
沈約謂巾舞曲與項伯無關。
所見甚是。
謂即公無渡河。
亦非。
此曲當是西漢人形容寡婦之舞詩。
其辭與後人詠陶嬰之黃鹄曲極相類似也。
〗 (吾)不見公莫(時吾何嬰公來嬰姥時吾哺聲何為茂時為來嬰)當思明月之士轉起(吾何嬰土來嬰轉去吾哺聲何為土轉)南(來嬰當)去(吾)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嬰下來吾食草吾哺聲)汝(何)三年針縮(何來嬰吾)亦老(吾)平(平)門淫涕下(吾何嬰何來嬰涕下吾哺聲)昔結(吾)馬客(來嬰吾當)行(吾)度四州洛四海(吾何嬰海何來嬰海何來嬰四海吾哺聲)熇西馬頭香(來嬰吾洛道吾洛)五丈渡汲水(吾噫邪哺)誰(當)求兒母(何意零邪)錢健步(哺誰當吾求兒母何吾哺聲)三針一發交(時)還弩心(意何零意弩心遙來嬰弩心哺聲)複相頭巾(意何零何邪相哺頭巾相吾來嬰頭巾母何何吾)複來推排(意何零哺推相來嬰推非母何吾複)車輪(意可零子以邪相哺)轉(輪吾來嬰轉母何吾)使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使君去時使來嬰去時母何吾思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思君去時思來嬰吾去時母何何吾吾○《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
《詩紀》六。
○當思樂府作當恩。
土《宋書》作上。
吾何嬰海何來嬰海何來嬰樂府作吾何嬰海何來嬰、○逯案。
巾舞辭有可訓釋者。
公莫當即公姥。
故下文轉唱即為姥字茂字。
莫茂皆姥音之轉。
城上羊下食草。
即鮑照所謂踯躅城上羊。
攀隅食玄草義。
洛四海洛。
即略之借字。
錢健步。
錢即遣之借字。
《三國志》有遣健步語。
三針。
針乃箭之借字。
他如推排轉輪等。
亦漢人習語。
又篇中有平門淫涕下語。
知詩為西漢作。
) 【散樂】 【俳歌辭】 〖樂府雲。
一曰侏儒導。
自古有之。
蓋倡優戲也。
南《齊書》樂志曰:侏儒導。
舞人自歌之。
古辭俳歌八曲。
前一篇二十二句。
今侏儒所歌。
摘取之也。
古今樂錄曰:梁三朝樂第十六。
設俳伎。
伎兒以青布囊盛竹箧。
貯兩?委子。
負束寫地歌舞。
小兒二人提沓?委子頭讀俳雲。
見俳不語。
言俳澀所。
俳作一起。
四坐敬止。
馬無懸蹄。
牛無上齒。
駱駼無角。
奮迅兩耳。
半折薦博。
四角恭歭。
〗 俳不言不語。
呼俳噏所。
俳适一起。
狼率不止。
生拔牛角。
摩斷胃耳。
馬無懸蹄。
牛我上齒。
駱駼無角。
奮迅兩耳。
(○南《齊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六)
郭西亦有樵。
兩樵相推與。
無親為誰驕。
(三解)凄凄重凄凄。
(《文選》集注作妻妻。
)嫁娶亦不(《文選》集注作不須。
合璧事類同。
)啼。
願得一心人。
白頭不相離。
(四解)竹竿何尿尿袅袅。
魚尾何離簁。
男兒欲相知。
何用錢刀為。
[齒玄]如(樂府雲。
如下或有五字。
《宋書》如下有五字。
又注雲。
一本雲。
詞曰:上有紫羅。
咄咄奈何。
《廣文選》、《詩紀》雲。
或有下五字。
)馬啖箕。
川上高士嬉。
今日對樂。
延年萬歲期。
(五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四十一。
