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間殺李牧田光刎頸薦荊轲
關燈
小
中
大
幫助顔聚加意防守,水洩不漏,不能通信。
其時歲值連荒,城外民人逃盡,秦兵野無所掠,惟城中廣有積粟,食用不乏,急切不下;乃與楊端和計議,暫退兵五十裡外,以就糧運。
城中見秦兵退去,防範稍弛,日啟門一次,通出入。
郭開乘此隙,遣心腹出城,将密書一封,送入秦寨。
書中大意雲:“某久有獻城之意,奈不得其便。
然趙王已十分畏懼,倘得秦王大駕親臨,其當力勸趙王行銜璧輿梓①之禮。
”王翦得書,即遣人馳報秦王。
秦王親帥一精一兵三萬,使大将李信扈駕,取太原路,來至邯鄲,複圍其城,晝夜攻打,城上望見大旆有“秦王”字,飛報趙王。
趙王愈恐。
郭開曰:“秦王親提兵至此,其意不破邯鄲不已,公子嘉、顔聚輩不足恃也。
願大王自斷于心!”趙王曰:“寡人欲降秦,恐見殺如何?”郭開曰:“秦不害韓王,豈害大王哉?若以和氏之璧,并邯鄲地圖出獻,秦王必喜。
”趙王曰:“卿度可行,便寫降書。
”郭開寫就降書,又奏曰:“降書雖寫,公子嘉必然阻擋。
聞秦王大營在西門,大王假以巡城為名,乘駕到彼,競自開門送款,何愁不納?”趙王一向昏迷,惟郭開之言是聽,到此危急之際,益無主持,遂依其言。
顔聚方在北門點視,聞報趙王已出西門,送款于秦,大驚。
公子嘉亦飛騎而至,言:“城上奉趙王之命,已豎降旗,秦兵即刻入城矣。
”顔聚曰:“吾當以死據住北門,公子收斂公族,火速到此,同奔代地,再圖恢複。
”公子嘉從其計,即率其宗族數百人,同顔聚奔出北門,星夜往代。
顔聚勸公子嘉自立為代王,以令其衆;表李牧之功,複其官爵,親自設祭,以收代人之心;遣使東與燕合,屯軍于上谷,以備秦寇。
代國賴以粗定。
不在話下。
再說秦王政準趙王遷之降,長驅入邯鄲城,居趙王之宮。
趙王以臣禮拜見,秦王坐而受之,故臣多有流涕者。
明日,秦王弄和氏之壁,笑謂群臣曰:“此先王以十五城易之而不得者也!”于是秦王出令,以趙地為钜鹿郡,置守;安置趙王于房陵;封郭開為上卿。
趙王方悟郭開賣國之罪,歎曰:“使李牧在此,秦人豈得食吾邯鄲之粟耶?”那房陵四面有石室,如房屋一般。
趙工居石室之中,聞水聲淙淙,問左右。
對曰:“楚有四水,江、漢、沮、漳,此名沮水,出房山達于漢江。
”趙王凄然歎曰:“水乃無情之物,尚能自達于漢江,寡人羁囚在此,望故鄉千裡,豈能至哉!”乃作山水之讴雲: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緻于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論亡;餘聽不聰①兮!耙怨秦王? 終夜無聊,每一發讴,哀動左右,遂發病不起。
代王嘉聞王遷死,谥為幽謬王。
有詩為證: 吳主喪邦繇佞嚭,趙王遷死為貪開。
若教貪佞能疏遠,萬歲金湯永不聩。
秦王班師回鹹陽,暫且休兵養士。
郭開積金甚多,不能攜帶,乃俱窖于邯鄲之宅第。
事既定,自言于秦王,請休假回趙,搬取家财。
秦王笑而許之。
既至邯鄲,發窖取金,載以數車,中途為盜所殺,取金而去。
或雲:“李牧之客所為也。
”嗚呼!得金賣國,徒殺其身,愚哉! 再說燕太子丹逃回燕國,恨秦王甚,乃散家财,大聚賓客,謀為報秦之舉。
