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轲

關燈
之時,一日而馳千裡,及其衰老,驽馬先之。

    ’今鞠太傅但知臣盛壯之時,不知臣已衰老矣。

    ”太子丹曰:“度先生交遊中,亦有智勇如先生少壯之時,可代為先生持籌者乎?”田光搖首曰:“大難,大難!雖然,太子自審門下客,可用者有幾人?光請相之。

    ”太子丹乃悉召夏扶、宋意、秦舞陽至,與田光相見。

    田光一一相過,問其姓名,謂太子曰:“臣竊觀太子客,俱無可用者。

    夏扶血勇之人。

    怒則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則面青;秦舞陽骨勇之人,怒則面白。

    夫怒形于面,而使人覺之,何以濟事?臣所知有荊卿者,乃神勇之人,喜怒不形,似為勝之。

    ”太子丹曰:“荊卿何名?何處人氏字”田光曰:“荊卿者,名轲,本慶氏,齊大夫慶封之後也。

    慶封奔吳,家于朱方,楚讨殺慶封,其族奔衛,為衛人。

    以劍術說衛元君,元君不能用。

    及秦拔魏東地,并濮陽為東郡,而轲複奔燕,改氏曰荊,人呼為荊卿。

    一性一嗜酒,燕人高漸離者,善擊築,轲一愛一之,日與飲于燕市中。

    酒酣,漸離擊築,荊卿和而歌之。

    歌罷,辄涕泣而歎,以為天下無知己。

    此其人沉深有謀略,光萬不如也。

    ”太子丹曰:“丹未得交于荊卿,願因先生而緻之。

    ”田光曰:“荊卿貧,臣每給其酒資,是宜聽臣之言。

    ”太子丹送田光出門,以自己所乘之車奉之,使内侍為禦。

    光将上車,太子囑曰:“丹所有,國之大事也。

    願先生勿洩于他人。

    ”田光笑曰:“老臣不敢。

    ”田光上車,訪荊轲于酒市中。

    轲與高漸離同飲半酣,漸離方調築。

    田光聞築音,下車直入,呼荊卿。

    漸離攜築避去。

     荊轲與田光相見,邀轲至其家中,謂曰:“荊卿嘗歎天下無知己,光亦以為然。

    然光老矣,一精一衰力耗,不足為知己驅馳。

    荊卿方壯一盛,亦有意一試其胸中之奇乎?”荊轲曰:“豈不願之,但不遇其人耳。

    ”田光曰:“太子丹折節重客,燕國莫大聞之。

    今者不知光之衰老,乃以燕秦之事謀及于光。

    光與卿相善,知卿之才,薦以自代,願卿即過太五宮。

    ”荊轲曰:“先生有命,轲敢不從!”田光欲激荊轲之志,乃撫劍歎曰:“光聞之‘長者為行,不使人疑’。

    今太子以國事告光,而囑光勿洩,是疑光也。

    光奈何欲成一人之事,而受其疑哉!扁請以死自明,願足下急往報于太子。

    ”遂拔劍自刎而死。

    荊轲方悲泣,而太子複遣使來視:“荊先生來否?”荊轲知其誠,即乘田光來車,至太子一宮。

     太子接待荊轲,與田光無二。

    既相見,問:“田先生何不同來?”荊轲曰:“光聞太子有私囑之語,欲以死明其不言,已伏劍死矣!”太了丹撫膺恸哭曰:“田先後為丹而死,豈不冤哉!”良久收淚,納轲于上座,太子丹避席頓首。

    轲慌忙答禮。

    太子丹曰:“田先生不以丹為不肖,使丹得見荊卿,天與之幸,願荊卿勿見鄙棄。

    ”荊轲曰:“太子所以憂秦者,何也?”慶曰:“秦譬猶虎狼,吞噬無厭,非盡收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其欲未足。

    今韓王盡已納地為郡縣矣。

    王翦大兵複破趙,虜其王。

    趙亡,次必及燕。

    此丹之所以卧不安席,臨食而廢箸者也。

    ”荊轲曰:“以太子之計,将舉兵與角勝負乎?抑别有他策耶?”太子丹曰:“燕小弱,數困于兵。

    今趙公子嘉自稱代王,欲與燕合兵拒秦。

    丹恐舉國之衆,不當秦之一将,雖附以代王,未見其勢之盛也。

    魏、齊素附于秦,而楚又遠不相及,諸侯畏秦之強,無肯‘合從’者。

    丹竊有愚計,誠得天下之勇士,僞使于秦,誘以重利,秦王貪得,必相近,因乘間劫之,使悉反①諸侯侵地,如曹沫之于齊桓公,則大善矣。

    倘不從,則刺殺之。

    彼大将握重兵,各不相下,君亡國亂,上下猜疑。

    然後連合楚、魏,共立韓、趙之後,并力破秦,此乾坤再造之時也!惟荊卿留意焉。

    ”荊轲沉思良久,對曰:“此國之大事也。

    臣驽下,恐不足當任使。

    ”太子丹前頓首固清曰:“以荊卿高義,丹願委命于卿,幸毋讓!”荊轲再三謙遜,然後許諾。

    于是尊荊轲為上卿,于樊館之右,複築一城,名日荊館,以奉荊轲,太子丹日造門下問安,供以太牢②。

    間進車騎美一女,恣其所欲,惟恐其意之不适也。

     轲一日與太子遊東宮,觀池水,有大龜出池旁。

    轲偶拾瓦投龜,太子丹捧金丸時之以代瓦。

    又一日共試騎,太子丹有馬日行千裡,轲偶言馬肝味美,須臾,庖人進肝,所殺即千裡馬也。

    丹又言及秦将樊於期得罪秦王,見在燕國。

    荊轲請見之。

    太子治酒于華陽之台,請荊轲與樊於期相會,出所幸美人奉酒,複使美人鼓琴娛客。

    荊轲見其兩手如玉,贊曰,“美哉手也!”席散,丹使内侍以玉盤遂物于轲。

    轲啟視之,乃斷美人之手。

    自明①于轲,無所吝惜。

    轲歎曰:“太子遇轲厚,乃至此乎?當以死報之!”不知荊轲如何報恩,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輿梓:以車裝運棺材,表示有罪。

     ①聰:聽覺靈敏。

    聽不聰:聽信壞人之言。

     ①批:削。

     ①反:返,還。

     ②太牢:祭祀用的牛、羊、豬。

     ①自明:自己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