風雅翼補遺下。
《廣文選》十二。
《詩紀》二作卓文君白頭吟。
又《禦覽》十二作樂府歌。
引雪、月、絕三韻。
合璧事類二十八引月、别、頭、流、啼、離六韻。
《文選》集注五十六白頭吟注引啼、離二韻。
) 【怨詩行】〖《詩紀》雲。
一曰怨詩行歌。
〗 〖樂府雲。
古今樂錄曰:怨詩行歌東阿王明月照高樓一篇。
王僧虔技錄曰:荀錄所載古為君一篇。
今不傳。
〗 天道悠且長。
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幾時。
奄若風吹燭。
嘉賓難再遇。
人命不可續。
齊度遊四方。
各系太山錄。
人間樂未央。
忽然歸東獄。
當須蕩中情。
遊心恣所欲。
(○《樂府詩集》四十一。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 【大曲】 【滿歌行】 〖樂府雲。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
為樂未幾時。
遭時嶮巇。
其始言逢此百罹。
零丁荼毒。
古人遜位躬耕。
遂我所願。
次言窮達天命。
智者不憂。
莊周遺名。
名垂千載。
終言命如鑿石見火。
宜自娛以頤養。
保此百年也。
○逯案。
《詩紀》此曲先載本辭。
後著奏曲。
今依樂府移置。
〗 為樂未幾時。
遭時嶮巇。
逢此百罹。
零丁荼毒。
愁苦難為。
遙望極辰。
天曉月移。
憂來填心。
誰當我知。
戚戚多思慮。
耿耿殊不甯。
禍福無形。
惟念古人遜位躬耕。
遂我所願。
以茲(樂府無茲字。
)自甯。
自鄙栖栖。
(《廣文選》作扌妻々。
)守此末榮。
暮(樂儲作莫。
)秋烈風。
昔蹈滄海。
心不能安。
攬衣瞻夜。
北鬥闌幹。
星漢照我。
去自無他。
奉事二親。
勞心可言。
窮達天為。
智者不愁。
多為少憂。
安貧樂道。
師彼莊周。
遺名者貴。
子遐同遊。
往者二賢。
名垂千秋。
飲酒歌舞。
樂複何須。
照視日月。
日月馳驅。
轗轲人間。
何有何無。
貪财惜費。
此一何愚。
鑿石見火。
居代幾時。
為當歡樂。
心得所喜。
安神養性。
得保遐期。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樂府詩集》四十三。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逯案。
《廣文選》此辭分解書之。
與下奏曲混淆。
) 為樂未幾時。
遭世嶮巇。
逢此百罹。
(《宋書》作離。
)零丁荼毒。
愁懑難支。
遙望辰極。
天曉月移。
憂來填(《宋書》作阗。
)心。
誰當我知。
(一解)戚戚多思慮。
耿耿不甯。
禍福無刑。
唯念古人。
遜位躬耕。
遂我所願。
以茲自甯。
自鄙山栖。
守此一榮。
(二解)暮(《宋書》作莫。
)秋烈(《宋書》作冽。
)風起。
西蹈滄海。
心不能安。
攬衣起瞻夜。
北鬥闌幹。
星漢照我。
去去自無他。
奉事二親。
勞心可言。
(三解)窮達天所為。
智者不愁。
多為少憂。
安貧樂正道。
師彼莊周。
遺名者貴。
子熙同巇。
(《詩紀》作□。
)往者二賢。
名垂千秋。
(四解)飲酒歌舞。
不樂何須。
善哉照觀日月。
日月馳驅。
轗轲世間。
何有何無。
貪财惜費。
此何一愚。
命如鑿石見火。
居世竟能幾時。
但當歡樂自娛。
盡心極所嬉(《宋書》作熙。