訪得勇士夏扶、宋意,皆厚待之。
有秦舞陽,年十三,白晝殺仇人于都市,市人畏不敢近,太子赦其罪,收緻門下。
秦将樊於期得罪奔燕,匿深山中,至是聞太子好客,亦出身自歸。
丹待為上賓,于易水之東,築一城以居之,名曰樊館。
太傅鞠武谏曰:“秦虎狼之國,方蠶食諸侯,即使無隙,猶将生事,況收其仇人以為射的,如批①龍之逆鱗,其傷必矣。
願太子速遣樊将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結匈奴,然後乃可徐圖也。
”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
丹心如焚炙,不能須臾安息。
況樊将軍窮困來歸,是丹哀憐之交也。
丹豈以強秦之故,而遠棄樊将軍于荒漠?丹有死,不能矣。
願太傅更為丹慮之!”鞠武曰:“夫以弱燕而抗強秦,如以一毛一投爐,無不焚也,以一卵一投石,無不碎也。
臣智淺識寡,不能為太子畫策。
所識有田光先生,其人智深而勇沉,且多識異人。
太子必欲圖秦,非田光先生不可。
”太子丹曰:“丹未得交于田先生,願因太傅而緻之。
”鞠武曰:“敬諾。
”鞠武即駕車往田光家中,告曰:“太子丹敬慕先生,願就而決事,願先生勿卻!”田光曰:“太子,貴人也,豈敢屈車駕哉?即不以光為鄙陋,欲共計事,光當往見,不敢自逸。
”鞠武曰:“先生不惜枉駕,此太子之幸也。
”遂與田光同車,造太子一宮中。
太子丹聞田光至,親出宮迎接,執辔下車,卻行為導,再拜緻敬,跪拂其席。
田光年老,偻行登上坐,旁觀者皆竊笑。
太子丹屏左右,避席而請曰:“今日之勢,燕、秦不兩立,聞先生智勇足備,能奮奇策,救燕須臾之亡乎?”田光對曰:“臣聞:‘骐骥盛壯
其時歲值連荒,城外民人逃盡,秦兵野無所掠,惟城中廣有積粟,食用不乏,急切不下;乃與楊端和計議,暫退兵五十裡外,以就糧運。
城中見秦兵退去,防範稍弛,日啟門一次,通出入。
郭開乘此隙,遣心腹出城,将密書一封,送入秦寨。
書中大意雲:“某久有獻城之意,奈不得其便。
然趙王已十分畏懼,倘得秦王大駕親臨,其當力勸趙王行銜璧輿梓①之禮。
”王翦得書,即遣人馳報秦王。
秦王親帥一精一兵三萬,使大将李信扈駕,取太原路,來至邯鄲,複圍其城,晝夜攻打,城上望見大旆有“秦王”字,飛報趙王。
趙王愈恐。
郭開曰:“秦王親提兵至此,其意不破邯鄲不已,公子嘉、顔聚輩不足恃也。
願大王自斷于心!”趙王曰:“寡人欲降秦,恐見殺如何?”郭開曰:“秦不害韓王,豈害大王哉?若以和氏之璧,并邯鄲地圖出獻,秦王必喜。
”趙王曰:“卿度可行,便寫降書。
”郭開寫就降書,又奏曰:“降書雖寫,公子嘉必然阻擋。
聞秦王大營在西門,大王假以巡城為名,乘駕到彼,競自開門送款,何愁不納?”趙王一向昏迷,惟郭開之言是聽,到此危急之際,益無主持,遂依其言。
顔聚方在北門點視,聞報趙王已出西門,送款于秦,大驚。
公子嘉亦飛騎而至,言:“城上奉趙王之命,已豎降旗,秦兵即刻入城矣。
”顔聚曰:“吾當以死據住北門,公子收斂公族,火速到此,同奔代地,再圖恢複。
”公子嘉從其計,即率其宗族數百人,同顔聚奔出北門,星夜往代。
顔聚勸公子嘉自立為代王,以令其衆;表李牧之功,複其官爵,親自設祭,以收代人之心;遣使東與燕合,屯軍于上谷,以備秦寇。
