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回 獻地圖荊轲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荊轲平日,常與人論劍術,少所許可①,惟心服榆次人蓋聶,自以為不及,與之深結為友。
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訪求蓋聶,欲邀請至燕,與之商議。
因蓋聶遊蹤未定,一時不能勾②來到。
太子丹知荊轲是個豪傑,旦暮敬事,不敢催促。
忽邊人報道:“秦王遣大将王翦,北略地至燕南界。
代王嘉遣使相約,一同發兵,共守上谷以拒秦。
”太子丹大懼,言于荊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足下雖欲為燕計,豈有及哉?”荊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無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
夫樊将軍得罪于秦,秦王購其首,黃金千斤,封邑萬家。
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
誠得樊将軍之首,與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彼必喜而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丹曰:“樊将軍窮困來歸,何忍殺之?若督亢地圖,所不敢惜!”荊轲知太子丹不忍,乃私見樊於期曰:“将軍得禍于秦,可謂深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殁,今聞購将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将軍将何以雪其恨乎?”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而言曰:“某每一念及秦政,痛徹心髓!願與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
”荊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将軍之仇者,将軍肯聽之乎?”於期亟問曰:“計将安出?”荊轲躊躇不語。
於期曰:“荊卿何以不言?”轲曰:“計誠有之,但難于出口。
”於期曰:“苟報秦仇,雖粉骨碎身,某所不恤,又何出口之難乎?”荊轲曰:“某之愚計,欲前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也。
誠得将軍之首,以獻于秦,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将軍之仇報,而燕亦得免于滅亡之患矣。
将軍以為何如?”樊於期卸衣偏袒,奮臂頓足,大呼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而恨其無策音也,今乃得聞明教。
”即拔佩劍刎其喉,喉絕而頸未斷,荊轲複以劍斷之。
有詩為證: 聞說奇謀喜欲狂,幽魂先已赴鹹陽。
荊卿若遂屠龍計,不枉将軍劍下亡。
荊轲使人飛報太子曰:“已得樊将軍首矣!”太子丹聞報,馳車至,伏一屍一而哭極哀,命厚葬其身,而以其首置木函中。
荊轲曰:“太子曾覓利匕首乎?”太子丹曰:“有趙人徐夫人匕首,長一尺八寸,甚利。
丹以百金得之,使工人染以毒一藥。
曾以試人,若出一血沾絲縷,無不立死。
裝以待荊卿久矣!未知荊卿行期何日?”荊轲曰:“臣有所善客蓋聶未至,欲俟之以為副。
”太子丹曰:“足下之客,如海中之萍,未可定也。
丹之門下,有勇士數人,惟秦舞陽為最,或可以副行乎?”荊轲見太子十分急切,乃歎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此往而不返者也。
臣所以遲遲,欲俟吾客,本圖萬全。
太子既不能待,請行矣。
”于是太子丹草就國書,隻說獻督亢之地并樊将軍之首,俱付荊轲。
以千金為轲治裝。
秦舞陽為副使,同行。
臨發之日,太子丹與相厚賓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設宴餞行。
高漸離聞荊轲入秦,亦持豚肩鬥酒而至,荊轲使與太子丹相見,丹命入席同坐。
酒行數巡,高漸離擊築,荊轲和而歌,為變徵之一聲。
歌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聲甚哀慘,賓客及随從之人,無不涕泣,有如臨喪。
荊轲仰面呵氣,直沖霄漢,化成白虹一道,貫于日中,見者驚異。
轲複慷慨為羽聲,歌曰: 探虎一穴一兮入蛟宮,仰天噓氣兮成白虹! 其聲激烈雄壯,衆莫不瞋目奮勵,有如臨敵。
于是太子丹複引卮酒,跪進于轲。
轲一吸而盡,牽舞陽之臂,騰躍上車,催鞭疾馳,竟不反顧。
太子丹登高阜以望之,不見而止,凄然如有所失,帶淚而返。
晉處士陶靖節有詩曰: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擊悲築,右席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荊轲既至鹹陽,知中庶子蒙嘉有一寵一于秦王,先以千金賂之,求為先容。
蒙嘉入奏秦王曰:“燕王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内臣,比于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以奉守先人之宗廟。
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之首,及獻燕督亢之地圖,燕王親自函封,拜送使者于庭。
今上卿荊轲,見在館驿候旨,惟大王命之。
”秦王聞樊於斯已誅,大喜,乃朝服,設九賓之禮,召使者至鹹陽宮相見。
荊轲藏匕首于袖,捧樊於期頭函,秦舞陽捧督亢輿地圖匣,相随而進。
将次升階,秦舞陽面白如死人,似有振恐之狀。
侍臣曰:“使者色變為何?”荊轲回顧舞陽而笑,上前叩首謝曰:“一介秦舞陽,乃北番蠻夷之鄙人,生平未嘗見天子,故不勝振懾①悚息,易其常度②。
願大王寬宥其罪,使得畢使于前。
”秦王傳旨,止許正使一人殿。
左右叱舞陽下階。