)怡。
安善養君德性。
百年保此期頤。
(飲酒下為趨。
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四十三。
《詩紀》六。
) 【舞曲歌辭】 【雜舞】 【淮南王】〖《詩紀》雲。
樂府列在晉拂舞歌。
〗 樂府雲。
崔豹《古今注》曰:淮南王。
淮南小山之所作也。
淮南王服食求仙。
遍禮方士。
遂與方士相攜俱去。
莫知所往。
小山之徒。
思戀不已。
乃作淮南王曲焉。
) 淮南王。
自言尊。
(《宋書》作尊言。
)百尺高樓與天連。
後園鑿井銀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漿。
汲寒漿。
(《文選補遺》少此三字。
)飲少年。
少年窈窕何能賢。
揚聲悲歌音絕天。
我欲渡(《宋書》作度。
)河河無梁。
願化(南《齊書》作作。
《晉書》、《文選補遺》同。
)雙黃鹄還故鄉。
還故鄉。
入故裡。
徘徊故鄉苦身不已。
繁舞寄聲(《晉書》作奇歌。
《文選補遺》同。
)無不泰。
徘徊桑梓遊天外。
(○《宋書》樂志。
《晉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文選補遺》三十四。
《廣文選》十二。
《詩紀》六。
又南《齊書》樂志引尊、連、梁、鄉四韻。
) 【铎舞歌詩】 【聖人制禮樂篇】〖《詩紀》雲。
《晉書》樂志曰:铎舞詩二篇陳於元會。
〗 〖《唐書》樂志曰:铎舞。
漢曲也。
古今樂錄曰:铎。
舞者所持也。
木铎制法度。
以号令天下。
故取以為名。
古铎舞曲有聖人制禮樂一篇。
聲辭雜寫。
不複可辨。
相傳如此。
○逯案。
曲中吾、許、來、邪、意、帝、武、尊、來、咄等皆聲字。
治路萬善道明金聖皇八音善草供國皆有疊辭。
今将聲字及疊辭皆以小字側書之。
〗 昔皇文武牙(邪)彌彌舍善誰(吾)時(吾)行(許帝)道銜(來)治路萬(邪治路萬邪)赫赫(意)黃運(道吾治路萬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邪金邪近帝武武邪邪)聖皇八音(偶邪尊來聖皇八音及來)義(邪)同(邪烏及來義邪)善草供國(吾咄等邪烏近帝邪武邪近帝武邪武邪)應節合用(武邪尊邪應節合用)酒期(義邪同邪酒期義邪善草供國吾咄等邪烏近帝邪武邪近帝烏烏邪邪)下音足木上為鼓(義邪)應衆(義邪)樂(邪邪)延否已(邪烏已)禮祥(咄等邪烏)素女有絕其聖(烏烏武邪○《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四。
《詩紀》六。
○逯案。
此曲聲辭相雜。
不易诠釋。
然若較以傅玄拟作。
則尚有可解者。
傅玄雲門篇雲。
黃雲門。
唐鹹池。
虞韶舞。
夏夏殷濩。
列代有五。
振铎鳴金延大武。
清歌發唱形為主。
聲和八音協律呂。
身不虛動。
手不徒舉。
應節合度周其叙。
時奏宮角。
雜之以徵羽。
下餍衆目。
上從鐘鼓。
樂以移風。
與德禮相輔。
安有失其所。
今以古曲比較傅作。
則見聖皇八音即聲和八音之所本。
應節合用酒期即應節合度周其叙之所本。
下音足木上為鼓。
即下餍衆目上從鐘鼓之所本。
樂延否已禮祥。
即樂以移風與德禮相輔之所本。
皆異中有同也。
傅玄曉音。
善拟舊曲。
然亦非全襲舊辭。
如身不虛動。
手不徒舉二句。
傅作有而古曲無之。
赫赫皇連一句。