代國賴以粗定。
不在話下。
再說秦王政準趙王遷之降,長驅入邯鄲城,居趙王之宮。
趙王以臣禮拜見,秦王坐而受之,故臣多有流涕者。
明日,秦王弄和氏之壁,笑謂群臣曰:“此先王以十五城易之而不得者也!”于是秦王出令,以趙地為钜鹿郡,置守;安置趙王于房陵;封郭開為上卿。
趙王方悟郭開賣國之罪,歎曰:“使李牧在此,秦人豈得食吾邯鄲之粟耶?”那房陵四面有石室,如房屋一般。
趙工居石室之中,聞水聲淙淙,問左右。
對曰:“楚有四水,江、漢、沮、漳,此名沮水,出房山達于漢江。
”趙王凄然歎曰:“水乃無情之物,尚能自達于漢江,寡人羁囚在此,望故鄉千裡,豈能至哉!”乃作山水之讴雲: 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緻于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論亡;餘聽不聰①兮!耙怨秦王? 終夜無聊,每一發讴,哀動左右,遂發病不起。
代王嘉聞王遷死,谥為幽謬王。
有詩為證: 吳主喪邦繇佞嚭,趙王遷死為貪開。
若教貪佞能疏遠,萬歲金湯永不聩。
秦王班師回鹹陽,暫且休兵養士。
郭開積金甚多,不能攜帶,乃俱窖于邯鄲之宅第。
事既定,自言于秦王,請休假回趙,搬取家财。
秦王笑而許之。
既至邯鄲,發窖取金,載以數車,中途為盜所殺,取金而去。
或雲:“李牧之客所為也。
”嗚呼!得金賣國,徒殺其身,愚哉! 再說燕太子丹逃回燕國,恨秦王甚,乃散家财,大聚賓客,謀為報秦之舉。
訪得勇士夏扶、宋意,皆厚待之。
有秦舞陽,年十三,白晝殺仇人于都市,市人畏不敢近,太子赦其罪,收緻門下。
秦将樊於期得罪奔燕,匿深山中,至是聞太子好客,亦出身自歸。
丹待為上賓,于易水之東,築一城以居之,名曰樊館。
太傅鞠武谏曰:“秦虎狼之國,方蠶食諸侯,即使無隙,猶将生事,況收其仇人以為射的,如批①龍之逆鱗,其傷必矣。
願太子速遣樊将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結匈奴,然後乃可徐圖也。
”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
丹心如焚炙,不能須臾安息。
況樊将軍窮困來歸,是丹哀憐之交也。
丹豈以強秦之故,而遠棄樊将軍于荒漠?丹有死,不能矣。
願太傅更為丹慮之!”鞠武曰:“夫以弱燕而抗強秦,如以一毛一投爐,無不焚也,以一卵一投石,無不碎也。
臣智淺識寡,不能為太子畫策。
所識有田光先生,其人智深而勇沉,且多識異人。
太子必欲圖秦,非田光先生不可。
”太子丹曰:“丹未得交于田先生,願因太傅而緻之。
”鞠武曰:“敬諾。
”鞠武即駕車往田光家中,告曰:“太子丹敬慕先生,願就而決事,願先生勿卻!”田光曰:“太子,貴人也,豈敢屈車駕哉?即不以光為鄙陋,欲共計事,光當往見,不敢自逸。
”鞠武曰:“先生不惜枉駕,此太子之幸也。
”遂與田光同車,造太子一宮中。
太子丹聞田光至,親出宮迎接,執辔下車,卻行為導,再拜緻敬,跪拂其席。
田光年老,偻行登上坐,旁觀者皆竊笑。
太子丹屏左右,避席而請曰:“今日之勢,燕、秦不兩立,聞先生智勇足備,能奮奇策,救燕須臾之亡乎?”田光對曰:“臣聞:‘骐骥盛壯