秦王命取頭函驗之,果是樊於期之首,問荊轲:“何不早殺逆臣來獻?”荊轲奏曰:“樊於期得罪天子,竄伏北漠,寡君懸千
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訪求蓋聶,欲邀請至燕,與之商議。
因蓋聶遊蹤未定,一時不能勾②來到。
太子丹知荊轲是個豪傑,旦暮敬事,不敢催促。
忽邊人報道:“秦王遣大将王翦,北略地至燕南界。
代王嘉遣使相約,一同發兵,共守上谷以拒秦。
”太子丹大懼,言于荊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足下雖欲為燕計,豈有及哉?”荊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無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
夫樊将軍得罪于秦,秦王購其首,黃金千斤,封邑萬家。
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
誠得樊将軍之首,與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彼必喜而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丹曰:“樊将軍窮困來歸,何忍殺之?若督亢地圖,所不敢惜!”荊轲知太子丹不忍,乃私見樊於期曰:“将軍得禍于秦,可謂深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殁,今聞購将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将軍将何以雪其恨乎?”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而言曰:“某每一念及秦政,痛徹心髓!願與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
”荊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将軍之仇者,将軍肯聽之乎?”於期亟問曰:“計将安出?”荊轲躊躇不語。
於期曰:“荊卿何以不言?”轲曰:“計誠有之,但難于出口。
”於期曰:“苟報秦仇,雖粉骨碎身,某所不恤,又何出口之難乎?”荊轲曰:“某之愚計,欲前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也。
誠得将軍之首,以獻于秦,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将軍之仇報,而燕亦得免于滅亡之患矣。
将軍以為何如?”樊於期卸衣偏袒,奮臂頓足,大呼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而恨其無策音也,今乃得聞明教。
”即拔佩劍刎其喉,喉絕而頸未斷,荊轲複以劍斷之。
有詩為證: 聞說奇謀喜欲狂,幽魂先已赴鹹陽。
荊卿若遂屠龍計,不枉将軍劍下亡。
荊轲使人飛報太子曰:“已得樊将軍首矣!”太子丹聞報,馳車至,伏一屍一而哭極哀,命厚葬其身,而以其首置木函中。
荊轲曰:“太子曾覓利匕首乎?”太子丹曰:“有趙人徐夫人匕首,長一尺八寸,甚利。
丹以百金得之,使工人染以毒一藥。
曾以試人,若出一血沾絲縷,無不立死。
裝以待荊卿久矣!未知荊卿行期何日?”荊轲曰:“臣有所善客蓋聶未至,欲俟之以為副。
”太子丹曰:“足下之客,如海中之萍,未可定也。
丹之門下,有勇士數人,惟秦舞陽為最,或可以副行乎?”荊轲見太子十分急切,乃歎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此往而不返者也。
臣所以遲遲,欲俟吾客,本圖萬全。
太子既不能待,請行矣。
”于是太子丹草就國書,隻說獻督亢之地并樊将軍之首,俱付荊轲。
以千金為轲治裝。
秦舞陽為副使,同行。
臨發之日,太子丹與相厚賓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設宴餞行。
高漸離聞荊轲入秦,亦持豚肩鬥酒而至,荊轲使與太子丹相見,丹命入席同坐。
酒行數巡,高漸離擊築,荊轲和而歌,為變徵之一聲。
歌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聲甚哀慘,賓客及随從之人,無不涕泣,有如臨喪。
荊轲仰面呵氣,直沖霄漢,化成白虹一道,貫于日中,見者驚異。
轲複慷慨為羽聲,歌曰: 探虎一穴一兮入蛟宮,仰天噓氣兮成白虹! 其聲激烈雄壯,衆莫不瞋目奮勵,有如臨敵。
于是太子丹複引卮酒,跪進于轲。
轲一吸而盡,牽舞陽之臂,騰躍上車,催鞭疾馳,竟不反顧。
太子丹登高阜以望之,不見而止,凄然如有所失,帶淚而返。
晉處士陶靖節有詩曰: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擊悲築,右席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荊轲既至鹹陽,知中庶子蒙嘉有一寵一于秦王,先以千金賂之,求為先容。
蒙嘉入奏秦王曰:“燕王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内臣,比于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以奉守先人之宗廟。
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之首,及獻燕督亢之地圖,燕王親自函封,拜送使者于庭。
今上卿荊轲,見在館驿候旨,惟大王命之。
”秦王聞樊於斯已誅,大喜,乃朝服,設九賓之禮,召使者至鹹陽宮相見。
荊轲藏匕首于袖,捧樊於期頭函,秦舞陽捧督亢輿地圖匣,相随而進。
将次升階,秦舞陽面白如死人,似有振恐之狀。
侍臣曰:“使者色變為何?”荊轲回顧舞陽而笑,上前叩首謝曰:“一介秦舞陽,乃北番蠻夷之鄙人,生平未嘗見天子,故不勝振懾①悚息,易其常度②。
願大王寬宥其罪,使得畢使于前。
”秦王傳旨,止許正使一人殿。
左右叱舞陽下階。
秦王命取頭函驗之,果是樊於期之首,問荊轲:“何不早殺逆臣來獻?”荊轲奏曰:“樊於期得罪天子,竄伏北漠,寡君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