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禮通考卷一百十

關燈
喪制三 複古 幹學案自孝文更制仕者從之然亦有請從古制者請之而不許而後有奪服之名與夫金革無避之説本不相蒙也迨至宣帝地節诏書始令百姓有喪者吏勿繇使哀帝綏和始诏博士弟子父母死予甯三年安帝元初诏始聽二千石刺史行三年喪葢其制由卑以及尊第曰欲行者聽之而已非有一切之法以整齊之也迨至建光複斷前制桓帝複行漢祚已衰至孫吳時又厲禁奔喪待以重辟當是時也栾栾之容豈複可見乎晉武銳意複古複搖扵杜預輩之邪說卒不能定沿至扵唐始令斬衰三年齊衰三年者并解官見扵開元禮葢其時職官憂服少有定制矣唐末藩鎮天下分裂下及五代法制盡隳如五代防要所載考功申送選人斷自百日卒哭之後梁唐迄周大率如是宋初始議革之然猶有乞免持服者風俗之弊扵斯極矣至扵執政起複先授武官葢将以傅合墨衰之義而奪情之説起焉眀洪武初始令奔喪者不待報而行天順間奏罷奪情起用之制法令始一其後大臣奪情雖防時有而論者蠭起禮教興行庶雲複古予論次其事為變古複古二篇合而考之可以識世變雲 漢書宣帝紀地節四年二月诏曰導民以孝則天下順今百姓或遭衰绖兇災而吏繇事使不得葬傷孝子之心朕甚憐之自今諸有大父母父母喪者勿繇事使得收斂送終盡其子道 哀帝紀綏和三年六月诏博士弟子父母死予甯三年【顔師古注甯謂處家持喪服】 後漢書安帝紀永初元年九月诏曰自今長吏被考竟未報【考謂考問其狀也報謂斷決也】自非父母喪無故辄去職者劇縣十嵗平縣五嵗以上乃得次用 元初三年十一月初聽大臣二千石刺史行三年喪【案從劉恺之言也 李賢曰文帝遺诏以日易月扵後大臣遂以為常至此複遵古制也】 建光元年十一月複斷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喪【案從祝諷孟布之言也】 劉恺傳舊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由是内外衆職并廢喪禮元初中鄧太後诏長吏以下不為親行服者不得典城選舉時有上言牧守宜同此制诏下公卿議者以為不便恺獨議曰诏書所以為制服之科者葢崇化勵俗以?孝道也今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裡之師職在辯章百姓宣美風俗尤宜尊重典禮以身先之而議者不尋其端至扵牧守則雲不宜是猶濁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太後従之陳忠傳忠為尚書安帝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喪服阕還職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舊令人從軍屯及給事縣官者大父母死未滿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請依此制太後從之至建光中尚書令祝諷尚書孟布等奏以為孝文皇帝定約禮之制光武皇帝絶告甯之典贻則萬世誠不可改宜複建武故事忠上疏曰臣聞之孝經始扵愛親終扵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尊卑貴賤其義一也夫父母扵子同氣異息一體而分三年乃免扵懷抱先聖緣人情而着其節制服二十五月是以春秋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闵子雖要绖服事以赴公難退而緻位以究私恩故稱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禮也周室陵遲禮制不序蓼莪之人作詩自傷曰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言已不得終竟子道者亦上之恥也髙祖受命蕭何創制大臣有甯吿之科合扵緻憂之義建武之初新承大亂凡諸國政多趣簡易大臣既不得吿甯而羣司營祿念私鮮循三年之喪以報顧複之恩者禮義之方實為雕損大漢之興雖承衰敝而先王之制稍以施行故借田之耕起扵孝文孝防之貢發扵孝武郊社之禮定扵元成三雍之序備扵顯宗大臣終喪成乎陛下聖功美業靡以尚茲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扵掌臣願陛下登高北望以甘陵之思揆度臣子之心則海内鹹得其所宦豎不便之竟寝忠奏而從諷布議遂着扵令 幹學案從來營私競進之徒凡事之不便扵已者辄引祖制援舊例以駮其説一人倡之千人和之頗足亂人主聽聞不知一時所定未善後世子孫從而更之以歸扵善是祖宗所深慰也有何嫌乎故凡典禮所闗當一以先王之禮人心之義為斷不得惑扵營私競進者之説 左雄傳順帝時雄為尚書令建言守相長吏非父母喪不得去官 桓帝紀永興二年二月初聽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服【案從趙岐之言也】 永夀二年正月初聽中官得行三年服 延熹二年三月複斷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 趙岐傳岐以永興二年辟司空?議二千石得去官行服朝廷從之 荀爽傳爽對防曰漢制使天下誦孝經選吏舉孝防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喪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増崇孝道也往者孝文勞謙行過乎儉故其遺诏以日易月此當時之宜不可貫之萬世古今之制雖有損益而諒闇之禮未嘗改移以示天下莫遺其親今公卿羣僚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喪不得奔赴夫仁義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應乎下傳曰喪祭之禮阙則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衆矣曽子曰人未有自緻者必也親喪乎春秋傳曰上之所為民之歸也夫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故加刑罰若上之所為民亦為之又何誅焉昔翟方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