古曲有而傅作無之。
古曲為有絕其聖。
傅則改為安有失其所。
皆證古辭與拟作又有不同。
) 【巾舞歌詩】 〖樂府雲。
《唐書》樂志曰:公莫舞。
晉宋謂之巾舞。
其說雲。
漢高祖與項籍會鴻門。
項莊舞劍。
将殺高祖。
項伯亦舞。
以袖隔之。
且語莊雲。
公莫苦。
楚人相呼曰公。
言公莫害漢王也。
漢人德之。
故舞用巾。
以象項伯衣袖之遺式。
《宋書》樂志曰:按琴操有公莫渡河。
然其聲所從來已久。
俗雲項伯。
非也。
古今樂錄曰:巾舞。
古有歌辭。
訛異不可解。
江左以來。
有歌舞辭。
沈約疑是公無渡河曲。
今三調中自有公無渡河。
其聲哀切。
故入瑟調。
不容以瑟調離於舞曲。
○逯案。
沈約謂巾舞曲與項伯無關。
所見甚是。
謂即公無渡河。
亦非。
此曲當是西漢人形容寡婦之舞詩。
其辭與後人詠陶嬰之黃鹄曲極相類似也。
〗 (吾)不見公莫(時吾何嬰公來嬰姥時吾哺聲何為茂時為來嬰)當思明月之士轉起(吾何嬰土來嬰轉去吾哺聲何為土轉)南(來嬰當)去(吾)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嬰下來吾食草吾哺聲)汝(何)三年針縮(何來嬰吾)亦老(吾)平(平)門淫涕下(吾何嬰何來嬰涕下吾哺聲)昔結(吾)馬客(來嬰吾當)行(吾)度四州洛四海(吾何嬰海何來嬰海何來嬰四海吾哺聲)熇西馬頭香(來嬰吾洛道吾洛)五丈渡汲水(吾噫邪哺)誰(當)求兒母(何意零邪)錢健步(哺誰當吾求兒母何吾哺聲)三針一發交(時)還弩心(意何零意弩心遙來嬰弩心哺聲)複相頭巾(意何零何邪相哺頭巾相吾來嬰頭巾母何何吾)複來推排(意何零哺推相來嬰推非母何吾複)車輪(意可零子以邪相哺)轉(輪吾來嬰轉母何吾)使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使君去時使來嬰去時母何吾思君去時意何零子以邪思君去時思來嬰吾去時母何何吾吾○《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
《詩紀》六。
○當思樂府作當恩。
土《宋書》作上。
吾何嬰海何來嬰海何來嬰樂府作吾何嬰海何來嬰、○逯案。
巾舞辭有可訓釋者。
公莫當即公姥。
故下文轉唱即為姥字茂字。
莫茂皆姥音之轉。
城上羊下食草。
即鮑照所謂踯躅城上羊。
攀隅食玄草義。
洛四海洛。
即略之借字。
錢健步。
錢即遣之借字。
《三國志》有遣健步語。
三針。
針乃箭之借字。
他如推排轉輪等。
亦漢人習語。
又篇中有平門淫涕下語。
知詩為西漢作。
) 【散樂】 【俳歌辭】 〖樂府雲。
一曰侏儒導。
自古有之。
蓋倡優戲也。
南《齊書》樂志曰:侏儒導。
舞人自歌之。
古辭俳歌八曲。
前一篇二十二句。
今侏儒所歌。
摘取之也。
古今樂錄曰:梁三朝樂第十六。
設俳伎。
伎兒以青布囊盛竹箧。
貯兩?委子。
負束寫地歌舞。
小兒二人提沓?委子頭讀俳雲。
見俳不語。
言俳澀所。
俳作一起。
四坐敬止。
馬無懸蹄。
牛無上齒。
駱駼無角。
奮迅兩耳。
半折薦博。
四角恭歭。
〗 俳不言不語。
呼俳噏所。
俳适一起。
狼率不止。
生拔牛角。
摩斷胃耳。
馬無懸蹄。
牛我上齒。
駱駼無角。
奮迅兩耳。
(○南《齊書》樂志。
《樂府詩集》五十六。
《詩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